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风水

风水

摆放菩萨奶奶风水(菩萨奶奶图片)

2023-04-20风水
#这就是年味儿#请“爷爷奶奶”今天除夕,早六时,回老家请“爷爷奶奶”。这是我们冀东南这一带的风俗。每年除夕,要把已故的祖先,请到家里来供奉,和家人一起过年,俗称

#这就是年味儿#

请“爷爷奶奶”

今天除夕,早六时,回老家请“爷爷奶奶”。

这是我们冀东南这一带的风俗。每年除夕,要把已故的祖先,请到家里来供奉,和家人一起过年,俗称“请爷爷奶奶”。

请“爷爷奶奶”,要在头一天把“家布”挂上,家步也称“柱子”,是记载有各自已故先人牌位的大幅挂图。最上面一般是本家有名姓的始祖,下面按左上右下依次排列。父亲前几年重新更新了“家布”,把原来挂图上的着清代服饰行跪拜礼的人去掉。清朝已亡百年,图上用清朝样的服饰怎么看怎么不妥。

请爷爷奶奶要在除夕这一天早晨,天没亮时,去祖坟。一般家祖中正值壮年的男丁去请。去时,拿烧纸、香、炮竹。最近几年,禁放烟花爆竹,炮不让放了。

这一活动,已深深刻在我脑海中。小时候是爷爷,大一点是父亲,现在大多数换成我了。

路上车辆络绎不绝,凡是从县城去乡下方向的,大多数应该是请爷爷奶奶的。

请爷爷奶奶的程序其实很简单,到坟前,烧纸,燃香,磕头。走时,香不能灭。但贵在一颗虔诚的心。最近几年,回来时,都要到老家房屋转一圈,为的是让先人看看翻盖好的新屋!每到此时,脑海中就会蹦出爷爷再世时 常说的一句话,老家要常回来,咱村不能没有咱这一户了啊!爷爷,您也看看,老屋翻盖好的样子!

老家到县城新修了一条道,不再经过任何村子。从村南,过青阳高速,至杨二庄半程西行到新308,南行再西行,一路就到了县城,全程7公里。

进得小区,上楼,进家门。以前在农村,还要在大门口里面,放上一根横棍,说是怕先祖走了。现在不用了,住的楼房, 进家就关门,想走怕也走不成。

父母已早起,此时香已将尽,换香,倒上两杯茶水,端至牌位前。和父母一起准备供品。

我家从我记事起,供奉的除先祖外,还有老天爷、菩萨奶奶、财神爷、灶王爷、关帝爷,原来正屋主屋上首还有一个盖房时,便在墙上留有一个一砖宽的佛龛,不知供奉的是什么神。记得小时候,每到除夕夜这一天,家里北房、西房,各个屋内均要掌灯,没有电灯的,也要点上蜡烛,屋内正堂供奉的地方还要烧上烛台,有电灯也要燃上两只大红蜡烛,灯要亮一夜。屋内屋外烟气缭绕、松香盈鼻。这一天,周遭尽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加上室内的笑语喧哗,营造出浓浓的过年味儿。如今,这种影像在快手、抖音里倒是多见,画面一出,音乐一放,身心便陡然沉陷在对童年的回忆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一年一度的供品也开始市场化。今年过年一应准备,都是弟弟一家。上供所用鸡、方肉、鱼,全是弟弟买现成的,家里只准备素菜。父母年过古稀,虽然身体硬朗,毕竟年岁大了。每年过年,我和兄弟两家,一人一年。

供奉先祖用的是素菜,醋溜百菜、煎豆腐、炒芹菜、假菜。供奉老天爷爷用的是鸡、方肉、鱼。鸡要盘起来,摆放也有讲究,鸡放中间,鱼竖放,头向外,肚冲里。供品还有桃馍,用面做成桃状,彩笔描画,红白绿相见,每份供品后一个。这是一般的供品。最上等的是猪头大供,方肉换成猪头。记忆中,家里只有一次上的是猪头大供。这得是发生了重大事情,或是家人为了什么事,许了愿才上。其他神仙供品,除菩萨奶奶面前是三份外,都是一份,用的皆是年节准备的肉丸子、藕夹、假菜混装。摆放供品时,我一边听母亲念叨,一边准备。菩萨奶奶是和财神爷紧挨着的,我戏言到,为什么菩萨奶奶是三份供品,而财神爷只有一份啊?母亲一证,是,这还真没多想。我道,也上三份吧!省得挑理,或许这是我们家一直以来,做人一直一心向善,而没发大财的原因吧!父母都笑了,母亲道,那就也准备三份!但是菩萨奶奶的地位不能变。供品准备摆放后,按神三鬼四焚香,其余仙家均为一柱。烧纸,跪拜。这时还要把报信(一方小纸片,印一头像)的烧掉,意思告诉先祖和各路神仙,供品已准备好,可以用享用了!

过去,供品准备好后,要燃放鞭炮,现在环保,都改成电子炮了。用时插上电,便有音乐、鞭炮此起彼伏响起。小侄3周岁,电子鞭炮一响,便兴奋不已,随着鞭炮的噼噼啪啪响,蹦跳不止。男孩放炮、女孩戴花,天性使然!可咱住的楼房,对楼下的邻居,只能心中默念,原谅一下下了!

至此,爷爷奶奶请到家,供品祭祀的程序算完成,在和先祖、各路仙家共度除夕、守岁时,每到饭口,都要先上供 ,让他们先享用,随后放炮,接下来,一家才团团圆圆吃饭,图的是尊宗敬祖、敬拜各路神仙,来年保佑一家人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事业有成、财源广进。

还有一点,忘了,祭祀的除去先祖、老天爷、菩萨、财神外,还有一张,说是全神。一张纸上,排满了不知名的各路神家,大概有二、三十位。但具体是什么神家,没来得及细看,待闲暇时专门补上。

请爷爷奶奶,是中华宗族文化的体现,表达了一代代人对孝的认识和实践。这是中华文明的根,也是得以传承、绵延几千年历史的原因之一。其实也是做人、立与社会的基本之道,这已深深融入我们的灵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