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笃行什么意思
黑龙江日报5月23日讯 在东北农业大学北门的石壁上,有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刚劲的笔划中体现执着与坚守,绿色的字体里浸透着生长与希望。它是六十八载风雨兼程,守之弥坚的东农人在龙江大地默默奉献的写照;它是历经磨难,几经迁址,矢志不渝的东农人给予祖国农业的坚定诺言。它就是东北农业大学的校训——博学笃行、明德亲民。这八个字不仅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东农人的心间,更铭刻在祖国北疆广袤的黑土地上。
说起东北农业大学的校训,要把时间倒回至2007年,在该校五届三次教代会上,“博学笃行、明德亲民”被确定为校训。“博学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意为学首先要广泛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笃行”意为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明德亲民”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民”,明德之目的。
校训成文虽然确立得晚,却继往开来,既浓缩了老一代东农人的不畏艰辛、埋首钻研的风骨;又传递着继任者们脚踏黑土、辛苦耕耘的热忱,即便是特殊年代到农村辗转办学,校训所反映的东农精神也丝毫没有褪色,它所映射的是历代东农人的群像。在东农校园里采访,记者时时被东农人身上传递出的校训精神打动着、鼓舞着。
在这里记者遇到了该校园艺学院教授、国内外知名的“番茄大王”李景富。75岁的李教授依然奔波在教学和科研一线。5年学习时光,50年教学生涯,他把一生最宝贵的时光都留给了东北农大。他常年深入农村一线,为了实现培育出优质的民族番茄品牌的“红色梦想”,在最困难的时期,用热炕育苗、用向日葵叶当隔离袋包种子,新时期为了更新知识,他又自学硕博课程、苦攻分子标记、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最终他的27个东农系列番茄品种推广到国内20多个省市,还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不仅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还为国际番茄育种尖端领域涂上了一抹中国红。
对过去农村基层的苦,老一辈的东农人感触最深,而他们之所以选择学农业就是要用学到的技术,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原副校长许洪吉记忆犹新地回忆起当年的教学生涯,尤其是农机系教师解剖拖拉机的过程:那时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拖拉机构造,老师们希望通过解剖拖拉机让学生看到拖拉机工作时各部件的状态、学好拖拉机的构造。当时,吉林工业大学从国外引进了一台解剖好的拖拉机,对东农来说高昂的价格没有可能购买,于是教师们就用手锯、机床,克服了重重困难,用一年多时间,解剖了一台链轨式拖拉机,后又继续解剖了轮式拖拉机,在国内同行中引起了轰动,这些还仅是东农精神的几个片段。
上世纪70年代,许振英先生在6平方米的草屋内,以缝纫机和水缸盖为工作台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资料,在水缸盖上制定了我国的“畜禽饲养标准”和“饲料成分表”。农学系教授王金陵在香兰农场时,每天住在滴水成冰的小屋里,夜里戴着皮帽子睡觉。但这一切没有动摇他的信念,没有实验室,他和同事们就在老羊圈里用土坯垫木板当实验台。经过十几年的实验和筛选,成功培育了东农34和东农36号大豆品种,打破了高纬度栽培大豆的禁区,把我国大豆种植北界向北推进了100公里。在水稻割前脱粒方面,为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工程作出重要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蒋亦元2001年确诊胃癌后仍忘我工作,病榻中带出3名博士后,3名博士和1名硕士。今年1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东农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单安山,站在了领奖台上,他先后放弃了英国优良的实验条件和待遇以及北京一家企业高职高薪的工作,毅然回到黑龙江从事“功能性饲料”研究。
在东北农大,这样的人和事不胜枚举。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完成一年支教的2015级硕士研究生王琳说,“生活没有别人朋友圈中的繁花似锦,但内在的收获又怎么能用现实的尺度衡量,这是东农带给我的品质,也是校训中涵盖的东农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