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泰国旅游 > 宗教仪式

宗教仪式

无上功德的泰国供衣节

2023-03-23宗教仪式
泰历十月十五是南传佛教地区坐夏正式结束的日子,照例信仰佛教的人们要向僧伽供献三衣。通过这种宗教仪式,僧伽收到的是信众的物质奉献,而信众得到的是无上的功德福报。

泰历十月十五是南传佛教地区坐夏正式结束的日子,照例信仰佛教的人们要向僧伽供献三衣。通过这种宗教仪式,僧伽收到的是信众的物质奉献,而信众得到的是无上的功德福报。

按律藏中《大品》的说法,从七月十五到十月十五的三个月间,僧伽要安止于寺庙中,一为修行,二为不出门便不至践踏伤害生命,因而没有特别理由僧众都不能外出。坐夏在巴利文中称作“伐沙”(vasa),到十月的月圆之日,信众便有集会仪式活动,向寺中僧人敬献僧人所用衣物和其他生活用品。通常供衣节仪式活动要持续一至三天。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中的寺庙僧人的生活比以往舒服方便多了,夏安居期间也就不再会觉得与日常的生活有啥太大的区别。于是人们就产生了向生活艰苦的乡村寺庙奉献僧衣的想法,因为后者更需要,功德就会更大些。再者,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布施不留名,更为高尚,施主所得的功德也就会越大。因而,城市中的布施者更乐意到乡下来供献僧衣。

供衣节通常会有游行队伍,事实上,供衣节不仅仅是供献僧衣,同时还会有供奉的现金或其他礼品。供农节的游行行列在佛寺献礼之前,总要走过城里或村里的街道,等到达佛寺,就会将盛着僧衣和肥皂文具,甚至香烟、罐头食品的礼盒都抬进寺庙内,放在主要殿堂上。宗教仪式通常是在大殿或佛堂中举行。一般先是行三皈礼仪,随后,和尚们用巴利文颂唱五戒,重申不犯杀人、偷盗、妄语等五种过失,然后是“教区”内有威信的社会贤达出面主持贡献僧衣等礼品的仪式,通常是寺庙主持代表僧伽受供。而出钱最多的施主第一个向寺中僧众献三衣,以象征的原则,照例这套三衣是直接贡献到佛像前的,由佛祖代表僧伽受供。再之后才是寺中僧人从比丘到沙弥,由上往下一一接受施主献上的衣物等物,与此同时,僧伽会唱诵以表示感谢。信众得到了僧伽的祝福,也得到了一份于将来会兑现的功德。


这种仪式交换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信众社会的精神需以此得到满足,僧伽方面所拥有的特殊力量不如此也难以转移到信众的生活中去。这种力量自然在俗世生活中是不会自行产生的,只有出家弃家的僧人通过他们的艰苦修行,才能从佛祖或佛教中取得。这种力量的来源,不但联系到人们修行所得的菩提觉悟,更关系到修禅所得的超自然神通。由于僧伽方面刚经历了三个月的艰苦修行,它的道德纯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种刚更新了的清净,使僧伽对信众的祝福更可靠,令其获益更大。

因此,供衣节的宗教仪式更有功德,为信众所重视。它表明和佛教社会都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期,这是世俗的平凡生活中的神圣期,无论僧人还是信徒都会因此而享有特别的力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