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屋藏娇的典故
现在人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吃得好也住得好,有句话说的好饱足思淫欲,如今有好多人可谓是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啊,这金屋藏娇还真是成了一种流行,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谁谁谁和小三怎么怎么地等等那么大家知道金屋藏娇的由来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民间故事中金屋藏娇的典故吧。
“金屋藏娇”这个成语并未出现在汉至魏晋的典籍之中。在这段时间内“金屋藏娇”还未结构为固定的成语。而南北朝至隋唐五代的文学作品中只见“金屋贮娇”。
值得注意的是,刘彻幼名彘的说法和陈皇后小名阿娇的说法皆来自小说《汉武故事》,因为金屋藏娇的故事流传甚广,所以被很多人当成真实的历史。
陈氏的父亲是堂邑侯陈午,母亲是汉景帝刘启唯一的同母姐姐馆陶公主刘嫖,陈氏正史并未留名,《汉武故事》称其小名为阿娇,此名可能是化陈蹻(陈午和馆陶公主的第二个儿子)之名而来,因“金屋藏娇”的典故流传太广,后世惯以“陈阿娇”称呼陈后,有人称陈后大名为“陈娇”。
刘彻是汉景帝当时的宠妃王夫人王娡所出,排行第十。景帝有十三个儿子,曾经的宠妃栗姬为景帝生育了皇长子——刘荣。由于没有嫡子,公元前153年,景帝遵照‘立长’的传统立自己已经成年的庶长子刘荣为太子,同时立聪明伶俐的小刘彻为胶东王,时年刘彻四岁。
公元前153年,被立为太子的刘荣尚未婚配,馆陶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成为皇后,就想把女儿许给太子刘荣。不料刘荣生母栗姬因厌恶馆陶屡次给景帝进献美女而拒绝这桩婚事。馆陶十分恼火。于是,又看上了“梦日入怀”而生的胶东王刘彻,刘彻的生母王娡同意了这桩婚事。
《汉武故事》以此史实为基础,讲述了一个青梅竹马的美好童话:馆陶长公主抱着小刘彘问:“彘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小刘彘说:“要啊。”长公主于是指着左右侍女百余人问刘彻想要哪个,小刘彘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呢?”小刘彘就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就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长公主非常高兴,于是数次请求景帝,终于定下了这门亲事。
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但小说毕竟是小说,其实王娡和馆陶定下了两桩婚事,另一桩婚事是后来的馆陶之子隆虑侯陈蹻和王娡小女儿隆虑公主的联姻,这两桩婚事的背后,有两个母亲鲜明的政局考虑。而两桩婚事的当事人的意愿,自然不在母亲们的考虑范围内。
为了让女儿成为一国之母,也为了报复栗姬,馆陶转而全面支持刘彻,经常说栗姬的坏话,谎称栗姬指使侍者在后宫女子的背后吐口水的方式施行“媚道”(《史记》:(馆陶)日谗栗姬短於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在汉代之前,“祝唾其背”一直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诅咒方式,是巫之术的一种。
立太子两年后,景帝的皇后薄皇后因“无子无宠”被废。王娡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一次朝会上大行官奏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请封太子母亲栗姬为皇后。景帝非常生气,竟论罪处决了大行官,并废了太子,改封他为临江王。栗姬由此完全失宠,不能再见到景帝,最终忧郁而死。不久,皇帝正式册封王娡为皇后,刘彻立为太子。(《汉书》:王夫人又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文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号宜为皇后。”帝怒曰:“是乃所当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不得见,以忧死。卒立王夫人为皇后,男为太子。)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去世后,年满十六周岁的刘彻继位,立太子妃陈氏为皇后,两人一直没有孩子。
刘彻即位后的第三年,建元二年(前139年),三月初三上巳节,刘彻到姐姐平阳公主家做客,公主献上美人,但刘彻并不喜欢。看歌舞时,刘彻初见到姐姐家的歌女卫子夫,十分喜爱,把卫子夫带进了宫。卫子夫入宫成为普通宫女,一年多都不得见武帝一面,后来汉武帝亲自挑选部分宫女让其回家,卫子夫终于见到武帝,哭求出宫,武帝怜惜,《汉武故事》写道:“上曰:‘吾昨夜梦子夫中庭生梓树数株,岂非天意乎?’”卫子夫再次受到宠幸,后来生了三女一男,男即太子刘据。
陈皇后自恃皇帝当初得以立为太子,自家有功,于是骄横无礼,听说卫子夫“大幸”时,数次寻死觅活。刘彻对她越发恼怒。发展到最后,陈皇后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女巫楚服等人在宫内施行了巫之术。元光五年(前130年),陈后行巫的事情败露后,楚服枭首于市,诛连者三百余人。陈后被废,罢退居长门宫。
陈后被废的第二年,其父堂邑侯陈午病逝,陈须继承侯位。十几年后,馆陶(时称窦太主)逝世,与其面首董偃一起合葬在霸陵。元鼎元年,陈后的兄长堂邑侯陈须、隆虑侯陈蹻(音同娇)在守丧期间淫乱,兄弟争财,事发后自尽,堂邑侯、隆虑侯国除。在父母兄弟皆离世数年后,陈后逝世,葬于霸陵县官员驿亭的东面(长门宫在霸陵县)。
您可能也喜欢: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西游记》中的灵吉菩萨,到底是谁
摇钱树的来历,你听说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