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梦见捡蘑菇是什么意思(梦到捡蘑菇一大片)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湖北省十堰市北部的郧阳区位于秦巴山脉之间、汉水之滨,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郧阳区辖区内,山地占了面积的80%以上,耕地只有10%,水域只有4%,可谓是“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这样的自然环境,乡亲们想在地里讨生活着实困难。脱贫攻坚战中,住在大山里的乡亲们易地搬迁,安了新家。在新社区里,他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呢?
2018年,居住在大山里的乡亲们从18个乡镇集中搬迁到湖北十堰市郧阳区的青龙泉社区,为了让大家彼此熟悉,快速融入新生活,社区每年都会组织文艺活动。在郧阳区的辖区内,山地占了面积的80%以上,耕地和水域分别只有10%和4%。山大人稀、看天吃饭,这样的自然环境,乡亲们想在地里讨生活着实困难。因此想要让这些群众彻底脱贫,只能搬出来。然而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改善人居条件,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郧阳区由于受地貌格局的限制,面临着就近选址难、产业配套难、就业增收难的窘境。
湖北十堰市郧阳区委书记孙道军说:“通过跨区域集中搬迁安置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这部分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所以我们决定拿出最好的地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采取易地搬迁集中安置、扶贫产业集中配套、服务设施集中配建的方式,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当地拿出最好的地建设了易地扶贫搬迁的集中安置点——青龙泉社区,在这里跨区域安置了郧阳区18个乡镇15135名搬迁群众。搬出大山后来到新的社区,生活环境发了变化,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离开了土地的乡亲们对未来的生活既有憧憬也有不安。
湖北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社区党支部书记卫衍武说:“2018年12月份开始搬迁,2019年5月份搬完。这是一个非常新的社区,老乡从200多个村子搬过来,突然变成城市社区的生活,非常不安。来了以后,心理非常恐慌,从非常穷、非常偏、资源条件非常差的地方搬过来,初衷是解决安居问题的同时,解决后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搬迁群众是否能在新的安置点扎下根来,产业是关键。这一天,青龙泉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卫衍武来到了社区内的一家企业,想要了解搬迁群众在这里的就业情况。这家企业为青龙泉社区的1500多名搬迁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但是企业的负责人向卫衍武反映,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们四点半放学后,职工都在上班,没办法接孩子,他们想让社区帮忙办一个四点半学校,解决这个问题。
卫衍武说:“场地由袜厂提供,具有公益志愿服务精神的老师帮忙带,这样的话就解决了成本的问题。袜厂的工人心态稳定了,没有后顾之忧了,孩子的教育有保障了,袜厂现在的工人数量也增加了。”
陈鲜是这家企业的职工,2018年他们搬迁来之后,陈鲜就来到工厂上班。在没搬迁之前,因为山里条件不好,难以维持生计,因此根本留不住像陈鲜这样的年轻人。2010年,在十堰市打工的陈鲜碰到了他的爱人王青峰,婚后小两口回到了王青峰的老家五峰乡,但是没多久,两个人还是决定要外出打工。王青峰说他们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努力打工,有钱了能搬出大山,在城里买上一套房子。
湖北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社区搬迁群众王青峰说:“贫穷限制了想象,想过搬出大山,但是个人能力有限,想得非常好,赚到钱了一定搬出大山,可是现实限制了,两个孩子上学了,这方面压力蛮大,干零工又赚不了多少钱,加上租房子,基本上一年下来一点钱没有,只能维持着过。”
2018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陈鲜和王青峰一家搬出大山,分到了新房,当他们拿到新房钥匙的时候,激动得不得了。
湖北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社区陈鲜说:“拿到钥匙后,感觉心里面压力小了一大截,之前一直想挣钱买房子。”
王青峰说:“搬到这里有100平米的房子,感觉跟城里人生活一样了,幼儿园、学校、社区医院、扶贫车间、香菇产业基地都有,不出社区可以解决工作生活问题,环境非常好,做梦都没有想过这么好,这么方便。”
为了能让搬迁群众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能增收、户户能脱贫,郧阳区建立了“1+2+N”的产业模式,也就是,一个务工经济+香菇袜业两大兜底主导产业+N个万元增收项目,确定了青龙泉社区“香菇产业为主、袜业产业为辅、灵活就业创业”的扶贫产业布局。
卫衍武说:“侧重于就业引导,用香菇产业承接年龄偏大劳动力,脱离土地以后,需要相对散漫自由的劳作方式,用袜子产业来解决留守妇女,她们比较适应现代化工厂工作节奏。”
搬迁之后,陈鲜和爱人王青峰都不用再外出打工,她在社区里的工厂上班,爱人种蘑菇,一家人生活过得幸福安稳。这一天,王青峰家的两个蘑菇大棚要上菌棒,一大早社区的卫书记和技术员就赶来帮忙。
王青峰说:“当时扶贫干部过来种香菇我们心里都没底,都没有见过香菇不知道怎么回事,然后帮扶干部跟我们讲有专业的技术指导,兜底回收,保证贫困户的收入,这样才有信心种香菇。”
郧阳区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湿润的气候条件、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种植基础。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青龙泉社区建设了香菇种植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165亩,香菇种植小棚1470个,每年可以发展香菇380万棒。香菇大棚里王青峰正在查看着菌棒,蘑菇啥时候出,长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将来蘑菇的收购价格,以前从没有种过蘑菇的他,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王青峰说:“现在学了技术,慢慢扩展大规模,多种一点,今年承包三个香菇大棚,明年打算再多加几个。”
在郧阳区从蘑菇种植到收购再到加工销售已经形成了全产业链,乡亲们只要把蘑菇种好就不愁没销路。在青龙泉社区有500多户1500多名的搬迁群众和王青峰一样,通过种植香菇实现了脱贫增收。
陈鲜说:“我在袜子厂上班,我老公种香菇。我身边有很多朋友跟我开玩笑说,我跟我老公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我觉得现在非常满足、幸福。”
安居乐业一直是中国人对于幸福生活的定义。截至目前,青龙泉社区的常住人口从原先的5000多人,增加到8000多人。
卫衍武说:“通过香菇产业加袜业产业,加上社区里面小商贸、小服务产业,还有郧阳区、产业园区、开发区提供的岗位,常住人口比2019年多了接近3000人,能住在这里,同时长期在这生活说明肯定有就业的门路和生财之道,因为现在生活压力和节奏都比较快,如果没有就业的话,肯定会流动出去。”
如今走进郧阳区的青龙泉社区,幼儿园里孩子们稚气的歌声,工厂里彩纱飞舞机器的轰鸣声,搬迁的新居里锅碗瓢盆的响声,还有蘑菇棚里乡亲们开心的笑声,处处彰显着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易地搬迁,这是摆脱贫困的关键一步,但也只是第一步。怎么样能让搬出大山的群众持续地增收致富奔小康,这就得靠就业。就业岗位从哪里来,这就得靠发展产业。一个地方的产业红红火火,搬迁来的群众就有事可做,有工可打,小康生活就有了奔头。而且,这还不只是关系到一个个搬迁家庭的钱袋子,还关系到他们能不能融入新的社区,在新地方找到安定感和归属感,找到自信和向往。对他们来说,安居,必先乐业。
制片人丨刘雪松 黄洁
编辑丨王宁
摄像丨王小龙 温创 裴可鉴
策划丨崔辛雨
责编丨刘小萍 时瑶
剪辑丨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