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生肖

生肖

老旁意思是什么生肖(万马奔腾是什么生肖)

2023-03-25生肖
为了制作虎年的生肖年画,“九零后”滩头年画非遗传承人钟星琳忙活了几个月,最终雕刻了七套梨木模板,才完成了饱满明艳的贺岁五虎,钟星琳称其为“五虎临门”,寓意为五福

为了制作虎年的生肖年画,“九零后”滩头年画非遗传承人钟星琳忙活了几个月,最终雕刻了七套梨木模板,才完成了饱满明艳的贺岁五虎,钟星琳称其为“五虎临门”,寓意为五福临门,名字里带着“资深湖南人”才能想出的谐音梗。

钟星琳的贺岁作品风格明快年轻,而孕育滩头年画的滩头镇,已在湘西邵阳隆回县沉静了一千五百年。因为闭塞,这个小镇在三百年前“单枪匹马”地依靠自己的民俗文化创造了滩头年画;又因为这份独特,来自小镇的文化艺术不曾囿于它所诞生的地域,前往大多数小镇人都不曾抵达的远方。

滩头年画非遗传承人钟星琳正在制作年画。受访者供图

饱满艳丽 湘西水土养育出的独特艺术

只要对色彩稍有一些敏感,在我国众多年画作品里找到滩头年画,不是一件难事。早年间《秦叔宝•尉迟恭》会用鲜艳明快的色彩烘托门神形象的威风凛凛;代表作品《和气致祥》是在用夸张热烈的颜色讲述温暖向上的故事。浓烈与奔放的色彩,是滩头年画的澎湃生命力最直接的表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育不同的文化艺术。依托湘楚文化底蕴造就出的滩头年画,色彩运用赋予了年画极强的辨识度,与一些细腻柔和的北方年画比起来,反而是来自南方的滩头年画奔放得多。“像个粗犷的湘西汉子”,滩头年画第三代非遗传承人钟建桐,曾这样形容滩头年画的气质。

早期滩头年画中,红色是使用频次最高的颜色,这与早期湘楚文化中,靠红色寄托的驱鬼辟邪风俗有关。湖南省文联文艺创作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婵告诉记者,其实如鞭炮和红烛一样,在当地的风俗里,浓烈的红色也象征吉祥与好运。2009年,当代作家冯骥才游历隆回,曾言“隆回民艺浓似酒,滩头年画艳如花”,成为当地文化特色的注脚。

钟星琳和滩头年画。受访者供图

90后的湘妹子钟星琳是滩头年画的第四代传承人,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腊梅和丈夫钟海仙的小孙女,钟星琳的整个童年有爷爷奶奶的陪伴,她曾伏案于数不清的梨木刻版边,那些好像永远也不会用完的染料,组成她小小世界中的巨大调色盘。她说,看滩头年画,似乎能嗅到来自湖南的那股子辣味,“有点呛,也像是我们湖南人热烈奔放的性格。”

五虎临门 是资深湖南人才能想出的谐音梗

辛丑年年关下,钟星琳依旧奔波在滩头镇的工作室和市内的铺面间。位于滩头镇的工作室,曾经是高腊梅夫妇经营传承的年画作坊,也是眼下滩头为数不多的还在经营的年画作坊之一。现如今挂放的牌匾,还是十三年前冯骥才题写的。作坊以钟老先生妻子的名字命名,传承的是老钟家一百多年的匠心和手艺。钟星琳讲述,在整个滩头镇,钟家制作年画的手艺在百余年里从未中断过传承。

虎年将至,作坊中新年年画的制作早在三四个月前便已开始。钟星琳告诉记者,滩头年画中此前还从未出现过老虎的形象,“从开始制图到制版、刻版、套印,再到最终出成果,基本上要花上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钟星琳制作滩头年画。受访者供图

钟星琳将这幅虎年的生肖作品命名为“五虎临门”,她说,“名字取的是‘福’的谐音”,这也成就了“资深湖南人”才会一眼明晰的谐音梗。

新作品制作时间漫长,一来,是因为工序的繁多和工艺的复杂。滩头年画印制采用木版套色和手绘结合的方法,滩头年画制作过程中,木版套色的工艺是最考究的。一般情况下,一张年画拥有多少种颜色,就需要刻与之数量相匹配的版,制作过程中需要多次的套印,细节之处仍需手绘。

虎年滩头年画“五虎临门”。受访者供图

二来,因为这幅虎年年画的元素众多——五只拟人化的老虎携福寿如意、招财进宝等众多美好意象而来,“最初制图的时候,就要考虑老虎们的站位,也要为每只老虎立好‘人设’、挑选配色。最难的是手工,这幅画需要七套印版,全部需要手工雕刻,算得上是年画里印版数量最多的一幅画。”

除了传统的生肖年画,最近两年,钟星琳也在通过将年画元素融入文创产品,以降低非遗文化的推广门槛,“我们所说的传承,是把优秀的手工艺传下去,把这种文化载体的精神承下来。”钟星琳认为,以更好的方式将非遗文化推广给大众,是滩头年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是希望能有更多人认识、甚至接受、喜欢滩头年画的风格。”

小镇产业 足不出镇让年画从无到有

来自湘西小镇的年画,从未缺席过三湘之地的新年。由滩头走出的作品,为古老的小镇带来过高光时刻,印在纸上的“尉迟恭”和“秦叔宝”,把守着各家各户的大门,也是许多人记忆里关于“家”的符号。作为湖南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滩头年画也为这处稍显偏僻的小镇足足“代言”了三百年。

而在比三百年更久远的时光里,滩头镇本以造纸而闻名,这里是楠竹绝佳的生长地带,带给过造纸业取之不尽的原料。有了纸,艺术和文化就有了实实在在的载体,也因此在明末清初繁多的祭祀活动里,孕育了滩头纸马艺术以及滩头年画的诞生。

湖南省文联文艺创作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婵,回忆小时候曾生活过的乡镇,距离滩头不足百公里,那里造纸工艺名声在外,香粉纸是在当地流传最广的纸张之一。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髦物件,薄薄的纸张平滑细腻,带有淡淡的植物香气。纸张以滩头特有的矿产资源“天应石”为原料,而这名为天应石的白色胶泥,也同样是滩头年画用纸以及粉刷工艺必不可少的物料。

孙婵说自己在湖南师大读书时,师长口中的滩头,是一个被溪水穿流而过的小镇,镇上人口不多,粗算起来只有3000人。“就是这样一个不大的地方,承担着年画造纸、刷粉、刻版、水印和开脸共二十多道工序。”孙婵说,在中国年画作品生产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这也是滩头年画具备独特民俗风格的原因以及宝贵之处。

几十年过去了,有千年历史的小镇成长为拥有超过7万人口的“新滩头”。“文化生态和生活形态与二三十年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孙婵说,“滩头年画”还是滩头镇的“代名词”,在即便年味已经不如从前浓郁、许多老滩头人已经走出小镇的当下,滩头年画仍然是许多人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连接。

来来往往 年画走到滩头人不曾抵达的远方

年关临近,即便关于虎的生肖作品早已就绪,可钟星琳仍未走出一年中最忙的日子。持续的疫情没有让钟星琳手里的工作停滞,在她眼里,随着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反而带给滩头年画很多新的机遇。“在直播平台上,我们在滩头年画基础上,制作的文创产品受到了很多关注,合作的品牌也越来越多。”

人人都说滩头小镇的位置闭塞,但事实上,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滩头年画已经走到了滩头人不曾抵达的远方。上个世纪,全盛时期的滩头年画畅销于南方各省、港澳地区甚至是东南亚国家。而在当下,来自小镇的新潮文创作品,也乘着物流发往各地。

钟星琳记得,疫情期间,自己最远的一个订单来自于加拿大,“寄送给一位‘朋友的朋友’,我们都是隆回人,海外的同乡无法回家,只好让我们寄去了来自家乡的年画和文创作品”。薄薄的纸张由湘西出发,到达北京,经过朋友的转运,一路漂洋过海到达另一个国度,只为传达一份故土的年味与温情。

在钟星琳看来,传递这样的温度与文化,让非遗能够传承下去,是自己对滩头年画文创产品的祈望与期待。“把年画里传达的美好寓意和象征融入生活,延续传统配色,也融入当下的审美,做一些新内容,我最期待的是,非遗在这个过程中将获得新的生机,被更多人看见。”

滩头虎年年画。受访者供图

在专家视角下,这也是当下能够让非遗文化更好传承下去的思路之一。孙婵在采访中就着重提到,让文化被当下认同,是文化传承的关键。

“每一种特别的艺术形式背后,都隐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传承,这种传统和传承不只属于过去,也存在于当下,以不易察觉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每当提起年味时,湘西的人们总要说起滩头年画,为什么“被更多人认同、看见”这么重要?“因为若是民间的艺术消逝,民俗的记忆被忘却,那么也就意味着一些美好的事物永远从我们的生活中剥落了”,孙婵说。

年味载体 送年画的人还未走出乡土记忆

风顺着青石板,贯穿滩头镇的年画老街,顺带拂过老街两旁明清时期的木屋建筑,钟家延续百余年的作坊就在这里。老作坊旁,钟星琳办起了崭新的文创艺术馆,一新一旧中,好像意味着滩头年画的交接棒传递到了当下的时代里。

有人曾说,年少的时候,不懂年画的美,只有在年长后,才知道画里的喜乐、富足、祥和。孙婵觉得,在交接棒中,也确实同样交接着那些从几百年前传来的人们祈福纳吉的生存观念、对子孙繁息的期待、以及憧憬英雄忠义的道德观念。

“很多年前,在我小时候,新年的年味要浓烈许多,那时候无论在老人或是孩子的心里,年画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年味载体。”孙婵常怀念自己少年时代,年关下的乡镇氛围,上世纪九十年代小汽车的车轮还没能太过惊扰湘西的各个小镇,人们走亲访友,回家过年时,要挑着担子,里面放好肉、糍粑和年画,走很远很远的路。

时代变了,挑着担子的人带着滩头年画走远了,却依然还没走出人们的记忆。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贾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