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起名

起名

熊氏起源

2023-03-27起名
熊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十二位姓氏,特别在鄂、赣、湘、川地区中最有影响。当今熊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29%,总人口大约在360余万。熊的名义和图

    熊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十二位姓氏,特别在鄂、赣、湘、川地区中最有影响。当今熊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29%,总人口大约在360余万。

熊的名义和图腾:
    熊,一种野兽,形状像猪,栖息于山林中,冬天则入穴东面。甲骨文中的熊字,坐部是头,上为耳下为嘴,粗壮硕大的身躯和脚爪,臀部有一条小尾巴,下边加火,表示熊一旦发起脾气,便像烈火燃烧起来一样。而金文中的熊,巨首大嘴,正是熊的典型特征。熊之本意是火光。借作能,能专用为才能、贤能等。熊氏族自然是对熊动物原始崇拜,以熊为氏族图腾并命名氏族,以熊的字形为氏族族徽,最终出现熊姓。

熊姓的起源和演变:
    熊姓的来源主要有两大支:姬姓和芈姓。
    第一支出自姬姓。黄帝为少典之子,姬姓,号有熊氏。居于有熊氏之墟,大约在今河南中部的新郑一带。其后裔有以熊为氏。帝尧时期的大臣熊罴,夏朝初后羿的大臣熊髡,均为有熊氏之后。姬姓熊氏的历史至少有4000多年。
    第二支出自芈姓。出自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项之后,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第六子季连,以羊为图腾的芈部落的首领,芈姓之祖。芈部落活动在楚地,今河南滑县地区,故也称楚;所以季连也是楚人的先祖。夏朝时,季连的后裔穴熊居于熊山之穴,穴熊氏族改奉熊为图腾,活动于有熊氏之墟和熊山之间,地区大约在今河南中部的新郑和郾陵一带。后来穴熊部落进入河南北部的楚丘,今滑县东,改称楚部落。商朝初期,楚部落逐渐发展为国。到了商朝后期,商王武丁征伐夏朝的残余势力楚、罗、卢等国,迫使楚、罗、卢等向西迁移。楚迂到今陕西渭河流域的荆山,今陕西大荔县东的朝邑,部落改称荆楚,商朝末,荆楚追随周武王讨伐商。到了商朝末,荆楚部落酋长鬻熊曾为周文王之师,被封为楚子,由朝邑之荆山西迁于千阳的楚山和楚水,楚始立国于此。
    西周初,周成王分封异姓诸侯国时.封鬻熊之孙熊绎于荆,为子爵楚国。从此以后,楚人姓熊,很少使用芈姓。熊姓的历史至少有3100多年。
    楚国立国于公元前1067年,共传45世,于公元前223年被秦国所灭,历时844年,前后共移都10次。周武王灭商后,楚国从陕西商山沿丹水东西下,到河南淅川南,不久南渡汉水迁入湖北保康县的荆山。进入东周,楚国再南迁湖北枝江的丹阳。楚文王时,楚国又沿沮漳河向东南迂到郢,今湖北南部的江陵。春秋末期,楚昭王又北迁国都于湖北钟祥,不久又迁回江陵。到战国后期,楚倾襄王再北迁国都于河南淮阳,此为古陈国之地。到了楚考烈王时,顺颖水向东南进入皖西北的钜阳古城为楚国都城,即今安徽阜阳西北,最后迁到皖腹地的寿春,今安徽寿县。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三支出自外族。我国的熊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有交流,互有基因在流动。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外族改姓熊的事件,但在熊姓聚集区的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所采用的汉姓熊的现象。可反映出融合的存在。主要表现有,西北川甘地区的白马人中的汉姓熊,湘鄂川黔毗邻地的苗族、布依族、瑶族、水族、土家族中的汉姓熊。

历史上熊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熊氏一直活跃在湖北、河南、安徽地区。秦汉时,熊姓的足迹已北达河南,东北进山东,东到江苏、浙江,西北至陕西秦岭以南,西抵川东,西南直入云南和广西,南临南海。熊姓在2000年以前已基本奠定了当代的分布格局。
    宋朝时期,熊姓大约有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8%,排一百五十位以后。江西为熊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熊姓总人口的3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湖南,这三省熊姓占熊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苏、河南、浙江等地区。全国形成了以赣、闽、湘为中心的熊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熊姓大约有2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9%,为明朝第七十六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熊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江西仍为熊姓第一大省,约占熊姓总人口的4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北、四川三省,这三省熊姓大约占熊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湖南、福建,这两省的熊姓又集中了14%。宋元明期间,熊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

当代熊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熊姓的人口已达360余万,为全国第七十二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9%。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熊姓人口由27万激增到380余万,增长了14倍之多,熊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熊姓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北、江西、四川、湖南、贵州五省,大约占熊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重庆、河南、江苏、云南,这四省市又集中了13%的熊姓人口。湖北居住了熊姓总人口的27%,为熊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鄂赣川湘黔的长江中上游的熊姓高比率分布带。在近600年间,熊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西部、华中的回迁成为熊姓迁移的主流。
    熊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72)表明:熊姓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鄂湘大部、江西、安徽西南、福建北部、黔渝、云川大部、广西北部,熊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2%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8%,居住了大约61%的熊姓人群。在四川北部、青海东南、陕甘豫南部、安徽大部、苏浙、闽粤桂大部、云南东南、黑龙江东北,熊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14%—0.42%之间,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4.5%,居住了大约30%的熊姓人群。

熊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熊姓的郡望主要有南昌、江陵等。熊姓的著名堂号有射石、五椒。“射石”堂号出自古代勇士熊渠。熊渠是位力大又善射的能人,一天夜间行路,老远看见前面有一只老虎趴在前面,他拿箭就射,老虎一动不动,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块大石头,箭头射进去几寸,用手拔也拔不出。

楹联  重要的熊姓楹联有以下四副:

        西山廉士;东阁直臣。
        唐旌孝子;宋仰名臣。
        义疏三礼;史擅九朝。
        狮岭播椒馨,节生孝孝生忠,岂独簪缨夸世胄;
        鹅湖饮稻熟,子承父父承祖,但凭耕读作人家。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熊姓历代名人105位,占总名人数的0.2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八十九位;熊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21%,排在并列第九十九位;熊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4%,排在并列八十位;熊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4%,排在并列第一百一十三位。
    熊姓历代重要人物有:周朝楚国始祖熊绎;春秋楚武王熊通;北朝北齐经学家熊安生;一匕宋画家熊应周;元朝文学家兼音乐家熊朋来;明朝大臣熊廷弼、熊文灿,通俗小说编著专家熊大木;清朝内阁学士熊伯龙,大臣熊赐履,民主革命烈士熊成基;民国初国务总理熊希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当代数学熊庆来,土壤学家熊毅,学攀熊十力,水产学家熊大仁,兽医学家熊大仕,民革中央副主席熊克武,戏剧教育家、剧作家熊佛西。

熊姓血型:
    熊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4.9%,A型占30.2%,B型占26.5%,AB型占8.4%。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