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做梦梦到吃蛇肉(怀孕梦梦吃蛇肉)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责任编辑:武千妍
金秋九月,又是一年退伍季。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两年的摸爬滚打,千锤百炼、锻铁成钢;两年的艰苦磨砺,破茧成蝶、展翅飞翔。对于退伍的战友来说,脱下的是军装,收获的是成长;对于留队的战友来说,夯实的是基础,提升的是本领。不管走与留,两年的军旅生活,军营的点点滴滴都已经成为今生难忘的记忆。
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遴选了一组上等兵的军营感言和成长故事,让读者分享他们的成功和收获。让我们透过一行行真情的文字、一段段生动的故事,感受军营这个大学校、大熔炉给热血青年带来的改变。
两年军旅生活 几多难忘记忆
——分享一组上等兵的军营感言和成长故事
学会“归零”,才能跑得更快
申恕丞,第72集团军某旅炮兵营火箭炮连副班长,曾被评为“最美新兵”“优秀义务兵”。
入伍前,我是重点大学的大二学生,拿过奖学金,还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带着大学生士兵的光环走进军营,刚开始我有点飘飘然。然而,入伍没几天,骨感的现实就给我当头一棒:跑不快、投不远、打不准。
难道真要成为“眼高手低”的孬兵?我不甘心。为了证明自己,我选择了“归零”,把以前的成绩和荣誉全都“压箱底”。
记不清多少次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不知道多少个晚上加班到深夜,最终,我用龙虎榜上的成绩单刷新了大家对我的认识。我还发挥大学的专业特长,为营连制作了网上数字营连史馆,激活了单位革命传统教育的一池春水。
迷彩在身踏梦高歌,绿色青春自当无悔。在军营,我学会了“归零”,更收获了另一张“大学文凭”。
最美好的年纪,有你们陪伴
麻天琪,第73集团军某旅作战支援营信息保障队战士,曾被评为“优秀义务兵”,获嘉奖1次。
两年前,我们怀揣梦想,从天南海北会聚于军营,从此便结下不解之缘。稍息、立正、向右转;齐步、跑步、站军姿;打枪、投弹、爬战术……这两年,我们在摸爬滚打中并肩作战,我们携手前行越过艰难险阻。
我还记得,我们在大海里搏击风浪,在武装5公里考核中互相扶持,在晚会上共同演绎精彩节目……那是我一生都忘不了的战友情谊。
当兵苦乐,战友情深。庆幸的是,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了亲爱的战友们,是你们陪我走完这两年的军旅路程,是你们陪我度过了不可辜负的青春。
成功来自勤奋与坚持
胡徐论,第72集团军某旅二营装甲突击车连战士,曾被评为“神炮手”“优秀义务兵”。
“当兵就当能打仗的兵!”这是我给自己设定的军旅“小目标”,牵引着我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军事技能。
新兵下连后不久,由于军事素质过硬,我被推荐到某兵种训练基地学习。期间,我坚持随时翻阅教材书籍,随时背记知识要点,让专业知识烂熟于心。结业射击考核中,我取得“4发4中”的成绩,被评为“神炮手”。
“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都是失败者!”载誉归来,我在炮手理论学习册的扉页上写下这句话鞭策自己。
为解决坦克火炮射击瞄准击发速度慢、射击精度不高的问题,我不断虚心向班长骨干和厂家技师请教,通过近两个月埋头钻研,我总结出“一看、二听、三动、四瞄、五击”的坦克火炮五步快瞄法,一经推广,大大提升了全连的训练水平。
前不久,旅里组织坦克夜间战斗射击,我又打出了“8发8中”的好成绩。
逼着自己吃点苦
龙正坤,第72集团军某旅侦察营二连战士,曾参加集团军“侦察尖兵”集训,获嘉奖1次。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刚开始我不以为然,但两年的侦察兵经历,着实让我深刻明白了这句话的内涵。
丛林潜伏,我冒着高温酷暑,不顾蚊虫叮咬,在山上连续潜伏3个昼夜;“猎人”训练,我生吃带血的蛇肉,到礁石上挖海蛎吃;为掌握导航、通信等信息化装备,我经常加班加点反复练习,手指磨出血泡、磨起老茧……一次次面临艰难险阻,一次次身处奇难险境,艰苦的磨砺让我成了一名响当当的“侦察尖兵”。
军营是一座竞技场,你追我赶,大家都在拼搏,只有比别人吃更多的苦、流更多的汗,才能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带着自信从容面对挑战
朱文涛,第72集团军某旅四营十二连战士,曾被评为“野战化训练先进个人”“优秀义务兵”,获嘉奖1次。
从小,我就是一个“小胖墩儿”,做事经常慢半拍,引来不少嘲笑。由于较胖,刚入伍时我的跑步、单杠、俯卧撑等项目几乎样样落后,总是给班里拖后腿,我非常愧疚、非常自卑。
这一切,班长都看在眼里。所以,他总是想方设法改变我,特别是每当连队搞训练评比时,他总会推荐我去参加。
“我体能差,会给班里丢脸的!”我想尽办法逃避。
“军人,就要昂首向前,不管能不能赢,只要敢拼就会有收获。”班长却不厌其烦地鼓励我。
在班长的“激将”和帮带下,我的所有训练成绩都合格了,一半以上还达到了优秀。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信,学会了怎样面对挫折和挑战。
即将离开部队,告别朝夕相处的战友,但无论走到哪,我都会带着自信从容面对挑战。
从独立中走向成熟
谢俊凡,第72集团军某合成旅侦察营二连战士,曾参加师预提指挥士官集训,获嘉奖1次。
现在看来,我要为两年前自己的决定点赞:如果不是军营的磨砺,我可能现在还是一名工厂实习生,或者还是一名迷茫的青年。
刚入军营,我不适应各种条条框框,不愿服从管理,成了全连有名的“刺儿头兵”,很不受大家欢迎。
然而,连队干部骨干并没有放弃我。今年年初,我被连队推荐参加师预提指挥士官集训。3个月里,通过教学、管理、体能等全方面的磨砺,我变得更加成熟了,处事也更加稳重了,以前动不动就“顶嘴”的毛病也彻底改变了。从那以后,战友们对我刮目相看,期待有佳。
以前不理解为什么说“军营是所大学校”,两年的军旅生涯,让我收获了在地方学不到的成熟,这一点,弥足珍贵。
荣誉是军人的责任和生命
张妙峰,第72集团军某旅“钢四连”战士,曾被评为“优秀义务兵”,获嘉奖2次。
能在“钢四连”这个荣誉连队当兵,是莫大的幸运,而那场特殊的入连仪式,更是让我刻骨铭心。
入连仪式不是在连史馆,而是在训练场上举行的。丛林激战、泥塘较量、真实对抗……当我们完成一项项考核后,终于看到了鲜红的连旗。
列队、举拳,我们面对连旗,声嘶力竭地喊连训,庄严宣誓。虽然一身泥泞、满身疲惫,但我们个个精神头十足,一套流程下来,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在我内心升腾。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军人为什么要视荣誉为生命。只有人人都为这个连队建设增光添彩,“钢四连”的雄风才能代代相传。
首页 上一页 2 3
哪个岗位都是强军战位
刘剑雄,第72集团军某旅三营火力连战士,曾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优秀义务兵”。
军旅生涯,最难忘的莫过于“转行”经历。
2017年初,由于连队工作需求,我从反坦克火箭班调至炊事班。离开熟悉的战斗班排去搞保障,虽有万般不舍,但我明白“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道理,深刻理解哪个岗位都能做贡献,哪个岗位都是强军战位。
万事开头难。在掌握基础技能后,我自费购买了菜谱和食材对新菜品进行研究。跟老班长学、跟同行学,旅里的每个炊事班我都跑了一遍,每个掌勺大厨的“拿手菜”都被我“偷学”了。
现在,我已掌握煎、炒、烹、炸、蒸、煮等炊事兵的“十八般武艺”。每当看到战友们吃着我做的饭菜时心满意足的样子,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不去搏一把,哪知自己多厉害
倪杰,第72集团军某特战旅作战支援营火力支援连战士,曾获旅创纪录比武考核轻机枪射击课目两项第二。
新兵下连4个月,步枪射击成绩突出的我被推荐参加旅轻机枪比武选拔。
第一次接触轻机枪,成绩中等,侥幸入了初选。后来两次筛选,我也都是打“擦边球”,勉强坚持下来。临近比武,我的成绩却不稳定,能不能拼到最后,能不能拿到名次,我很恐慌,甚至想放弃。
“比武夺魁是军人梦寐以求的事,但‘神枪手’不是天生的,不拼一把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连长一番话,让我如梦初醒。
我给自己拟定了“突击计划”:为了比别人多练一点时间,每天提前一小时起床练据枪;别人瞄靶半小时,我就瞄一小时,休息时间更是一瞄就是半天;每次实弹射击后都反复总结经验教训,确保次次有进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取得了两个课目的第二名,成为全旅有名的“神枪手”。这次比武收获的不仅是名次,更是成长的“金钥匙”——困难面前别低头,不去搏一把,哪知自己多厉害。
我走得慢,但永不止步
四郎扎西,第72集团军某特战旅特战二营五连藏族战士,曾被评为“军事训练标兵”“感动团队十佳人物”,获三等功、嘉奖各1次。
“推荐四郎扎西立三等功!”去年连队的年终总结大会上,指导员简短的一句话在我心中掀起巨浪。
列兵也能立三等功,是做梦吗?不,这是真的。
入伍之初,从高原到平原,我极不适应环境,头晕嗜睡的醉氧症,加上不习惯的汉语、不适应的饮食、落后的体能……入伍前的尖兵梦被现实击得粉碎。
转折源于一场英模事迹报告会。当聆听了“南京路上好八连”连长、“一等功臣”李旭从替补队员逆袭成为比武冠军的传奇故事后,我坚定了对梦想的追逐。
“我走得慢,但永不止步!”生活中,我主动调整自己,积极调整生活习惯,加班加点学习汉语,靠着顽强的毅力克服醉氧现象。训练上,别人跑五圈我跑十圈,别人轻装跑我负重跑……
越努力越进步,越进步越努力。那次单杠二练习创破纪录比赛,我一次次折腹,一次次拉起……世界开始旋转,手掌也全磨破了,但我告诉自己:“扎西,不能放弃,坚持住,你可以的!”当做到第100个时,班长、排长和连长都劝我下来,但我还是一次次坚持,突破自我,就这样,我创造了单杠二练习116个的连队纪录。
汗水浇灌荣誉。正是靠着永不止步的毅力,我也成功逆袭。
在军营,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的舞台
徐琪凯,第73集团军某旅侦察营侦察监视连战士,曾被评为“优秀义务兵”。
2015年,我在通过面试考核的情况下,放弃加入国内某著名相声剧社的机会,毅然来到军营。因为会说相声,各类晚会总少不了我的身影,一时间我成了战友们的“开心果”、单位的“红人”。可没想到,却因此耽误了训练,成绩排名靠后,失落感油然而生。
“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干脆不搞文化工作了,耽误时间,哗众取宠,倒不如全身心搞训练来得实在。”我向指导员抱怨。
指导员拍了拍我肩膀,笑着说:“部队锻炼人,在于它的全面性,只要把握好说相声与搞训练的分寸,我相信你的训练可以迎头赶上。”
指导员的开导让我重新找准了方向。每次训练我都全身心投入,并挤出点滴时间补齐短板弱项。同时,我继续发挥特长,将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理搬上舞台,创作了《装甲合伙人》《南国强兵》等特色相声节目,让战友们在捧腹大笑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军旅生活让我明白:人生就是这样,会在直线和曲线之间迷路,但是只要向前跑,总会找到方向。
为班长写一首“离歌”
石壮壮,第73集团军某旅四营装甲步兵七连战士,入伍前曾获《中国好声音》比赛安徽淮北赛区冠军。
即将告别军营,我拨动琴弦,为战友们唱起《班长,你会不会来送我》这首自己原创的军营民谣,不禁潸然泪下。人群中,班长周鹏眼中也噙满泪水。
两年前的新兵晚会上,我弹唱的原创歌曲《眼前》一鸣惊人。班长周鹏找到我:“壮壮,有机会也写首歌送给我呗!”
我欣然答应:保证完成任务。很快,我就写出了一首歌,班长听完后却摇摇头。我又修改了几次,班长还是说没感觉。
旋律和歌词都没有问题,为何班长不满意?我一度认为是他的“品位”有问题,直到有一次指导员说:“你写的歌很华丽,但缺少‘兵味’。”我如梦初醒。
慢慢地,我开始用心体悟训练、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着时间的积淀,我的创作灵感也如泉奔涌。两年来,我创作了《列兵的日子》《指导员的情书》《陆战之王》等10多首接地气、有灵气的军营民谣,战友们都拍手称赞。
当然,我也始终没有忘记两年前那个诺言。
“转眼间两年光阴/悄悄流水仿佛一场梦境/今天我就要离开我的连队/班长你会不会来送我……”音乐响起,我把这首用两年时间写的“离歌”送给班长,也送给我的迷彩岁月。
文字整理:曾 涛、陈 拓、张 榕、杨 利、刘先冬、刘诗豪
摄影:韩海建、王路加、张 涛、赵启瑞、刘 珣、何泽斌
题图合成、版式设计:刘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