芃芃其麦 我行其野
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13]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而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而不臧,我思不閟。[14]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稺且狂。[15]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16]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17]
[白话译文]
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
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
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
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
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怀宗国思难弃。
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
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恋宗国情不已。
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
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
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
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
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
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注释]
[13] 载—语助词。驰、驱—皆为驾驶马车。唁(yàn)—吊唁。悠悠—远貌。漕—邑名,在卫国东部。大夫—指卫国的大夫。
[14] 嘉—赞许。旋反—返回。而—尔,你。臧—善。济—渡河。閟(bì)—同“密”,周密。
[15] 陟—登。阿丘—一边偏高的山丘。言—语助词。蝱(máng)—贝母草,采蝱治病,喻设法救国。怀—怀念。行—道。许人—许国人。尤—非议,批评。众—众人。稺—同“稚”,幼稚。
[16] 芃芃(péng)—茂盛的样子。控—赴,赴告。因—亲也,依靠。极—至。
[17] 大夫—指许国的大夫。尔—你们。之—往。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相传是一位女性,即卫宣公之庶长子卫昭伯的女儿,嫁给了许穆公,人称许穆夫人。许穆夫人的母亲就是《君子偕老》一诗中的主人公宣姜。宣姜本为卫宣公夫人,和宣公生了两个儿子:公子寿和公子朔(即卫惠公)。卫宣公死后,宣姜又被安排嫁给了卫宣公的庶长子公子顽,即卫昭伯,生下三个儿子:齐子、公孙申(卫戴公)、卫文公,和两个女儿:宋桓公夫人和许穆夫人。
《毛诗序》说此诗是许穆夫人“闵其宗国颠覆,自伤不能救也”。许穆夫人是一位有远见的奇女子。在她未嫁之时,许国国君许穆公和齐国国君齐桓公都来求婚,卫国君主想把她许配给许国。考察年代,这时的卫国君主应当是她同母的哥哥卫惠公,但是按照父系来看,她得称呼卫惠公为叔叔。她通过傅母向父亲卫昭伯进言说:“古者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于大国也。今者许小而远,齐大而近,若今之世,强者为雄,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惟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今舍近而就远,离大而附小,一旦有车驰之难,孰可与虑社稷?”大概这涉及到两国的婚姻,卫昭伯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卫惠公不听,还是把她嫁给了许穆公。鲁闵公二年冬,狄人攻打卫国,这时候卫惠公已经去世了,当政的是卫惠公之子卫懿公。
许国国小力弱,不能救援,齐桓公因为还惦记着未能娶到许穆夫人一事,见死不救,导致卫国大败,卫懿公死于兵乱之中。许穆夫人的姐夫宋桓公迎卫国遗民,南渡黄河,在漕邑(今河南滑县旧城东)而立卫戴公。卫戴公即许穆夫人同父同母的哥哥。但戴公当年冬天就去世了,戴公的弟弟立,是为卫文公。卫文公也是许穆夫人同父同母的兄弟。当时由于信息不通畅,再加上许国人的阻挠,考察诗中所说的“言采其蝱”“芃芃其麦”都是春天的景物,因此许穆夫人归唁卫国,应当是在第二年(鲁僖公元年)的春天了,这时候在位的国君是她同父同母的兄弟卫文公。
诗的首章写许穆夫人乘坐马车回卫国归唁之事。根据周礼,国君夫人不能出国境,只有在父母去世的时候,才能回父母之国奔丧。因此许穆夫人想要离开许国归唁卫国,被许国大夫指责为不守礼制。但许穆夫人认为,我此去卫国是吊唁卫之失国,并不是为了归宁兄弟。宗国破灭,这是罕见的大变故,我既然不能给予救援,从道义上讲应当去吊唁。虽然不符合周礼,但却符合天理人情,因此孟子也认为许穆夫人的做法是一种正确的权变之举。这里的“归唁卫侯”“言至于漕”,就是指到漕邑来吊唁卫文公。“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则是点明原因。这里的大夫是指卫国的大夫。卫许两国结为婚姻,卫国有难,必定来告知许国,许穆夫人见卫大夫远道“跋涉”而来,料想一定有国难当头,因此心忧。
次章是许穆夫人知道了卫国的大难之后,回想出嫁前向父亲的进言,而心中想到的:“我当时之所以请求嫁给齐国,就是为了系援于大国,我的谋虑是非常嘉美的。既不以我的谋虑为嘉美,现在国家发生大难,卫国君臣遁逃至漕邑而不能再北渡黄河、旋返于旧都,当时我就认为把我嫁给许国对卫国是无益的,我的思虑难道不深远周密吗?”这一章表达了许穆夫人悲叹至深又无能为力的心情。
第三章登山采蝱,蝱指贝母草。贝母可以治疗疾病,以登山采蝱起兴,比喻许穆夫人想要借助人力来安定卫国。“女子善怀”指女子常常会思念父母之国。“亦各有行”,指许穆夫人说自己思念国家,也有自己的道理和方式。而许国大夫却用一般的礼制来责备我,是“稺且狂”也。
第四章是已经来到了卫国,见到卫国田野里的麦子长得非常茂盛,时间从冬天到第二年的春天四五月间了,可见卫国丧乱已有半年,但是还没有人来救援。故接下来呼吁慨叹:“控于大邦,谁因谁极?”我想要往赴大国求救,可是谁可以亲近,谁能至此来救呢?当时要嫁给齐国而父亲不许,现在国家有难了,想要向齐国求救也没有什么合适的理由啊。根据历史记载,后来齐桓公来援救了。齐桓公之所以来援救,是因为齐桓公作为春秋时期的霸主,有救援小国的公义。那么许穆夫人来到卫国,以及作此诗的时候,齐桓公尚未来救助。
末章“大夫君子”是指许国的大夫君子。许穆夫人说:许国在位的大夫和不在位的君子们啊,你们不要责备我,根据现在的形势,我一定要回卫国,你们考虑得再多、责备我再多,都不对,而我归唁卫国这件事是正确的。许穆夫人在本诗的最后再一次强调:我的所为虽然表面上不符合礼制的规定,但是符合天理人情。
据历史记载,不久,齐桓公派军队来救援卫国,帮助卫国复国了。也许,这与许穆夫人有一定的关系。也许是许穆夫人的勇气和见识打动了他?也许是许穆夫人的这首诗作唤起了他以前对许穆夫人的倾慕?这就不得而知了。
值得一提的是,许穆夫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而她又是这样一位有远见、有勇气,能够“行权而合道”“行中孝、虑中圣”的奇女子,因此不能不令我们感到骄傲。(刘永)
---摘自《诗经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