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相术

相术

颧骨高额头窄面相解析(女人脸大额头窄命好吗)

2023-04-02相术
临海的罗女士(化名)结婚多年后,被丈夫戏言“长得越来越有男人味”。日前,罗女士因为睡觉打呼噜求医,没想到查出了自己“变得有男人味”的原因。中年女变“男人相”临海

临海的罗女士(化名)结婚多年后,被丈夫戏言“长得越来越有男人味”。日前,罗女士因为睡觉打呼噜求医,没想到查出了自己“变得有男人味”的原因。

中年女变“男人相”

临海的罗女士今年42岁,最近几年,她睡觉时经常鼾声雷动。

有健康常识的人知道,打呼噜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白天没精神。罗女士就是这种情况,她需要坐班,但晚上没睡好,白天昏昏沉沉,硬撑着干活全身难受。

罗女士曾经去医院呼吸科和耳鼻喉科检查,排除了常规的打鼾因素,但没解决问题。为了让自己睡个好觉,她和家人四处打听,直到联系上台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侯勇。

侯勇听说这事,第一反应是打呼噜和神经外科有什么关系,但想到女性打呼噜这么严重比较少见,他还是答应给罗女士推荐适合的医生看看。

在门诊,侯勇一看罗女士的面相,厚唇、大鼻子、高颧骨,“男人相”明显。再看她的手,手指粗大。侯勇大概有数了,又追问了几个细节。

“鞋子是几码?”

对于这个问题,罗女士其实自己也纳闷:“前年还是40码,今年怎么就变成42码了。”

罗女士的回答和侯勇的预料不差,结合她打呼噜已有三四年的情况,侯勇说:“你打呼噜可能和脑子有关系。”

经过针对性的检查,罗女士被确诊为生长激素型垂体瘤。考虑到罗女士身高、体重均为正常水平,侯勇分析,她的垂体瘤大概率是在成年后才出现的,过量分泌的生长激素,不仅让她的外貌逐渐变得粗犷,还导致呼吸道周围软组织增生,气道较常人狭窄,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打鼾。

“这两年老公说我越来越有男人味了,以为是玩笑话,没想到是生病引起的。”罗女士叹气道。

垂体瘤发生率

在脑外科肿瘤中排第三

侯勇说,垂体位于大脑底部,是人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可分泌生长激素、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黄体生成素、抗利尿激素及催产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各方面功能产生影响。如果垂体上长了肿瘤,会引起机体代谢异常、功能紊乱。

垂体瘤的知名度低,但实际上它的发生率在脑外科肿瘤中排第三,约占颅内肿瘤的15%。随着检测水平的不断高,近年来垂体瘤的发病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哪些人容易得垂体瘤?侯勇说,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主,尤其是处于生育期的女性,容易出现垂体功能的分泌旺盛,诱发垂体瘤的概率更大一些。

医生提醒,女性外貌粗犷,男性乳腺变大,都有必要排查垂体瘤。

“家族”成员复杂

垂体瘤“家族”有两大门派,一派是有分泌功能的垂体瘤,另一派是无功能性垂体瘤。

有分泌功能的垂体瘤是大门派,成员较多。它们分泌的激素是随机的,最多见的是生长激素、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些额外分泌的激素在患者身上造成的变化千差万别。

比如罗女士的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发生在儿童患者身上会引起“巨人症”,患儿长得极快,同龄孩子身高才1.3米,患儿可能已经长到1.8米以上。

家长不要以为这是长高的“捷径”,等孩子成年后,垂体瘤依然分泌过量正常激素,而成年人骨骺已经闭合,骨骼没有再次生长的机会,多出来的这些生长激素,会引起皮肤软组织的变化,往往表现为鼻子变大、嘴唇变厚、脸变大、手指越来越粗,也叫肢端肥大症。

有些成年人还会和罗女士一样,出现咽喉及呼吸道壁的增生,导致呼吸道不畅,从而引起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等症状。

泌乳素型垂体瘤在男女中都可能发生,女性身上症状更明显,如成年女性非哺乳期却有乳汁分泌,本来正常月经,突然较长一段时间闭经,以及不孕。男性患者若出现乳房发育,要检查是肥胖引起的脂肪堆积,还是垂体瘤引起的乳腺发育。

另外,促甲状腺激素型垂体瘤患者可能会出现怕热、多汗、突眼、兴奋等类似甲亢的症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垂体瘤往往引起过度兴奋,患者会出现高血压、满月脸、水牛背等。

另一门派无功能性垂体瘤比较单纯,它不分泌激素,只是闷声长大,最后通过挤压周围的组织来刷存在感。比如压迫垂体,影响激素分泌减少,少数孩子的矮小症和这个有关,所以查出生长激素缺乏的孩子,医生会建议排查垂体瘤。

无功能性垂体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压迫视神经,临床上患者大多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出现类似于老花眼、青光眼、白内障的症状。这种情况容易误诊、漏诊,患者到眼科做了一些了不必要的治疗,症状却没有改善。

垂体瘤治疗依据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这里长了异物,要不要做手术切除?患者心理压力很大。

“并非所有垂体瘤都需要做手术。”侯勇说,关于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是否分泌激素以及患者并发症的情况决定治疗方案。所以有些垂体瘤需要手术,有些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还有些可以随访观察。

比如功能性垂体腺瘤中的泌乳素瘤,一般不用手术治疗,目前已经有药物可以降低垂体瘤的泌乳素水平,恢复患者的月经和排卵。长期服用,瘤体有希望缩小。其间患者要注意定期复查。

“无功能性垂体瘤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做手术切除。但是,业内的治疗原则是,直径小于1厘米、没有出现并发症,最好别去动它。患者只需要定期复查磁共振,观察肿瘤是否呈进行性增大生长,如果没有长大,不必手术。长到1厘米以上,已经出现压迫症状,才需要手术切除。”侯勇解释,这样处理是为了减少对垂体的刺激,尽量不影响垂体的正常工作节奏。

目前,临床上患者确诊时,无功能性垂体瘤以直径两三厘米以上的大腺瘤居多;分泌功能性垂体瘤因为对身体影响较早,患者就医及时,就算求医路再怎么曲折,确诊时基本个头都比较小。

早发现早诊治,定期复查

侯勇提醒,虽然99%的垂体瘤是良性的,不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但少数是侵袭性的垂体瘤(介于良性垂体瘤和垂体癌症之间的一种病理学类型),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存周期。而且,良性垂体瘤治疗后,激素水平能恢复正常,但已经造成的组织变化,比如外貌改变、心脏肥厚等,无法恢复到病前。所以对于垂体瘤,早发现早诊治非常重要。

“定期体检有助于早发现,目前不少患者都是在体检中意外发现垂体瘤。”他建议,重点人群在体检套餐中增加颅脑磁共振检查。

需要提醒的是,垂体瘤可能复发,所以治疗后的定期复查非常重要。

临海的老王(化名)十多年前查出直径2厘米的无功能性垂体瘤,已经压迫视神经。侯勇给他做了手术,很成功。老王一开始很听话,定期复查,一切正常,一年后,他再没找过侯勇。

前些天晚上,侯勇突然接到老王的“投诉”电话。“他前几天突然头痛剧烈,眼睛也只能看到一点亮光,其他什么都看不见。医生检查发现当年开刀的地方有颗直径3厘米的垂体瘤,已经出血了。他怀疑是当年没有切干净。”

侯勇哭笑不得,本着严谨的态度,他调出当年的病历,确定治疗过程正常,唯一的缺憾是老王只复查了一年。

“垂体瘤可能会复发,一年没异常不代表以后都正常。现在应该是复发了,而且肿瘤因为血供异常导致急性出血,造成短时间内肿瘤快速增大,出现头痛及视力急剧下降的症状。”侯勇建议老王赶紧进行急诊手术。

侯勇提醒,垂体瘤消失或手术切除后,仍需要定期复查,终身随访。

一般建议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来门诊复查。复查的项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抽血和垂体增强核磁。

抽血是为了检查血液中的各种激素水平和电解质水平,它们的异常可以提示功能低下或复发的可能。核磁则帮助判断肿瘤是否有残余或有再次生长的可能。

初次复查时,医生还会根据手术切除的情况,与患者沟通下一步诊疗的计划和方案,尤其是有些巨大垂体瘤,术后还需要进一步放疗和药物治疗,所以建议患者亲自来复诊。

连续复查3次后,如果情况稳定,以后只需要每年来一次医院门诊复查即可。

作者:林樱

来源: 台州晚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