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葫芦桃花瓶(风水葫芦开口和不开口分别的作用)
我国瓷器历史悠久,在世界文明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葫芦形瓷器是我国陶瓷中一种常见的器形,与其他器形相比它有着更加独特的艺术色彩。葫芦是一种古老的植物,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原始先民就模仿葫芦造型创造出了陶器。
我国也有着大量与葫芦相关的传说及记载,在其他领域中,葫芦也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在民俗领域,天然的葫芦器是一种常见的吉祥物,许多文人雅士也乐于收藏。
《诗经·大雅·绵》中也有着“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的记载,即大大小小的葫芦连绵不断生长着,犹如人类的子孙不停的繁衍。从文献中可以了解到,自古葫芦就被视为多子多孙的象征,而我国又是崇尚子孙万代的国家,所以至今葫芦仍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不仅如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这种瓜果又被儒、释、道所用,成为对平安幸福长寿向往的化身。
瓶类的造型随着不同时代的审美需要而不断变化,到了明代,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量的不断增大,瓶类不仅仅是日常的生活用具,还具有陈设、祭祀等用途。瓷瓶的造型在整体沿用前朝的基础上,会因皇帝喜好及外来的影响,出现许多微妙变化。在元代青花中较多见的葫芦瓶到了明代洪武时期已不再出现,瓶类中仅见有玉壶春瓶、象耳瓶和梅瓶。
来历除传统器形外,又有上圆下方式,蕴含天圆地方之意.至清康熙时,成为外销瓷品种之一,器形比明代的高大,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
雍正以后,创制一孔葫芦瓶,嗣后变化多端,其中器口内敛,卧足,饰对称如意绶带耳者又演化为"如意尊"。
历史状况南宋后期龙泉窑创制的瓶式,瓶体似葫芦,故名。小口,短颈,瓶体由两截粘合而成。名与“福禄”谐音,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宋元时期,龙泉窑、景德镇窑均有生产。
从元代起出现了八方葫芦瓶,上圆下方葫芦瓶以及扁腹葫芦等各式葫芦瓶。明清两代,葫芦瓶大量烧造,器形也有较多变化,有方形、圆形、蕴涵天圆地方之意的上圆下方和多棱形等许多品种。其中还另有专名,如“抱月瓶”即是明永乐、宣德年间烧制的扁腹绶带葫芦瓶。至康熙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
葫芦瓶的发展明永乐、宣德时期
到了明永乐、宣德时期,随着外交的增加和贸易的发展,在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二十余年中,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中出现了许多带有浓郁异国风情的新器形,多数模仿伊斯兰国家的物品,例如扁腹绶带葫芦瓶。
明永乐青花扁腹绶带葫芦瓶 (首都博物馆藏 )
扁腹绶带葫芦瓶与南宋及元代的葫芦瓶在造型上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受到西亚文化的影响,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模仿天然葫芦上半部的造型,中间连接的颈部较长,在两侧分别接有两条带子形状的耳,与下部的扁圆形腹部相连,下半部宽度较上部要宽出两倍多。其中下半部比例较大的又称为“抱月瓶”或“宝月瓶”。
明宣德青花扁腹绶带葫芦瓶 上海博物馆藏
永乐、宣德时期扁腹绶带葫芦瓶有青花和白釉两个品种,但两个时期的器形也略有不同,主要区别在于上半部的葫芦形器口部分,永乐时期的葫芦形偏小,弧度也较缓,宣德时期葫芦形器口更大,弧度更圆滑,更接近天然葫芦形状。在底足上,永乐时期底足较小,宣德时有所增大。
永乐、宣德时期的瓶类造型已从元代的厚重转变为规整、流畅、端庄,器形不仅浑圆柔和,厚胎的制作特点还使得这一时期的葫芦瓶带有一种丰腴之美,散发着凝重、庄严、内敛的气息。
成化、弘治、正德明弘治葫芦瓶器形示意图《明清瓷器鉴定》
弘治时期的造型风格与成化时大体相同,工艺上也承袭成化时期,瓶类造型线条柔和,轻盈俊秀。弘治时期的葫芦瓶也不多见,虽与成化时风格十分接近,但若将两者进行对比,仍能发现器形上细微的不同。
明弘治青花群仙祝寿葫芦瓶 中国嘉德
弘治时期的葫芦瓶造型浑圆,胎体更为厚重。官窑器形的艺术风格较前朝整体上更为敦厚,大器物增多,修胎粗糙,带座的啄器较常见。
明正德青花仙人故事图葫芦瓶 天津博物馆藏
在陶瓷研究中通常将成化、弘治、正德三个朝代归为一个时期,但从葫芦瓶造型的演变上不难看出这三朝的区别,即由清新细致逐渐变为浑厚庄重。虽然存在器形的细微变化,在整体的造型风格上,还是颇为一致的,都是按照葫芦的基本原型仿制的,造型都很规整,上下比例几乎一致,十分大气凝重。结合青花料的发色,给人一种端庄内敛之美。
嘉靖时期
明嘉靖 青花"龙凤呈祥"云鹤八宝纹大葫芦瓶
从嘉靖时期开始,景德镇瓷器的造型风格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嘉靖皇帝笃信道教,大件器物圆地方葫芦瓶江西省博物馆藏明显增多,造型古朴厚重,和前朝大不相同。《景德镇陶录》嘉窑一段提到:“嘉靖中厂器,土墡埴,质腻薄…然体制较之宣成器则远甚。”
明嘉靖红地黄彩缠枝莲纹葫芦瓶故宫博物院藏
嘉靖时期盛行大件瓷器,如大龙缸、大罐、大盘等器物制作日渐增多,且不注重修胎,制作粗糙,器形造型繁多且拙笨,琢器胎体接痕明显。嘉靖在位的四十五年中,烧造了大量的瓷器,其生产总量是明代最多的,葫芦瓶在这一时期十分盛行,在造型和装饰上带有很浓郁的道教色彩。
明嘉靖青花缠枝莲纹天圆地方葫芦瓶
葫芦瓶的形制在嘉靖时期最为丰富,除了天然葫芦形,还有四方、六方、八方、天圆地方和多棱形等各种式样,部分被用于道场或祭祀等场合。
明嘉靖天圆地方人物纹葫芦瓶《百姓收藏图鉴——明代瓷器》瓶
整体线条转折清楚,沉稳端庄,这一造型受皇帝喜好影响,极为流行,寓意天圆地方。嘉靖一朝葫芦瓶式样变化多端,仅凭器形仍难判断,需结合整体纹饰、青花料色等方面综合体会。
明嘉靖 青花云鹤纹葫芦瓶
但从造型风格上,可以体会出嘉靖时期葫芦瓶在奇异多变的形制中散发着浓烈的宗教色彩,这是前朝所少见的,整体感觉上少了一分敦厚多了一分凝重。
隆庆、万历时期
隆庆时期政局不稳,仅有六年,虽质量较高但品种较少,未见葫芦瓶。万历是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超过嘉靖,共四十八年,属于明代晚期。
明万历五彩大吉葫芦瓶 故宫博物院藏
万历时期统治阶级的奢靡之风影响了瓷器的生产,大件器物制作多草率,小件器物较精细。在器形上也极为多样,瓶类中新出现了壁瓶。壁瓶又称轿瓶,葫芦式颇为多见。
明嘉靖红绿彩加金彩 葫芦瓶 《中国彩瓷》
万历时期的葫芦瓶较嘉靖时期略少,主要为葫芦瓶、天圆地方葫芦瓶、瓜棱形葫芦瓶、撇足式葫芦瓶等。在造型风格上,偏于小巧精致,颈部细长,腰身变粗,瓶腹多呈扁圆形。万历时期的部分民窑葫芦瓶受葫芦式壁瓶的影响,开始由圆底变成撇足式。
天启、崇祯时期
明末天启、崇祯时期,国力衰退,景德镇官窑一度停废,瓷器生产工艺明显低下。这时的葫芦瓶较为少见,仅在西方订货的外销瓷中见有葫芦瓶,上半部有所缩小,下垂,腰部纤细,球形腹饱满,整体造型规整端庄。
明代各时期葫芦瓶在造型上都有着明显的特征,从明早期的端庄到明中期的秀雅再到明后期的稳重,都显示出明代葫芦瓶的规整而内敛的风格特征。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