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风水方位图(中国的大风车都在哪里)
当工业巨制与自然山川相逢
当新兴科技与古老文明遭遇
兴起于全国各地的风电场
蔓延到天际的风车群
成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景观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
对风力发电开始进行探索研究
1994年在新疆达坂城
建成了第一个装机容量达万千瓦级的风电场
在21世纪初风电又经历了将近10年的迅猛发展
到2012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在我们尚未留意之时
一座座风电场悄然登场
大片风机所组成的超级工程
“空降”至中国北部的旷野
南方的群山甚至东南的大海
这些代表着“科技”和“绿色”的巨型钢铁机器
在为我们带来全新视觉观感的同时
也在大地的画卷上涂抹着不容忽视的笔触
◎ 风电场的分布遍布全国。我们选择其中部分风电场,从景观的角度分为三类(荒原风场、高山风场、海滨风场),标注在地图上,供读者参考。(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8月)
荒原
风场
中国第一批大型风电场大都建在“三北”
(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从中国风能资源分布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里
三北地区为其一
具体包括东北松花江下游地区
内蒙古从阴山山脉以北到大兴安岭以北
河北张家口北部地区
甘肃河西走廊,新疆达坂城、阿拉山口等区域
在上述区域中
一些地广人稀或是根本不适合人居住的旷野荒原
就成了风电场选址的风水宝地
甘肃玉门
世界风口
风从天山来,抵达玉门后
这风构成了“新玉门关”的最核心要素
地处河西走廊西部的玉门
南有绵延的祁连山脉
北有马鬃山北山山脉
两山夹一谷的地形
形成了优良的东西风通道
被称为“世界风口”
常年刮不停的风被玉门百姓戏称为:
“玉门一年只刮一场风
从早刮到晚,从春刮到冬”
就是这让玉门百姓颇感头疼的风
成为玉门转型的一个突破口
1996年,玉门开始了最早的一次尝试
靠着从丹麦引进的4台单机容量
为300千瓦的风电机组
玉门建成了甘肃省第一座示范型试验风电场
◎ 新玉门处于河西走廊“两山夹一谷”的狭长地形成为东西风的天然通道,区域内风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在3000万千瓦以上。(摄影/王金,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4月)
新疆达坂城
戈壁滩上的绿色电能
修建于新疆达坂城戈壁上的风电场
打破了这片荒原千百年来的孤寂
在单调的自然景观上涂抹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座座风机犹如一个个巨大的钢铁战士
在辽阔的戈壁上列队结阵
勇敢地面对着狂风的挑战
守卫着脚下的土地
也守卫着身后的雪山
◎ 由于风电项目的建设通常能在一到两年里完成,所以达坂城风电的装机容量扩展很快。借助当地取之不尽的风能,一架架矗立在空旷戈壁滩上的风车正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着清洁电能。(摄影/郝沛,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2月)
河北怀来
天漠,天然大风口
由于在地理位置上临近北京
河北怀来天漠早早成名
它以其独有的天漠景观
成为都市人青睐的观光地
散落各处的风力发电机
揭示了此处天然大风口的身份
蜿蜒的河流则是沙子的重要来源
——水流带来泥沙
枯水时节河滩裸露,劲风吹扬
成为天漠的重要塑造力量
◎ 由于风电项目的建设通常能在一到两年里完成,所以达坂城风电的装机容量扩展很快。借助当地取之不尽的风能,一架架矗立在空旷戈壁滩上的风车正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着清洁电能。(摄影/孙慧军,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9月)
高山
风场
在中国南方
以山川秀丽、小景精致而著称
在这种环境中建造风机
可能会让人产生突兀之感
不过,在南方的高山之上
我们也可以找到成功的先例
只要在风机的设计、布局和选址上考虑周全
风机将对大自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浙江括苍山
云海风车
括苍山风场
位于浙江临海市和仙居县交界处
相对海拔高度居世界各风电场之首
这里的风机呈线形排列
分布在高程为1250—1360米的高山之巅
给括苍山勾画出一条全新的“山脊线”
括苍山上多云雾
每当云雾氤氲之时
群山遮蔽
只有一座座风车若隐若现
形成一幅似幻似真的绝美画面
◎ 浙江括苍山风场的云海风车。(摄影/金孝木,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8月)
海滨
风场
洋与大陆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间辐射
与热力学过程的差异
导致在离海岸50公里之内风力特别强盛
于是在一些风电场“上山”的同时
还有一些风电场选择了“下海”
上海东海大桥
“第一座海上离岸风电场
在上海市临港新城至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两侧
34台“大风车”仿佛摩西分开红海一般
从水面下突兀而出
傲然挺立在海面上
这是中国兴建的第一座海上离岸风电场
科技的发展将人类以前做梦都无法想象的奇迹
变为了现实
◎ 风车出水,海面上的人工奇迹。(摄影/孙伟忠,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8月)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中国第一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黄海南部的沙洲群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辐射状沙洲群
并罕见地位于潮间带
在2019年7月初
位于沙洲群中的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成为中国第一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这里也建设有风电风车
◎ 黄海南部的辐射状沙脊群有着特殊的海洋动力环境,受东南方向传来的太平洋前进潮波和北部的旋转潮波的影响,形成辐聚辐散的特殊潮流场。两个潮波系统的汇合使能量聚集增强,使这一海域成为强潮区。全国潮差的最大纪录便诞生在这里,达9.28米。可以说,没有辐射状潮流场就不可能形成辐射状沙洲群。图为在辐射沙洲上建设的风电群。涨潮时,风车底部没入海中;落潮时,大面积潮滩出露水面,有利于施工建设。(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8月)
除了上述介绍的地点
在甘肃酒泉、内蒙古锡林郭勒
内蒙古辉腾锡勒、广东汕头南澳岛
重庆武隆四眼坪、云南泸西
海南儋州峨蔓等地
也分布着能作为景观观赏的风车
想了解关于「风车」的地理知识吗?
就让中国国家地理为你深度解读吧
点击封面图查看、购买杂志电子版
中国国家地理 杂志电子版
以下8期 每满88减8
限时活动截止至
12月27日24:00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8月
- “大风车”能源带来的新景观
《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8月
- 黄海南部沙洲群 不仅仅拥有中国首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2月
- 风舞达坂城 戈壁滩上的绿色电能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4月
- 玉门 油采空 人走空 老城轮回戈壁滩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9月
- 中国“天漠”家族 飞来的“迷你沙漠”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5月
- 坝上,另一座“三峡电站” 关于风电的伟大梦想
《博物》2012年7月
- 新能源·新风景
《博物》2005年7月
- 与风握手的故事
还想看更多杂志电子版?
点击下图
进入「中国国家地理畅读」小程序
你错过的经典这里能看
别再错过哦
- < End -
编辑 | Jackie
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