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宅风水选址(浅谈风水学与我国古代建筑的选址)
风水学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不单是一种理性精神,而且也有一种浪漫情致;就不单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门艺术。总之,是理性与浪漫的交织、科学与艺术的共生。
风水学有着鲜明的生态实用性,庭院园林要与地形、风和水的运作相联系,风水学就是人类在居住选址、规划、建筑活动中,寻求阴阳平衡,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一门富含科学性的独特文化体系。
风水学选址的原则包括:
立足整体,适中合宜;观形察势,顺乘生气;因地制宜,调谐自然;依山傍水,负阴抱阳以及地质检验,水质分析等。这对于建筑、园林的选址,乃至村落和城市的选址及规划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①村落选址。
村落风水学的环境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后有靠山、前有流水、形局完整的地理单元。如果用风水学来表达,那就是清代姚延銮在《阳宅集成》中所称的:"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首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在旺门庭。"这在中国宗族文化最为珍贵的家谱史料中都保存了大量关于村落选址的内容便是例证。
②城市选址。
中国古代城址的选择十分慎重,它关系到未来事业是否兴旺发达,关系到族人与国家未来的前途与命运。古都选址也充满了礼仪规范和天人相应的文化意识。
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受风水学的影响,表现在:
1)注重"脉络"的都邑形势。大小不同的城市,在空间尺度上对脉络形势也各有差异。
2)注重水在中国聚落选址中所占的重要作用。水能聚气,特别是呈环抱状的水最能聚气。
3)要求城市所处交往运输方便。
4)必须具备安全防御的功能。风水学的典型模式要求后有镇山,左右有沙山护卫,前有碧水环抱,这本身就是一种具有防御的功能。这种风水学的模式也还隐含着风水穴的生生不息,实际上就是追求一个富有勃勃生机的生息之地。
《易经》所称的"设险以守其国"是中国古代建置城市的主要目的,要达到这一点,将城市布置在依山靠水的地理环境中,显然十分必要,因为这样可以"就地之势",使自然山水无形中构成了一道城外之"城",从而收到"守者不出,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千而当万"的效果。我国大多数的城市位置可以说是在风水学理论指导下选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