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是快的还是慢的
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基础是古罗马的儒略历。在儒略历的诞生过程中,古埃及的太阳历也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大约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和苏美尔人大约同时,创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历法,不同的是,埃及人主要使用太阳历。埃及人将1年分为12月,1月30天,年末再加5个余日,1年365日。埃及人使用10进制,至迟在公元前21世纪的第10王朝时期,埃及人就已经将1个月分为三旬,1旬10日。除了太阳历,古埃及也有一种太阴历或阴阳历,主要用作宗教用途。
埃及人以日出为一天的起点,1天24小时,昼夜各3更,1更4时,相应地,将1年分为3季(对应尼罗河的泛滥、退水和枯水),1季4月。古埃及并没有给月份命名的习惯,直到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才在波斯的影响下,根据每个月的庆典制定了月份的名称。
Kom Ombo神庙中的浮雕,描绘了古埃及的月日符号
世界上绝大多数族群的历法,都是根据两分两至制定岁首的,古埃及的历法则与之不同,他们是根据天狼星早晨与太阳同时升起的那天(约相当于公历的7月10日)来确定岁首的。由于回归年长度并不是365天,因此每隔4埃及年,天狼星随太阳一同升起的日期就会相差1天,每隔1460埃及年,日期的误差便会累计到1年,这个1460年的周期,就被古埃及人称为“天狗周”。
从法老时代到希腊化统治的托勒密时代,埃及人一直使用着这种历法,历经数千年都没有多少改变。由于规则简单,月份齐整,当时很多天文学家也喜欢用埃及历计算日期。
闻风节的食物
*.闻风节起源于法老时代埃及人庆祝新年来临的节日。闻风节一开始定在春分,据一些史学家推测,犹太教的逾越节,基督教的复活节可能都和闻风节的习俗有关。今天,埃及人依然过着闻风节,他们认为大葱可以驱邪治病,生菜和咸鱼可以强身健体,提高生育力,鸡蛋则象征着生命的起源,因此大家会在这一天吃煮彩色鸡蛋、生菜、葱和咸鱼等食品,并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踏青野餐。
埃及古历影响深远,今天埃及的科普特人、埃塞俄比亚和亚美尼亚使用的历法,以及公历的祖先—儒略历,都受到了埃及历法的深刻影响。我们先来讲讲其中影响最深远的罗马历法。
最早的罗马历法以传说中的罗马创始人罗慕路斯命名。这种历法可能根植于希腊或伊特鲁里亚传统,将1年分为10个月,1个月30或31天,一共304天,剩余的六十多天是没有归属的冬日,总之,这是种很奇葩也很混乱的历法。
为了纠正罗慕路斯历的差错。公元前713年,第二任罗马统治者努马·庞皮里乌斯在历法中加入了两个月,将1年的长度延长至355天。为使年份契合回归年的长度,努马下令每隔1年,就要在2月之后加入1个22或23天的工作月,这种历法被称为努马历,可以看做是种阴阳历。
古罗马历法的复制品,显示了儒略历之前的月份名称
尽管有了粗糙的置闰规则,不过当时的罗马人对制定精确的历法并不上心,久而久之,努马历的误差越来越大。以至于有了罗马人知道如何取胜,却不知在几时赢得胜利的说法。到了公元前46年,独裁官凯撒发现,必须在闰月中加入90天,才能使月份和季节匹配。在埃及-希腊学者索西尼斯(Sosigenes)的帮助下,罗马人制定了儒略历。
儒略历以埃及历法和努马历为基础,将1年分为12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为了将1年的长度控制在365天,又从不吉利的2月中减去1天(古罗马人常在2月执行死刑),每隔3年增设1个闰日,1年平均长度为365.25天。凯撒遇刺后,部将安东尼为纪念凯撒,把凯撒出生的7月改名为July(凯撒名为Julius)。
改历之后,罗马的祭司们对于历法还是不大上心。他们把规则中的每隔3年,理解成了每3年。于是到了奥古斯都时代,历法累计又有了几天的误差。为了纠正误差,奥古斯都一下子补足了几天的差额,又以投票的名义,将8月改为自己的名字。8月原本是小月,为了和凯撒齐名,奥古斯都从不吉利的2月中再扣了1天,加到了8月。新的历法又被称为奥古斯都历。
随着罗马统治的延续,儒略历或奥古斯都历逐渐成为了通行于帝国全境的历法。一些传统历法,比如埃及历、马其顿历、亚美尼亚历、埃塞俄比亚历都受到了儒略历的影响。除了马其顿历以外,这几种历法都是基于埃及历,月份长度相等的太阳历,但参照儒略历确定了岁首,引入4年1闰的置闰方式。至今,埃及的科普特人、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的正教徒,亚美尼亚的基督教徒还使用着这些历法(只是纪年方式有所不同)。
狄奥多西时期,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随着基督教传播,儒略历的影响逐渐超出了罗马帝国,传播到整个基督教世界。不同于大一统的秦汉,在罗马帝国内部,一直存在着拉丁语的西方和希腊语的东方的区别,两者都采用了儒略历,却使用着不同的纪年方式和岁首。
古罗马人以罗马建城之年(公元前753年)为纪元的开端(AUC),同时也有以执政官年份确定的纪年方式(有点类似中国的年号)。为了便于计算复活节的日期,6世纪时,基督教僧侣狄奥尼修斯·伊希格斯(Dionysius Exiguus)推定了耶稣生辰,以此为起点,便有了如今被广泛使用的公元纪元(Anno Domini)。8世纪的英格兰史学家比德(Bede)在《英吉利教会史》中使用了公元纪元,此后,公元纪元逐渐成为天主教(以及新教)国家最普遍的纪年方式。
俄罗斯圣像画,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
而在希腊语的东部帝国,人们将儒略历的月份名转写为希腊语,以儒略历的9月1日为岁首。东部帝国采用创世纪元(Anno Mundi)为开端。这一纪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世纪基督教学者对希腊语版本的圣经七十子译本的解释。经过数百年的修正,7世纪时,僧侣格奥尔基奥斯(Georgios)正式提出这一说法,并将上帝创世的时间定为公元前5509年9月1日。
一开始,公元纪元和创世纪元在基督教世界都有一定影响,但最终,拜占庭帝国和东部教会采用了创世纪元,而西部的罗马教会则采用了公元纪元。拜占庭灭亡之后,俄罗斯继续使用着拜占庭历法和创世纪元,直到1700年,彼得大帝才将历法改为儒略历,将纪年改为公元纪元。至今,在一些宗教场合,人们依然使用着创世纪元和拜占庭历法。
儒略历通过4年1闰的修正,提高了历法的精度,但还是与回归年的长度存在一定误差。长时间观测后,人们发现,大约每128年,春分点就会往前提前1天,之后的复活节也因此而提前。到了14世纪,无论是在拉丁语的西部,还是在希腊语的东部,人们发现当下的复活节日期已经和最初相差了近10天。许多人都呼吁教皇修改历法,提高计时的准确度。
最早的印刷版公历之一
1582年,教皇在欧洲各国学者提议基础之上,制定了通行至今的格列高利历,也就是公历。公历规定,只有能被400整除的世纪年才可增设闰日,如此便在400年中减少了3个闰日,将回归年的长度调整为365.2425日。为了调整累积性误差,1582年的10月一下子被扣除了10天。按平均回归年计算,公历每3300年误差1日,总之,要比之前的儒略历准确多了。
各地采纳公历的年份
公历很快便被各天主教各国采纳,但新教和东正教国家则依旧我行我素。直到1752年,英国才采用公历,直到20世纪,希腊、俄罗斯等东正教国家才改用公历,而沙特阿拉伯更是直到2016年才使用公历。在公历推行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小插曲,比如在英国,为了弥补和天主教国家11天的日历误差,1752年的9月被扣除了11天。一些愤怒的民众认为,自己莫名其妙的损失了11天,伦敦和布里斯托尔都发生游行,抗议者们高呼:“还我11天!”基于同样的理由,著名的10月革命,其实也是发生在公历的11月。
格列高利历的规则已经比较简单,但一些人还是嫌弃月份和星期的分布不大规整。1849年,法国社会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13个月的历法,并用许多杰出历史人物的名字命名了日期。1902年,美国人Moses B. Cotsworth完善了13月历的规则,称之为国际固定历(International Fixed Calendar)。
13月历每月28天,正好4星期,年底额外增加1个不属于任何星期的假日,称“年日”,逢闰年则在6到7月之间再加1日。13月历每年和每月都从星期天开始,每月到星期六结束,因此只需1张日历,便可表示所有年份的日期。它的置闰规则和格列高利历相似,只是在6-7月之间增加了1个月。这种历法受到了许多企业家的欢迎,包括柯达的创始人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他曾长期在柯达公司推行这种历法,并试图推动其成为国际通行的历法。但由于月份数量(13)、空日和违背惯习等原因,未获成功。
*.文中所说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中文对两分两至的称呼。两分两至体现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移动所造成的昼夜长度变化,在文中主要取其天文学意义,并不以此代表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