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女人梦见佛像
有些收藏人士喜欢珍藏古代小型佛像,作为艺术品观赏。
基本上,佛和菩萨是通过艺术家的想象和塑造才变成具体化。不同的艺术家会塑造或绘画出不同的形象,正如佛有千万化身一样。不过古代佛像,有其基本的和共通的形象存在。
民间化的佛像普及各处,可说与大乘佛教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佛像不只是一个象征,而且具有普度众生的精神和巨大的感化力量。佛像艺术本身无疑深具教化功用,确乃导人向善的。
收藏者不妨用自己的心接触佛心。佛的微笑,充满真挚、慈祥和安宁。佛像的造型和衣纹於庄严中显露美感。手显示佛的基本精神。我们亦可以从佛像的造型探索精神世界,反省内在。
其实佛像本身的演变也包含中国深厚的文化,流露了佛教的思想,福佑生灵,除去众生的不安。
像大乘佛教不但“独善其身”,还要“兼善天下”,慈悲为怀呢。
收藏坐像与立像
大家收藏佛像,至今发现姿势上多数是立像或坐像。小型佛像很少是卧像,除非是大佛,卧姿是表示释迦的涅槃。
涅槃即圆寂,是归真返本。小乘佛教以入“有余涅槃”为身智永亡;大乘佛教则谓一切衆生毕竟成佛,故无实灭,但息幻归真,从化返本,是为“无余涅槃”。
我国早期而立属于“行像”,一脚向前伸出,是步行的姿势。后来的立像,才双脚直立(立正)或微弯。
古代坐像的姿势较多,各不相同。中国民间的佛像多数是结跏跌坐善跏跌坐(亦称倚坐)。
[明]束腰双层莲座结跏趺坐如来佛铜像(崇觉寺铁塔出土,济宁博物馆藏)
跌,指足背;结跏跌,就是交结左右足背,加于左右股上。若先以左足押右股,手亦上左,称为降魔坐,反之为吉祥坐。(注:作者徐开扬,号静逸翁,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若加左或右之一足于左或右之一股名为“半跏跌坐”,亦即将结跏跌坐的一腿放开。如果倚坐放开左脚下垂,右手轻抚下颚,便称为半跏思维像。把右脚屈起横放左腿上,则属半跏倚坐。
木制释迦摩尼半跏趺坐像
此外另有竖一膝而坐的轮王坐、交腿坐、游戏坐、无立(丁字立)等姿势的。
罕珍佛像金鎏铜
有人问及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佛像都是金身的呢?
据《法苑珠林》记载,汉明帝永平三年,明帝梦见一神人,身长丈六,全身呈金黄色,使人见后,肃然起敬。明帝醒后,从大臣口中得悉西天竺有一位圣人称为佛陀,全身呈金黄色,因此,明帝便派使者到天竺取经。
在《大智度论》这部经典中述及佛的三十二相,第十四相即为金色相,即佛身为黄金色。后来民间把所信奉的菩萨,包括观音菩萨在内,也以金色相作为化身。
自北魏开始,因佛教兴盛而逐渐流行铜鎏金佛像,以铜为胎,金泥紧贴铜面。其实,北魏初期的铜鎏金佛像受古印度贵霜王朝时期犍陀罗艺术和北印度的笈多王朝时期秣菟罗艺术的风格影响。
北魏正光五年鎏金成辅弥勒造像(午猷造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至延昌年间,佛像不再是大体大面,奔放粗犷和富有神秘色彩,而是发展成为精细入微,形象变得清癯秀丽,服饰变得褒衣博带,较为汉化了。
若以铜鎏金佛像而言,最精美的还是出自明代早期。
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
禅宗始祖达摩像
民间相传六世纪初叶梁武帝时期,达摩禅师(亦名菩提达摩)从印度到中国传禅,一叶渡江,并于少室山面壁九年,是为东土禅宗始祖。
民间历来有不少达摩像,与佛像和菩萨像同样普遍。南宋僧人牧溪和清代金农也曾画达摩像,皆深具神韵。(注:作者徐开扬,号静逸翁,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牧溪 达摩大师图
因为达摩来自印度,故其造型大都是鬈髮,满脸胡子和大耳,健壮的身躯和坚强的意志互为表里。
达摩的禅宗不崇拜偶像,即心即佛,心外无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中国古代画的达摩像,多用水墨,很少设色。
现代画的达摩像,大都以一苇渡江、面壁和只履归西(属神话了的故事)作为题材。陶瓷方面亦然,尤以石湾陶塑作品更喜欢塑造这些形象,而且多数戴头蓬,双手笼袖、衣衫拖地,塑造简单。不过,近代以模印制头部,已流于千篇一律。清末民初的石榴红和仿钧釉石湾塑达摩像,则全用手控制,比较生动可观。
民国 石榴红达摩像
胎细釉润的瓷塑达摩像较珍罕。因官窑极少塑造,故多属民窑,较为粗糙,胎厚重而欠幼润,杂质亦多,价值不高。反而明、清时期有些竹刻和竹根雕的达摩像,工艺精妙,神态活现眼前。(注:作者徐开扬,号静逸翁,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明 竹根达摩
(静逸翁谈收藏[二]藏品趣闻之十九:佛像的民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