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欲罪恶感的生肖(人为什么会有罪恶感)
三字经里有一句:苟不教,性乃迁
有一句话:树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
还有一句话: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都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与教育有关的至理名言。
线下课时,每次讲到这个敏感期,我问学生:“你小时候偷过吗?”性格保守的学生眼神开始躲闪,左顾右盼看别人怎么回答。性格舒朗的,都是直接敞亮的回答:“偷过!”没回答的那部分人,看我没有因为听到这样的回答而流露出鄙视的态度,话说开后,所有人都承认:自己小时候偷过东西。我再问:被发现了吗?被惩罚了吗?怎么惩罚的?你偷了东西后,被发现后,被惩罚后,内心对自己的认识有变化吗?
贯穿学习蒙氏的所有敏感期,认真学习的人,都经历了一场内心拷问。我的学生们,学到最后,先收益的,不是上单的收入,而是自己的内心。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小时候的偷,被发现肯定会被惩罚,没被发现,也知道被发现会被惩罚,偷之后,心里惶恐不安,觉得自己是小偷,一边边偷边窃喜,一边边偷边加重罪恶感。
这个罪恶感,还在我们的意识深处,也就是潜意识里,到现在还在。它,影响着我们的行为,降低了我们的幸福感!
特别注明:以上说的小时候,说的是学龄前5岁左右以下的年龄。
孩子3-4岁时,要经历藏、占有敏感期。这期间的突出表现,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的和不是自己的,想尽办法的藏和占有。他藏不是自己的东西时,我们说他是偷,但是,请在这个偷上加单引号,这时的'偷'不是我们成年人的偷!
孩子在这个时期会偷拿、偷藏东西其实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随着孩子不断成长,他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形成与发展,他会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对身边的事物有了相对应的感受,喜欢什么,觉得什么好玩,都拥有自己的思考与决策。而对于3、4的孩子来说,他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物品所有权的概念,这个玩具是谁的,能不能拿,要不要给人家,都还完全不了解,也就容易把他人的东西误认为自己的,或者是以为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拿走,从而直接“占为己有”。
孩子的藏、占有敏感期发生在他3~4岁,主要表现为孩子强烈的占有欲: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将家中一些物品占为己有,不许别人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喜欢抢他人东西、和藏东西,甚至从别人那里“偷拿”东西。所以对于那些因自己孩子才3、4岁就喜欢偷东西而头疼的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个时候的孩子他去偷拿别人的东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面的偷窃,而是受到藏、占有敏感期的影响。如果我们在这一阶段能对孩子进行好好的引导与教育,让孩子明白其中道理,那么对此不仅能让孩子转变这个不好的行为,也对孩子未来发展以及人际交往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那么我们在孩子的这个阶段可以怎么去引导,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呢?
第一,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私人空间。让孩子能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随意安排并支配自己的东西,让他有一种自我的意识,自己的空间中可以存放自己的喜欢的东西。我们如果要进入孩子这个私人空间,也需要去征求孩子的同意。他的这个独立空间,可以是一间房子,可以是一个抽屉。
第二,要告诉孩子物品所有权的真实含义。孩子之所以会拿走别人的东西,也是因为他没有一个物品所有权的概念,他会觉得自己喜欢就能拿走,拿走了就是自己的,那么我们就要告诉孩子,并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别人的东西,为什么不能随便拿走他人的东西。然后鼓励孩子多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了解他为什么会想要拿别人的东西以后,再去和孩子对话,既能让孩子能真正理解我们想表达的意思,我们也可以更了解孩子,从而通过其他的方法去满足孩子的需求。
第三,不去过多介入孩子的行为的同时,也要适当教育孩子分享。我们不希望孩子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但对于孩子对自己物品的占有欲却不要过分强制要求,我们可以偶尔鼓励孩子去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让自己的孩子学会主动,而不是逼迫孩子去分享。
我们在这个阶段要持续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及时引导,但不是过分去责备与惩罚,不要用负面词语给他定性,比如'小偷'这个词就绝对不能使用。
你可能会想:费那个劲,我们小时候'偷'了,被父母一顿打骂,毛病改掉了,也没少吃饭少长肉,现在不是好好的吗?怎么现在的孩子就那么金贵了,还这方法那方法,这不行那不行的!
明明是一个必经阶段的正常表现,正确引导即可。你的责骂,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坏小孩,没人爱。亲爱的,自信自尊自爱啊,在一声声“小偷”、一顿顿打骂中,损伤了多少你估算过吗?
这里,留下一句话,请每一个人深思:内在自尊水平决定自律水平。
下一篇预告:诅咒敏感期
我是头条新手,却是育儿老手。半生在家政一线育儿指导及培训,擅长用深入浅出、最接地气的语言风格,帮你了解宝宝,带好宝宝。
关注我,坚持原创,精彩持续!
如果喜欢这些内容,记得留下您的评论并转发给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