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侯的名人
烟台市位于山东省东部,在汉末三国时期隶属于青州刺史部,当时名为东莱郡。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烟台市的三国名人共有十四人。其中,龙口市招远市各二人,莱州市三人,牟平区六人。
龙口市的两位三国名人是一对父子,父亲名叫太史慈,儿子名为太史亨。太史慈,字子义,年少时勤奋好学,成年后在东莱郡担任奏曹史一职,以撕毁刺史的奏章、协助本郡太守脱罪而闻名。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北海遭黄巾余部包围。太史慈单人独骑突破叛军重围,来到平原向刘备求援。刘备立即率部赶往北海,最终解围成功。
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太史慈离开东莱郡,来到扬州投靠时任扬州刺史刘繇,但并未受到刘繇的重用。当时,孙策正率部进犯扬州。一日,太史慈带着一名士卒外出巡逻时,与孙策及麾下三十名骑兵不期而遇,随即展开了汉末三国时期极为罕见的单挑。经过一番激战,孙策夺得太史慈的手戟,太史慈则抢得孙策的头盔。此后,太史慈率部退至泾县一带负隅顽抗,继续与孙策为敌。一番恶战之后,孙策终于将太史慈生擒活捉。孙策非常欣赏太史慈,将其纳入麾下。至此,太史慈成为东吴集团的成员。
不久后,荆州牧刘表的侄子刘磐与中郎将黄忠等人率部袭扰豫章郡的艾县西安县等地,对豫章郡产生严重威胁。孙策任命太史慈为建昌都尉,率部与刘磐、黄忠展开较量。经过一番激战,太史慈重创刘磐和黄忠,二人再也不敢进犯。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权执掌江东后,太史慈奉命驻扎海昏地区,于献帝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病逝,时年四十一岁。太史慈之子太史亨成年后加入东吴集团,历任尚书、吴郡太守、越骑校尉等职,卒年不详。
第一位莱州市籍三国名人名叫高览,字元伯,本为袁绍部将。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期间,高览率部对曹操交锋,此后因受到郭图的诬陷被迫投降曹操,战后被曹操任命为偏将军,封东莱侯,卒年不详。
两位招远市籍三国名人出自著名的王氏家族,分别为王基和王徽。王基,字伯舆,早年担任东莱郡郡吏、郎中、青州别驾、河南尹、荆州刺史等职。司马氏控制朝政期间,王基先后参与征讨东吴之战、平定淮南之乱等重大战事 ,是司马师、司马昭最为器重的将领之一,历任镇南将军、征南将军、等职,于曹魏景元二年(公元261年)病逝,享年七十二岁。王徽是王基之子,早年步入仕途,此后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具体事迹不详。
第二位莱州市籍三国名人名叫王颀,字孔硕,曹魏后期将领,历任裨将军、玄菟郡太守、带方郡太守、天水郡太守、汝南郡太守等职,曾参与过曹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的征讨高句丽之战及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的伐蜀之战,卒年不详。
第三位莱州市籍三国名人名叫刘毅,字仲雄,早年被推荐为孝廉,后担任豫州从事、太常博士、相国主簿等职。西晋帝国建立后,刘毅又担任过尚书郎、驸马都尉、尚书、司隶校尉、左仆射、光禄大夫等职,以不畏权势而著称,于西晋太康六年(公元285年)病逝。
在六位牟平区三国名人中,有五位出自著名的刘氏家族,分别名为刘繇、刘岱、刘基、刘铄和刘尚。刘繇,字正礼,东汉皇室后裔,早年被推荐为孝廉,担任过郎中、侍御史等人。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繇被任命为扬州刺史,但在就任不久后便遭到孙策的进攻。经过三年激战,刘繇不仅损兵折将,自己也于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病逝。
刘岱,字公山,刘繇之兄。刘岱早年在朝中担任侍中之职,后出任兖州刺史。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刘岱与张邈、张超等人一起创建关东联盟,与董卓展开较量。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2年),数十万黄巾军入侵兖州。刘岱不听济北相鲍信的建议,贸然发动进攻,结果死于两军阵前。
刘基、刘铄和刘尚均为刘繇之子,三人先后加入东吴集团。刘基官至校尉、中郎将、大司农、郎中令、光禄勋、平尚书事等职,曾救过东吴名士虞翻的性命。刘铄和刘尚都担任过骑都尉之职,事迹与卒年不详。
最后一位牟平区三国名人名叫徐岳,字公河,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徐岳早年师从著名天文学家刘洪,将其创造的我国古代首部考虑到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历法《乾象历》进一步完善,并使之在东吴推行。徐岳还撰有两部在我国古代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数术记遗》和《算经要用》,尤其在《算经要用》中设计出珠算盘的样式,为后来珠算的研制和使用奠定坚实基础。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徐岳病逝。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