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天念什么生肖(二十八星宿怎么算生肖)
五心六意,◆猶言三心二意。○[漢][焦贛]《易林‧睽之隨》:“五心六意,歧道多怪,非君本志,生我恨悔。”
五黃六月(五黄六月),◆亦作“五荒六月”。◆指農曆六月,五穀成熟,農事正忙的時節。○《西游記》第二七回:“祇為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身送來。”○《醒世姻緣傳》第八七回:“響皮肉五荒六月裏還放好幾日撕撓不了,這八九月天氣拿不的了?”◆补证条目■指农历六月,五谷成熟,农事正忙的时节。○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眼看五黄六月就来了,我们得抓紧时间趁天凉再打一仗。”○雷抒雁《麦天》:“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了又出。”○刘绍棠《水边人的哀乐故事》二:“眼下正是五黄六月,个小的水蜜桃也有半斤八两。”
天六六,◆形容天空高远。○宋赵彦端《谒金门·题扇》词:“蓬海路遥天六六,乘鸞何處逐?”○宋杨冠卿《蝶恋花》词:“蓬海路遥天六六,終須伴我騎黄鵠。”
十六相,◆即十六族。○《左傳‧文公十八年》:“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兇也。”○[晉][傅玄]《晉鼓吹曲‧伯益》詩:“[伯益]佐[舜][禹],職掌山與川,德侔十六相,思心入無間。”○[唐][韓愈]《賀皇帝即位表》:“舉用俊乂,流竄姦邪,雖[虞舜]之去四兇、舉十六相,不能過也。”○[明][唐順之]《廷試策》:“內則九官、十六相以為岳牧之倡,外則四岳、十二牧以任總領之責。”
十六角,◆塔的別名。○[宋][歐陽修]《永樂十六角題》:“十六角者,庸俗所造佛塔。其後又書云:造十六角鎮國大浮圖,則知為塔矣。”
十六國(十六国),◆見“五胡十六國”。
十六才子,◆古史相傳[高陽氏]有才子八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合稱“十六才子”。見《左傳‧文公十八年》。後用為稱頌皇帝的輔佐大臣之典。○[南朝][陳]徐陵《在北齊與梁太尉王僧辯書》:“雖十六才子,明允篤誠;八百諸侯,專心同德……未足云也。”參見“十六相”、“十六族”。
上六,◆《易》卦在第六位的陰爻叫上六。○《易‧坤》:“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南朝][陳]徐陵《孝義寺碑》:“慈訓太后,德佐初九,道暉上六。”○[清][昭槤]《嘯亭雜錄‧解易占》:“上命[季文貞公]占《易》,得《復》之上六,[文貞]變色。”
三頭六面(三头六面),◆謂當着眾人或有關各方之面。○[清][李漁]《風箏誤‧釋疑》:“究竟不得明白,方纔在這邊三頭六面,認將出來,方纔曉得是這本新戲。”
三頭對六面,◆同“三對六面”。○张行《武陵山下》第八章:“你瞒得过我,瞒不过解放军。检举你的人跟你同班,你还要人家三头对六面?”○海岩《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第八章:“如果在那个地下室里他们三头对六面地狭路相逢的话,无地自容的该是他们!”
三書六禮(三书六礼),◆舊時婚禮,男家須具備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種禮儀,謂之“六禮”。在納采、納徵、親迎時,男家還要備置禮物,以書面致送女家,謂之“三書”。○《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二回:“[侯虎]卻不敢怠慢,備了三書六禮,迎娶過來。”
三十六物,◆佛教稱人身有三十六種不凈之物,如毛、髮、爪、齒、淚、液、唾、屎、溺等。○《百喻經‧為王負機喻》:“﹝凡夫﹞後為煩惱所惑,三十六物,髮毛爪齒屎尿不淨,不以為醜;三十六物,一時都捉,不生慚愧,至死不捨。”○[唐][澄觀]《<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三十:“諸女皆見三十六物九孔不淨。”
三十六天,◆道教稱神仙居住的天界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大羅天,共三十六重。見《雲笈七籤》卷二一。○《魏書‧釋老志》:“二儀之間有三十六天,中有三十六宮,宮有一主。”亦作“三十六界”。○[清][龔自珍]《西郊落花歌》:“[玉皇]宮中空若洗,三十六界無一青蛾眉。”
三十六書(三十六书),◆三十六封有關[隋]兵渡[江]的告警文書。○[宋][范成大]《胭脂井》詩:“三十六書都莫恨,煩將歌舞過[揚州]。”○[沈欽韓]注:“《大業拾遺錄》:[煬帝]夢見[陳後主],語云:‘三十六封書,使人恨恨。’前人莫解何謂。蓋[隋]兵渡[江]警書為[張貴妃]所沈閣者。”一說三十六非實數,極言其多。
三十六行,◆泛指各行各業。一倍則稱“七十二行”,十倍則稱“三百六十行”。○[清][李漁]《玉搔頭‧篾哄》:“三十六行,行行相妒。”○[清][李漁]《巧團圓‧懸標》:“我想三十六行生意,都要出箇招牌,使各處知道。”
三十六國(三十六国),◆1.指[漢]時[西域]諸國。大部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漢書‧西域傳序》:“[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皆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王先謙]補注:“三十六國者:[婼羌]、[樓蘭]、[且末]、[小宛]、[精絕]、[戎盧]、[扜彌]、[渠勒]、[于闐]、[皮山]、[烏秅]、[西夜]、[子合]、[蒲犁]、[依耐]、[無雷]、[難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車]、[疏勒]、[尉頭]、[姑墨]、[溫宿]、[龜茲]、[尉犁]、[危須]、[焉耆]、[姑師]、[墨山]、[劫]、[狐胡]、[渠犁]、[烏壘]。”◆2.指古代相傳的海外三十六國。○《淮南子‧墬形訓》:“凡海外三十六國: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肅慎民]、[白民]、[沃民]、[女子民]、[丈夫民]、[奇股民]、[一臂民]、[三身民];自西南至東南方,有[結胸民]、[羽民]、[讙頭國民]、[裸國民]、[三苗民]、[交股民]、[不死民]、[穿胸民]、[反舌民]、[豕喙民]、[鑿齒民]、[三頭民]、[修臂民];自東南至東北方,有[大人國]、[君子國]、[黑齒民]、[玄股民]、[毛民]、[勞民];自東北至西北方,有[跂踵民]、[句嬰民]、[深目民]、[無腸民]、[柔利民]、[一目民]、[無繼民]。”上述國名,出自傳聞,無可考。但後世小說如《西游記》《鏡花緣》等,多沿襲之。
三十六宮(三十六宫),◆極言宮殿之多。○[漢][班固]《西都賦》:“離宮別館,三十六所。”○[唐][溫庭筠]《郭處士擊甌歌》:“吾聞三十六宮花離離,軟風吹春星斗稀。”○[宋][辛棄疾]《酒泉子‧無題》詞:“三十六宮花濺淚,春聲何處說興亡。”○[清][李漁]《玉搔頭‧奸圖》:“今上因三十六宮七十二院沒箇中意的女子,要同[朱彬]出去訪擇。”
三十六,◆約計之詞,極言其多。○《文選‧班固<西都賦>》:“離宮別館,三十六所。”○[李善]注:“離別,非一所也。○《上林賦》曰:離宮別館,彌山跨谷。”○[唐][駱賓王]《帝京篇》:“[秦]塞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宋][王珪]《宮詞》:“漏永禁宮三十六,宴回爭踏月輪歸。”○《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樓。”
三六九,◆1.猶言常常,經常。○[郭澄清]《大刀記》第三章:“不嚴不行呀!就這麼嚴,還三六九地被敵人發現哩!”◆2.指大概的數目。王良瑛《選》:“讓誰給咱當家好,心裏都有個三六九了吧!”
三六,◆指十八。○《文選‧論衡‧<東京賦>》:“巨猾閒舋,竊弄神器;歷載三六,偷安天位。”○[薛綜]注:“謂[王莽]篡位一十八年也。”○《宋書‧符瑞志上》:“[漢][元]、[成]世,道士言:‘讖者云:赤厄三七。二百一十年,有外戚之篡。祚極三六,當有龍飛之秀,興復祖宗。’”[南朝][梁簡文帝]《東風伯勞歌》:“少年年幾方三六,含嬌聚態傾人目。”
三對六面(三对六面),◆謂會同當事雙方及中間人或見證人。○[茅盾]《子夜》第十五章:“回頭我自會請[三先生]來,大家三對六面講個明白。”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六章:“[張孔]既然來這裏檢查工作,就只聽一面之辭?走,咱們去三對六面談談。”◆补证条目■谓会同当事双方及中间人或见证人。○《醒世姻缘传》第六二回:“既然事有實據,你越不消打了,快着人去唤了你丈母來,三對六面的審問,叫他没有話説。”
人五人六,◆方言。装模作样,似乎像个人物。○《北京文学》1982年第4期:“人都丢到这个份上,还人五人六地在人面前晃荡,一点也不觉臊。”
馬八六(马八六),◆見“馬伯六”。
六子,◆謂《易》八卦中的震、巽、坎、離、艮、兌。此六卦皆由構成乾卦的陽爻和構成坤卦的陰爻組成,故稱。○《易‧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漢書‧郊祀志下》:“《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相逮,雷風不相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顏師古]注:“乾為父,坤為母,震為長男,巽為長女,坎為中男,離為中女,艮為少男,兌為少女,故云六子也。”○[三國][魏][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乾坤有六子,支干有剛柔,統以陰陽,錯以五行,故吉凶可得,而時日是其所由,故古人順之。”○[宋][李綱]《雷陽與吳元中書》:“散《易》之體,則乾得其健,坤得其順,六子得其動止。”
六正,◆1.[春秋][晉]統帥三軍的六卿。○《左傳‧襄公二五年》:“自六正、五吏、三十帥、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師旅及處守者,皆有賂。”○[杜預]注:“三軍之六卿。”○[孔穎達]疏:“三軍將佐有六,與六正數同,故以六正為六卿也。”◆2.臣子對國君之六種正當的品行。○[漢][劉向]《說苑‧臣術》:“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則榮,犯六邪則辱……何謂六正六邪?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幾,得失之要,預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處,天下稱孝焉,如此者聖臣也。二曰虛心盡意,進善通道,勉主以禮義,論主以長策,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功成事立,歸善於君,不敢獨伐其勞,如此者良臣也。三曰卑身賤體,夙興夜寐,進賢不解,數稱於往古之行事,以厲主意,庶幾有益,以安國家社稷宗廟,如此者忠臣也。四曰明察幽見成敗,早防而救之,引而復之,塞其間,絕其源,轉禍以為福,使君終以無憂,如此者智臣也。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職事,辭祿讓賜,不受贈遺,衣服端齊,飲食節儉,如此者貞臣也。六曰國家昏亂,所為不諛,然而敢犯主之顏,面言主之過失,不辭其誅,身死國安,不悔所行,如此者直臣也。是為六正。”○[唐][吳兢]《貞觀政要‧論擇官》所引略同。
六月,◆《詩‧小雅》篇名。序云:“《六月》,[宣王]北伐也。”○《國語‧晉語四》:“[秦伯]賦《六月》。”○[韋昭]注:“《六月》,道[尹吉甫]佐[宣王]征伐,復[文][武]之業。○《小雅》其詩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國。’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國。’此言[重耳]為君,必霸諸侯以匡佐天子。”後多用以指衛國定亂的正義之師。○《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七‧梁郊祀樂章》:“白日體無私,皇天輔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師方克。”○[明][夏完淳]《大哀賦》:“於是竿木群興,風雲畢會,興六月之師,振九天之銳。”
六義(六义),◆1.亦稱“六詩”。○《〈詩〉大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孔穎達]疏:“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大小不同而得並為六義者,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非別有篇卷也。”近人認為:風是各國的歌謠,雅是[周]王畿的歌曲,頌是廟堂祭祀的樂歌,是《詩經》的三種體制;賦是敷陳其事,比是指物譬喻,興是借物起興,是《詩經》的三種表現內容的方法。後指以《詩經》為代表的文學創作的精神和原則。○[唐][孟郊]《讀張碧集》詩:“[天寶][太白]歿,六義已消歇。大哉《國風》本,喪而王澤竭。”○[唐][羅隱]《廣陵李僕射借示近詩因投獻》詩:“閒尋綺思千花麗,靜想高吟六義清。”◆2.指六書。○《晉書‧衛恒傳》:“有[沮誦]、[倉頡]者,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蓋睹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有六義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聲,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清][曹寅]《夜飲和培山眼鏡歌》:“六義精嚴神不滅,萬象芸芸親手澤。”參見“六書”。
六一老,◆對[六一居士]的尊稱。
六一居士,◆[宋][歐陽修]的自號。○[宋][歐陽修]《六一居士傳》:“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碁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故亦以“六一”稱之。○[宋][蘇軾]《寄黎眉州》詩:“治經方笑《春秋》學,好士今無[六一]賢。”○《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倦壓鰲頭請左符,笑尋赬尾為[西湖]。二三賢守去非遠,[六一]清風今不孤。”
六一,◆1.見“六一泥”。◆2.[宋][歐陽修]晚年的自號。詳“六一居士”。◆3.指六一泉。○[宋][蘇軾]《喜劉景文至》詩:“新堤舊井各無恙,[參寥][六一]豈念吾?”[清][孫枝蔚]《新歲寄懷王季鴻游浙中》詩:“泉水他時照鬢鬚,[參寥][六一]肯忘吾。”◆4.六一國際兒童節的簡稱。詳“六一兒童節-六一兒童節”。
六言,◆1.六種美德:仁、知、信、直、勇、剛。○《論語‧陽貨》:“[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何晏]集解:“六言六蔽者,謂下六事:仁、知、信、直、勇、剛也。”○[晉][陸雲]《晉故散騎常侍陸府君誄》:“六言六行,非君不肅。”◆2.謂六言詩。每句均為六字的詩。○[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六言七言,雜出《詩》《騷》。”○《北史‧陽休之傳》:“當[文襄]時,多作六言歌辭,淫蕩而拙,世俗流傳,名為《陽五伴侶》,寫而賣之,在市不絕。”
六學(六学),◆1.指六藝或六經。○[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六學皆大,而各有所長:《詩》道志,故長於質;《禮》制節,故長於文;《樂》詠德,故長於風;《書》著功,故長於事;《易》本天地,故長於數;《春秋》正是非,故長於治。”○[宋][葉適]《送陳彥群》詩:“眾儒治六學,厥志存不朽。”◆2.謂[周]代的小學、東學、南學、西學、北學、太學。見《大戴禮記‧保傅》。○《北史‧劉芳傳》:“案[鄭]注《學記》,[周]則六學,所以然者,注云:‘內則設師保以教,使國子學焉;外則有太學庠序之官。’此其證也。”◆3.[唐]國子監設六館,《舊唐書‧職官志三》:“﹝國子監﹞祭酒、司業之職,掌邦國儒學訓導之政令,有六學。一國子學,二太學,三四門,四律學,五書學,六算學也。”
六相,◆1.傳說輔佐[黃帝]的六臣:[蚩尤]、[大常]、[奢龍]、[祝融]、[大封]、[后土],分掌天地四方。○《管子‧五行》:“昔者[黃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道;得[大常],而察於地利;得[奢龍],而辯於東方;得[祝融],而辯於南方;得[大封],而辯於西方;得[后土],而辯於北方。○[黃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唐][張說]《祭崔侍郎文》:“故令名不離其身,方齊六相,助明三辰。”○[清][錢謙益]《煉丹臺》詩:“六相資輔弼,五賊收狂癲。”◆2.佛教語。指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見《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四。○[清][黃宗羲]《蘇州三峰漢月藏禪師塔銘》:“[曹洞]、[為仰]、[法眼]建立四禁、五位、六相、三昧等綱宗,以竭機語之欺偽。”
六物,◆1.謂歲、時、日、月、星、辰。○《左傳‧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公曰:‘何謂六物?’對曰:‘歲、時、日、月、星、辰,是謂也。’”◆2.六幣。○《周禮‧秋官‧小行人》:“合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諸侯之好故。”◆3.釀酒所需之六物。○《禮記‧月令》:“﹝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齊,麴糱必時,湛熾必絜,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監之,毋有差貸。”○[孔穎達]疏:“兼用六物者,秫稻一,麴糱二,湛熾三,水泉四,陶器五,火齊六也。物,事也,謂作酒之人用此六事作酒。”○《呂氏春秋‧仲冬》:“兼用六物。”○[高誘]注:“六物,秫、稻、麴、糱、水、火也。”後亦以指酒。○[明][許潮]《武陵春》雜劇:“今是二月花朝節,正桃花大放之時,不免駕小舟,具六物,往[武陵谿],遊翫一遭則箇。”◆4.佛教之制,比丘(受過具足戒的男僧)必備的衣具有六:一、僧伽黎(大衣),二、郁多羅僧(中衣),三、安陀會(下衣),四、波咀羅(鐵缽、木缽、瓦缽等),五、尼師壇(坐具),六、騷毘羅(漉水囊,用以漉去水中微蟲),是名比丘六物,亦名三衣六物,三衣亦在六物之中,然為六物中之主要者,故特標舉之。
六五,◆1.《易》卦爻位名。六,謂陰爻;五,第五爻。六五指卦象自下而上的第五爻為陰爻。○《易‧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既濟》九三,遠引[高宗]之伐;《明夷》六五,近書[箕子]之貞。”◆2.謂六王([夏啟]、[商湯]、[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和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唐太宗]《帝京篇》之十:“六五誠難繼,四三非易仰。”
六文,◆1.指六書。○[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許慎]檢以六文,貫以部分,使不得誤,誤則覺之。”○[盧文弨]補注:“六文即六書。”○《雲笈七籤》卷七:“六文,一曰象形,日月是也;二曰指事,上下是也;三曰形聲,河海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考老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參見“六書”。2.六種文字,即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鳥書。○[南朝][宋][鮑照]《飛白書勢銘》:“超工八法,盡奇六文。”○《南史‧顏協傳》:“時又有[會稽][謝善勛]能為八體六文,方寸千言。”○[唐][岑文本]《奉述飛白書勢》詩:“六文開玉篆,八體曜銀書。”
六通,◆1.謂上下四方無不通暢。○[宋][黃庭堅]《和邢惇夫秋懷》詩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燭四時和。”參見“六通四辟”。2.佛教語。謂六種神通力:神境智證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證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證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證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隨念智證通(即宿命智證通,亦云宿命通)、漏盡智證通(亦云漏盡通)。神足通,謂其游涉往來非常自在;天眼通,謂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視無礙;天耳通,謂得色界天耳根,聽聞無礙;他心通,謂能知他人之心念而無隔礙;宿命通,謂知自身及六道眾生宿世行業而無障礙;漏盡通,謂斷盡一切煩惱得自在無礙。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聖者始得。○[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汰法師]云:六通三明同歸,正異名耳。”○[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備詳,東土靡記。”○[明][謝讜]《四喜記‧詩禮趨庭》:“飛錫起金池,潦倒沙彌,六通五薀見□迷。”參閱《俱舍論‧分別智品》。3.謂通解六試題。○《宋史‧仁宗紀四》:“﹝[至和]二年九月﹞戊辰,詔:試醫官須引《醫經》《本草》以對,每試十道,以六通為合格。”○《宋史‧選舉志一》:“凡《三禮》、《三傳》、《通禮》每十道義分經註六道,疏義四道,以六通為合格。”
六天,◆1.[漢]代緯書,附會五帝傳說和《史記‧天官書》太微宮內有五星曰五帝座之文,謂天帝有六,即天皇大帝與五方之帝,是謂“六天”。○《禮記‧郊特牲》“郊特牲而社稷大牢”[唐][孔穎達]疏:“[鄭氏]([鄭玄])謂天有六天。天為至極之尊,其體秪應是一,而[鄭氏]以為六者,指其尊極清虛之體,其實是一,論其五時生育之功,其別有五,以五配一,故為六天……《春秋緯》:‘紫微宮為大帝,又云北極耀魄寶。’又云:‘大微宮有五帝坐星,青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黃帝曰含摳紐。’是五帝與大帝六也。”後世帝王郊天之祭,如[唐]初之《顯慶禮》,即用六天之說;至《開元禮》,遂廢而不用。2.謂人死後所居之六天宮。○[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玉格》:“六天:一曰紂絕陰天宮,二曰泰煞諒事宮,三曰明辰耐犯宮,四曰怙照罪氣宮,五曰宗靈七非宮,六曰敢司連苑宮。人死皆至其中,人欲常念六天宮名。”◆3.道教謂上天分為六。○《雲笈七籤》卷八:“六天者,赤虛天、泰玄都天、清皓天、泰玄天、泰玄倉天、泰清天。”○[唐][吳筠]《游仙》詩之十九:“導達三氣和,驅除六天靜。”○[唐][吳筠]《步虛詞》之七:“豁落制六天,流鈴威百魔。”◆4.佛經有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又稱夜摩天)、兜率陀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見《楞嚴經》卷八。
六堂,◆指[明][清]國子監所設之率性堂、修道堂、誠心堂、正義堂、崇志堂、廣業堂。○《明史‧職官志二》:“﹝國子監﹞率性、修道、誠心、正義、崇志、廣業六堂,助教十五人,學正十人,學錄七人……助教、學正、學錄掌六堂之訓誨,士子肄業本堂,則為講說經義文字,導約之以規矩。”○《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前日監裏六堂合考,小弟又是一等第一。”
六說白道(六说白道),◆猶胡說八道。○《金瓶梅詞話》第二三回:“[惠蓮]道:‘你問那雌牙鬼囚根子,口裏六說白道的,把我的肐膊都氣軟了。’”
六書(六书),◆1.古人分析漢字造字的理論。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周禮‧地官‧保氏》:“五曰六書。”○[鄭玄]注引[鄭司農]曰:“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也。”○《漢書‧藝文志》:“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三家所列之名稱、次第,大同而小异。2.亦稱“六體”。指古文、奇字、篆書、左書、繆篆、鳥蟲書六種字體。○[漢][許慎]《<說文>敘》:“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制作,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左書,即[秦]隸書。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晉書‧衛恒傳》說與此同。參見“六體”。
六事,◆1.上古指領兵的六卿。○《書‧甘誓》:“大戰於[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車之人,予誓告汝。’”[孔]傳:“各有軍事,故曰六事。”後因以指朝中的軍事大臣。○[唐][白居易]《憶晦叔》詩:“六事盡思君作伴,幾時歸到[洛陽]來。”○[宋][曾鞏]《兵部侍郎制》:“夫兵,天下之備,誰能去之?自士不出於井地,而將非六事之人,歷世以來,皆古之宜法,而患夫勢之難行。”◆2.相傳[商]初天下大旱,[湯]曾禱於[桑林],以六事自責。○《荀子‧大略》:“[湯]旱而禱曰:‘政不節與?使民疾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宮室榮與?婦謁盛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苞苴行與?讒夫興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素車禱旱,以六事責躬,則雩禜之文也。”○[宋][黃庭堅]《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韻謹同韻賦之》:“[桑林]請六事,河水問九疇。”○[明][李東陽]《正德丙寅正月二日雪》詩:“卻訝[桑林]纔六事,也能昭格應[商]祈。”◆3.謂貌、言、視、聽、思心、王極。古人以為此六者有失,必致六氣相傷,發生災害。○《尚書大傳》卷三:“若民不敬事,則會批之於六沴、六事之機以縣示我。”○[鄭玄]注:“事,六事也……言天下有過,神靈亦合推於六沴。六事,貌、言、視、聽、思心、王極。機,天文也。天文運轉以縣(懸)見六事之變異示我。”按,《後漢書‧五行志一》“氣之相傷謂之沴”[劉昭]注引《續漢書》謂六事為貌、言、視、聽、思、心。○[宋][蘇舜欽]《大風》詩:“六事不合暴風作,嘗聞《洪範》有此言。”◆4.考察地方官吏政績的六項內容。○《金史‧百官志一》:“[宣宗][興定]元年,行辟舉縣令法,以六事考之,一曰田野闢,二曰戶口增,三曰賦役平,四曰盜賊息,五曰軍民和,六曰詞訟簡。”○《水滸傳》第一二○回:“﹝[宋江]﹞到任之後,惜軍愛民,百姓敬之如父母,軍校仰之若神明,訟庭肅然,六事俱備。”◆5.指六書。○[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指事象形會意為形體之事,形聲假借為聲音之事,轉注者,訓詁之事也。○[虞][夏]書契,今不可見,岣嶁禹書,偽造不足論,[商][周]以來,則刻於骨甲金石者多有,下及[秦][漢],文字彌繁,而攝以六事,大抵弭合。”參見“六書-六書”。
六時(六时),◆1.攻伐他國的六種時機。○《逸周書‧武紀》:“伐國有六時、五動、四順。間其疏,薄其疑,推其危,扶其弱,乘其衰,暴其約,此謂六時。”◆2.佛教分一晝夜為六時: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後夜。○[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乃起九層磚塔,形相巍然,六時虔拜。”○[吳兆宜]注:“《龍樹十住論》:菩薩晝夜各有三時,於此六時禮拜十方諸佛。”○[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六時合成一日一夜,晝三夜三。”○[唐][李商隱]《題白石蓮華寄楚公》詩:“白石蓮花誰所共?六時長捧佛前燈。”○[清][錢謙益]《仙壇倡和詩》之三:“已悔六時違凈業,誰傳四始立詩宗。”◆3.古分一晝夜為十二時,晝夜分言,則謂“六時”。常以指白日。○《南齊書‧武帝紀》:“喪禮每存省約,不須煩民。百官停六時入臨,朔望祖日可依舊。”○[元]本[高明]《琵琶記‧五娘到京知夫行蹤》:“七寶樓晶光耀日,六時裏頻響洪鐘。”○[清][周亮工]《須江延醫》詩:“過嶺人傳多瘴癘,六時茗粥自兢兢。”
六食,◆1.六穀所作的食物。○《周禮‧天官‧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八珍之齊。”○[王引之]《經義述聞‧周官上》:“稌、黍、稷、粱、麥、瓜,所謂六食也。”◆2.古代軍事家為長期堅守城池所提出的一種節約糧食的措施:一斗糧食分為六份,每天吃兩份,為一人三天的限量。○《墨子‧雜守》:“六食,終歲十二石。斗食食五升,參食食參升小半,四食食二升半,五食食二升,六食食一升大半,日再食。”○[孫詒讓]間詁:“[俞]([俞樾])云:‘六食者,六分斗而食其二也,故歲終十二石也。’[蘇]([蘇時學])云:‘下言六食一升大半,是每日食三升有奇,以終歲計之,當得十二石也。’”
六師(六师),◆[周]天子所統六軍之師。○《書‧康王之誥》:“張皇六師,無壞我高祖寡命。”○[曾運乾]正讀:“六師,天子六軍。○[周]制一萬二千五百人為師。”○《孟子‧告子下》:“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後以為天子軍隊之稱。○[唐][許敬宗]《奉和入潼關》詩:“濟[潼]紆萬乘,臨[河]耀六師。”○[清][魏源]《聖武記》卷六:“及車駕將至,冰驟堅,六師畢濟。”亦泛指全部軍隊。參見“六軍”。
六神無主(六神无主),◆形容心慌意亂,拿不定主意。○《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嚇得知縣已是六神無主,還有甚心腸去吃酒。”○[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崇禎]皇帝心煩意亂,六神無主,勉強耐下心看了一陣文書。”
六神不安,◆形容被干擾得不得安寧。○[浩然]《艷陽天》第九章:“諸如此類的話兒,他一天都要聽幾句,聽的他六神不安。”○[王若望]《阿福尋寶記》:“正是這個人,使他犯了一件大錯誤,弄得全家六神不安。”◆补证条目■原指门神、户尉神、井神、土地神、灶神、净厕神六神不得安宁。○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今有蔡順的母親病枕在牀,俺家宅六神不安。”■后多形容被干扰得不得安宁。○《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他爺爺、他爸爸,忙了一天,到得晚上,這一夜更不曾睡覺,替他弄這樣弄那樣,忙了箇六神不安。”
六神,◆1.六宗之神。○[三國][魏][阮籍]《大人先生傳》:“五帝舞而再屬兮,六神歌而代周。”◆2.古以人之心、肺、肝、腎、脾、膽,各有其神主宰,稱為六神。○[漢][張衡]《髑髏賦》:“五內皆還,六神皆復。”○《雲笈七籤》卷三二:“凡人臥頭邊,勿安火鑪,令六神不安。”參閱《黃庭內景經‧心神》。
六色錢(六色钱),◆[宋][王安石][熙寧]變法,其免役法規定,當役戶、坊郭戶、官戶、女戶、單丁、寺觀等六種戶可出錢免役,由州縣雇役。六種戶所繳之錢,稱“六色錢”。亦稱“六色役錢”。○[宋][蘇軾]《論役法差雇利害起請畫一狀》:“臣愚以謂朝廷既取六色錢,許用雇役以代中等人戶,頗除一害以全二利,此最良法,可久行者。”○[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札子》:“然朝廷之法,官戶等六色役錢,只得支雇役人。”
六色,◆謂青、白、赤、黑、玄、黃六色。○《周禮‧考工記‧畫繢》:“畫繢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鄭玄]注:“此言畫繢六色,所象及布,采之第次,繢以為衣。”○《儀禮‧覲禮》:“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設六色: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黃。”
六入,◆佛教謂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為內六入,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為外六入;六根、六塵互相涉入,即眼入色,耳入聲,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觸,意入法,而生六識。○《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氣茂三明,情超六入。”○[李善]注:“《維摩經》曰:六入無積,眼耳鼻舌身心已過。”○[章炳麟]《無神論》:“彼固以為世界自盲動而成,此則竊取十二緣生之說,盲即無明,動即是行,在一切名色六入之先,是以為世界所由生也。”
六情,◆1.人的六種感情:喜、怒、哀、樂、愛、惡。○[漢][班固]《白虎通‧情性》:“六情者何謂也?喜、怒、哀、樂、愛、惡謂六情。”○[晉][陸機]《文賦》:“及其六情底滯,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2.指廉貞、寬大、公正、奸邪、陰賊、貪狼六種性情。古代數術家據陰陽五行,由喜、怒、哀、樂、好、惡推演而出。謂惡行廉貞,寅午主之;喜行寬大,巳酉主之;哀行公正,戌丑主之;樂行奸邪,辰未主之;怒行陰賊,亥卯主之;好行狼貪,申子主之。見《漢書‧翼奉傳》。○[明][楊慎]《藝林伐山‧五情六情》:“六情者,地支也:申子為貪狼,寅午為廉貞,亥卯為陰賊,巳酉為寬大,戌丑為公正,辰未為奸邪。”◆3.人的六種情欲。○《韓詩外傳》卷五:“人有六情:目欲視好色,耳欲聽宮商,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旨,其身體四肢欲安而不作,衣欲被文繡而輕暖。此六者,民之六情也。”◆4.猶六義。○《初學記》卷二一引《春秋孔演圖》:“《詩》含五際六情。”○[宋均]注:“六情即六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5.猶六根。○《百喻經‧飲水筩水喻》:“汝欲得離者,當攝汝六情,閉其心意,妄想不生,便得解脫。”○[唐][房融]《謫南海過始興廣勝寺果上人房》詩:“方燒三界頭,遽洗六情塵。”參見“六根”。
六清,◆即六飲。○《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飲用六清。”○[鄭玄]注:“六清,水、漿、醴、涼、醫、酏。”○[孫詒讓]正義:“此即《漿人》之‘六飲’也。”後用以泛指飲料。○[明][姚士麟]《見隻編》卷下:“茶於[吳][會]為六清上齊,乃自[大梁]迤北便食鹽茶,北至[關中]則熬油極炒,用水烹沸點之,以酥持敬上客。”
六錢(六钱),◆見“六泉”。
六氣(六气),◆1.自然氣候變化的六種現象。指陰、陽、風、雨、晦、明。○《左傳‧昭公元年》:“天有六氣,降生五味……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莊子‧在宥》:“天氣不和,地氣鬱結,六氣不調,四時不節。”○[成玄英]疏:“陰、陽、風、雨、晦、明,此六氣也。”◆2.自然氣候變化的六種現象。謂朝旦之氣(朝霞)、日中之氣(正陽)、日沒之氣(飛泉)、夜半之氣(沆瀣)、天之氣、地之氣。○《莊子‧逍遙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成玄英]疏引[李頤]曰:“平旦朝霞,日午正陽,日入飛泉,夜半沆瀣,並天地二氣為六氣也。”○《楚辭‧遠游》:“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王逸]注引[陵陽子]《明經》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黃氣也;秋食淪陰,淪陰者,日沒以後赤黃氣也;冬飲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正陽者,南方日中氣也;並天地玄黃之氣,是為六氣也。”◆3.謂好、惡、喜、怒、哀、樂六情。○《管子‧戒》:“聖人齊滋味而時動靜,御正六氣之變,禁止聲色之淫。”○[尹知章]注:“六氣,即好、惡、喜、怒、哀、樂。”◆4.中醫術語。或指寒、熱、燥、濕、風、火六種症候。○《素問‧至真要大論》:“[黃帝]問曰:‘五氣交合,盈虛更作,余知之矣。六氣分治,司天地者,其至如何?’……[岐伯]曰:‘厥陰司天,其化以風;少陰司天,其化以熱;太陰司天,其化以濕;少陽司天,其化以火;陽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陽司天,其化以寒。’”◆5.中醫術語。或指人體內的精、氣、津、液、血、脈,以其本為氣所化,故名。見《靈樞經‧決氣》。
六齊(六齐),◆I[漢高祖][劉邦]封其子[劉肥]為[齊王],至[惠帝]時,乃分[齊]為六,分封[肥]之六子:[將閭]為[齊王],[惠]為[濟北王],[賢]為[菑川王],[雄渠]為[膠東王],[邛]為[膠西王],[辟光]為[濟南王],稱“六[齊]”。○《漢書‧鄒陽傳》:“彊[趙]責於[河間],六[齊]望於[惠后]。”◆II我國古代創制的六種銅錫比例不同的合金配方。○《周禮‧考工記‧輈人》:“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鍾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參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據近人研究:“金有六齊”之“金”,乃指青銅(銅錫合金),幾分其金之“金”,乃是純銅。○[唐][張說]《蒲津橋贊》詩:“賦[晉國]之一鼓,法《周官》之六齊。”
六命,◆[周]代分官爵為九等,稱九命。六命為王之卿。○《周禮‧春官‧典命》:“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
六馬(六马),◆1.謂駕車之馬眾多。○《書‧五子之歌》:“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孔穎達]疏:“經傳之文,惟此言六馬。○[漢]世此經不傳,餘書多言駕四者。○《春秋公羊》說天子駕六。○《毛詩》說天子至大夫皆駕四。○[許慎]案《王度記》云,天子駕六。○[鄭玄]以《周禮‧校人》養馬‘乘馬一師四圉’,四馬曰乘;《康王之誥》云:‘皆布乘朱黃’;以為天子駕四,[漢]世天子駕六,非常法也。然則此言馬多懼深,故舉六以言之。”○《荀子‧勸學》:“[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太平御覽》卷九○六引《尸子》:“鹿走而無顧,六馬不能望其塵,謂不反顧也。”○《列子‧湯問》:“趣如吾,然後六轡可持,六馬可御。”◆2.[秦]以後,皇帝之車駕用六馬。○《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漢][蔡邕]《獨斷》:“法駕,上所乘曰金根車,駕六馬,有五色。”○《南史‧宋紀》上:“[晉帝]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皇后行祀蠶禮時亦駕六馬。○《宋書‧禮志一》:“蠶將生,擇吉日,皇后著十二笄,依[漢][魏]故事,衣青衣,乘油蓋雲母安車,駕六馬。”◆3.六種類型之馬。○《周禮‧夏官‧校人》:“辨六馬之屬:種馬一物,戎馬一物,齊馬一物,道馬一物,田馬一物,駑馬一物。”○[鄭玄]注:“玉路駕種馬,戎路駕戎馬,金路駕齊馬,象路駕道馬,田路駕田馬,駑馬給宮中之役。”
六路,◆1.猶六事。○《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孔子]曰:有善勿專,教不能勿搢,已過勿發,失言勿踦,不善辭勿遂,行事勿留。君子入官,自行此六路者,則身安譽至而政從矣。”○[盧辯]注:“上六者可以自通,故稱路也。”◆2.六稜。○[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二‧訶黎勒》﹝集解﹞:“《嶺南異物志》云:[廣州][法性寺]有四五十株,子極小而味不澀,皆是六路……[蕭炳]曰:[波斯]舶上來者,六路黑色肉厚者良。六路即六稜也。”◆3.技擊家稱上、下、前、後、左、右為“六路”,因以指武術。○[明][無名氏]《趙匡胤打董達》第二摺:“憑着我六路全,膽氣粗,扭羊頭連併手揪捽,我教他目下喪身軀。”
六六六,◆化學名六氯環己烷。有機氯殺蟲劑。白色或淡黃色粉末,不溶於水,能溶於酒精和煤油。曾是一種用途很廣的農藥,除能防治蝗蟲、稻螟蟲、小麥吸漿蟲外,並可殺蚊、蠅、臭蟲等害蟲。對人體也有致害作用。現已不使用。
六六,◆1.六的六倍,三十六。○《鶡冠子‧度萬》:“五音六律,稽從身出,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六六三十六以為歲式。”○[陸佃]解:“六六,六其律之六也。”◆2.謂[巫山]三十六峰。○[宋][范成大]《范氏莊園》詩:“夕陽塵土漲郊墟,六六峰頭夢覺餘。”○[明][汪道昆]《高唐夢》:“人醉我何醒,莫待黃粱先熟;明燭明燭,夢斷[巫山]六六。”○[清][袁于令]《西樓記‧私契》:“[巫山]六六夢難成,一幅花箋作主盟。”◆3.鯉魚的別稱。○《埤雅‧釋魚》:“鯉三十六鱗,具六六之數,陰也。”○[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二:“﹝[胡書巢]﹞《寄香亭》云……森森九種竹,燦燦十樣箋。六六雙鯉鱗,泠泠三峽泉。”詳“六六鱗”。◆补证条目■鲤鱼的别称。○宋王千秋《谒金门·诸公要予出郊》词:“兩兩鴛鴦難學,六六錦鱗空託。”
六禮(六礼),◆1.謂古代的冠禮、婚禮、喪禮、祭禮、鄉飲酒和鄉射禮、相見禮。○《禮記‧王制》:“六禮:冠、昏、喪、祭、鄉、相見。”○[鄭玄]注:“鄉,鄉飲酒、鄉射。”○《荀子‧大略》:“立大學,設庠序,修六禮,明十教,所以道之也。”○[楊倞]注:“六禮,冠、昏、喪、祭、鄉、相見。”◆2.古代在確立婚姻過程中的六種禮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儀禮‧士昏禮》“納采用鴈”[唐][賈公彥]疏:“昏禮有六,五禮用鴈: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是也。唯納徵不用鴈,以其自有幣帛可執故也。”其後《唐律》、《明律》中都有類似的規定。○《初學記》卷十四引[漢][秦嘉]《述婚》詩:“敬茲新姻,六禮不愆。”○[明][陸采]《明珠記‧閨嘆》:“縱無六禮雙羊,奈一言難變,便死也魂與檀郎為伴。”○[清][曹寅]《游仙詩三十韻‧和汪蘿山》:“生小[雲英]自托媒,遠煩六禮絕嫌猜。”◆3.古享祭宗廟之禮有六:肆獻祼、饋食、祠、禴、嘗、烝。○《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肆獻祼享先王,以饋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嘗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賈公彥]疏:“此一經,陳享宗廟之六禮也。”◆4.諸侯朝見天子之禮有六。○《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鄭玄]注:“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為文。六服之內,四方以時分來,或朝春,或宗夏,或覲秋,或遇冬,名殊禮異,更遞而遍。”
六老,◆眼睛的別稱。
六軍(六军),◆1.天子所統領的軍隊。○《周禮‧夏官‧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左傳‧襄公十四年》:“[周]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後因以為國家軍隊的統稱。○《三國志‧魏志‧辛毗傳》:“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則六軍盛而天下震。”○[宋][范成大]《州橋》詩:“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迴。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清][黃遵憲]《七月二十一日外國聯軍入犯京師》詩:“莫問空拳敺市戰,餘聞扈蹕六軍驚。”◆2.[晉]世稱領軍、護軍、左右二衛、驍騎、游擊為“六軍”。○《南齊書‧百官志》:“領軍將軍、中領軍。護軍將軍、中護軍……左右二衛將軍。驍騎將軍。游擊將軍。○[晉]世以來,謂領護至驍、游為六軍。”◆3.指[唐]之禁軍六軍。○《新唐書‧百官志四上》:“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號六軍。”按,《舊唐書‧職官志三》說六軍,與此不同。○[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新舊唐書十三》:“六軍,據《新志》以龍武、神武、神策各左右當之,而《舊志》說六軍則數左右羽林,而不數左右神策。○《通典》說六軍與《舊志》同……要之,六軍之名乃取舊制書之,至中、晚[唐]神策軍權最重,故《新志》以後定者言之歟,今未能詳考。”
六君子,◆1.史籍中合稱六個傑出人物為“六君子”者甚多,其中最著者,約有:(1)指[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禮記‧禮運》:“[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2)[宋][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及[陳師道]、[李廌],人稱“蘇門六君子”。○[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七‧姑溪集》:“[端叔]在[蘇]門,名次六君子……觀全集殊下[秦]、[晁]、[張]、[陳]遠甚。”(3)[宋][寧宗]時,右丞相[趙汝愚]為[韓侂胄]誣陷,太學生[周端朝]、[張道]、[徐範]、[蔣傅]、[林仲麟]、[楊宏中]六人上書訟其冤,被屏斥,史稱“六君子”。見《宋史‧忠義傳‧楊宏中》。(4)[明][熹宗]時,[魏忠賢]擅權,御史[揚漣]劾[忠賢]二十四大罪,[漣]與[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端]、[袁化中]、[顧大章]皆為[忠賢]構死,世稱“六君子”。又[魏忠賢]矯旨逮[周起元]、[繆昌期]、[周順昌]、[周宗建]、[黃遵素]、[李應升]下獄受酷刑死,世稱“後六君子”。參閱《明史‧宦官傳‧魏忠賢》。(5)[清][光緒]中,[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因“戊戌變法”失敗,同時遇害,世稱“戊戌六君子”。參閱《清史稿‧李端芬譚嗣同等傳論》。2.國畫稱松、柏等六種樹木。○[元][黃公望]《題雲林畫》詩:“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此“六君子”指[倪雲林]畫中的松、柏、樟、楠、槐、榆。名為《六君子圖》。參閱[陳衍]《元詩紀事》卷二一。
六經(六经),◆六部儒家經典。○《莊子‧天運》:“[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孰知其故矣。’”○《漢書‧武帝紀贊》:“[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顏師古]注:“六經,謂《易》、《詩》、《書》、《春秋》、《禮》、《樂》也。”○[漢]以來無《樂經》。今文家以為“樂”本無經,皆包含於《詩》、《禮》之中;古文家以為《樂》毀於[秦始皇]焚書。參見“六藝”。
六節(六节),◆1.古卿大夫朝聘天子諸侯,或吏民通行他國,用作憑證的六種信物。節,符信。○《周禮‧秋官‧小行人》:“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為之;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管節,皆以竹為之。”◆2.謂馬之行止進退馳驟的節度。○《周禮‧夏官‧趣馬》:“掌贊正良馬,而齊其飲食,簡其六節。”○[孫詒讓]正義引[王應電]曰:“六節,謂行止進退馳驟之節。”◆3.謂好、惡、喜、怒、哀、樂六情。○[漢][荀悅]《申鑒‧政體》:“若乃二端不愆,五德不離,六節不悖,則三才允序,五事交備,百工惟釐,庶績咸熙。”○[黃省曾]注:“六節者,好、惡、喜、怒、哀、樂也。”
六角,◆1.[東漢]時,[匈奴]之左右日逐王、左右溫禺鞮王、左右斬將王,總稱“六角”。○《後漢書‧南匈奴傳》:“其大臣貴者左賢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賢王,次右谷蠡王,謂之四角;次左右日逐王,次左右溫禺鞮王,次左右斬將王,是為六角:皆單于子弟,次第當為單于者也。”◆2.六角扇。○《晉書‧王羲之傳》:“又嘗在[蕺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宋][孫奕]《履齋示兒編‧人物异名》:“扇曰六角。”
六見(六见),◆謂[周]時諸侯見天子的六種形式:朝、宗、覲、遇、會、同。○《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六家,◆1.指[先秦]至[漢]初學術思想的主要派別: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漢][司馬談]有《論六家之要指》,見《史記‧太史公自序》。2.指史書之六種體裁:《尚書》記言體,《春秋》記事體,《左傳》編年體,《國語》國別體,《史記》通史紀傳體,《漢書》斷代紀傳體。○[唐][劉知幾]《史通‧六家》:“古往今來,質文遞變,諸史之作,不恒厥體。榷而為論,其流有六:一曰《尚書》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傳》家,四曰《國語》家,五曰《史記》家,六曰《漢書》家。”◆3.指治《孝經》的六位學者:[三國][吳][韋昭]、[三國][魏][王肅]、[三國][吳][虞翻]、[三國][魏][劉劭]、[隋][劉炫]、[南朝][齊][陸澄]。○[唐玄宗]《<孝經>序》:“[韋昭]、[王肅]先儒之領袖,[虞翻]、[劉劭]抑又次焉,[劉炫]明[安國]之本,[陸澄]譏[康成]之注,在理或當,何必求人?今故特舉六家之異同,會五經之旨趣,約文敷暢,義則昭然。”
六花,◆1.雪花。雪花結晶六瓣,故名。○[唐][賈島]《寄令狐綯相公》詩:“自著衣偏暖,誰憂雪六花。”○[宋][樓鑰]《謝林景思和韻》:“黃昏門外六花飛,困倚胡床醉不知。”○[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摺:“我則見舞飄飄的六花飛,更那堪這昏慘慘的兀那彤雲靄。”○[清][納蘭性德]《清平樂》:“六花斜撲疏簾,地衣紅錦輕霑。”◆2.陣名。○[宋][高似孫]《子略‧風后握奇經‧兵體》:“諸儒多稱[諸葛武侯]八陣,[唐][李衛公]六花,皆出乎此。”參見“六花陣”。
六合,◆1.天地四方;整個宇宙的巨大空間。○《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成玄英]疏:“六合者,謂天地四方也。”○[晉][葛洪]《抱樸子‧地真》:“其大不可以六合階,其小不可以毫芒比也。”○[唐][韓愈]《忽忽》詩:“安得長翮大翼如雲生我身,乘風振奮出六合,絕浮塵。”○[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惜求諸六合之外,失諸眉睫之前也。”○[郭沫若]《訪埃雜吟‧弄舟尼羅河上》:“晴光彌六合,天氣擬初秋。”◆2.天下;人世間。○[漢][賈誼]《過秦論》:“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搞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唐][李白]《古風》之三:“[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清][潘耒]《贈杜于皇》詩:“男兒無家復無國,六合飄然一孤客。”○[聞一多]《李白之死》:“我呢?不過那戲弄黃土的[女媧]散到六合裏來底一顆塵沙!”◆3.陰陽家以月建與日辰的地支相合為吉日,即子與丑合,寅與亥合,卯與戌合,辰與酉合,巳與申合,午與未合,總稱六合。○《南齊書‧禮志上》:“五行說十二辰為六合,寅與亥合,建寅月東耕,取月建與日辰合也。”○《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視曆復開書,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良吉三十日。”○《新唐書‧呂才傳》:“[長平]坑降卒,非俱犯三刑;[南陽]多近親,非俱當六合。”○《隋書‧經籍志》有《六合婚嫁歷》。參閱[宋][王逵]《蠡海集‧曆數類》。◆4.謂一年十二月中,各有兩月在季節變化上有相對應的特點,名曰合,共六合。○《淮南子‧時則訓》:“六合:孟春與孟秋為合,仲春與仲秋為合,季春與季秋為合,孟夏與孟冬為合,仲夏與仲冬為合,季夏與季冬為合。孟春始贏,孟秋始縮;仲春始出,仲秋始內;季春大出,季秋大內;孟夏始緩,孟冬始急;仲夏至脩,仲冬至短;季夏德畢,季冬刑畢。”◆5.六壬(陰陽五行)占術中的十二神將之一。○[宋][沈括]《夢溪筆談‧象數》:“六壬有十二神將,以義求之,止合有十一神將:貴人為之主,其前有五將,謂騰蛇、朱雀、六合、句陳、青龍也,此木火之神在方左者;其後有五將,謂天后、太陰、真武、太常、白虎也,此金水之神在方右者。”○[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六壬十二神》:“六壬家又有貴人、騰蛇、朱雀、六合、句陳、青龍、天空、白虎、太常、玄武、太陰、天后十二神,分布十二方位。攷《論衡‧解除篇》云:‘宅中主神有十二焉,青龍、白虎列十二位。’雖不詳列十二之名,當與六壬家不異。”◆6.武術用語。少林拳有六合門,以精、氣、神為內三合,手、眼、身為外三合,統稱六合。又,眼與心合,心與氣合,氣與身合,身與手合,手與腳合,腳與胯合,亦稱六合。此外尚有六合槍,六合刀,同屬六合門。
六行,◆I六種善行。○《周禮‧地官‧大司徒》:“六行:孝、友、睦、姻、任、恤。”○[晉][陸雲]《晉故散騎常侍陸府君誄》:“六言六行,匪君不肅。”○[唐][陳子昂]《申州司馬王府君墓志》:“君三德允章,六行既穆。”○[清][錢謙益]《刑科給事中薛大中父約贈徵仕郎刑科給事中制》:“敦六行以重任恤,既以仁厚起家。”◆2.謂水氣運行。《管子‧幼官》:“六行時節,君服黑色,味鹹味,聽徵聲,治陰氣,用六數。”○[尹知章]注:“水成數六,水氣行,君則順時節而布政也。”◆II六個行列。○《春秋‧隱公五年》“初獻六羽”[唐][孔穎達]疏:“六羽,謂六行之人秉羽舞也。”◆2.指[唐]代尚書省下屬的吏、禮、戶、工、刑、兵六部。泛指朝廷官吏。[唐][張籍]《寄梅處士》詩:“擾擾人間是與非,官閑自覺省心機;六行班裏身常下,九列符中事亦稀。”
六國(六国),◆指[戰國]時位於[函谷關]以東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戰國策‧趙策二》:“故竊為大王計,莫如一[韓]、[魏]、[齊]、[楚]、[燕]、[趙],六國從親以儐畔[秦]。”○[晉][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綿綿瓜瓞,六國互峙。強[秦]兼并,吞滅四隅。”○[唐][宋之問]《過函谷關》詩:“六國兵同合,七雄勢未分。”○[清][黃遵憲]《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留別日本諸君子》詩:“欲行六國連衡策,來作三山汗漫游。”
六關(六关),◆1.六個關卡。○《左傳‧文公二年》:“[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廢六關,妾織蒲,三不仁也。”○[杜預]注:“[塞關]、[陽關]之屬凡六關,所以禁絕末游,而廢之。”一說關卡名。○《孔子家語‧顏回》:“[孔子]曰:‘下[展禽],置[六關],妾織蒲,三不仁。’”[王肅]注:“[六關],關名。○[魯]本無此關,[文仲]置之以稅行者,故為不仁。○《傳》曰‘廢六關’,非也。”◆2.指作詩應把握的六個主要之點。○[元]《木天禁語‧六關》:“篇法、句法、字法、氣象、家數、音節。右一篇詩成,必須精研,合此六關方為佳。”
六官,◆1.[周]六卿之官。○《周禮》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國之政,總稱六官或六卿。○《周禮‧秋官‧司寇》:“凡邦之大盟約,蒞其盟書而登之於天府;大史、內史、司會及六官,皆受其貳而藏之。”○[鄭玄]注:“六官,六卿之官也。”○[孫詒讓]正義:“謂大宰等六官之正。”○《孔子家語‧執轡》:“古之御天下者,以六官總治焉:冢宰之官以成道,司徒之官以成德,宗伯之官以成仁,司馬之官以成聖,司寇之官以成義,司空之官以成禮。”○[宋][曾鞏]《節相制》:“古者出軍之法,始於一井之間;遣將之常,甫在六官之內。”◆2.[隋][唐]後中央政權置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之尚書總稱六官。○[唐][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導之以德,齊之以刑,威振六官,風揚五部。”○《明史‧孫應奎傳》:“至於[桂萼]以梟雄桀驁之資,作威福,納財賄,阻抑氣節,私比黨與,勢侵六官,氣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憤。”○[清][曾國藩]《劉母譚孺人墓志銘》:“自余挂名朝籍,待罪六官,去父母之邦,十有四年。”
六宮(六宫),◆古代皇后的寢宮,正寢一,燕寢五,合為六宮。○《禮記‧昏義》:“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內和而家理。”○[鄭玄]注:“天子六寢,而六宮在後,六官在前,所以承副施外內之政也。”因用以稱后妃或其所居之地。○《周禮‧天官‧內宰》:“以陰禮教六宮。”○[鄭玄]注:“六宮謂后也。”○《周禮‧天官‧內宰》:“上春,詔王后帥六宮之人,而生穜稑之種,而獻之於王。”○[鄭玄]注:“六宮之人,夫人以下分居后之六宮者。”○[晉][干寶]《晉紀總論》:“故[賈后]肆虐於六宮,[韓午]助亂於外內,其所由來者漸矣,豈特繫一婦人之惡乎?”[唐][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清][黃遵憲]《烏之珠歌》:“御床不掃空垂簾,六宮共抱[蒼梧]痛。”
六功,◆六種功績。○《周禮‧夏官‧司勛》:“掌六鄉賞地之法,以等其功:王功曰勳,國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勞,治功曰力,戰功曰多。凡有功者,銘書於王之太常,祭於大烝,司勳詔之。”
六工,◆六種工匠。
六分,◆1.謂六分之一。○《周禮‧考工記‧匠人》:“囷窌倉城,逆牆六分。”○[鄭玄]注:“逆,猶卻也。築此四者,六分其高,卻一分為閷。”○[賈公彥]疏:“卻牆六分者,六分其高,去一以為閷,假令高丈二尺,下厚四尺,則於上去二尺為閷。”◆2.謂六分長,一寸的十分之六。○《漢書‧律曆志上》:“用竹為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其方法矩,高廣之數,陰陽之象也。”◆3.謂十分之六。○《晉書‧傅玄傳》:“又舊兵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自持私牛者,與官中分,施行來久,眾心安之。”◆4.謂分為六等份。○[唐][陸龜蒙]《正月十五惜春寄襲美》詩:“六分春色一分休,滿眼東波盡是愁。”
六房,◆1.謂同宗的六支族。房,宗族的分支。○《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上》:“[趙郡][李氏]定著六房:其一曰[南祖],二曰[東祖],三曰[西祖],四曰[遼東],五曰[江夏],六曰[漢]中。”◆2.[宋]門下省設六房:孔目房、吏房、戶房、兵房、禮房、刑房,由給事中分治。見《宋史‧職官志一》。○[元]、[明]、[清]之州縣衙門亦設吏、戶、禮、兵、刑、工六房。後遂以為地方衙門中吏役的總稱。○[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摺:“自家姓[張]名[鼎],字[平叔],在這個[河南府]做着個六案都孔目,掌管六房事務。”○[明][馬愈]《馬氏日抄‧常州二守》:“[常州]太守[莫愚],巧於取賄,而糾察群吏,使無所得。郡人為之語曰:太守摸魚,六房曬網。”參見“三班六房”。
六法,◆1.謂規、矩、權、衡、准、繩。○[北齊][劉晝]《新論‧適才》:“規、矩、權、衡、準、繩,六法殊形,而各有任。”◆2.[南朝][齊][謝赫]《古畫品錄》謂繪畫有六法:一氣韻生動,二骨法用筆,三應物象形,四隨類賦彩,五經營位置,六傳移模寫。見[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畫六法》。後以為[中國]繪畫的總法則和代稱。○[清][姚鼐]《題句容學博馮墨香小照》詩:“君實精六法,自摹山水樂。”○[林紓]《跋戴文節遺墨》:“[文節]之精於六法,未必不有所授。”○[郁達夫]《為靄民先生題經公頤淵畫松》詩之二:“六法通靈力有餘,暮年點筆勢凌虛。”◆3.佛教謂六法戒。其說不一,撮其要者有:(1)謂染心相觸,盜人四錢,斷畜生命,小妄語,非時食,飲酒;(2)謂不淫,不盜,不殺,不虛誑語,不飲酒,不非時食;(3)謂不尊敬佛,為尊敬法,不尊敬僧,不尊敬戒,不尊敬定,不尊敬諸善知識。◆4.佛教稱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為“六法”。○[宋][沈遘]《章獻皇太后忌日齋文》:“伏願往憑六法,超脫五門。”
六耳,◆謂第三者。○《西游記》第二回:“[悟空]道:‘此間更無六耳,止弟子一人。’”參見“六耳不同謀-六耳不同謀”。
六兒(六儿),◆雜劇中家僮的通稱,猶婢女之稱“梅香”。○[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摺:“六兒,報復去,道叔叔嬸子來了也。”○[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一摺:“六兒云:莫說我家官人,連六兒也惶恐,惶恐!”[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三摺:“[張千]云:六兒,相公呼喚你哩!”
六典,◆1.謂古代六方面的治國之法。○《周禮‧天官‧大宰》:“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一曰治典,以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國,以教官府,以擾萬民;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五曰刑典,以詰邦國,以刑百官,以糾萬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文選‧張衡<東京賦>》:“建象魏之兩觀,旌六典之舊章。”○[薛綜]注:“言所以立兩觀者,欲表明六典舊章之法。”○[唐][褚亮]《祭方丘樂章‧肅和》:“九宮肅列,六典相儀。”◆2.[隋]宮廷中的女官。○《隋書‧后妃傳序》:“[開皇]二年,著內官之式……又採[漢][晉]舊儀,置六尚、六司、六典,遞相統攝,以掌宮掖之政。”“六典”是:一典琮,掌琮璽器玩;二典贊,掌導引內外命婦朝見;三典櫛,掌巾櫛膏沐;四典器,掌樽彝器皿;五典執,掌扇傘燈燭;六典會,掌財帛出入。3.《唐六典》的省稱。○[唐][韓愈]《請復國子監生徒狀》:“國子監應三館學士等,準《六典》。”○[廖瑩中]注:“《唐六典》三十卷,[開元]十年,起居舍人[陸堅]被詔撰,[玄宗]手寫六條曰:理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至二十六年書成。”○[姚華]《論文後編》:“典之稱名,原始《尚書‧堯典》一篇,後乏繼者,雖古有《五典》,[唐]有《六典》,然《五典》書不傳,《六典》雖傳,要都為總部,不屬專篇,名或相因,體不相襲。”
六地,◆原謂上下四方,引申指大地。○《劉知遠諸宮調‧知遠探三娘與洪義廝打》:“六地權牙床,這麻科假做青羅帳。”
六道,◆1.謂耳、目、鼻、口及下體之前後二孔。○《管子‧君臣下》:“四肢不通,六道不達,曰失。”○[尹知章]注:“六道,謂上有四竅下有二竅也。”◆2.佛教語。謂眾生輪迴的六去處: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南朝][陳]徐陵《報德寺剎下銘》:“三心斷縛,六道除怨。”○《新唐書‧傅弈傳》:“[西域]之法,無君臣父子,以三塗六道嚇愚欺庸。”
六大,◆I佛教語。謂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識大。亦稱“六界”。以此六者為周遍一切法界的根本法則,是構成眾生世界的六種要素,故名為大。參閱《仁王經》。`14`◆II[商][周]時六種官職之總稱。○《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亦稱“六卿”。○[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三章第三節:“在[周]王及其師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職是卿士,即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合稱六卿。六卿經常在王的左右,所以在青銅器銘文裏簡稱為‘三左三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在朝廷中分立於[周]王的兩側,協助[周]王處理政務。”
六出花,◆亦稱“六出公”。◆雪花的別稱。○[唐][宋之問]《奉和春日玩雪應制》詩:“瓊章定少千人和,銀樹長芳六出花。”○《全唐詩》卷八六七載《東陽夜怪》詩:“愛此飄颻六出公,輕瓊冷絮舞長空。”○[元][白樸]《天凈沙‧冬》曲:“門前六出花飛,樽前萬事休提。”○[清][周亮工]《雪舫再送元潤返白門》詩:“入夢三眠柳,移情六出花。”參見“六出”。
六出公,◆見“六出花”。
六出,◆1.花分瓣叫出,雪花六角,因以為雪的別名。○《太平御覽》卷十二引《韓詩外傳》:“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雪花曰霙。”○[南朝][陳]徐陵《詠雪》:“豈若天庭瑞,輕雪帶風斜。三農喜盈尺,六出舞崇花。”○[唐][元稹]《賦得春雪映早梅》詩:“飛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一枝方漸秀,六出已同開。”○[宋][王禹偁]《賀雪表》:“靡神不舉,有感則通,遂令六出之祥,大副三農之望。”○[清][趙翼]《戲作》詩:“凝寒所成固其理,何以片片六出俱?”◆2.謂一花生六瓣。○[南朝][梁][任昉]《述异記》卷上:“[東海郡][尉于台]有杏一株,花雜五色,六出,號六仙人杏。”○[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廣動植之三》:“諸花少六出者,唯梔子花六出。○[陶真白]言:梔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宋][陸游]《二友》詩:“清芬六出水梔子,堅瘦九節石菖蒲。”◆3.古代婦女有“七出”之條,犯其一條即被休棄,唯帝王、諸侯之妻,無子不出,稱為“六出”。○《儀禮‧喪服》“出妻之子為母”[唐][賈公彥]疏:“七出者,無子一也,淫泆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盜竊五也,妒忌六也,惡疾七也。天子、諸侯之妻無子不出,唯有六出耳。”參見“七出”。
六朝文,◆指[晉]、[宋]、[齊]、[梁]、[陳]、[隋]六朝文體。這個時期文章專尚駢儷,講究詞藻,拘於聲韻,帶有形式主義傾向,直至[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等人,大力倡導古文運動,才扭轉這種文風。參見“駢文”。
六朝,◆1.[三國][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相繼建都[建康]([吳]名[建業],今[南京市]),史稱為六朝。○[唐][錢起]《江行無題》詩之六九:“祗疑雲霧窟,猶有六朝僧。”○《宋史‧張守傳》:“[建康]自六朝為帝王都。”○[清][黃遵憲]《元武湖歌和龍松岑》:“莽莽六朝興廢事,珠樓綺閣未渠央。”◆2.指[魏]、[晉]、[後魏]、[北齊]、[北周]和[隋]。這些朝代皆建都北方,稱為北朝六朝。○[三國]至[隋]統一前後三百餘年的歷史時期亦統稱為“六朝”,如:六朝建築、六朝書法,皆兼舉南北六朝而言。
六才子書(六才子书),◆1.[清][金聖嘆]以《莊子》、《離騷》、《史記》、[杜甫]律詩、《水滸傳》、《西廂記》為“六才子書”,並加評訂。其《〈三國志演義〉序》云:“餘嘗集才子書者六。目曰《莊》也,《騷》也,[馬]之《史記》也,[杜]之律詩也,《水滸》也,《西廂》也。謬加評訂,海內君子皆許餘,以為知言。”◆2.指[王實甫]《西廂記》。在“六才子書”中,《水滸傳》居第五,《西廂記》居第六,故名。○[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詞采》:“[施耐菴]之《水滸》、[王實甫]之《西廂》,世人盡作戲文、小說看,[金聖嘆]特標其名曰‘五才子書’、‘六才子書’者,其意何居?蓋憤天下之小視其道,不知為古今來絕大文章,故作此等驚人語以標其目。”
六本,◆古謂立身行事的六項根本:孝、哀、勇、能、嗣、力。○[漢][劉向]《說苑‧建本》:“[孔子]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然後為君子。立體有義矣,而孝為本;處喪有禮矣,而哀為本;戰陳有隊矣,而勇為本;治政有理矣,而能為本;居國有禮矣,而嗣為本;生才有時矣,而力為本。”○《北史‧隋煬帝紀》:“武有七德,先之以安民;政有六本,興之以教義。”
六寶(六宝),◆指明王聖人、玉、龜、珠、金、山林藪澤。古謂六者為國家之寶,故云。○《國語‧楚語下》:“[圉]聞:國之寶六而已。明王聖人能制議百物,以輔相國家,則寶之;玉足以庇廕嘉穀,使無水旱之災,則寶之;龜足以憲臧否,則寶之;珠足以禦火災,則寶之;金足以禦兵亂,則寶之;山林藪澤足以備財用,則寶之。”○[唐][李嶠]《宣州大雲寺碑》:“大康雅俗,廣濟含生;六寶神御,三才化成。”
開六(开六),◆五十一為六十紀數的開始,故稱五十一歲為“開六”。○[況周頤]《蕙風詞話續編》卷一:“近人稱壽五十一歲曰開六,六十一曰開七。”
九六,◆1.《易‧乾》“初九”[唐][孔穎達]疏:“七為少陽,八為少陰,質而不變,為爻之本體;九為老陽,六為老陰,文而從變,故為爻之別名。”因以“九六”泛指陰陽及柔剛等屬性。○《漢書‧律曆志上》:“九六,陰陽夫婦子母之道也。”○[唐][呂岩]《七言》詩之十八:“九六相交道氣和,河車晝夜迸金波。”◆2.借指盛衰。○[前蜀][杜光庭]《奉化宗祐侍中黃籙齋詞》:“乾剛坤載,不能排九六之期;蟾魄烏輪,不能革盈虧之勢。”◆3.“陽九百六”之略語。古代道家稱天厄為“陽九”,地厄為“百六”。因以“九六”指災難或厄運。○[宋][李綱]《道君太上皇帝升遐慰表》:“國家鍾九六之運,鑾輿有沙漠之行。”
黃六(黄六),◆方言。泛指欺騙、行詐的人。○[明][張萱]《疑耀》卷三:“今京師勾闌中諢語,言紿人者皆言黃六。余初不解其義,後閱一小說,乃指[黃巢]兄弟六人,[巢]為第六而多詐,故詐騙人者為黃六也。”
二首六身,◆指“亥”字。七十三歲的隱語。○[春秋]時[晉][絳縣]人自謂,“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吏不知,問諸朝,[師曠]曰,“七十三年矣”。○[史趙]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按亥之篆體上二橫為首,以像二萬;下三“人”字,“人”字形同“六”字,像六千六百六十。二萬六千六百六十,即為此老七十三歲的日數。參閱《左傳‧襄公三十年》文及[孔穎達]疏。後用以喻高壽。○[前蜀][杜光庭]《張崇胤修廬山九天真君還願醮詞》:“乞為臣更蠲罪錄,永削災纏,成匡[堯]讚[禹]之功,享二首六身之壽。”
二六時(二六时),◆十二時辰。舊時以地支分一晝夜為十二時辰,因用以謂一天到晚,整天整夜。○[明][無名氏]《贈書記‧假尼入寺》:“將來墮落知何地?因此上情願焚修二六時。”○[清][吳偉業]《同孫浣心郁靜岩家純祜過福城觀華嚴會》詩:“不求身世不求年,二六時中小有天。”○[魯迅]《華蓋集‧雜感》:“無論愛什麼……只有糾纏如毒蛇,執着如怨鬼,二六時中,沒有已時者有望。”
二六,◆1.即十二。○[三國][魏][曹植]《驅車篇》詩:“周流二六候,閒置十二亭。”○《文選‧左思<魏都賦>》:“明珠兼寸,尺璧有盈,曜車二六,三傾五城。”○[李善]注引《太史公書》曰:“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十二乘者十枚。”○[明][高道素]《上元賦》:“迎珠履之三千,列金釵之二六。”◆2.京劇西皮調名。詳“二六板”。
八六子,◆詞牌名。雙調平韻,起八十八字至九十三字,共六體。○[唐][杜牧]有《八六子》詞。○[宋][秦觀]《八六子》詞有“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之句,故又名《感黃鸝》。○《詞譜》以為[宋]詞中當以[晁補之]《八六子‧喜秋晴》為正體。
八關十六子(八关十六子),◆[唐][穆宗]時宰相[李逢吉]所結黨羽。○《舊唐書‧裴度傳》:“[逢吉]之黨[李仲言]、[張又新]、[李續]等,內結中官,外扇朝士,立朋黨以沮[度],時號‘八關十六子’,皆交結相關之數也。”指[唐]代[李逢吉]黨中的八人。○《新唐書‧李逢吉傳》:“其黨有[張又新]、[李續]、[張權輿]、[劉棲楚]、[李虞]、[程昔範]、[姜洽]及[訓]([李訓])八人,而傅會者又八人,皆任要劇,故號‘八關十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