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杀慕尼黑真实事件
1972年的德国慕尼黑奥运会注定是要被无数人铭记的一个运动会。如果你对去年6月引入中国的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还有印象的话,一定能明白上面这句话的意思。
毫无疑问,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是那个年代最为盛大的一个运动会。赢得举办权的西德奥组委为洗刷1936年柏林纳粹奥运会的负面影响,投入了极大的资金、精力与诚意试图办好这届奥运会。
不管是能容纳1.5万名运动员的舒适奥运村,还是奥运史上第一届设计吉祥物的创意,还有此次奥运会将比赛项目扩充到23个大项、195个小项的空前数量举动,都显示出西德将奥运会的和平团结精神传递到全球的诚意。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开幕盛况
然而在奥运会举办过程中发生的一起恐怖袭击事件,却直接将西德的诸多努力化为乌有。这起巴勒斯坦恐怖组织“黑九月”发动的袭击,造成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丧命的惨剧,也让慕尼黑奥运会成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次运动会。
而关于恐袭过程中德国警方拙劣的营救行动、冲突双方涉及的巴以冲突历史问题、还有事后以色列最高情报机构“摩萨德”对“黑九月”组织高层人员长达九年的各种暗杀复仇行动,也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
该事件中不幸遇难的11名以色列运动员
1972年9月5日,是慕尼黑奥运会进行的第11个比赛日。这场盛大的庆典进行得无比顺利,所有人都沉浸在享受比赛的运动氛围中,没有人能预料到一场巨大危机正在逼近。
9月5日凌晨4点左右,9个身穿运动服拎着装备包的人靠近了奥运村围墙。奥运村晚上是会关门的,但总有一些运动员结伴出去游玩到太晚回来,这时候他们就会翻过仅有两米高的围墙返回奥运村。
保安对此早已见怪不怪,因此也对这几个人毫不生疑,就在远处看着其中八个人带着装备包翻墙进去,慢慢消失在围墙后面。这八个人,正是巴勒斯坦的恐怖组织成员,而他们此行的目的,正奔着绑架以色列运动员而来。
被媒体拍到的两名恐怖分子
很快,将运动包中冲锋枪组装好的恐怖分子摸进了早已踩好点的31号公寓——这里正是以色列、乌拉圭和香港代表团的运动员公寓。
攻入公寓的恐怖分子当场射杀了奋起反击的摔跤教练温伯格(Moshe Weinberg)及举重运动员尤赛夫(Yossef Romano),并控制住了没能及时逃脱的另外9名以色列运动员。
9月5日早上,他们通过团团围住公寓的西德警方还有各路体育媒体宣布了自己的条件:他们要求以色列政府在中午12点前释放关押在以色列监狱的234名巴勒斯坦囚犯,否则就枪杀所有人质。
在公寓阳台张望的恐怖分子
时任以色列总理的梅厄夫人(Golda Meir)是出了名的铁腕人物,在与西德总理勃兰特(Willy Brandt)第一时间的通话中就明确表示了“绝对不向恐怖分子妥协”。
于是剩下的唯一一条路就是武力营救人质了。
这时候,西德警方第一个令人迷惑的操作出现了:他们当着无数现场直播的摄像机的面穿上防弹衣套上运动员的套装,准备伪装成运动员进入大楼伏击恐怖分子。在公寓中挟持着人质的恐怖分子当然也在盯着电视的消息,马上就愤怒地揭穿了西德警方的计划,于是该计划只能作罢。
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慕尼黑》中重现了当时疯狂的记者围观报道现场
由于西德的法律不允许以色列政府派遣特别行动小组进入营救他们的人员,因此只能由其警方人员进入与恐怖分子展开进一步谈判。
西德政府承诺以巨额赎金及对恐怖分子人身安全的承诺换取人质的安全,但马上遭到拒绝。对方声称自己是为了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囚犯及“让全世界听到巴勒斯坦的声音”而来。
(这里有必要提及一个背景,慕尼黑奥运会这一盛典以色列是参赛方,但作为其“对头”的巴勒斯坦参赛的申请却被国际奥委会故意忽视了。关于这一复杂时代的背景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了解一下)
谈判小组能做到的就是拖延恐怖分子提出要求的“最后期限”,并假意答应他们安排飞机将其送往埃及。西德警方同时制定下了在他们转移到空军基地机场时突袭并解救人质的行动。
慕尼黑警察局长施雷伯(戴黑色眼镜者)与恐怖分子伊萨(右一)谈判
然而,这一计划中西德警方再次出现了十分致命的数个错误。
首先是不明确恐怖分子的人数,直到晚上10点钟左右所有恐怖分子与人质一起登上警方提供去往机场的两架直升飞机,他们才数清楚原来有8个恐怖分子——但警方在机场只安排了5个狙击手。
另一个问题是各行动部门信息分享情况极差。首先是后来才确定的恐怖分子人数并没有及时通知到机场的狙击组,导致现场火力严重不足。另外警方的后手计划是在他们即将乘坐的波音飞机上安排一组伪装成飞行员与空乘人员的警察,但这组人员竟然由于完全不知道行动计划是什么,又觉得有很大危险而提前跑了……
于是到达机场的恐怖分子“训练有素”地先派了两个人去查看波音飞机的情况,结果发现根本没有给他们准备飞行人员,马上就意识到被耍了。在他们往直升飞机回跑的过程中更离谱的事情出现了:有人突然下令狙击手开枪,然后狙击手第一枪就打偏了……
这是西德警方在这步行动中的第三个致命问题,没有安排专业的军方狙击手而是让几个十分业余的警察来完成狙击工作。
这一事件中甚至连恐怖分子都显得比德国警方“专业”
就在这样连环的错误之下,西德警方最终将营救事件推入了一个无法避免的悲剧深渊。
经过持续一个多小时的激战,5名恐怖分子被击毙,3人被活抓,而以色列11名运动员人质全部不幸遇难。
这一结果不仅引来全世界一片哗然,大家对德国的安保工作及反恐能力质疑不断,更让以色列举国陷入悲痛与愤怒之中。
幸存的以色列代表团成员带着遇难者的遗骸回国
慕尼黑恐怖袭击发生三天后,“铁娘子”梅厄夫人带领下的以色列政府马上做出回应:1972年9月8日以色列空军发动三次大型轰炸行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多达十个营地被毁,200多名巴勒斯坦人被炸死。
一个月后“黑九月”组织又劫持了一架德国航班飞机,迫使西德政府释放了三名被捕的恐怖分子。更令以色列全国震怒的是,这三名恐怖分子回到利比亚后成了巴勒斯坦人眼中的英雄。
被释放后召开“记者会”的三名恐怖分子“英雄”
1972年底,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下定决心展开彻底的针对性复仇行动。
为此她成立了“X委员会”,以以色列最高情报组织“摩萨德”的负责人兹维·扎米尔为行动负责人。行动代号取名为“上帝之怒”(Operation Wrath of God),目的就是将与慕尼黑恐怖袭击相关的恐怖分子全部暗杀。
这次颇具神秘色彩的暗杀复仇行动由迈克尔·哈拉里作为行动指挥官,他在行动前签订条约与以色列政府脱离了所有关系,并在巴黎成立总部,与自己的队员执行了长达几年的潜伏暗杀行动。
当时报纸对慕尼黑恐怖袭击的报道
从1972年末到约1979年里,以色列“上帝之怒”行动小组以枪杀、定时炸弹袭击、联合军方强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基地等方式将慕尼黑恐怖袭击的相关策划者、行动者一一铲除,还顺带暗杀了几个重要的“黑九月”恐怖组织领导者及巴解组织高级成员。
但与此同时,以色列特工们也经历了被设套反杀、误杀平民、炸死目标的同时炸死炸伤无辜路人的失败行动。
同时长达数年的暗杀行动也引来黑九月的恐怖袭击报复。以色列驻英国使馆参事阿米·沙绍里被邮件炸弹炸死,马德里摩萨德特工在街上被枪杀,雅典机场恐袭事件三名以色列旅客被枪杀同时现场多人受伤……甚至连梅厄夫人都曾差点命丧恐怖袭击计划之手。
在局势复杂的巴以冲突中,向来是冤冤相报无穷尽的。
“以色列母亲”梅厄夫人
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慕尼黑》试图将从慕尼黑惨案到以色列复仇行动的一系列故事重现,但其中的“正反派”塑造及其“对恐怖分子的暧昧态度”也引起了很多声讨与争议。
关于涉及历史、政治、军事、种族等等复杂因素纠缠在一起的巴以冲突几乎没有人能够下定论孰是孰非,但我们都知道反恐是全人类必须团结一心合力完成的事情。
慕尼黑恐袭惨案可以说是全球反恐、安保工作开始被重视的开端。德国由于这一“耻辱”而特意成立的德国边防军第九反恐大队(GSG-9)就是最好的证明。
以暴制暴或许不能终止暴力,但在维护和平的反恐道路上,我们从不敢松懈。
Tony Karon. Revisiting the Olympics' Darkest Day. CNN TIME. Tuesday, Sep. 12, 2000
Alexander B. Calahan. Countering Terrorism: The Israeli Response to the 1972 Munich Olympic Massac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vert Action Teams. April 1995
Wikipedia: Munich massacre; Operation "Wrath of God";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Black September Organization
胡明浩,1972年“慕尼黑惨案”回溯,档案春秋,201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