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稷下怎么读

2023-07-03知识百科
原创:齐文化1.稷“稷”是齐都临淄城内的一个地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年》:“五月庚辰,战于稷,栾、高败,又败诸庄。国人追之,又败诸鹿门。”这段记载的意思是

原创: 齐文化

1.稷

“稷”是齐都临淄城内的一个地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年》:“五月庚辰,战于稷,栾、高败,又败诸庄。国人追之,又败诸鹿门。”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公元前532年五月庚辰日,齐都临淄城内发生了动乱。齐国两家大夫陈氏(陈无宇)、鲍氏,与另两家大夫高氏(高强)、栾氏(栾施)打起来了。双方先在稷这个地方交战,高氏(高强)、栾氏(栾施)被击败;又在临淄城内最繁华的商业街——庄道的附近交战,高氏(高强)、栾氏(栾施)又输一场。临淄百姓支持陈氏(陈无宇)、鲍氏,一起将高氏(高强)、栾氏(栾施)撵到鹿门附近,又把他们打了个落花流水。

《左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所著。左丘明,约前502年生人,约前422年去世。以此推算,《左传》约写于公元前450年前后。

2.稷门

“稷门”作为齐都临淄城内的一个城门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莒子如齐莅盟,盟子稷门之外。”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公元前520年春季,齐景公讨伐莒国。莒国国君(爵位是子爵,故又称莒子)来齐都临淄求和。齐景公与莒国国君在临淄城的稷门外订立盟约。

3.稷下

“稷下”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兒说,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意思是宋国人兒说(读“泥月”),能言善辩,持 “白马非马”观点,曾经在辩论中战胜了齐国临淄稷下学宫的学者。

《韩非子》一书,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弟子韩非所著。《韩非子》约创作完成于公元前247年前后。

与《韩非子》创作年代差不多同时的《鲁连子》(又名《鲁仲连子》,反映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先生鲁仲连思想、言行的一部书),也记载了“稷下”之名:“齐辩士田巴,服狙丘,议稷下,毁五帝,罪三王,服五伯,离坚白……”

4.稷下先生

稷下先生,即战国时期齐都临淄稷下学宫的学者们。此词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

司马迁(前145—前90),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公元前104年至前91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稷下学士

此词,与“稷下先生”同意。最早见于《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6、稷下之学、学堂

“稷下之学”,意思是齐都临淄稷门附近的学校(学堂、大学)。这个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别录》。原文是:“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外有学堂,即齐宣王立学所也,故称为稷下之学。又莒子如齐,盟于稷门。又《史记》云:谈说之士,会于稷下。皆此地也。”

意思是:稷门,是齐都临淄城的西门。门外有学堂,即齐宣王创立的学校所在,所以称为“稷下之学”。《左传》中有明确记载,莒国国君访问齐国,曾与齐君在临淄城稷门会盟。《史记》中也明确记载:谈论辨说的学士们,经常在稷下举行辩论会。都是指的同一个地方。

刘向,西汉末年著名学者。生卒年月为约公元前77年至公元前6年。其《别录》,约作于公元前40年前后。

7、(稷下)博士

“博士”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说苑?尊贤》:“于是博士淳于髡仰天大笑而不应”。由此处记载看,稷下先生淳于髡的官职为“博士”。

8、博士之馆

“博士之馆”的说法,最早见于东汉许慎的《五经异义》:“战国时,齐置博士之馆。”

许慎(约58—约147),东汉学者。著有《说文解字》《五经异义》《淮南子注》,后两书已散佚不存。

9、稷下之宫

“稷下之宫”一词,最早出自东汉徐干的《中论》。原文是:“昔齐桓公立稷下之官,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自孟轲之徒皆游于齐。”意思是过去,齐桓公田午创建了稷下学宫,给稷下先生们以“大夫”的名位,招贤纳士,倍加尊崇。从此之后,孟子这样的大学问家纷纷到齐国稷下学宫来讲学、争鸣。

徐干(170--217),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市)人,东汉末年杰出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中论》是其文集,约创作、定稿于216年前后。徐干墓,位于潍坊市寒亭区朱里镇会泉庄东南500米处。

10、稷下馆

“稷下馆”的说法,最早见于西晋学者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杜预在给《左传》做的注解中,提到“六国时齐有稷下馆。”

杜预(222—285),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

11、稷山馆

“稷山馆”的说法,最早见于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中引用虞喜的话:“齐有稷山,立馆其下以待游士,名曰稷山馆。”

虞喜(281—356),东晋学者。司马贞(679—732),唐代史学家,著《史记索隐》三十卷。

12、讲室、讲堂

临淄城西有“讲堂”、“讲室”的说法,最早见于十六国时期,南燕国临淄人晏谟的《齐地记》:“齐城西门侧,系水左右有讲室(一说讲堂)趾,往往存焉,盖因侧系水,故曰稷门。古侧、稷音相近尔。”意思是齐都临淄城西门附近,系水河两岸,有古代的讲堂遗迹,现在还有很多保存着。大概因为紧靠着系水,在系水之侧,所以西门的名字叫“稷门”。因为古代,“侧”、“稷”两个字读音十分相似。

晏谟,临淄人。401年,曾陪南燕国皇帝慕容德游览齐都临淄。后任南燕国尚书郎,编写了历史地理著作《齐地记》二卷。

13、稷下学

“稷下学”,也是齐都临淄稷门附近的学校(学堂、大学)之意。此词最早见于《太平御览》中引用《郡国志》的语句:“齐桓公宫城西门外有讲堂,齐宣王立此学也,故称为稷下学。莒子如齐,盟于稷门,此也。” 意思与西汉刘向《别录》中的话,基本相同。

《太平御览》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类书。由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宋太宗赵光义之命编纂而成。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

《郡国志》已亡佚。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是编于唐代元和年间(806—820)的一部地理著作。

14、学舍

“学舍”的说法,最早见于元代于钦的《齐乘(shèng)》:“又有稷门下立学舍。所谓稷下学,齐宣王聚文学游说之士邹衍、淳于髠、田骈、驺奭、接子、慎到、环渊之徒,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号稷下学士。荀卿尝为稷下祭酒。”

于钦(1284—1333),山东益都人(今青州市人),元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1333年左右,编著成历史地理名著《齐乘》。

15、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这个词,是当代学者根据“稷下之学”“稷下之宫”等历史名词,重新加以定名的。

为什么要重新定名呢?主要是因为“稷下之学”“稷下学”等名词的古今意思发生了变化,容易造成歧义。“稷下之学”“稷下学”在古代,意思是稷下的大学、稷下的学校,而当代的意思则是稷下的学问、稷下的学术。当时的学者,怕二者都用“稷下之学”或“稷下学”表述,容易在意思上造成混淆,因而将2300多年前临淄的这所古代大学重新定名为“稷下学宫”。

据目前查到的资料看,“稷下学宫”一词最早出现于1981年。王德敏先生的文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刊于《东岳论丛》1981 年第1期)、孙培青先生的文章《学术自由的稷下学宫》(刊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1 年第2 期)、胡家聪先生的文章《稷下学宫史钩沉 》(刊于《文史哲》1981 年第4期),是最早一批出现“稷下学宫”词语的文章。

(姜健 编写)

来自临淄区齐文化研究中心《齐文化》公众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