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解梦

解梦

梦见自己杀人分尸(梦见自己杀人分尸见血)

2023-05-07解梦
深度长文,1.2万字,建议收藏阅读一、无处不在的潜意识在自我探索5年后,初夏的某一个下午,我从双井工作室的坐地铁回家,走出14号线地铁站的瞬间,阳光铺面而来,我

深度长文,1.2万字,建议收藏阅读

一、无处不在的潜意识

在自我探索5年后,初夏的某一个下午,我从双井工作室的坐地铁回家,走出14号线地铁站的瞬间,阳光铺面而来,我感到一种厚重的惬意和安全。

我忽然想到,以前这30多年,自己心里一直都是惴惴不安的,总担心有坏的事情发生,比如我会不会生病,我的户口会不会出问题,会不会有一天温饱都出问题。莫名的担心总隐隐约约的在心底煎熬,然后投射在一些具体的事情上。与此同时,我经常会梦到自己在逃跑,有无形的怪物在背后追赶,它总是一瞥就会看见我,我在梦中惊恐的奔跑和躲藏。后来,随着探索的深入以及自我的稳定,那些怪物渐渐的变成了陌生人,变成了熟悉的人,终于有一天,在梦里,我转过身,杀死了那两个追赶者。有意思的是,后来就出现了我刚才描写的那一幕,我开始在这个世界上感到安心,淡定的走在路上,仿佛走这段路就是我全部的人生,不用急着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下一个庇护所。

我呆了很久,因为我不仅仅是理论上知道,而是如此清晰的体验到,潜意识如此的渗透和影响我的生活。

A女士,找了一个比她大25岁的男人结婚,男人和A的爸爸是同岁。她结婚1年后,她越来越痛苦,感觉婚姻里缺少了些什么,老公对自己也很好,但自己却越来越没有感觉。随着咨询的进展,我们逐步的认识到,因为父亲曾经背叛了家庭,实际上她在潜意识里,出于对父爱的渴望和需要,找了一个爸爸而不是老公。在现实中,这个老公既无法弥补她儿时缺失的父爱,也无法担负她现在对老公的期待,所以产生了大量的痛苦。

很多婚姻都是这样,在相遇之初,双方因为潜意识的缺失而选择了对方,最后发现缺失没补上,婚姻本身的匹配也出了问题。

潜意识甚至可以当饭吃,半夜三更一定要吃一碗泡面的人,也许是因为在深夜,他的潜意识里感觉到自己缺点什么,而没有这种感觉的人,就可以轻松的抵制深夜进食的诱惑。

二、什么是潜意识?

“潜意识是心灵的基石”【1】,按照科学的定义,潜意识是指在心理活动中,那些我们不能认知或者没有认知到的内容。潜意识主导了我们大多数想法、信念和行为,小到你喜欢吃什么,大到你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与谁结婚,绝大多数行为都不是意识的、理性的做出选择的,而是跟着潜意识的感觉走。比如A女士,理性上也希望找一个年轻、有能力、可以分享分担的人结婚,但是最后却选择了现在的老公。

潜意识如此深刻,它也影响了一个人对生命的态度,品格甚至人格成熟度,一个在潜意识中感到自己渺小、别人危险的人,就会在生活中担心被别人欺骗、剥削甚至迫害。

意识也会被潜意识所影响,一个潜意识感到安全的人,意识里也容易有建设的力量,一个潜意识时刻担心被批评的人,在意识层面也会不断的为自己辩解。

可以说,我们整个人几乎是构建在潜意识的基础上,而整个的现实生活也会被潜意识所构建和影响,在二战期间,以希特勒为代表的、人类潜意识中敌对和分裂,极端的演变成了现实世界的灾难,潜意识是看不见的驱动力量,可能用来建设也可能用来破坏。

阿波罗神庙的“认识你自己”,实际上就是认识更深刻的自己,认识潜意识,通过认识潜意识,我们可以觉察到这种力量,然后对自己的生命更有掌控,更有选择的能力。

三、潜意识里有什么内容

对于潜意识的关注,并不是从近代心理学开始的,而是从人类探索内在心灵的时候就开始了的。

公元前500多年前,悉达多提出,在一个人有觉察之前,眼睛是被尘沙迷住了,生活在黑暗之中,被欺骗而无法认识到事物的本质【2】,按照悉达多的教导,潜意识里面充满了贪和嗔:快乐的感觉想要延续,不快乐的感觉想要除掉,并因此而制造了持续的痛苦;当一个人保持正念,修行内观,就可以每时每刻观察到自己的体验是怎么形成的。

公元前400年前,柏拉图提出“与隐藏的智慧接触,就是回忆起我们已经知道,但却忘掉了的东西”,他认为潜意识里是是自己曾经知道的,但是被忘记了的、隐藏的智慧。

在1915年前后,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压抑的结果【4】,一些本能的性冲动(比如乱伦冲动)或者攻击性,由于不被现实所接受,带来情绪上的痛苦,而被压抑下来,形成潜意识;他还提出了“防御”的概念,为了避免体验难以忍受的痛苦,我们的心灵会采用多种防卫方式。“防御”可以理解为一堵墙,痛苦的暗流通过压抑藏身其后。我们可以形象的想象一下,两个互相争吵,企图证明对方错了的伴侣,其实是躲在防御的高墙之下,保护一个害怕错误的自己。防御虽然表现在语言和行为上,但是却是存在于潜意识中,有多种形式和组合方式,比如B女士由于生存的需求,不得不压抑自己对父母的愤怒,她转而会攻击自己,攻击自己就是一种防御,目的是完成“对父母愤怒”的压抑,同时做为一种妥协,她也释放了愤怒所带来的张力。

荣格作为弗洛伊德的学生,反对弗洛伊德对于性的过分强调,觉得“他似乎在否认上帝的同时,让性取代了上帝的地位”【5】,荣格通过对跨文化神话的研究,总结出存在着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都拥有的潜意识内容,荣格称之为原型,这些内容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理,在这个基础上,他认为潜意识具有补偿,提醒和指导作用,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偏离或者迷失,潜意识会用做梦的方式来提醒。

英国心理学家鲍尔在对婴儿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了依恋理论,他认为,潜意识的形成主要受儿童和父母的互动的影响。儿童对自我的表达中,那些能唤起依恋对象(母亲或者父亲)正确反应的表达会被整合,而那些唤起冷漠的、不可预测的以及吓人的反应(或者根本就没有反应)的表达,则会被防御性地排斥或者扭曲【6】,这些未能整合的则会停留在未发展的状态中,形成潜意识的内容。

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继承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即压抑的心理内容会进入潜意识,同时他根据自己的实践,提出了潜意识中的两个重要的幻想,类似于荣格提出的原型。他认为脆弱无助的婴儿出生后,为了应对不可避免的挫折,并努力恢复到“幸福”的状态,潜意识会先后启动以下两个幻想:

A)全能幻想:我是全能完美的,是世界的中心;

B)全能双亲的幻想:我的父亲/母亲是全能完美的,我是他们的一部分【7】。

这两个幻想虽然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对婴儿的成长却是重要的。从全能幻想来说,相信自己可以影响和控制环境,是自尊的关键。即使是成人,心中多少会保留一丝婴儿期的全能幻想,以焕发我们的胜任感和效能感。

当婴儿逐渐发育成熟,这一幻想会逐渐降低级别,或者会转而相信自己的双亲是无所不能的,通过这样的幻想也应对挫折,获得安全感。而发育成熟的儿童将无可奈何的接受现实,全知全能的人是不存在的,成熟的心灵必须意识到人的局限性【8】。

结合前面讨论的内容,我可以做出下面的总结。

首先,潜意识是心灵平衡的产物,对一个人的心灵起到保护的作用。

一个人在遭遇痛苦、焦虑等感受时,如果这些痛苦是过载的,超过了身心所能承载的限度,为了最大程度的获得心灵的平衡,这些感受以及对应的需求、欲望、幻想就会进入到潜意识中,简单的说,你无法承受的内容仍然是存在的,只是暂时从意识层面消失了,沉入到潜意识中。

但潜意识仍然会以一种不可见、不可控的方式表现于外在的世界,从而深刻的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比如潜意识中的愤怒,会让一个看起来温和的人却有极端的言行;比如B女士,她的妈妈曾经对B女士有身体暴力和语言暴力,当B女士表达自己的愤怒时,妈妈会有更疯狂的报复行为,为了适应这样的生存环境,愤怒变成了禁止的情绪,压抑到潜意识中,她经常感到满腔的怒火,但是却不知道愤怒的原因,只好痛恨自己。因为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内容仍然需要表达,在压抑和表达相互的作用下,就形成了潜意识的另外一部分内容,防御方式,这些防御方式微妙的维护着一个人心灵的平衡,比如用攻击自己代替对父母的愤怒。

除了上述的过载而被压抑的内容以及对应的防御,潜意识还有两种内容,还有一些虽然没有被压抑,但是也未被确认或者反思的内容【9】。这部分内容是指在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渗透下所形成的,比如男人要有承担精神,女人要温柔,这些内容虽然未被压抑,但是却在意识之下,在各种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化变革中,这种潜意识会被大众所认知。

总的来说,潜意识中的内容包括:

1) 未确认的潜意识

2) 压抑的感受、以及对应的欲望、需求

3) 与压抑内容对应的防御方式

4) 全能幻想,全能双亲幻想,这两项也可以理解为是防御方式,为了让自己感觉幸福和安全,避免体验到脆弱和危险的防御方式。

四、日常生活与潜意识

知道了潜意识的内容,我们现在可以展开一个话题,潜意识和生活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潜意识是如何渗透以及影响自己的生活的。

(一) 你可以爱我吗

对于关系的渴求伴随每个人的一生,在人生的不同的阶段,我们需要不同的关系,科胡特认为心灵是存在于关系之中的,就如身体需要生存在氧气之中一样【10】。哈佛大学一项持续了75年的研究,也发现了一个简单至极的事实,好的人际关系让一个人保持快乐和健康【11】,这项研究告诉阐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也强调每个人需要花时间去经营人际关系。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一个人会在人际关系中感到不满足,为什么我们身处人群中仍然感觉到孤独。心理学家科胡特则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人际关系上的不如意,基本上都来自于我们对人际需求的压抑,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成长中,如果在养育者互动中存在持续的挫折,他会压抑这些人际需求,表现的好像自己不需要别人,或者更严重的,他在潜意识中直接否认了对别人的需求【12】,而导致长期陷入孤独、抑郁或焦虑的境地。

科胡特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一个健康的心灵,在人际关系上有三种需要【13】:

1, 被关注、理解,接纳的需要

2, 被有力量的人支持、指导的需要

3, 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分享的需要

养育中持续的不恰当的挫折,会导致这些需求与强烈的羞耻感挂钩,“恰恰在热切希望他人眼中的光芒的那一刻却体验到羞辱,这就是羞耻如此令人痛苦的原因”【14】,为了避免这种羞耻感,对应的需求就会沉入潜意识。

比如C先生,他小时候和奶奶一起住,奶奶身体不好,情绪也不稳定,C先生从小就要照顾奶奶的身体和情绪,成人以后,在关系里,他都是“照顾型”,这会让他感到很疲惫,对关系持续感到不满。他的需求被压抑在潜意识里,所以无法获得真正的满足,C先生在生活中有迷茫的怨气,持续感到匮乏。

在生活中我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也有一些人有心理痛苦,但是他们难以相信有人可以帮助他们,比如D先生,感到情绪不好了,全靠自己想办法,甚至会自己弄一些抗抑郁的药来吃,他无法相信专业的人员可以给他真正的帮助,因为小时候,需要父亲支持的时候,父亲却带给自己挫折和创伤,D把自己需要别人支持和指导的需求给压抑了。很多心里咨询师同行起初也是因为不相信任何人可以帮助到自己,所以一定要自己来治疗自己而走入行业的。

(二) 完美的自己

在前面我提到过,在婴儿的潜意识里,有一个“全能幻想”,觉得自己是完美的、全能的,如果父母能以接纳的态度,赞赏孩子在成长中的表现,纵使有些表现是夸张的,那么孩子就可以逐步调整全能感,接受现实,否则全能感会因为被打击而带着强烈的羞耻感隐藏在潜意识中。

这样会导致在生活中,一个人会过度追求完美,因为任何的不完美,对于潜意识中的全能感都是一种挫折和打击,这是难以忍受的。他潜意识中会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好,什么都应该做好,所以要么停留在幻想中不敢行动,要么焦虑的不行,因为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能对“全能感”的打击——我们毕竟是肉身,生活在烟火的人间。

D先生难以相信别人,基本上只相信自己,他的潜意识可能有全能感的残余,他是一个建筑学的博士,刚毕业两年,已经有严重的脱发了,他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一旦遇到一些问题,就会自己去买书查资料学习。每天工作回来之后,他都要自学各种专业知识到凌晨,幸运的是他的学习能力极强,只要是他想要学的都学得很好,他考取了很多的证书,比如会计证、建造师证、心理咨询师证等等,不幸的是,他的生活中充满焦虑,睡眠质量也很低。全能感有的时候像一个鞭子,驱使人闷着头拼命的前行,却忽视了生活本身。

(三) 赐给我力量吧

稍晚于全能的自己,会出现全能的双亲的幻想,借以让心灵在脆弱和危险的时候,感觉到足够的安全。如果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能接纳孩子的这一投射,接受对自己的“不切实际”的欣赏,并也能担当得起孩子的榜样,那么这个全能的双亲,会逐渐在孩子的潜意识中,转换成一种必要的能力——他可以恰当的相信和求助于现实中的人。

如果遭受到了不恰当的挫折,比如父母令人失望,或者有敌意,这个部分就停留在潜意识里。孩子会在生活中感觉到有一种强大的,神秘的力量存在于自我之外,如果这个力量总体上被感知为善意的,他就希望能获得这个力量,在生活中会不断的追寻某个有力量的人,并希望与相融,比如年轻的女性找年龄大、如父亲般的男性结婚,可能就是这样的潜意识在起作用。不幸的是,这往往容易被人利用,比如上司剥削下属,老师剥削学生,导师剥削信徒。

如果这种力量被感知为是恶意的,那么就会形成社交恐惧,或者有被迫害的感觉,不那么严重的会表现出持续的“受害者心态”,有的人遭遇挫折或者不公正的待遇,能很快的走出来重新开始生活,但有的人可能会花费不菲的时间和代价去与“恶势力”抗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现实生活。

(四) 无处不在的投射

我前面列举了几个典型的例子,但是实际上潜意识是非常深刻和复杂的,各种潜意识的内容交织在一起,汇聚成生命的整个暗流涌动。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对世界的投射,来近似的感知到潜意识。

比如,我们害怕批评,可能是在掩盖自己的潜意识中的自我怀疑;我们痛恨一个爱拍马屁的人,可能是我们也希望靠近权威人物,但是同时却感到羞耻;我们痛恨懒惰是因为自己从未得到过安逸。

E女士出生于一个动荡的家庭,父亲酗酒,母亲出轨,疏于对E的照顾,后来父母离异,又组建了各自的家庭。对于未来,她充满了悲观的预期,似乎变故和灾难岁时会降临,并一直感到焦虑和自卑。不幸的是,孩子最容易成为妈妈投射的牺牲品,E女士把这些焦虑和自卑投射到了儿子的身上,她非常紧张儿子的学习,对儿子严格管理,甚至动则打骂,孩子考了98分,她会焦虑另外的2分是怎么回事,儿子在15岁的时候患上了抑郁症。

在咨询中,我也会遇到这样的案例,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当她悲伤痛苦需要母亲安慰的时候,如果反而遭到母亲的打击,她会逐渐的否认自己的悲伤,这种情况投射在生活中,她也会对别人的悲伤产生敌意,在别人表达正常的悲伤情绪时,她可能会感到愤怒或者难以理解,认为别人“矫情”。我很怕这样的来访者,因为当我努力的倾听,并表达了对她的情绪的理解之后,她会不满的质问我“这有什么用?!”。

五、如何认识自己的潜意识

(一) 潜意识的浮现

有很多人认为潜意识是要去“挖”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国内的一些流行身心灵的课程中,通常会急功近利的用“挖”的方式,导师引导学员去做一些激进的想象或者表达,这样做其实并不科学,这可能会带来情绪上的释放,但是带着强烈的意图去探索,这对于探索潜意识没有益处。有点猫捉自己的尾巴,强烈的意图下的“挖”的动力,也是潜意识对自己不接纳的一部分。猫捉自己的尾巴,出了一身臭汗,浑身疲惫,而感到些许的放松,但是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潜意识的特性类似于水,你进去挖,也许会搞的更加浑浊。潜意识本身是浮现的,在环境成熟的情况,潜意识的内容会由浅到深浮现,也有人用剥洋葱来象征这个过程,当一个人有了更成熟的心理机制,或者更好的承受力,以前停留在潜意识中的内容,就会解除了压抑,一层一层的浮上来,逐渐的被觉察到,被认识。

F小姐是我的来访者,她戴着眼镜,短发,显得很干练。咨询第30个小时,在解决了她对咨询师的怀疑之后,她对咨询以及咨询师都有了更充分的信任(安全是潜意识浮现的必要前提),她的潜意识的内容就集中的浮现出来,在一次咨询中,她分享她一个人在公园里散步时,自己获得了“顿悟”,她认识到自己之所以讨厌那些“好吃懒做”的人,是自己从未曾有过机会“懒”过,从小她就不得不担负起照顾母亲的责任。我根据自己平常的方式给了她回应,但是奇怪的是,她持续的重复讲述这个领悟,重复第三遍的时候,她的语气中有明显的无趣和失望,我忽然意识到,这里隐藏的这一个浮现的潜意识,她有些期望和愿望浮现了出来,我对她说:当你告诉我你领悟到的,其实你是期望我可以分享你的喜悦的。她愉快的回答:是的!她补充说也期望我可以对这个领悟给予一个确认,就像早年她在学习上取得成绩的时候,希望和父亲分享,并得到父亲的确认一样,但她的父亲,当时却因为工作上过于忙碌和焦虑,而没有能做到,她一次次的体验到了挫折。

已经浮现的潜意识和未确认的潜意识,都处在未压抑的状态,悬浮在哪里,只要你耐心的觉察,都可以被认识到,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好奇的态度,在体会的基础上,对出现的痛苦的来进行回溯,放大,自由联想,就可以看见它们。

(二) 反思的态度

在内观之前,我自己是缺少反思的,比如别人加塞就是素质不佳,购买的产品我不满意就是质量不过关或者服务不用心,我坚定的认为我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在自己不舒服的时候,也坚定的认定别人就是错的。

内观10天之后,我第一次浅浅的尝到了反思的滋味,但对我的意义却很重大,那一天我坐地铁正在进站,拐角的地方忽然有一个人冲了出来,差点撞到我,我瞬间感觉到身体内因应激反应所带来的感受的变化和激素的分泌,这种感觉几乎促使我下意识的去责怪对方,内观之前我一定会嘟囔着数落这个人如此鲁莽之类的,但是那一次,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感受,也觉察到了自己试图责怪对方的想法,这种觉察让我从责怪对方中解脱了出来…

所以,在认识潜意识的过程中,反思是最基本的态度,浮现的潜意识,以及未确认的潜意识都可以在反思中,得到理解和整合。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你感觉到无法交流的人,他们好像非常坚持自己的想法,难以沟通和改变,比如有的人坚持自己很糟糕,相同的是,也有人坚持自己非常的优秀,比别人都优秀、都正确等等,一般来说都是缺少反思的表现。但是真相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坚持而改变,生活会通过痛苦的情境,比如失败、生病逼迫不懂反思的人开始反思,有一天他不得不在痛苦面前,问一句“我怎么了?”,“我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地方?”,“我为什么会这样想?”,这些反思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在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中,几个重要的决策者都坚持认为只是发生了一次火灾,很安全,忽视了别人的提醒以及看到的事实,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最终无情的真相,通过一次大灾难来提醒这些缺少反思的人和政权。

(三) 觉察和平等心

意识和潜意识是整个心灵平衡的组成元素,二者互相影响和渗透。正如夫妻难以客观评价对方一样,被潜意识所影响的意识,无法真正的看清潜意识。

这一点我们回顾历史可以看得更清楚些,被“全能的双亲”所干扰的荣格会认为潜意识具有“全能”的指导能力;佛洛依德因为自身的俄狄浦斯情结【15】,而把性和攻击性认定是潜意识的核心内容。

所以有效的认识潜意识,需要把意识和潜意识做为一个整体,发展觉察二者的能力,也就是不评判的观察二者:意识以及浮现的潜意识。

觉察是对整个身心现象的观察,而不仅仅是左脑的逻辑推理,所以觉察离不开感受,并且以感受为基础。我们在咨询中也发现,无论是咨询师还是来访者,如果过度的依赖逻辑缺少体验(这是潜意识中的一种防御的方法),咨询的进展往往是非常慢的。潜意识的内容是以感受做为基础的,或者说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因为要避免某种感受存在的,所以要认识潜意识也必须以感受做为基础。

以感受做为基础,开启觉察时,一个人就可以开始逐渐的认识到以前忽略的事情,比如,有一次我在开车,突然有一辆车从侧面冲出来,我紧急刹车才避免撞上去,在短时间内觉察到自己的慌乱和紧张,并且迅速转化成愤怒,而以前我都是忽略了这些感觉,直接脱口而出,去指责开车的司机。

悉达多把潜意识的内容简化对感受的成贪(对舒服的感受贪求)和嗔(对不舒服的感受憎恨),他倡导通过“平等心”,来修炼对于生命中所有现象和层次的接纳(包括死亡),最终会让潜意识逐渐的浮现,达到“每时每刻观察到自己的体验是怎么形成的”,生命获得最终的自由。

在认识潜意识的过程中,平等心应做为一个基本的态度。因为当一个人失去平等心,就会对出现的身心感受产生反应,这种反应本身,会让人失去觉察的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对感受保持客观,你才可以深入的认识到那后面隐藏的真相。

(四) 反思自己痛苦的来源

我用一个咨询的案例【16】,来说明一下通过反思、回溯认识潜意识的过程,这个案例是有咨询师引导的,如果你没有咨询师,可以使用类似的步骤,并同样的细心和耐心的回溯细节,真相在细微处。

有一次,心理咨询师巴史克(Basch)又准备和一位来访者开始咨询,昨天他们的咨询进展挺顺利的。 但因为手头有些紧要的事情要处理,巴史克迟到了几分钟。

来访者:要说什么呢,昨天以来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咨询师:可是你的情绪看起来好像不一样,昨天会谈结束时,你对自己的感觉很好,可是现在却嘴角往下撇。

来访者:也许是天气原因吧,今天外面的天气的确不是阳光明媚。

咨询师:也许?是从今天早上往窗外看时,就开始觉得不一样了吗?

来访者:不是,事实上,我来这里以前,都还觉得很好,一路上我吹着口哨过来的呢。

咨询师:可是你的情绪变化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走进诊疗室的时候吗?

来访者:我猜是在候诊室的时候。

咨询师:是你把外套挂起来的时候,还是坐下来的时候呢?

来访者:是你迟到的时候,可是你只晚来了几分钟,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觉得困扰。不管怎么说,昨天应该是你和我谈得太久了,停车场向我收了超时费,我必须多缴一小时的停车费。

咨询师:你说今天一路上是吹着口哨过来的,你吹的是什么曲子?

来访者:噢,我不知道,我记不起这首歌的曲名了。”

咨询师:吹给我听听

来访者:我可以用哼吗?

咨询师:当然可以。

来访者哼起一个曲调。

咨询师:这是南太平洋乐团唱的歌。

来访者:啊,对了,好像叫作《永远别让我离开》?

咨询师:事实上,我认为曲名是《迷人的傍晚》,可是重要的可能是最后一句歌词,永远别让我离开。

来访者:你是指你和我吗?

来访者似乎想到了什么。

咨询师:没错。昨天会谈完你觉得被人了解,也觉得我们的频道相同,这些很好的感觉使我们愉快地期待今天的会谈。可是我迟到了,这让你感觉很不快。

来访者了解了刚才无意识的情绪的过程,并对自己的有了新的领悟,“你说的可能是对的,我现在没有那么不舒服了,为什么我自己没有想到呢?这很像我下班回家时,老婆在煮晚饭,或是打电话,没有放下手边的事向我打招呼时的感觉。”

(五) 促进潜意识的浮现

前面我们提到,认识潜意识的过程有点像剥洋葱,当我们通过觉察,平等心,反思,回溯等内容看清楚了一层,下面那层就蠢蠢欲动,伺机浮现了。我们可以针对性的做一些探索,来促进潜意识的浮现,这些方式包括:内观,有意义的人际交往,自由联想。

在内观中,通过长时间的禁语和静坐,一个人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并且深入的观察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里,潜意识会浮现,而具体的表现为身体感受,以及相应的画面和想法。你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它们,就像做清醒梦一样,你可以清醒的看到潜意识的内容。

我第一次内观打坐时时,忽然睡着了,但是因为头往下垂,又瞬间清醒了,可是这个清醒和以往的不一样,好像是一部分意识清醒了,还有一部分意识仍然处于静止,这种情况下,我很清楚自己在想什么,也清楚头脑里飘过什么样的画面,身体的疼痛也不是像刚才那样难以忍受,而只是疼痛而已,我像一个没有任何意图的旁观者,看着自己身心的变化。

但是内观不对潜意识的浮现做任何的确认和解析,而只是以平等心去观察,通过平等心,承受和转化那些痛苦,然后更深层的潜意识就会浮现出来,我们前面说过,是因为某些感受痛苦无法被承受,才会进入到潜意识中,从这一点来说,内观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对痛苦的主动的接纳,使得曾经压抑的内容浮现出来。

另外,潜意识和意识之间并不是有一条清晰的界限,在不同的环境下,分界线是动态变化的,在咨询中,就是通过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来促进浮现的,来访者越感觉咨询师是安全的,越感觉到自己是被接纳的,潜意识的浮现就更顺利。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找一个接纳度和觉察力高的人或者团体,与之互动,并在相处中发现自己。

自由联想在咨询中是常用的,就是在感受的基础上,看看有什么样的想法,画面或者情感闯入自己的大脑或者身体,并尝试表达出来,也可以用自由书写的方式来代替自由联想。在咨询中当来访者说出一个有能量的词语或者句子,或者有某种强烈的感受,我会尝试启动自由联想,比如“这种心里一沉的感觉会让你想到什么?”或者“你刚才说的‘为什么你这样对我’,会让你想到什么?”

(六) 印象深刻的记忆

对于我们来说,印象深刻的记忆,尤其是发生早年的,对我们的心灵都有重要的意义,“当它的功能消失,我们的心智就不会再利用它们了,它们被渐渐遗忘”【17】。所以回忆那些仍然对我们重要的记忆,可以从中窥见潜意识的内容。

以前我经常回忆起大概5岁左右的一件事情,我在院子里摔倒了,然后自己在那哭,妈妈和姥姥在房间里摘菜,姥姥对我说了一句:自己摔倒了,有什么哭的呢?我受到了某种当时我不理解的触动,从那以后,自己摔倒了就再也没有哭过。后来我终于明白了这件事的意义,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是需要有人关注和指导的,而这在很长时间内中显然是非常缺乏的,这件事对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那些重要的记忆涌上心头的时候,去回忆事情的细节,以及带给自己的感受,从而领悟那件事到底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自己在渴望或者需要什么,这样可以从回忆中获得潜意识所传达的领悟。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着急去获得什么,更重要的是一种反思的状态。在潜意识的探索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非常有意义的。

六、从梦里获得领悟

在做梦的时候,人的意识处于休息状态,潜意识的内容,会以象征性的方式进行表达。象征的意思是,梦里并不是直白的表达现实,比如,有人在梦里梦见与一个同性的人有性行为,不代表在现实上TA也这么做,在梦里“性”更多的象征为融合或者结合,或者也象征为被侵犯。

通过对梦的领悟,可以对身心状态获得重要的理解,也可以获得重要的提示。根据经验,我简单的给出一些总结,对认识自己,认识潜意识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方向。

1) 全能感残余

在梦里的超能力,比如飞翔的梦,可能在表达一个人的潜意识中的全能幻想。我还记得一个梦,当我自己觉察到了自己的全能感的时候,我开始在梦中,尝试以科学的方式为自己设计翅膀。

2) 全能双亲的残余

在梦里被怪物追逐,怪物的形状无法看清,这可能对应着潜意识里的“全能双亲”的幻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中,梦里的怪物逐渐变得清晰,最后变成了人,然后有一次梦里他回过头,面对了追逐他的人——发现他们也是可以击败的血肉之躯。

3) 表达现实中忽视的感受

现实中自己未曾注意到的感受,会在梦里得到表达。比如B女士工作中,老板否定了自己的时候,自己无法表达,甚至也不能感受到愤怒,这些情感在梦里得到极端的表达,她在梦里杀人分尸;另外F小姐白天的时候忙忙碌碌,像是在赶场子,但在梦中,可能会梦到孤零零的荒野里,只有自己一个人,体会着深刻的孤独。在现实中被忽视的感受,如果你在梦里可以去面对和体验,可以直接影响和改变生活。比如我曾经在一个梦里,面对了死亡的恐惧,那之后生活中感觉到了轻松,好像卸下了心头的一块石头。

4) 表达自己的状态

梦里通常用房子来表达自己的状态,比如“老是吱吱嘎嘎作响的破木屋”,代表了自我的一种破碎感;在太空里漂浮,对应着自己的空虚和无助;或者“坐很远的车,去很远很偏僻的地方”,象征离自己也很远。我有一次梦到我住在铁皮房子,铁皮房子显然是导电的比较敏感,需要放一个避雷针在房顶,显然,我当时对于外界评价很敏感,要时刻警惕着避免被伤害,但当伤害来的时候,我也会用正念的方式将痛苦的体验化解。

5) 性梦

性梦很少表达生理的需求,更多的是在表达内心的匮乏和渴求,比如一个男性在梦里总是梦见与一个强壮的男性发生关系,那么他可能在渴求男性的力量,希望通过与这种力量融合而拥有它;一个女性梦见和胖女孩发生关系,可能她在渴望生命的丰盈。

6) 失联

梦见在荒野里没有人帮助自己,或者与亲人走散,无法取得联系,可能象征无法被满足的人际需求,这些需求通常在生活中是被压抑了的,前面我们提到过,我们是用需求跟人产生连接、获得滋养的。没有帮助代表无法获得被指导和安抚的需求,无法联系都别人,代表无法获得被回应,确认的需求。

这三种类型的梦一般都是很有意义的:重复的梦,有强烈感情的梦,或者感觉奇怪的梦。你可以对它们进行记录和领悟,记录的时候,越多的细节越好,并关注和记录自己在梦里的感受。

领悟梦的时候放松自己,沉浸在感受里,来体会梦中的人或者物,以及场景,事件象征了什么。也可以针对其中的内容展开自由联想,比如梦中出现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让会你想到什么,是否是曾经被忽略或者渴望被关注的自己?

七、结语

潜意识是忠实的容器,记录着一个人生命的所有内容,承载着有关于自己的所有答案。认识、掌控命运,从认识潜意识开始。

参考资料:

【1】《私人梦史》,P36

【2】《意识与潜意识》,P21

【3】《精神分析治愈之道》,P123

【4】《意识与潜意识》,P36

【5】《私人梦史》,P52

【6】《心理治疗中的依恋》,P134

【7】《汉斯·科赫与自体心理学》,P85

【8】《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P112

【9】《意识和潜意识》,P97

【10】《自体心理学导论》,P35

【11】《幸福是什么?》,TED公开课

【12】《自体心理学导论》,P44

【13】《精神分析治愈之道》,P221

【14】《自体心理学导论》,P24

【15】《意识和潜意识》,P40

【16】《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P115

【17】《精神分析治愈之道》,P181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