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梦见鸭子却生男孩(孕妇梦见别人送鸭子)
一谈起鸟,42岁的付君清就像变了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既热情又渊博,那股劲儿让人无法拒绝。
但在观鸟界,他其实只能算一个“菜鸟”。准确地说,他是一年前才被11岁儿子带入行的。
人到中年,付君清get的好多新技能,都是在培养儿子的兴趣时,顺便培养了自己。比如游泳,他以前只会“狗刨式”,在水里扑腾,看起来费劲又笨拙。但儿子学游泳的时候,他也下水跟着学,儿子学会了蛙泳、自由泳,他也跟着学会了蛙泳、仰泳,而且动作舒展。还有玩滑板,一个中年男人,在小区邻里众目睽睽下琢磨技术要领。因为有儿子在,一点都不害臊。
付君清不是外向型性格,要他一个人去学,是断然做不到的。但为了孩子,一切都理所当然了。他领会了这种感觉,家长们在为孩子做事的时候,总是会变得“无所畏惧”。对他自己来说,陪伴孩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对孩子来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对于这一点,他深信不疑。
从小到大,他和父亲很少有共同的话说,在与儿子相处时,他力图改变这种缺失的父子关系。童年里,他在村子里快乐自由地奔跑,他觉得让儿子亲近自然,也必然是快乐的……
付君清一直在想办法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他很满意儿子阳光、开朗、和善的性格和品质,学习成绩不错,很听话,跟自己特别亲近。但现在儿子渐渐长大,他又有些担心,儿子是不是应该更有主见,与同龄人建立更广泛的圈子……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潜意识里的焦虑——孩子慢慢长大,自己还能不能跟得上学习的步伐?
父子俩一起观鸟
1
“观鸟父子”
过去一年,付君清和儿子顺顺跑遍了成都的公园,一起认识了60多种鸟类,成功培养了儿子观鸟的兴趣。他还花2000多元买了一个望远镜
书房很静,只有铅笔的“沙沙”声。
橘色铅笔在白纸上飞掠、停顿,如同一只鸟儿蹦蹦跳跳……半小时后,一只翠鸟诞生了。蓝紫翅膀,姜黄爪子,眼睛乌溜溜的。
顺顺说,他最喜欢翠鸟,因为翠鸟颜色漂亮。
书房里除了画作,各类鸟羽摆在醒目位置。一根雉鸡尾羽,长逾手臂,黑黄相间,色如虎皮,顺泽明艳。“是在青龙湖捡到的。”顺顺说,“观鸟的时候,我们会留意地上鸟类的痕迹和羽毛。”
过去一年里,付君清和儿子顺顺跑遍了成都大大小小的公园,一起认识了60多种鸟类。他成功培养了儿子观鸟的兴趣,“我长大了想当一个摄影师,拍漂亮的鸟。”顺顺说。
顺顺画的翠鸟
爱上观鸟,其实纯属意外。以前,父子俩对观鸟一无所知。去年2月,他和儿子骑行成都青龙湖,路旁的一个帅小伙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小伙子二十来岁,大高个儿,拿个长焦镜头,对着湖面一阵“喀嚓”。
瞅了一会儿,付君清有些好奇,“这叫什么鸭?”
“这不是鸭,是鸡。其实鸡也会游泳,黑水鸡、骨顶鸡……”小伙子头头是道,输出的全是知识。
旁边的顺顺一脸崇拜。
顺顺在一篇作文里,记录了彼时情形:“最近几个月,我和爸爸突然迷上了观鸟。我们买了望远镜和观鸟手册,小区、公园、河边、绿道,我们骑着共享单车走了个遍。短时间内,我们就认识了成都的很多鸟。从地上走的白颊噪鹛、珠颈斑鸠,爱在树梢唱歌的乌鸫、鹊鸲、白头鹎;水里游的绿头鸭、黑水鸡……”
顺顺把鸟儿画下来、收集遗落的鸟羽、把鸟儿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他也把捡到的羽毛,让付君清拍照发到观鸟群里,请鸟友帮忙辨认。然后跟父亲催促答案,“发到群里没有,大家是怎么回复的。”
付君清不用动员,因为他也想知道答案。他积极与观鸟群的大神学习,专门订了博物杂志,观鸟书籍和画册,与儿子一起研究。
顺顺收集的鸟羽
观鸟最早流行于英国,如今在欧洲早已广受大众热爱,只是在中国显得小众,但近年来中国观鸟人群也越来越多。付君清确信自己也迷上了观鸟,有机会给朋友介绍观鸟的时候,他绝不放过,“迫切想把这种快乐传递给别人。”
百鸟有灵。最俏的是红头长尾山雀,娇小玲珑,红黑相间,永远叽叽喳喳没片刻文静。棕头鸦雀的蛋是奇异的蓝,像不安的宝石。
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杜鹃,“把蛋下在别人窝里,自己不管,靠别人养大。”
“看到喜鹊,想到故乡的冬天,很多光秃秃的树上,都能看到喜鹊的大鸟巢。”
付君清跟儿子的交流,也总是绕不开观鸟话题,他在网上买的望远镜,花了两千多元。为了让这个望远镜物有所值,他就带着儿子跑遍了成都乃至周边地区的公园,有时候在路上,或者府河边也要望上半天。儿子不在身边,他就把鸟儿用望远镜拍下来,拿回去跟儿子分享。
大部分时间,从单位下班,他会选择坐一段公交车,然后扫一辆共享单车,沿着府南河骑回家。一路上听着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心情格外舒畅。
他由衷地赞叹成都公园城市的建设,“这些年城里的鸟儿越来越多,不出成都,也能观察到几百种鸟。”
2
“学习型父亲”
不止观鸟,他还鼓励儿子学游泳。结果,以前只会“狗刨式”的自己,在儿子“指点”下也学会了蛙泳、自由泳……
在兴趣培养上,42岁的付君清与儿子一样,都在不断成长。
学习一项新技能,了解新的知识,这本来就充满乐趣。更何况,这是他与儿子一起探索的过程。
前些年,他在媒体做夜班编辑,上午不上班,他就跟一群爷爷奶奶一起在小区里带孩子。老人们觉得很奇怪,这个年轻人家里真有钱,不用上班天天陪孩子玩。
人过三十有了孩子,付君清觉得人生完全不同了。
他看很多育儿类书籍,在网上听课,总结教育孩子的经验。他希望儿子能够亲近大自然,这是增长见识,充满乐趣的事情,是一个孩子应该有的童年。
儿子确实像个野孩子,一到户外就飞叉叉地跑,逮都逮不住。要玩就玩个尽兴,回去一上车,儿子就睡着了。看着儿子甜甜地睡觉,付君清也跟着开心,至少省事。
他喜欢昆虫,带着儿子一起观察,父子俩蹲在地上玩耍,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
付君清坦言,有了孩子后,他也变成了一个大孩子。努力尝试,从孩子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
为了鼓励儿子学游泳,他也跟着跳下水,跟儿子讲,自己要做儿子的学生,儿子在教练那里学会了,再教给他。他以前只会“狗刨式”,两只脚上下拍打水面,双手在身下往后刨水,速度慢,看起来有些笨拙。
儿子很乐意指导他,颇有成就感。最终儿子学会了蛙泳、自由泳,他也跟着学会了蛙泳、自由泳。
跟儿子一起学习的两个幼儿园同学,一个害怕下水,哭闹两次后,父亲没辙就算了。另一个孩子因为学习过程中感冒了,然后也没再来了。
付君清说,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时候,要讲方式,也要有耐心。
儿子学滑滑板的时候,他也跟着学习,并且很快发现这是一项“简单的运动”,把脚放在该放的位置,按照要领来做动作,滑板就滑走了,也根本不会摔倒。
他鼓励儿子要勇敢,并用自己的学习过程告诉儿子,这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段时间,他抱着滑板,在小区里练习,完全不顾围观人群的点评,反而觉得轻松自在。
在他的“传帮带”下,儿子也很快学会了滑板。好长一段时间,父子俩又多了一项快乐玩耍的项目。
付君清自认为这都是寻常的事情,陪伴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
这些年来,他学会了游泳,学会了滑板,迷上了观鸟……还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他跟着儿子一起探索、发现、学习。他觉得自己在跟着儿子一起成长,自己重新经历一个“童年”。
这个“童年”,跟他小时候所经历的,完全不同。
父子俩一起查阅资料研究鸟儿
3
渴望的“父子关系”
出生乡村,父亲沉默寡言,缺失亲密父子关系的他,想弥补给儿子一段“不一样”的父子关系。这也是他内心的渴望
付君清的童年,在山东日照一个乡村度过。家里穷,父亲在他三四岁时就外出打工了,他还有个哥哥,本来成绩不错,但只读到初中毕业。付君清很幸运,在四川大学读了本科又读硕士。
但小时候,他从未想过自己命运的走向。那是一个充满偶然的自由生长,他是读到高中以后,才意识到自己应该考大学的。
童年真是快乐啊,他在村子里自由奔跑,在山上掏鸟,在河里摸鱼……
如今,住在大都市的深处,付君清常常梦见故乡。他梦见童年的山坡,坡上有花草;梦见村里很老的大杨树,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
他说自己虽然已经迈进城市,但依然有着深刻的村庄记忆。他希望儿子亲近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美,观察昆虫,观察鸟,目的是让儿子有更大的视野,但自己的童年经验,也是选择动因。
付君清觉得,父亲的兴趣和爱好是会影响到孩子的,就像很多城里长大的家长,也鼓励孩子亲近自然;但有些喜欢运动和艺术的家长,也很容易就把这种爱好传递给孩子。他本人从不玩任何网络游戏,儿子也不玩,曾经儿子也跟同学一起玩过电竞游戏,但玩着玩着就“掉队”了,从此再没了兴趣。
他觉得,这也是一种传承,或者说是记忆反射。他的性格有些内向,不自信,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所以,他很满意儿子在这方面有所改变,“现在看来,我的儿子性格外向,充满阳光,也很自信。”
自我剖析起来,他还想努力改变的,还是父子关系。
付君清说,自己很小的时候,父亲外出打工了,而父亲又是那种沉默少言的人。他能感受到父亲的爱,但父亲从不说出来,只是默默地去做所有的事情。两年前,父亲患上癌症,他陪着父亲度过最后时光,他想跟父亲说说话,多交流,“但父亲依然没有什么话说。”
付君清意识到,这是他这代人的普遍现象,缺少亲密的父子关系。在内心深处,他可能渴望这种关系的建立,所以在与儿子相处时,他想不遗余力地弥补起来。
当然,他也不是很确定自己的这种意识和逻辑是否真的成立。但在现实生活中,他的确已经与儿子建立了共同的语言,亲密和信任。在他看来,这种父子关系给人十足的幸福感。
4
“成长”的焦虑
儿子学习不错,他不担心。他担心的是:陪伴太多会不会让儿子缺乏自主性;还担心儿子的兴趣日益广泛,会不会跟不上儿子的成长?
在家里,付君清一直扮演着慈父的形象。他唱红脸,妈妈就扮黑脸,平时会更严厉一些,也更关注儿子的学习。
对于父子俩“沉迷”观鸟,妈妈并不反对,“我还是比较支持的。孩子应该多接触大自然。顺顺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带他认识昆虫、植物。”
即便如此,妈妈还是把儿子的学习拿捏得死死的。她充分利用儿子观鸟的热情,跟儿子说,“周末跟你爸爸去观鸟,前提是先把作业完成。”这办法很奏效,儿子做作业总是很有效率。
付君清不担心儿子的学习,顺顺每门课都拿A,一直当班干部,也拿区一级的先进奖励。
他反而隐隐有些担心,自己会不会陪着孩子太多,会让孩子缺乏自主性,他是不是应该建立自己的圈子了……一个父亲的陪伴,应该在什么阶段扮演什么角色,或者适当地“退一步”。
甚至有些担心,已经上五年级的儿子会不会“太听话了”。
他还担心,面对儿子更广泛的学习和兴趣,自己会不会跟不上儿子的成长?
付君清坦言,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自己从来不是一个“功利性”很强的父亲。他更看重儿子的品格和学习能力,也很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上二年级就没再送他上学了。
“双减”以前,儿子也学了几年英语辅导,但他觉得并没有看重考分的提升,更满意的是儿子学会了自信的表达。
他喜欢陪着儿子一起“玩”,游泳、滑滑板、观鸟,或者是画画,他只是很在意儿子的兴趣,他希望儿子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快乐,然后自然而然就学到了知识。
平时里,他订阅了博物杂志,观鸟画册,顺顺总是主动阅读,把平时拍的鸟的照片,与画册图片比对辨认……付君清说,也许观鸟会成为他一生的热爱,也会成为儿子一生的热爱,因为“鸟类的世界很大。”
初春的一天,成都有极好的阳光,父子俩又去了浣花溪公园观鸟。“苍鹭,白鹭,黑水鸡,骨顶鸡,小鸊鷉……”顺顺一口气数出这些鸟儿。惊喜的是,还有一只老鹰掠过头顶的天空。
顺顺抬头仰望,直到鸟儿没入云里……
成都的观鸟爱好者
专家观点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在成长中
肯定自我价值,具备感知幸福的能力
对于付君清的焦虑,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赐平给予高度肯定,他说能对自己提出上述问题的家长,是有水平的。
李赐平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至关重要,这是建立健全人格的关键。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的确要注重“导而不牵”,注重引导,不予牵制。孩子渐渐长大,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他的成长,父母终究是无法一直陪下去的,所以“退一步”是必然的选择。
对于“双减”后的课外兴趣培养,李赐平表示,首先要培养孩子热爱运动,锻炼好身体,因为健康、强健的身体才是孩子成长的根本。一个孩子的身体素质好了,对他的学习、性格、心理都至关重要。在锻炼好身体之外,再去发现孩子的其他兴趣,不是什么兴趣班都报,还是要看孩子是不是真正热爱,能不能学得专注。
教书30多年的中小学高级教师、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老师许艳丽也认为,付君清是一个“典范式”的父亲,他很好地定位了父亲的角色,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方面,也做了正确的选择和努力。
许艳丽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兴趣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发现兴趣、保护兴趣、发展兴趣。付君清已经做好了前两个阶段,他从孩子学游泳、滑滑板,到观鸟,在不断尝试中找到了孩子真正的兴趣。而自己跟着学习,与孩子充分交流,引导孩子去探索,又很好地保护了孩子对兴趣坚持。下一个阶段,是兴趣的发展,主要就靠孩子自己了,父母可以给孩子更多鼓励,创造更好的条件,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
许艳丽说,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更好的自主学习,学习品质的提升,可以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钻研精神。如果现在来规划一个孩子未来的职业,可能还有些过早,但孩子将来能够从事感兴趣的职业,那一定是最好的,也更容易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
许艳丽认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是让孩子考多少分,读什么大学,而是让孩子在成长中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以及具备感知幸福的能力。一个孩子在兴趣中有所发展和成就,一定会觉得更幸福,更有价值的。
红星新闻记者 杨灵 彭莉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王禾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