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独一无二的单字名字
熟悉三国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儿,那就是三国那么多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单名,比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荀彧等等,名字两个字的极少。
曾有人统计过《三国演义》中的人名,其中有名有姓者共1092人;有姓无名者40人;无名无姓,但在书中有活动和涉及具体情节者2人。
人物姓氏(包括10种复姓)共220种,张姓最多,有71人;刘姓次之,61人;王姓再次之,48人。孙、李、曹、陈、杨、韩、赵,均在20人以上。但如此众多的人物中,名字为双字的仅仅只有郭攸之、马日磾、张世平、马元义等寥寥数人而已。
单名如此普遍,个中想来是有些原因的。要知道,汉朝前期双名的名人还是很多的,比如张安世、韩安国、周亚夫、程不识、萧望之等等。
那么何以到了三国时期,双名就如此罕见呢?
1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王莽的缘故。
据《前汉书·匈奴传》记载:
“时莽奏令中国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以风(讽)单于,宜上书慕化,为一名,汉必加厚赏。单于从之。”
王莽辅政时曾上奏提出禁用“二名”,并派使者到匈奴,暗示匈奴单于顺从这一法令。匈奴单于明白使者的意思,随后上书称臣,顺应时势改名为“知”(原名“囊知牙斯”)。王莽奏令执行的“二名之禁”,即禁用二字名。
那王莽的这个“二名之禁”又源自何处?
在《春秋公羊传?定公六年》有记载“二名非礼也”,一般认为这句话便是王莽“二名之禁”的源头。
但问题是,
《礼记正义》有云:“公羊说《春秋》,讥二名,谓二字作名,若魏曼多也。”左氏说二名者,楚公子弃疾弑其君,即位之後,改名为居,是为二名。
所以《公羊传》里的这句话的原意其实是说一个人取两个名字是不合礼数的,并不是禁止取两个字的名字。
我们姑且认定这个源头,那么还有一个问题,王莽的新朝自公元9年到公元23年,前后只有十四年,并且在新朝被刘秀推翻后各项政策全部被废除,那么何以这个“二名之禁”还被继续保留呢?
2
关于“二名之禁”历史并无太多的记载。记录较为详尽的事件也只是王会宗一人而已。
此人为王莽长孙,在王莽晋为“安汉公”之后,王莽之前的新都侯爵位由王会宗继承,看起来这位仁兄未来一片光明。
但这位老兄急于体验至高无上的荣耀,自己弄来龙袍穿着画像,还跟舅舅合谋继承大统。终于东窗事发,被迫自尽。
在此之前,王会宗被王莽改名王宗。现在犯事儿自尽,惹得王莽大怒,恢复了其王会宗的原名,以示贬辱。
因犯罪而被恢复双名,这对当时的人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国、乃至西晋期间单名居多,与这一规定及事件有一定关联,应该是可信的。
但王莽的“二名之禁”,似乎解释不了西汉十五位皇帝只有一位刘病已是双名,而东汉十四位皇帝则全部是单名。
《 野客丛书》载:后汉人名无两字者,或谓以王莽所禁故尔。仆观《匈奴传》,莽奏今中国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以风单于,宜上书慕化为一名。或者之说,不为无据。仆谓莽窃取国柄,未几大正天诛。汉家恢复大业,凡蠹伪之政一切扫除而更张之,不应独于人名尚仍莽旧。然后汉率多单名者,殆承袭而然,恐非为莽也。
3
中国人的名字,总是和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
就如6,70年代的卫国、卫民,古人的名字一样有着时代的印记。
在较为久远的商代,古人重天意,所以帝王的名字多数采用天干,如帝乙、帝辛、祖甲等等。
到了秦汉之际,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崇尚神仙之道,这种风气体现到人名上,便出现了田千秋、陈万年、韩延寿、张延寿、甘延寿、韩延年、杜延年、王延世、孔延年、严延年、李延年、吾丘寿王等。
但秦汉之际,更有尚武和发奋向上的精神,所以也有了赵充国、赵广汉、韩安国、张安世、于定国、孔安国。
而到了东汉,这种双字名已经很少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冯异、耿弇、吴汉、邳彤、邓禹等单字名。
这里体现的其实是时代风气的差异。
4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单字名和双字名在重名概率有着较大的差异。而一般人忌讳重名的,对于某些阶层来说更是如此。这就意味着单字名需要采用一些生僻字,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重名。
以曹操的谋士荀彧为例。
其父辈号称“八龙”,除了排行老八的荀雱,其他七位的名字都还不算生僻字。
但到荀彧的孙辈,就出现了荀俣、荀顗、荀甝、荀霬、荀頵、荀蕤等生僻字。不谈阶层的问题,普通民众起名字的时候,显然是不可能大量采用这种生僻字的,而要想避免重名,通俗易懂的双字名就成了当然的选择。
反面的例子则是汉代出现的大量重名。
比如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和王莽的国师刘秀(原名刘歆),以及汉成帝年间的丞相王商和大司马王商。
而王商的哥哥王凤,则与绿林军的首领王凤同名。
绿林军的另一位首领王匡又和王莽的太师王匡同名,这么多的重名,无疑说明了当时的人对单名是如何的执着。
5
总结下来,三国时期人物都是单字名,双字名极少的原因,可以 归纳如下:
1、时代特点的体现,从上古时期起,国人名字就以单字为主,双字名的真正兴起,其实要到南北朝,这其实是阶层变化的结果。
2、王莽禁令的影响。王莽的新朝虽然仅仅存在了14年,但一些影响缺失长远的,“单名贵、双名贱”便是影响的遗存。
3、大家世族有意为之,为了体现身份的区隔,整个两晋士族就没有双字名的。
正如前文所言,名字往往是社会风气的体现,由单名到双字名的改变,其实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阶层变化、民族融合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包容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