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测字三个字免费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玩味其中以为乐。拆字游戏多奇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记忆,更是被广泛用于作诗、填词、撰联,或隐语、制谜、酒令等地方。
南朝时的江淹,是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与他有关的妇孺皆知的成语就有两个,即“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据史书上记载,江淹年轻时家贫而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才子。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灵感触发,对口:“鸿是江边鸟。”将“鸿”拆为“江”和“鸟”,与将“蚕”拆为“天”和“虫”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反应奇快,而且贴切工巧,众人自然为之叹服。
北宋文坛巨匠苏东坡与诗人佛印和尚是至交好友。一次,苏东坡去找佛印和尚,看到他正在与三个木匠为庙顶上设计雕刻一个木头的小狗。只见他们四人围在一起,对着木头狗品头论足,灵机一动,想起一个拆字上联来。他上前对佛印说;“我有一上联在此,佛兄可对否?”随即出口吟道:“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佛印一听,心想这是一个拆字联,四口人围住一只犬,正是一个“器”字,四口对一犬,可不是口多犬少吗!佛印正皱眉挠头时,忽然看见两个人抬着一根木料走了过来。他眼前一亮,联从口出:“二人抬木迈步来,人短木长。”苏东坡听罢,连声称妙。原来,“来”的繁体字是“木”字腰窝两个小“人”,木头挺长,人却极短,佛印同样用拆字法对出了下联,可谓天衣无缝。
相传佛印和尚与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曾有过一次“拆字联”妙对。有一天佛印和尚去拜访苏东坡,大吹佛力广大、佛法无边。坐在一旁的苏小妹有意开他的玩笑,说:“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一听,也反戏她一联,“女卑为婢,女又可为奴。”苏小妹和佛印的妙对,就是利用拆字法巧拼“僧”、佛“、婢”、“奴”四字互相戏虐,真是妙趣横生。
宋朝仁宗时期的宰相吕蒙正,幼时家境贫寒,缺衣少吃,但他学习刻苦,天赋颇深。一日,私塾先生带领几个学童上山游览,吕蒙正因未吃早饭,肚中饥饿,看到有一山泉,忙跑过去伏下身子饮水充饥。先生见此情景,知其必是饥饿所致,便即景出联问曰:“欠食饮泉,白水岂能度日?”吕蒙正人称“神童”,知道这是一副拆字联,“欠”、“食”是一个“饮”字,“白”与“水”是一个“泉”字。此联触到了他的痛处,勾起起他无限愁情。于是他当即对出了下联:“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吕蒙正将“才”与“门”组成“闭”字,“卡”拆为“上”“下”二字,既说出了自己的家境,又与上联相对甚妙。
明人蒋焘,少时即能诗善对,一天家中来了客人。此时窗外正下着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联云:“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冻”字拆开是“东两点”,“洒”字拆开是“西三点”,对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时只见蒋焘从屋里抱出个大西瓜,切成两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对客人说道:“请各位指教,我的下联对出来了。”蒋焘见客人纳闷,于是说,我刚才对的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客人赞不绝口。“切”字拆开正好是“七”、“刀”,而“分”字拆开是“八”、“刀”。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周文宾,在平常聚会时就常常吟拆字诗联取乐。一天,祝、文、周、三人应邀到唐府作客。一进门,看到唐伯虎和家人正在影壁墙前种桂树,便一齐上前打招呼。祝枝山开口道:“闲种门中木。”唐伯虎听完暗思:门中有木是个“闲”字,随即开口答道:“思耕心上田。”文徵明不甘落后,连忙说:“秋点禾边火。”周文宾曰:““甜生舌后甘。”刚一落音,祝枝山击掌称妙。说到:“我们四人的拆字联连起来正好是一首诗呀!”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眼看大明天下已是日薄西山、朝不保夕,于是忧心如焚,寝食不安,遂遣一宦官出宫打探民情。宦官来到一个测字摊前,想拆个字,预卜一下国运。宦官先写个“友”字,测字先生说是“反”贼出了头。宦官暗惊,再测“有”字。测字先生说“有”字也不吉,乃“大”字掉了一半,“明”字去了半边,“大明”岌岌可危。宦官听得满身是汗,忙说前面两字写错,我实际欲测的是“酉”字。测字先生说,此字更为不祥,“尊”字去头去尾,皇帝至尊快完了。三个同音字测下来,皆是明大王朝亡国之兆。是年,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自尽。
乾隆皇帝擅长对对联,且常常借此戏人。有一次,他乔装改扮,与张玉书在酒楼上饮酒。席间,乾隆乘着酒兴指着一姓倪的歌姬出了上联:“妙人儿倪氏少女”,要张玉书接对。这上联是“妙”、“倪”二字的拆字联,张玉书一时苦思莫对。这时,歌姬在一旁随口答道:“大言者诸葛一人”,将“大”和“诸”二字拆开。
乾隆大为赞赏,命张玉书赐酒三杯。不巧,酒已喝完,倾壶只滴出几点。歌姬见此,笑着对乾隆说:“‘水凉酒一点两点三点’,下联请先生赐教”。上联既暗含前三个字的偏旁,又冠以数字,窘得乾隆面红耳赤。幸好此时楼下走过一个卖花人,张玉书灵机一动,代言道:“‘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才算为他解了围。据说,自从那次受窘以后,乾隆皇帝再也不轻易用对联戏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