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魂七魄打生肖(三魂七魄代表什么生肖)
一般地,古代铜器铭文字少意广,翻译起来较为困难,歧义更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西汉御史大夫张中政斗镇墓兽底座玺书12字符应( 印)“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 该铭文左侧《少府颂》和右侧《御史大夫赞》是西汉经学大家刘向、刘歆父子,按照汉成帝和西汉朝廷意旨,为得年早逝的御史大夫张中撰写的一篇“微言文”性质的祭诔文。
因此,其中的“政斗”应该就是该器物之“物勒铭名”,更是古代“微言文”的重要表现形。
那么,它与镇墓兽、宝印、符命又有什么关系呢?
01 逝后殉葬复制之器
概括地说,玺书宝印是形式或实物载体;
政斗是名称;
符葆是暗喻,赐诔铭文彰功表德是内容;
实质是嘉量陈列物和符葆殉葬镇墓兽,而镇墓兽仅是学术名称,意谓对生者(冢外),以庠序仪表陈列物行礼乐刑德教化。
对逝者(冢内),以符葆殉葬施厌胜众兵、祈福辟邪。
对于张忠此器,在朝廷赐予其生前执政时,叫政斗、或威斗;
平时置于办公座右之处,可以叫做宥座之器;
与政斗内涵相似者,如汉代崔寔曾作《政论》一篇,主要内容有提倡节俭,禁止奢僭,反对贪污压榨,主张地方官要久任,提高官吏待遇以养廉,以及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
当世人对《政论》的评语是“指切时要,言辩而确”。
仲长统说:“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于是政论、政斗往往与宥座之器相联系。
至于镇墓兽(逝后彰功表德)与政斗(生前威权执政、丹书铁契)的关系及作用,有专门章节叙述。
而当其逝世后,照原件仿效复制殉葬,铸刻诔策铭文彰功表德,并用以消灾除魔,厌胜众兵,现代通称镇墓兽,至于古人叫作什么,目前不得而知。
至于这些诔铭,有的叫墓志铭,有的叫祭文或诔策等等,先前彰功表德丹书铁契刻于青铜制作玺印形状则叫玺书。
这既是古人“事死如事生”观念的体现,也是古代器物糅合的“重同”与“变异”墨家思想理论的见证物:一件器物有多个名称,在不同的场合,其名称有所不同;
而在不同的场合,则其名称有变异,且功能也有所变化或不相同,也许其间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而演化变异也未可知。
02 镇墓兽命名
1、学名镇墓兽。
镇墓兽一词并非器物本名,而是现代考古学的命名。
1937年,传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头插鹿角的木雕怪兽被发现,日本学者水野清一撰文介绍,认为此物具有镇妖辟邪的功能,可称作“山神像”或“镇墓兽”。
20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楚墓的不断发掘,出土了大量(目前约300个左右各类型)此类器物,考古发掘报告者采用了水野清一的称谓,统称为“镇墓兽”。
镇墓兽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镇墓兽就基本消失了,被十二生肖所代替。
偶尔在明代大太监魏忠贤碧云寺自备“四不像”镇墓兽临死前制作了一个,但作用并不那么明显,位置也不那么重要了。
一般认为:狭义仅指墓内镇墓兽,广义还包括墓葬神道上的辟邪、以及东汉以降墓内镇墓券、镇墓文等等。
所有这些神兽是古人生前图腾化身,生前阳世叫祥瑞或瑞兽,从政者叫护官符,放置座右炯诫叫宥座之器,随身佩带叫护身符;
商业辟邪或门庭神兽叫守门神,护财神,又叫貔貅。
逝后殉葬墓室叫镇墓兽,立于墓外神道叫辟邪。
2、器物本名
古代楚地所謂“镇墓兽”出土已經很多(约300多件),学者关于其性质有过很多不同的解读。
由于这种器物绝大多数沒有銘文,解读主要是以器物自身形制以及相关考古信息为基础的。
因此,器物铭文就显得尤为重要。
(1)春秋战国“且(祖)埶”
1977年出土于河南南阳淅川和尚岭2号楚墓出土的镶嵌绿松石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六龙首八字铭文“曾中(仲)(薳)之且(祖)埶”,其器名叫“且(祖)埶”。
即对于末尾“且(祖)埶”二字,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先生认为:“铭文首部两字“曾中”为主人名字,末尾两字是器物自名,这对镇墓兽的定名很重要。”
賈連敏先生說:“‘且(詛)埶’,镇墓兽自名。
‘且’疑读为‘詛’,镇墓兽用以驱邪,或与詛有关。
《說文》:‘埶,種也。’
也就是说,“曾中”是“物勒铭主(人)”,“ 且(祖)埶”则是“物勒铭名(器)” 方辉先生认为“ 且 ” 意当为“ 荐 ”,凭籍也,“ 埶 ” 可释为“垫”,“且埶”意即放置在卧席之上的器座或座垫,亦如《荀子.宥座》记载的大儒孔圣人所言的“宥坐之器”。
(2)西汉“政斗”或“宝印”
西汉御史大夫张中镇墓兽器物铭文“物勒铭名(器)”叫“政斗”或“宝印”,因为其底座12字玺书符命瑞应“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其器 叫“政斗”或“宝印”。
为何张中政斗镇墓兽“物勒名名”有双名?或三名“镇墓兽”?
但实质上,古代“宝印”二字,作为器名,表层意义好像不错,但其深邃、深层、深奥隐含意义亮并非如此简单。
(3)唐代“宝印”
唐末朱温五牛首铜质方座12字名镇墓兽12字铭文:“天祐钦册摄政王勤国之宝印”,其器名似乎也叫“宝印”。
(4)唐代 “祖明”
《大唐六典》说墓有“四神”,其名为“当野、当圹、祖明、地轴”。
一般来说,这所谓的四神往往置于墓室入口,起保卫作用,其中当野和当圹为武士俑,祖明和地轴为镇墓兽。
更具体的来说呢,祖明一般为狮首镇墓兽,譬如1991年河南巩义市黄治村南岭唐墓所出镇墓兽,其背即有墨书“祖明”二字。
因此,人首镇墓兽即为地轴。
3、器物多名或糅合
(1)古代多名的原因及例举
我们的这个中华民族之人文始祖,却是有着很多的名号的,在不同的史籍中,记载都各不相同。
比如、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有些史籍中还称炮牺,司马迁的《史记》中,则称伏牺(牺是犧的简化字)。
那么,为什么同一个人,我们的这个人文始祖会有这么多的名号呢?
据专家们给出的学术界“公认”的说法,这些名号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
学术界“公认”,上古先有读音,后有文字,出现文字时,不同的人,用文字记录读音,写法就往往不同。
有专家说,清代的学者们,有一个重要的音韵成果,就是上古无轻唇音;唇齿音声母,是从双唇音声母演变出来的。
例如 “非” ,在古代读双唇音b,“伏羲”读成“庖羲 ”。
现在的部分省份,还保留着这些古代读音。
例如,湖南衡山,“浮(起)”、“孵(化)”“(黄)蜂” 的声母分别读 “袍”、“抱”、“烹”。
湖南东安的“冯,逢,缝” 等读成 “彭”。
另外,还有通假异文:封域/邦域 ,附娄/部娄 ,扶服/匍匐 ,伏羲/庖羲 ,芜青/蔓青 ,汾水/盆水等等。
所以,专家说,伏羲、庖羲等等,读音相同,意义也是完全相同的。
我们看《三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结网罟以教佃鱼,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伏羲葬南郡,或曰,冢在山阳高平之西也”。
这个记载里的宓牺、庖牺、伏羲,读音相同,字形不同,她们的意义完全相同吗?
显然,宓牺,是重点揭示其从事渔猎生产的特点;
庖牺,是重点揭示其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特点;
伏羲,则是强调其生活的地区,是在中原地区甚至湖南湖北地区。
所以,并不是不同的名号,意义完全相同,在相同之中,也还是有不同的。
(2)本器多名及糅合
对于张忠此器,在朝廷赐予其生前执政时,叫政斗、或威斗;平时置于办公座右之处,可以叫做宥座之器;
与政斗内涵相似者,如汉代崔寔曾作《政论》一篇,主要内容有提倡节俭,禁止奢僭,反对贪污压榨,主张地方官要久任,提高官吏待遇以养廉,以及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
当世人对《政论》的评语是“指切时要,言辩而确”。
仲长统说:“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
于是政论、政斗往往与宥座之器相联系。
至于镇墓兽(逝后彰功表德)与政斗(生前威权执政、丹书铁契)的关系及作用,有专门章节叙述。
而当其逝世后,照原件仿效复制殉葬,铸刻诔策铭文彰功表德,并用以消灾除魔,厌胜众兵,现代通称镇墓兽,至于古人叫作什么,名称多样,目前所知有“且(祖)埶”、“政斗”、“宝印”、“祖明”等等。
至于这些诔铭,有的叫墓志铭,有的叫祭文或诔策,等等,先前彰功表德丹书铁契刻于青铜制作玺印形状则叫玺书。
如果多器物糅合,则其名称就更多了。
这既是古人“事死如事生”观念的体现,也是古代器物糅合的“重同”与“变异”墨家思想理论的见证物:一件器物有多个名称,在不同的场合,其名称有所不同;
而在不同的场合,则其名称有变异,且功能也有所变化或不相同,也许其间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而演化变异也未可知。
03 镇墓兽的构成及基本功用
1、构成。
镇墓兽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头部、躯体和方座,一般头圆底方。
它借用生前的辟邪等怪兽狰狞凶恶形象,成为驱邪镇恶之墓神坟霸,是古人崇拜巫术、视死如视生的表现,是幽都冥府统治者土伯的神像,是“天人合一”阳世瑞兽图腾对应阴府祈福辟邪厌胜的转化形式。
(1)头部。
头部为龙、鹿、狮等神兽、灵兽或土伯(霸)等其它怪兽,象征天帝或引魂升天、飞天成仙,故春秋战国时代的镇墓兽有的为多枝尖角双鹿头,有的为双翼。
古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
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所以魂魄成九。
故张中镇墓兽为九头狮形状。
三魂升天成仙,七魄入地成鬼。
如果前世广结善缘,就会成道成仙,进入西方极乐世界,永生不灭,在天庭享受福禄寿禧,和荣华富贵。
如果前世作恶多端,就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经臭水冲刷,油烹火烤,妖魔鬼怪还会侵食其脑,撕裂八块,永世不得超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
孔颖达疏:“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
(2)躯体。
躯体或蹲或座,或立,或做出搏斗之状,或为多头性复合兽,如战国双头鹿、河南南阳淅川和尚岭2号楚墓出土的镶嵌绿松石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六龙首,西汉御史大夫张中政斗玺书诔策青铜九狮首、唐末朱温五牛首,等等。
(3)方座。
人死之后变成鬼,鬼死之后变成聻,聻死之后,变成希,希死之后变成夷,故成语说“化险为夷”。
这个夷也要一个安身之所,镇墓兽的方座就是逝者在阴府的魄归安息之所,正像王公贵族生前的宫殿一般。
所以,有的方座中腹空空,摇晃沙沙作响,如西汉御史大夫张中政斗玺书诔策青铜九狮首。
正像东汉班固在《西都赋》所描写的那样:“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焕若列宿,紫宫是环。”
2、功用。
它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晚期的楚墓中,是楚文化丧礼的一种代表性器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文史学家孙作云誉为“带有世界性价值的文物”。
从形体上看,墓室镇墓兽比墓外辟邪要小,比传统意义上的玺印钮式要大。
也就是说,镇墓兽是逝后殉葬厌胜众兵护卫亡灵的明器、冥器。
就像古钺,既是一种仪仗兵器,又是一种刑具,更是一种军事王权的象征。
是古代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象征。
再者,镇墓兽既有镇慑地下鬼怪滋扰死者亡灵,也可以引魂升天,还有恐吓盗墓者的作用。
特别是唐宋之后,镇墓兽越做越大,后者的作用更加突出。
因此,镇墓兽,这一古老中国的神兽,盗墓贼的天敌,为帝王将相镇守地宫,为人类守护终极秘密。
04 为何张中 “物勒名名”有三名:“政斗”、“宝印”、“镇墓兽”,糅合的因由
(一)双名?或三名?
这就是因为“镇墓兽”是后人起的考古学名,而“政斗”、“宝印”才是它器物的真名,前者是器物的主要功能作用:相似于王莽时期的威斗,指挥、调动军民,抗洪抢险救灾。
后者是器物的精神灵魂:宝印,有二义。
本义是皇帝赐予儒士政要的印信,即汉成帝的玺书、符策、符瑞、瑞应。
隐喻古代执政威权符箓及彰功表德之丹书铁契。
借以形容君子的思想影响其行为,即道德、道义,决定、驱使自己的行为、作为。
而最能体现这些符应的信物就是印章、玺书、诏书、策书、兵符、虎符、丹书铁契等。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广雅.释器》云:“印,谓之玺。”
《史记. 太史公自序》云:“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清代《玉纪补》云:“秦汉以来以印章、符节为上,他件次之。”故张中政斗镇墓兽铭文“宝印”,并非完全说“珍贵之印”,而是说“天子皇帝钦赐御赏之印信品德凭证。”
《广雅.释诂.卷三》:“宝,道也。”即道德、道义。
《广雅.释诂.卷三》“印,为也。”行为,作为。
宝印,指道义、思想与行为、作为。宝印,本义是皇帝赐予儒士政要的印信。
实指汉成帝的玺书、符策。形容君子的思想道德影响其行为,即道德、道义决定、驱使自己的行为、作为。
(二)糅合的因由
古人死之后,古人按照原件器物仿制一个器物殉葬,或将生前多种器物糅合为一个器物,用以殉葬,铸刻诔策铭文彰功表德。
如果是原件殉葬或祭祀,则要将其掊碎或烧毁,如湖北武汉商代盘龙城墓葬器物。
故古代有“掊斗折衡”之说,还有殷墟甲骨卜辞中的“燎祭”、以及古蜀人对三星堆器物坑的“燔燎”等词汇或方法。
《后汉书.礼仪》:“诸侯王、三公薨,赐印玺。”
故御史大夫张中镇墓兽铭文曰“宝印”是也。
政斗镇墓兽为什么能够糅合成一器?其分为外因和内因。
1、内因,这是主因。
(1)主要指张中在前29年的治河功劳,即前29年,张中以少府之职,代理侯任(待诏)御史大夫代替“因河决不忧职”而自杀的前任御史大夫尹忠之职,从西汉朝廷长安前往东郡督导校尉王延世治理黄河决堤洪水灾害,救民九万七千多人。
铭文体现为“干杨祛洚”。
这正体现宋朝文史学家苏洵《谥法释义》云:“忠,盛衰纯固,危身奉上,临患不忘国”精神。
镇墓兽铭文体现为“措新君横(宰衡、横轭),干杨祛洚(治河)、风那线梢,晓晶浴炯”。
(2)前32-前29年接替王尊任东平相,辅佐东平王刘宇,教化东平王向善学经。
这正体现宋朝文史学家苏洵《谥法释义》云:“忠,推贤尽忠,廉方公正”精神。
镇墓兽铭文体现为“曾似系抱、华色酒三、郁霜白东”。
前31张中在东平相任上,曾恩威并施,惩罚东平王刘宇不遵汉法,致其削县罢苑,最终教化其向善求书。东平王刘宇桀骜不顺,任法不轨,差点将前任东平相王尊杀害,后来还是将其赶出东平国,免为庶人。
2、外因,这是辅因。
(1)先决条件是,汉成帝的宠幸席弄,体现为“菊以席弄”。
(2)朋友志同道合撰写铭文
张中镇墓兽 铭文作者刘向、刘歆(前期)父子,在忠诚护汉,反对王凤等王氏集团专权篡汉的政治立场是一致的,而且成为志同道合之友。铭文第一句“有年少张中”,有通友。
(3)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条件
①少府制作
张中自己生前做过少府,专门管理尚方、符玺和东园等机构,专门为朝廷、皇帝和三公九卿等高官制作作战兵器和威权器物。
政斗作为生前辅政大臣的威权之器,就是由尚方制作。
宝印,则由符玺御史负责监制,如汉初赵尧担任过符玺御史。
逝后镇墓墓则由东园匠制作。
东园,官署名。秦汉置。掌管陵墓内器物、葬具(镇墓兽、东园秘器等)的制造与供应,属少府。
《后汉书·皇后纪下·孝崇匽皇后》:“﹝ 匽后﹞ 元嘉 二年崩,以帝弟平原王石为丧主,歛以东园画梓寿器、玉匣、饭含之具。”
②张中少府继任者为王骏。
前29 年十一月张中升任御史大夫后,少府由张中的搭档王骏接任。
之前,前30年少府张忠与司隶校尉共同劾奏丞相匡衡贪污国家公田租税,致其免职。
结果,张中由少府升任三公御史大夫,王骏则由司隶校尉升任九卿少府皇帝私属官。
③尚方制器有冥器,也有明器。
张中大伯父张壮任尚方令之职,后任司寇令。
尚方,古代制造帝王、宫廷饮食所用器物的官署。
秦置,属少府。汉末分中、左、右三尚方。
秦、汉少府所属有尚方令及丞,令秩六百石,掌制造供御刀剑等珍贵器物。唐称"尚署"。
元惟置中尚监。明废。如"尚方宝剑"(或称"尚方剑"),就是"尚方"铸的宝剑,"尚方"是制造供应掌管帝王所用刀剑等器物的一个部门。
《史记·孝武本纪》载:“其春,乐成侯(指丁义)上书言栾大。栾大,胶东宫人,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
司马贞《索隐》:“工官即尚方之工,所作物属尚方,故云工官尚方。”
《三国志·魏志·钟繇传》:“於赫有魏,作汉藩辅……百寮师师,楷兹度矩"”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鱼豢《魏略》:“昔忝近任,并得赐玦。尚方耆老,颇识旧物。名其符采,必得处所。”
此外,尚方还掌管方药。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厮征伯侨而役羡门兮,属岐伯使尚方。”
《汉书·郊祀志上》:“栾大,胶东宫人……已而为胶东王尚方。”
颜师古注:“主方药。”
05 张中政斗镇墓兽糅合之器
1、功能多种
张忠政斗镇墓兽这个器物,从其命名来自,就是一个多功能、多时间(生前逝后)、多物件、多狮头、多铭文糅合之器。
其底座玺书有12字铭文:“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
其中“政斗”应该就是该器原始或本来的“物勒铭名”,其功能就是皇帝彰功表德的丹书铁契玺书,本用于生前执政炯诫,就像王莽时的“威斗”一般。
右侧边款铭文“有年少张中”,应该就是“物勒铭主”,即该器物主人铭叫张中。
镇墓兽则后人根据其墓葬功能作用而为其所命名,整体与古墓出土后世命名的镇墓兽相类似。
其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包括宥坐政斗威器、符策玺书明器、韨玺、诔铭、诏策、钮式、符图、镇墓兽冥器等;
其文字内容包括生前执政功绩,逝后诔策祭诏;其历史价值有委官授任、执政威命、调军发兵(包括治河防洪)、彰功表德丹书铁契、炯诫自省宥座之器、诔文祭祀、殉葬厌胜等。
(1)政斗、威斗
所谓政斗,类似于王莽威斗,或者说王莽时期叫威斗,它是古代天子、皇帝赐予三公大臣执政辅国所持的权秉(柄)和威权礼器,是王侯将相君主贵族身份、威权、地位的象征。
它借用北斗、维斗、威斗、方斗、金斗、玉斗、玺印之神秘性和威权性,结合政治、政事“斟酌爵禄”功能,生前用以执政统兵,重威显位。
死后用于殉葬祈福的冥器,是古代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象征。
《汉书.王莽传》云:“四年秋(17年)八月,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既成,令司命负之,莽出在前,入在御旁。”
又(王莽)“乘‘乾’车,驾‘坤’马,左苍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右杖威节,左负威斗,号曰赤星”。
直至王莽被杀时都还紧抱着“威斗”:“莽就车,之渐台,欲阻池水,犹抱持符命、威斗……商人杜吴杀莽”,可见这个“威斗”符命的权威性和重要性。
此王莽“威斗”即与张忠“政斗”同义同器同时代。
一在冢内,文物流失。
从器物历史渊源来看,现在流落民间的古物,特别是镇墓兽,面世并不算多,一般大多是出自考古发掘之中,间或也有被盗古墓。
一在冢外,仙道流传。
从器物的构成来看,属于执政政斗与玺书合成之物, 加上人死之后所铸刻的诔策镇墓兽,五体合一。
而且底座玺书12字,左右诔策铭文计72字,还有钮铭8个天字,对张忠一生的功劳作为,以及家族世系等情况进行了综合总结。
尤其是其包浆来看,应该属于传世流转“一在冢外”之物,陈设家族庙堂、忠烈祠,或庠序学馆,对祖宗先人彰功表德,永志不忘,用于政治教化。
《南史.何承天传》:"此亡新威斗﹐王莽三公亡﹐皆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
冢外实物陈列庠序宗庙,施以礼乐刑德教化;冢内用于殉葬厌胜众兵,降妖除魔,祈福辟邪。王莽“威斗”和张忠(中)“政斗”就是本于此义。
王莽威斗与张忠政斗的共同契合点就在于“威权执政”和“厌胜众兵”。
一者为阳,二者为阴,阴阳契合,前后传承,时代相同,名称稍异。
(2)玺书
所谓玺书是古代朝廷制作成类似钤盖皇帝玺印文字的特别授权,并由天子、皇帝(含汉初诸侯王)钦赐给二千石以上重要官员的皇帝策书、策诏、符诏。
相当于现在盖章的中央任职文件、通知。
古代叫符命、天命,或册书、册命。
也就是说玺书既是古代天子、皇帝委官授爵、奖励功勋大臣的策诏之书,又是指皇室大臣所用重要文书的制作方法和形制。
即制作成为像金银或青铜玺印形状的诏书。
一般都是一官一印,一爵一玺,不像后来新官旧序都用同一颗印章。
皇帝的“御玺”是皇权的象征.古人称之为“宝玺”、“玺宝”、“御宝”或“国宝”.书就是古代皇帝册书、册命等文书体裁。
(3)宥坐之器
所谓宥坐之器,是古代君王大臣放置在自己座位右边以警戒、勉励自己勤政爱国的器物,用于道德教化。
这种器皿注满水就会翻倒,空着就会倾斜,水注得不多不少才端正。
它放在座位右边,提醒人不要过分或不及。
屈原《天问》说:“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其意就是:上天既然让某个君王接受天命治理天下,为什么又派别人来告诫或取代他?
在古籍《荀子.宥坐》中,孔子曾有提及。所以张忠政斗镇墓兽中腹空空,可以注水,摇晃沙沙作响。而政斗与宥坐之器到后世则演化为丹书铁券。
2、性质复杂
张忠政斗是古代食物量斗向政治、政事“斟酌爵禄”功能转变,并由维斗向威斗、由金斗向政斗过渡的分水岭。
张忠镇墓兽是春秋战国时期纯粹兽形镇墓兽向东汉附着铭文的镇墓券、镇墓契、镇墓石、镇墓兽过渡的分水岭。
正因如此,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耿华玲在其毕业论文《楚“镇墓兽”形制、文化内涵及流变综考》中,根据对古代的出土镇墓兽研究,得出这样有岐义的结论:
春秋战国以至秦汉以前没有镇墓兽;言下之意镇墓兽只有从东汉开始到隋唐时期,才真正出现有文字说明的镇墓券、镇墓契、镇墓石、镇墓兽。此器有其特殊功能和意义所在,是多功能性质的礼器。
集礼器、明器、实用器、 冥器于一体。
礼器:政斗,是张忠生前执政时的威仪、身份、地位的象征。
实用器:宥座之器,就是张忠生前工作、生活的“官箴”,相当于现代的座右铭。
冥(明)器:镇墓兽,福佑张忠阴魂平安,早日升仙。
这既是古人“事死如事生”观念的体现,也是古代器物糅合的“重同”与“变异”墨家思想理论的见证物。
古代明器,既指殉葬之物,又指执政之物,兼有二性。
殉葬时叫镇墓兽。
执政时,叫做“政斗”,相当于王莽时期的“威斗”。
用于张中指挥军民治河抗洪抢险救灾。
《释名.释丧制》:“送死之器曰明器,神明之器,异于人也。”
《左传·昭公十五年》云:“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镇抚其社稷。”
杜预注:“谓明德之分器。”
而且,张中政斗镇墓兽左右两侧铭文为一章九句之制。
这种格式在古代主要有三种功用,均包括执政和殉葬:
第一是《桓》,调兵遣将,誓言出征,向天祷告,君臣庙祭,祈福护佑。
第二是《酌》,大功告成,班师凯旋,酌酒宴饮,彰功表德,告慰先祖;
第三是《丝衣》,祭祀功臣,向英灵告别。
汉末文史大家蔡邕《独断》:“宗庙所歌诗之别名:《丝衣》一章九句:绎宾尸之所歌也;《酌》一章九句:告成大武,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之所歌也;《桓》一章九句:师祭讲武類禡之所歌也。”
历史事实是:这三种情况都有包含。
调兵遣将,誓言出征,“大功告成”,就是指前29—前28年,张忠以少府侯任(待诏)御史大夫之职,代理因河决不忧职而自杀的前任御史大夫尹忠之职,在汉室宗庙向天祷告出征。
以政斗威权之器调集军民,督导校尉王廷世治理黄河金堤决堤洪水灾害,救民九万七千多人,汉成帝为此将建始五年前28年改元为“河平元年”,奖励王延世黄金,册封张忠御史大夫关内侯。
“绎宾尸歌、祭祀功臣”,就是前23年,张忠得年早逝,汉成帝追思功臣,令刘向刘歆撰写祭祀颂赞诔文,而命少府机构铸制政刻镇墓兽,在张忠绎宾尸时唱赞,并殉葬。
3、形式多样
玺书宝印是形式;政斗是名称;符葆是暗喻,赐诔铭文彰功表德是内容;实质是嘉量陈列物和符葆殉葬镇墓兽,意谓对生者(冢外),以庠序仪表陈列物行礼乐刑德教化。
对逝者(冢内),以符葆殉葬施厌胜众兵、祈福辟邪。(详附表21、 符瑞符节玺印与政治宗教的关系;附31:汉代诔策祭文类比---《汉故安乡侯张公碑》)
《汉书.礼乐志》云:“刘向因是说上:‘宜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攘之容,以风化天下。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或曰,不能具礼。’”
师古曰:“或曰者,刘向设为难者之言,而後答释也。”
“宝印”,有二义。本义或文字表层意义是皇帝赐予儒士政要的印信,即汉成帝的玺书、符策、符瑞、瑞应。
其实隐喻古代执政威权符箓及彰功表德之丹书铁契。
而最能体现这些符应的信物就是印章、玺书、诏书、策书、兵符、虎符、丹书铁契等。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
《广雅.释器》云:“印,谓之玺。”
《史记. 太史公自序》云:“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清代《玉纪补》云:“秦汉以来以印章、符节为上,他件次之。”故张中政斗镇墓兽铭文“宝印”,并非完全说“珍贵之印”,而是说“天子皇帝钦赐御赏之印信品德凭证。”
《广雅.释诂.卷三》:“宝,道也。”即道德、道义。
《广雅.释诂.卷三》“印,为也。”行为,作为。宝印,指道义、思想与行为、作为。
宝印,本义是皇帝赐予儒士政要的印信。
实指汉成帝的玺书、符策。形容君子的思想道德影响其行为,即道德、道义决定、驱使自己的行为、作为。
4、明寓和隐喻。
这是张中(忠)政斗镇墓兽铭文符钮图腾神徽的主要特点。
因为张忠政斗符策玺书、符葆铭文及诔策符诏,具有符策玺书制书、政治功劳彰功表德,祭祀诔文,官诔诏策等义;
所以,它像《红楼梦》般的多线条;又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一样,也存在明线和暗线、实线和虚线、明寓和隐喻等问题。
主线是逝后殉葬镇墓兽,次线是执政威斗政斗;实线是彰功表德玺书诏书诔策,虚线是炯诫自省之宥座之器;
明线标示汉朝中央朝廷追功祭谥、树立张忠礼乐政治教化榜样、暗线隐含刘汉皇族及忠贞大臣与外戚王氏权臣集团专权擅政篡汉刑德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