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稚晖是好人吗
近现代著名的民主斗士和教育家蔡元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他一生致力于科学与民主的践行,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蔡元培是浙江绍兴人,生于1886年,22岁时中举人,25岁时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35岁时,蔡元培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
1904年,蔡元培在上海组织建立了清末著名的革命团体光复会。这年,他37岁。
1905年,同盟会成立,光复会并入,蔡元培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
1907年5月,蔡元培前往德国柏林,入莱比锡大学,学习心理学、美学、哲学诸学科,开始了4年海外留学的生活。在德4年,他编著了《中国伦理学史》等一批学术书籍。
1911年11月辛亥革命爆发后,蔡元培回国,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邀请绍兴小老乡鲁迅到教育部任职。鲁迅比蔡元培小13岁,就此开始了其短暂的公务员生涯,在教育部先后任社会教育司第1科科长、教育部佥事。
1912年7月,蔡元培因不愿与袁世凯政府合作而辞职。1913年,46岁的蔡元培再次出国留学,这次是到了法国,呆了三年,又编撰了不少哲学美学著作。
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出任大总统,北京政府明令恢复了民初《临时约法》,蔡元培应邀回国。北京政府教育部奉大总统令,于12月26日正式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
当时的北京大学官僚积习很深,校政极其腐败。其学生以上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对研究学问没有兴趣。教员中也有不少是不学无术的。课堂讲授敷衍塞责。这一切,都亟需彻底扭转。
北大因蔡元培的到来,而获得了新生,且迸发出无限的活力,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他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深受师生们的爱戴。
回顾我党的历史,建党初期的五十几个党员中,北大的共产党员就占了相当的比例,如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邓中夏、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陈公博、谭平山、谭植棠、高君宇、何孟雄等。这与蔡元培博大宽阔的胸怀和容纳异己的雅量,无疑是分不开的。
梁漱溟之进入北大,更能体现蔡元培用人特色。梁漱溟投考北大未被录取,他在《东方杂志》发表了一篇讲佛教哲学的文章《究元决疑论》,蔡元培看了认为是“一家之言”。1917年,蔡元培就破格请梁漱溟来北大任教,讲印度哲学。这一年,梁漱溟年仅24岁。后来,梁漱溟在北大这个舞台上尽情施展,终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哲学家。
欲当北大学生而不得的梁漱溟,谁也没料到却成了北大的教师。如此用人之气量与魄力,除蔡元培外,难有第二人。
1917年,蔡元培出版了《石头记索隐》一书,提出《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的概念,在当时得到了广泛传播。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矛头直指蔡元培。他毫不客气地指出蔡元培的索隐是牵强附会。
胡适比蔡元培小25岁,是蔡元培破格录用为北大教授的。为了推翻蔡元培的观点,胡适曾到处寻找录有曹雪芹身世的《四松堂集》这本书。就在他求而不得、心灰意冷、近乎绝望的时候,蔡元培却托朋友为他借到了此书,胡适根据书中的史料记载,更加充分地证明了自己关于《红楼梦》是“曹雪芹自述”的说法。
蔡元培的举动无异于给敌人送弹药,此等雅量,几人能有?
在蔡元培的影响与治理下,北大容纳了各派的学说和思想。特别是教师们对于学术争论的态度,都颇具大师风范。如有一次钱玄同在讲课,对面教室里黄侃也在讲课。黄侃大骂钱玄同的观点如何如何荒谬,不合古训;而钱玄同则毫不在乎这些,你讲你的,我讲我的。
1922年5月,蔡元培领衔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提出“好人政府”的改良设想。“好人政府”的设想落空后,又发表《关于不合作宣言》,认为:“我国近年来许多纠纷的事情,都是由不知退的小人酿成的。”他甚至天真地认为,如果好人都退出政府,那么,这个腐败政府也就自然倒台。
中国共产党不同意他的改良主义的思想,而蔡元培也不赞成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李石曾和吴稚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26年,张静江和蔡元培也入选监委。李、吴、张、蔡四人因关系密切,并称国民党四大元老。
1927年4月2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在上海举行会议,吴稚晖、张静江、李石曾、蔡元培、古应芬等出席,由蔡元培主持会议,形成了一个议案,指出:“公推蔡元培为主席,由吴敬恒(吴稚晖)提出共产党连结容纳于国民党之共产党员,同有谋叛证据一案。……姑将所开各人及各地共产党首要危险分子,经党部举发者,就近知照公安局或军警暂时分别看管监视,免致活动,致酿成不及阻止之叛乱行为。”
蒋介石正是利用这一议案,于10日后,发起充满血腥气的弥漫上海滩的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终于破裂,一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丧身在枪弹刀棍之下。
国民党的清党,先后杀了30多万人。当时全国的共产党员还不足6万人,被杀了2.6万,剩余被杀的都是国民党的左派人士,据国民党后来披露,被杀的国民党左派不下30万人,可谓触目惊心。
蔡元培没有料到蒋介石下手如此之狠。他是一个忠厚长者,决不忍戕害和杀戮青年。可是,眼前所见的桩桩血案,已是惨不忍睹,他唯一能做的是尽其所能,保护青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有人向蔡元培告密说,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执行委员朱宜权是共产党员,他立即派亲信通知朱宜权离开上海。
1931年12月15日,因愤慨于政府未能击退日军收回东北,“北平各校示威团”数百人赴南京请愿。受当局委托、前往与之沟通的蔡元培、陈铭枢,被愤怒的学生们拖倒在地,一顿痛打。蔡元培的头部遭受棍击,脚受重伤,右膀亦被拉伤,还被愤怒的学生拖行了半里,直至警卫鸣枪后才被救回。事后接受记者采访,蔡元培说的是:“予个人从事教育数十年,今日在场青年之粗暴如此,实为我辈从事教育者未能努力所致,故对此亦唯有自责耳。”
1931年的蔡元培,已65岁,但仍如1919年那般爱他的学生。他随后给鲁迅的诗中,对国民政府怨气十足:“养兵千日知何用,大敌当前不喑声。”
1932年12月18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正式成立,总会设在上海,主席宋庆龄,副主席蔡元培,总干事杨杏佛。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行动,为国民党当局所不容。1933年2月12日,国民党南京市党部执委作出决议:“蔡元培、宋庆龄等擅组民权保障同盟,发表宣言,保障反革命及共党要犯,实破坏本党威信,逾越中委职权,应请中央解散该团体,并于蔡、宋等以警告。”6月18日上午8时,杨杏佛为国民党特务所暗杀。蔡元培知道后悲愤痛心。他不畏强权,仍为保障人权而斗争。
1935年2月,瞿秋白被捕后,蔡元培受鲁迅之托设法营救。在国民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他提出:瞿秋白很有文学天才,中国不可多得,应网开一面,惜护人才。但是,却遭到戴季陶等人的坚决反对。浙江最早的共产党员徐梅坤,1927年7月在萧山县被捕后,关押于杭州陆军监狱长达9年,由于蔡元培出具保状,徐梅坤才走出牢房。
1937年11月27日,蔡元培到香港养病。在香港期间,他仍为全民抗战而奔波操劳。1939年8月,蔡元培在病中阅读了斯诺的《西行漫记》和其夫人韦尔斯的《续西行漫记》。他读得很认真,在日记上记下了每一章的标题,还特别记下:“其第三章中有‘共产党基本政策’、‘论对日战争’等节,述毛泽东的意见,颇详。”“第五章之对于中国前途的希望,说得甚为恳切。”
此时的蔡元培,对毛主席等共产党人越来越敬佩了。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享年74岁。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公祭,延安则举行各界追悼大会。毛主席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的挽联云:“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曾任北大教授的王世杰在《追忆蔡元培》一文中写道:“蔡先生为公众服务数十年,死后无一间屋,无一寸土,医院药费一千余元,蔡夫人至今尚无法给付,只在那里打算典衣质物以处丧事,衣衾棺木的费用,还是王云五先生代筹的……”
蔡元培清廉一生,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