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名字百家姓(百家姓为什么赵排第一)
开化县苏庄镇,位于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这里风景优美,山清水秀,古树参天,名胜古迹众多。苏庄村的姜家祠,被列入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姜家祠旁的枫岭头,有一株银杏树,粗壮苍劲,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秋天结白果不仅味美还可祛痰止咳。这棵“苏庄银杏”被誉为浙江树王,连同那片枫树林一道被列为保护的树种。
姜家祠堂始建于1919年,总面积为两千多平方米,由本乡的木匠高手从江西婺源江弯乡的祠堂取经之后回乡创建。2002年,由村里一位名望颇高的姜子望老师牵头,村民共同集资将祠堂修缮。2018年由县政府拨款,乡村及镇政府组织文物保护专业机构重对祠堂进行重新修复,重现往日风采,甚是壮观。
祠堂坐北朝南,两侧是西厢房,其结构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落。祠堂内共有五十四根柱子,最粗的一人合抱才能围拢。前有门院、门厅,堂前有八十多平方米的戏台,一个一百多平方米的天井。靠后是正堂,以前用作供奉和祭祀祖先,也是族人聚会和族长行使族权的场所。最后一排院子是早年的私塾,建国初期用作粮站,上世纪八十年代用于加工茶叶。
祠堂内使用的木料大多是枫树,祠堂门厅上端有大梁牛腿,上面雕刻着各种名人名将,如“铁拐李喝酒”“鸡公驱妖魔”“九狮戏舞”。戏台前一排的四根柱子是由一根樟木锯开的,传说,这代表家族”四世发达”和“四世兴旺”。戏台上方中央有块小牌,刻有“观今鉴古”四个字。
戏台子装点非常恢弘典雅,台高不到两米,约一人高,屋顶上高低有序、相互对称地翘起四对水牛角似的“多子”,显得典雅而又雄伟。台上屋檐下左右两边雕刻着“文王送宝”“太白醉酒”“大肚罗汉”“哪吒闹海”和“双凤呈祥”等图案,精雕细琢,栩栩如生。这样的木雕刻作品如今已少见,其价值不菲,可惜的是,祠堂内昔日悬挂的十五块大匾早已不翼而飞,其中丢失的有徐世昌总统亲自题字并授予的一块匾额。
在春节乡村有演戏的风俗,村里一些偏爱赏戏和喜爱赶热闹的大叔,早早地就开始打点,到外地聘请戏班。曾经邀请的戏班子有龙游戏班、兰溪戏班和衢县杜泽戏班等。所演的剧种有两种:一种是越剧,另一种便是婺剧。婺剧是地方戏,在这儿很常见,唱腔不如越剧那么复杂多变,而且容易学唱,不像京剧来得那么高亢激扬。
每年的正月初三,当夜幕降临,祠堂内便锣鼓喧天,这只是个前奏,似乎在提醒着人们,戏快要开演了,催赶大家快入场。以前演戏必须买票,因为戏班子的开销全由自发组织聘请戏班子的村民负责,票价只收一人两毛钱。
当祠堂里的座位基本坐满之后,戏就正式开演了,首先,出演的节目是约半个时辰的小段子,如《武松打虎》和《三岔口》等剧目,接着才是正戏。这时,祠堂里便座无虚席了,只见戏台前天井里人头攒动,他们全站着,因为天井不设座位。
戏文演到精彩处,大家会不约而同大喊大囔着以示鼓励,当然不会像在大戏院里观众鼓掌那么雅观,因为这儿是乡下,不时兴鼓掌而习惯叫喊,也许是有点粗野之嫌。若戏文演至悲伤处,有些妇女也会随着演员伤心而弹下动情的泪水,这在乡下是极为常见的事。
那时常演绎的戏文有《珍珠塔》《玉堂春》《十五贯》《狸猫换太子》《盘夫索夫》《杨八姐游春》等。
有一回,戏结束之后,在村头的戏目海报上,有个戏迷起了个恶作剧,竟然把海报上的剧目篡改成《孟丽君》。第二天清早,村里便闹开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人说,这是一出大戏,一般的剧团没能力演绎,何况又是普通剧团。在乡下懂戏的人也真不少,而且还精通戏文的真谛呢。
除了演绎戏剧,每月一次的乡村电影也安排在祠堂。当放映电影的消息一传开,村民便把自家摆在方桌下的长条凳扛在肩上向祠堂奔去,谁先到谁就能占据有利位置,没有座位的人只好站在边上或后边观看。这时期播放的电影以故事片和战争片为主,偶尔也会有动画片。小孩除了观赏电影之外,电影放映前在祠堂里尽兴玩耍的是最兴奋的事,譬如捉迷藏、爬横梁、钻地洞这是男孩子最喜爱的游戏,你追我赶的孩子们给平日里寂静的祠堂增添了热闹的气氛,人人脸上都挂满喜悦。
记得电影《红楼梦》放映,简直是万人空巷。越剧电影当时刚刚起步,像这类男欢女爱的影片以往是被禁止的,所以那个热闹场景自不必说,王文娟也成了许多人心中的偶像。后来兴起了“武术热”,男孩子为练武,家里书柜上摆着的全是武术方面的书籍,而且为练“铁砂掌”和“二指禅”,天天早晚用手指插击沙袋,手起茧指磨破了,上课写字握笔也成了一大难题。最终没练成什么“铁砂掌”和“二指禅”等武功绝学。
自从《少林寺》放映之后,大陆就刮起了一阵港台风,闭塞的乡村也不甘落后,几个衣着时髦、见过点世面的小伙子从县城引进电视剧《霍元甲》,在祠堂的四个角落搬进四台特大型电视机,白天黑夜一节一节连着播放录像。那时遇到这样的新鲜事还是第一次,只见祠堂拥挤得水泄不通,像乡村过新年似的,热闹非凡。
苏庄村除了祠堂之外,后来还建有两座大会堂,花费了不少人力和物力。但都相继被拍卖拆除改作村民建房或停车场。年代更替,世事变迁,但祠堂伴随乡村从旧社会走进新时代,一直保护完好。
如今,作为村文化礼堂,它是村民特别是老年人的活动室,可在祠堂内健身、看电视、读报纸和聊天,是村民娱乐休闲和相互交流的好去处。
时代在进步,人们生活日益月新,乡村变得更秀丽。岁月流逝不会改变祠堂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回忆。它和古老的银杏树一样是乡村的根,见证了乡村的历史变迁,成为身在异乡的游子所无法割舍的一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