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在风水学上的作用(中国风水包括哪几个塔)
带着儿子做日本某模型厂的法隆寺五重塔,许多构件实在娇气,用刀刻一不小心就毁得不可挽回,“烂尾”了差不多两年,为了不落下个有始无终的话把儿,下单买了一台微型电锯,工程质量和效率倍增,又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总算大功告成。
接着另一个问题又来了,“这个塔刹到底有什么功能呢?”孩子问题的问题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敷衍,经过一番学习研究,塔刹的门道还真不简单,对于佛塔来讲,真正的精髓全在塔刹,可以这么说,没有塔刹,塔就不叫塔了。
曾经一度“烂尾” 花了数百小时完工的法隆寺五重塔模型
比如上面四个建筑,第一张图是西湖边上的雷峰塔,一般常识认为雷峰塔是塔不会有异议,第四个是河南安阳的修定寺唐塔,因为有塔刹,哪怕只有一层,也被称为单层佛塔。第二张、第三张分别是佛香阁和黄鹤楼,虽然同样外形细高,由于没有塔刹,顶部以宝顶作为结束,不能称之为塔。
那二七纪念塔、电视塔算不算塔?应该说这些是塔概念的引伸,包括不少风景区里的景观塔、风水塔和这里讨论的佛塔也不能完全等同。最初的风水塔、文峰塔的确是仿照佛塔的样式而来,兴建风水塔的风潮始于明朝初期,十四世纪左右,其时风水学说盛行,塔的建立被视为“地脉兴”而“人文焕”的大事,几乎每个县城甚至每个乡镇都为自己搞一座。
印度桑契大窣堵波(Great Stupa of Sanchi)来源/网络
塔原来的概念是窣堵波,窣堵波是个音译词,译法有很多种,是从梵语stupa来的。很多时候,我们也把佛塔称作浮图(Buddha Stupa),是供养佛舍利的墓塔,由台基、半球体、方形围栏、竿和圆伞式华盖组成。
印度最著名的窣堵波就是桑契大窣堵波(Great Stupa of Sanchi),由四部分组成:1、台基;2、实心半球体;3、顶上正方形围栏;4、顶上正中石造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宇宙之树——由竿和三层圆形伞状华盖构成。
桑契大窣堵波示意图 来源/网络
桑契大窣堵波顶上的正方形围栏和宇宙之树 来源/网络
佛教传入中国后,我们的老祖宗在中国式的楼阁上加装了一个小窣堵波,于是就有了中国式的佛塔,它是中国建筑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交融的产物,也算是中西合壁的成功范例。这个迷你窣堵波就是我国早期佛塔的塔刹。
最初的塔刹比较忠实于窣堵波的原型,甚至于就是一个小型的窣堵波,它由基座、覆钵、相轮、宝珠(或宝瓶)构成。后来塔刹中逐渐加进了中国式的内容,如山花蕉叶(受花)、露盘、水烟或圆光、日、月等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塔塔刹。
日本法隆寺五重塔和应县木塔的塔刹 来源/网络
通常,佛塔塔刹由以下部分组成:
【基座】由窣堵波原型的台基演变而成,多为须弥座形式。日本的塔刹基座现在还被称为露盘。渊源来自汉武帝曾作承露盘以承甘露,认为服食甘露可以益寿延年。南宋之后的金属塔刹有许多已经没有基座。
【山花蕉叶】印度的窣堵波没有这个部分,是中国塔刹所特有,据说由中国屋盖脊饰演变而得;隋唐之后的金属塔刹在相轮下置受花,也有仰莲,相当于砖石质刹覆钵下的山花蕉叶,也有用露盘取代受花的。宋之后的金属刹均无受花。
【覆钵】相当于窣堵波原型中的半球体;明代以后部分金属刹以葫芦为刹,不用覆钵。
【相轮】由印度窣堵波具有象征意义的宇宙之树——竿和圆形伞装华盖演变而成。元以前的金属刹均有相轮,明清部分金属刹也有相轮,常为阳数。
【宝盖】见于尼泊尔萨拉多窣堵波,也不是中国塔刹特有之物,我国的喇嘛塔多有宝盖,应该源于这里。宝盖的作用多用于挂铁锁链,用来固定塔刹上部,不致因狂风或者地震而坠落,一般有相轮的金属塔刹均有宝盖。作为例外,日本法隆寺五重塔和药师寺东塔没有这个设计,其中的原因是日本法隆寺五重塔和药师寺东塔都采用更早的木结构建筑设计,塔中心有一根巨大的中心柱贯通上下,塔刹与中心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稳定性自然多了一重保证。
日本奈良药师寺东塔
【仰月】印度的窣堵波同样没有这个部件,最早见于北周石窟所画的金刚宝座塔,应该是中国塔刹的特有之物。
【宝瓶或宝珠】位于塔刹的最顶端,见于印度的窣堵波;
应县木塔结构示意,塔刹有仰莲和仰月 来源/网络
【火焰】常置于刹顶,取代宝瓶或宝珠的位置。水烟和圆光也是中国塔刹的特有之物,不见于印度的窣堵波,是图案化的火焰。日本药师寺东塔的水烟,由透雕的飞天乐使组成,图案十分优美,被称为“凝固的音乐”,有“日本建筑艺术之花”的说法。元代以后,塔刹上的圆光、水烟就比较少见了。
法隆寺五重塔塔刹上的水烟 来源/网络
日本国宝药师寺东塔的水烟 来源/网络
奈良东大寺五重塔的塔刹,实物非常巨大 可比的法隆寺五重塔塔高31.5米,塔刹约占整座塔的三分之一 摄于2018年
楼阁式塔的金属刹从隋唐至辽、宋之初,均保持了我国早期塔刹的形制,设有基座、覆钵及相轮这三个由窣堵波原型演变而得的基本部分。日本的楼阁式塔传自我国,现存的金属塔刹比较忠实的反映了当时的形制。
由南宋至元代,楼阁式塔的金属刹除不用须弥座外,一般保有覆钵和相轮。明代以后,有一些金属刹省去了相轮,简单的只用一个金属葫芦置于塔顶。这种塔刹自然失去了佛塔塔刹的宗教涵义。
还有一种塔叫覆钵式塔,也即我们常说的喇嘛塔,喇嘛塔用金属塔刹的实例,最早当属北京妙应寺白塔(俗称白塔寺),塔刹为一黄铜镏金的小型窣堵波,由基座、瓶身、三层相轮、宝珠构成,仍存古意。1979年,这个小型的窣堵波内发现了乾隆所赐的僧冠僧服、经书和多种文物。明代以后,喇嘛塔金属塔刹的形制也开始演变。整个过程,塔刹的窣堵波原型越来越多由具有中国特色的部分所取代。
北京妙应寺白塔 最早喇嘛塔应用金属刹的实例
北京北海白塔
缅甸的蒲甘,号称千塔之国 目光所及,必有佛塔 图片摄于2014年
如果说金属制的塔刹从明代起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元素,砖石造的塔刹从唐代起就已经开始了这个过程。唐代佛教广为发展,佛塔的修建更加普遍,特别是砖石质塔。唐以后的辽更是将砖石质塔发展成独特的一个塔型——辽塔。砖石质塔刹亦发展起来,为了便于加工和砌筑,更进一步脱离了窣堵波的原型,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基座、覆钵、相轮这三个基本元素在唐代砖石质塔刹中已部分甚至全部被抛弃。
辽西北镇崇兴寺东塔的塔刹
塔刹逐渐演变的过程是塔刹的逐渐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宗教涵义逐渐减弱趋向世俗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塔刹还加入了更多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山西浑源圆觉寺塔的塔刹 刹顶的风候鸟可以随风向而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