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星座

星座

巴菲特妻子苏珊星座(巴菲特的妻子苏珊)

2023-05-08星座
作者:戈小羊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848篇原创首发文章由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老戏骨梅丽尔·斯特里普和汤姆·汉克斯联袂主演的电影《华盛顿邮报》(TheP

作者:戈小羊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848篇原创首发文章

由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老戏骨梅丽尔·斯特里普和汤姆·汉克斯联袂主演的电影《华盛顿邮报》(The Post)获得第9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虽然北京时间3月5日上午主办方宣布《水形物语》获得了最佳影片奖,但《华盛顿邮报》依然值得我们关注。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华盛顿邮报》的传奇女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梅丽尔·斯特里普饰)和总编辑本·布莱德利(汤姆·汉克斯饰)顶住来自美国白宫和尼克松总统的巨大压力,刊登了五角大楼的绝密文件,向民众揭发了政府大规模掩盖长达30年、牵扯4位美国总统的丑闻。

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的丰功伟绩还不止这一桩:在揭发了五角大楼丑闻之后,格雷厄姆女士再接再厉,带领《华盛顿邮报》成功揭露水门事件,并且迫使理查德·尼克松总统退职,原本偏于一隅的《华盛顿邮报》也因此获得了国际威望,成为比肩《纽约时报》的世界性权威媒体。

凯瑟琳·格雷厄姆也因此被称为是华盛顿和美国新闻界最受尊重的“第一夫人”。她不仅改写了历史,在美国政坛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她还曾经在股神巴菲特的生活和事业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她是巴菲特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女人之一

在巴菲特的那本经典传记《滚雪球》里,传记作家艾丽斯·施罗德花了将近十个章节来讲述凯瑟琳·格雷厄姆与巴菲特之间的个人故事和商业故事,他们俩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也是美国金融圈和媒体圈共同的八卦之一。

| 中间是凯瑟琳·格雷厄姆(以下简称凯瑟琳),右一是巴菲特

有媒体报道两人的亲密关系程度:巴菲特花了很多时间在凯瑟琳的玛莎葡萄园庄园里,他甚至把衣服存放在了凯瑟琳家的衣橱里。而巴菲特的妻子苏珊甚至需要写信请示凯瑟琳,以便获得跟自己丈夫巴菲特约会的机会。在《滚雪球》里,也能读到类似的故事。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当时刚刚在投资界崭露头角的巴菲特因为收购了部分的《华盛顿邮报》股份,而与已经在美国上流社会大名鼎鼎的凯瑟琳相识。两人最开始并没有迸发任何火花,当时凯瑟琳正在带领《华盛顿邮报》的团队报道尼克松政府的丑闻,面临着来自政坛的巨大压力,当然投资人也因此对她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凯瑟琳在此之前并未听说过巴菲特,因此对他收购邮报的部分股票心怀介意。不过巴菲特对凯瑟琳的印象却很好,甚至是马上被她优雅智慧、强大的内心力量以及异乎寻常的能力和性格所吸引。

如果你要说这是“不打不相识”也好,这是“欢喜冤家”也罢,总之,两人消除误会之后,关系逐渐亲密起来。一方面,巴菲特以专业的投资人角度,帮助凯瑟琳处理来自资本市场、投资人的压力,使得凯瑟琳能够更加专业地应对这些她并不擅长的领域;另一方面,作为华盛顿和美国上流社会最知名的人士之一,凯瑟琳享有广泛的人脉资源,有了她的引荐,巴菲特这个来自奥马哈的“乡巴佬”终于有机会跻身美国的主流社会,不仅让巴菲特大开眼界,也帮助他打开了更大的投资视野和结交到更多有价值的人。

带领巴菲特进入上流社会的女导师

上世纪70年代的巴菲特在江湖上的地位,跟今天是没法比的。当年,他还只是一个来自内布拉斯州的“门口的野蛮人”,不论是穿着打扮还是饮食习惯,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乡下人”。比如巴菲特酷爱吃汉堡、薯条,让他连吃一个月都没有问题;他觉得凯瑟琳的私家大厨炸的薯条不如麦当劳的;他还认为半加仑巧克力冰激凌就是奢侈大餐的标准......他的这些品味跟华盛顿的上流社会相去甚远。

为此凯瑟琳想尽办法让巴菲特提升,尤其是不断地安排巴菲特参加各种华盛顿高端社交聚会,出席者都是达官显贵、名流贵族,甚至是总统和第一夫人也不稀罕。在华盛顿,能够受邀参加一次凯瑟琳主办的宴会,那无疑是跻身上流社会的最好通道。不仅如此,凯瑟琳还煞费苦心地安排包括老布什的太太芭芭拉·布什等善解人意的客人坐在巴菲特的身边,帮他缓解社交焦虑症等等,不过在巴菲特看来还是“收效甚微”,因为他在盛大的场合里,总是显得紧张又尴尬。尽管没多大长进,但是巴菲特甚至有点得意:“她想努力改造我,但是收效甚微。她的晚宴都很高贵,但是对我得例外”。

尽管每次出席上流社会活动都让巴菲特非常紧张,但是他依然非常喜欢参加凯瑟琳主办的各种活动。巴菲特把这类活动统称为“凯瑟琳的盛宴”,他不在意自己的“乡巴佬”身份,也不在意自己被龙虾或者其他食品搞得狼狈不堪。当然,巴菲特来这些活动,并不是来出丑的,也不仅仅是来开眼界的,他是来讲话的。

美国最上流的社会,其实是一个非常封闭、守旧和思想狭隘的地方,眼光高于一切的华盛顿名流们非常在意自己高贵的身份,他们很少跟自己出身不同的人交往。“凯瑟琳的盛宴”则给了巴菲特,这个乡下佬一个在上流社会展现自己的绝佳机会。风趣幽默的巴菲特,顶着明星投资人的光环,在凯瑟琳的社交活动上绝对是焦点人物,大家都喜欢来问他各种各样投资的问题,而巴菲特闪烁着智慧的回答,也让这些人受益匪浅。

当然,惺惺相惜的两人自然会衍生出与众不同的亲密感情。所以人们常常会看到,已经59岁但依然风情万种的凯瑟琳会把她家的钥匙丢给巴菲特,而且在公开场合两人也是常常一起出现,关于他们俩的关系已经登上了当时的八卦专栏。虽然外界猜测很多,但是他们的朋友们还是认为巴菲特和凯瑟琳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友谊,就像了解凯瑟琳的一位朋友说,“凯瑟琳只同有权势的聪明人保持精神上的密切关系”。

对于凯瑟琳的提携和帮助,巴菲特一直感恩在心。在《滚雪球》这本书里,巴菲特借传记记者之笔,表达了自己对凯瑟琳的感谢之情:

无论她到哪里,都会受到女王一般的招待,我见到了世界上许多我之前没有看到有意思的事情,跟着她我见识了很多。凯瑟琳对政治舞台上的每个人都非常了解,她会把她的见解告诉我。但是她依然认为是我教会了她所有商业的秘诀,而她却没有为我做任何事情。这种想法一直困扰着她。因此她不断思考在哪些方面能够帮助我。

从家庭主妇到新闻界“第一夫人”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凯瑟琳的文章,题目叫做《她一生做过最好的决定,是看出巴菲特这个天才》,这显然低估了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的成就。相较于她提携巴菲特而言,凯瑟琳对美国新闻业和美国政坛所造成的影响可大得多,她甚至改写了美国历史。

凯瑟琳·格雷厄姆本名凯瑟琳·迈尔,1917年出生在纽约的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她的父亲尤金·迈尔是华尔街的大银行家,曾经任职美联诸主席以及世界银行首任行长,家底十分雄厚。在1933年的一场破产拍卖会上,尤金·迈尔将当时濒临破产的《华盛顿邮报》买了下来,并入了迈尔家族的家产之中。

凯瑟琳的母亲也曾经担任过纽约一家媒体的记者,嫁给尤金·迈尔之后她便在美国上层的政治圈和商业圈里社交广泛,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人脉资源。继承了母亲优点的凯瑟琳也在进入职场之后表现优异,就在她为父亲的《华盛顿邮报》工作期间,遇到了后来的丈夫菲尔·格雷厄姆。婚后,菲尔接管了《华尔街邮报》,而凯瑟琳则回归家庭,心甘情愿地做起了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当时美国的大环境也是支持女性回归家庭,做全职主妇支持丈夫的事业。

凯瑟琳45岁那年,丈夫菲尔因为躁郁症而自杀身亡,万般无奈之下凯瑟琳只能重新出山,接管家族产业,被迫从缺乏自信心的小女人变成掌管一家媒体的出版人。《华盛顿邮报》在当时只是华盛顿地区的一家地方性报纸,与当时已经大名鼎鼎的《纽约时报》差距非常大。但这并没有阻挡凯瑟琳希望把《华盛顿邮报》打造成为一流媒体的决心和野心。

天赋使然,凯瑟琳很快就展现出她的媒体嗅觉和商业能力:她首先大胆提拔本•布莱德利成为《华盛顿邮报》新任总编辑,然后对报社上下进行了全面改造,很快《华盛顿邮报》就焕然一新。紧接着,她又开始筹划启动《华盛顿邮报》的上市计划,希望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寻求更大的投资,来推动《华盛顿邮报》的发展。

也就在这个时间,《纽约时报》向全美国丢下了一枚重磅炸弹:绝密的越战情报被披露,美国在越南战争问题上的种种谎言、欺骗,政府官员对道德与良知的背弃,对总统的盲从和愚忠被展露无遗,结果引发民众的强烈抗议,引发了美国的反战潮。但是尼克松总统却不顾一切地行使总统的权力,他不仅把《纽约时报》告上最高法庭,而且以泄露国家情报为由禁止《纽约时报》刊登任何跟五角大楼有关的新闻。

与此同时,《华盛顿邮报》也拿到了这份绝密的情报。摆在凯瑟琳面前的难题是:如果印发,那么无疑是撞上了美国政府的枪口,结果有可能是身陷囹圄,要知道尼克松可是一个极为心狠手辣的人,他甚至说过“要想越战赢,就要杀掉所有记者”这样的话,可想而知他会采取哪些恶劣手段;但是如果不印发,那么《华盛顿邮报》就彻底丧失了编辑独立性,永远失去了跻身一流媒体的机会。经过艰难的抉择,凯瑟琳赌上了身家性命和《华盛顿邮报》的前途,毅然决定出版五角大楼密文。

这一系列的做法惹怒了尼克松和美国政府,他们阻挠两家报社刊登,甚至以叛国罪之名将报纸告上最高法院。但秉承司法独立的美国最高法院最终判《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胜诉,而判美国政府败诉,捍卫了言论自由和媒体独立性。

当然,后面的故事大家就更耳熟能详了。凯瑟琳领导下的《华盛顿邮报》越战越勇,他们成功报道了“水门事件”,直接导致美国总统尼克松引咎辞职。水门事件指1972年美国总统竞选中尼克松共和党政府的非法活动引起的政治丑闻。

水门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大厦,民主党全国总部所在地。1972年6月17日,有5个人潜入大厦进行窃听活动而被捕。随后的调查表明,尼克松政府为确保共和党竞选获胜采取了一系列非法行动,闯入水门只是其中之一。这起被掩盖成普通偷窃案的事件,经过《华盛顿邮报》两位年轻记者不懈的挖掘,最终找到了关键的证据、并且通过《华盛顿邮报》向公众公开事实,结果不仅导致尼克松政府的数位关键人员锒铛入狱,甚至尼克松本人也引咎辞职。尼克松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因丑闻而中途下台的总统。

传奇女性的启示

凯瑟琳更高明的地方在于,她并不是空有一腔热血的理想主义者,更是有勇有谋的传奇女性,其中有三点非常值得今天的人们汲取:

第一,在她的打理之下,《华盛顿邮报》成为了集广播、电视、杂志等一体的新闻集团。当然,这也跟她的多年密友巴菲特分不开,巴菲特不仅向凯瑟琳传授了很多商业运营之道,更帮助《华盛顿邮报》制定了一整套资金配置机制,享受到了金融推动商业发展的便利之道。当然,凯瑟琳更善于慧眼识珠,她不仅在巴菲特早期就看出他的无限潜能,同时还善于挖掘年轻人,并把他们培养起来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华盛顿邮报》能够获得今天在全球的影响力,凯瑟琳早期打下的基础功不可没。

第二,她鼓励更多的女性独立起来,不遗余力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的性别平等,鼓励更多的女性进入职场,通过工作获得更大的价值,实现个人的理想。今天,女性在职场上面对的压力和受到的歧视,要远远小于凯瑟琳那个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就可以就此停下前进的脚步、放下努力的拼搏。相反,今天相对公平和优越的社会条件,更多的女性应珍惜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第三,不断唤醒公众的公民意识和追求真相的价值观。每个时代都有手握权力,想要为所欲为的人,但是,正是对真相的追求和对正义的执着,才能够保持社会朝着更公平、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代表作:巴菲特:为什么要一直赚钱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