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辟入里和入木三分
前言:
一般来说,诗人在写屎、尿、屁等不雅字眼时,能不用则不用,就算要写,都会尽量写得委婉一些,将其文饰得十分之高雅。
比如,古代诗人在写屁的时候就会写为“依稀丝竹之声,仿佛麝兰之气。”
可毛泽东却太不相同,他在写诗作词时丝毫不避讳这点。
比如,毛泽东在其名词《念奴娇·鸟儿问答》中,就直接写道:“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除此之外,毛泽东还写了一首七律打油诗《七律·重庆谈判》。
在这首诗中,毛泽东直言不讳地写道:“延安无屎不黄金”。
正是这句名句,让这首诗引发了争议,有些专家称,屎要改成土。
这是怎么回事呢?
毛泽东在延安
01、重庆谈判
1945年8月,全面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了掩人耳目,假惺惺地多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是,进行和平谈判。
暗地里,蒋介石却剑拔弩张,企图“剿灭”解放区,建立独裁统治。
蒋介石处心积虑地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实际上是一箭双雕之计。
一则行缓兵之计,做好发动内战的准备;
二则,倒打一耙,一旦毛泽东拒绝谈判,他就可借机污蔑毛泽东挑起内战。
对此,毛泽东心知肚明,他思虑再三,决定以身犯险、独闯龙潭,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以大无畏的气魄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了43天谈判。
10月10日, 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0月11日,毛泽东飞返延安。
这就是著名的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毛泽东和蒋介石合影
当毛泽东来到重庆后,蒋介石安排他住在了桂园。
不久,毛泽东在桂园会晤了旧时好友柳亚子。
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在广州举行,当时正处于大革命时期,柳亚子和毛泽东都参加了这次会议,由此相识。
柳亚子颇具识人之明,和毛泽东接触不久,就断定他是中国革命之英才。
简短的交流后,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此次两人时隔19年再次重逢,有说不出的话,谈不完的心,两次多次促膝长谈。
柳亚子也是著名诗人,毛泽东更是一代诗坛大家,两人诗文互和,好不惬意。
毛泽东在柳亚子多次热情邀请下,赠了一些诗人给他。
毛泽东和柳亚子
其中有一首就是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率军在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修整期间,写下的《沁园春·雪》。
(正是因为柳亚子,毛泽东这首千古名词,第一次公开发表)
另外毛泽东还随手写下了一首七律打油诗:
有田有地吾为主, 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 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 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 无非一念救苍生。
02、《七律·重庆谈判》
毛泽东在写这首诗时并没有取标题,因此这首诗原本是一首无题诗。
后来著名作家、资深毛泽东历史研究者刘济昆先生1992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全集评注·新版前言》中,将其命名为《七律·重庆谈判》。
此诗首联第一句意思是保存解放区,解放区的人民就能当家作主;
首联第二句意思是只有保存人民武装,才能更好的保护人民的基本利益。
这里的无法无天,其实指的是蒋介石的法,蒋介石的天,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以“统一政令”“统一军令”为由,无理要求我党交出解放区、交出军队。
颔联第一句,是说蒋介石统治地区,政治黑暗, 官吏贪腐, 搜刮民财, 民不聊生;
颔联第二句,是指解放区干部廉洁, 人民当家作主,万众一心,就连粪土也会变成金。
颔联国统区与解放区进行鲜明而又尖锐的对比,一褒一贬,大快人心。
颈联第一句意思是解放区军队开展交通破击战, “炸桥挖路”, 是为了制止蒋介石发动内战,实现和平的正义军事行动;
颈联第二句意思是说解放区军队与蒋介石军队争夺抗战胜利果实是一个尖锐的斗争。
尾联第一句,意思是说国统区百姓流离失所、贫病交加,饿殍遍野,蒋介石却不管不顾,大举调兵进攻解放区,导致大量军民流血伤亡;
尾联第二句,意思是说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就是为了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以求拯救全国人民。
这首《七律·重庆谈判》是毛泽东写下的第一首政论诗,政见鲜明,针锋相对,论理犀利,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毛泽东在这首诗表明了自己坚定不移的立场,对蒋介石种种无礼要求进行了有力的批驳和反击,表达了他反对内战以求拯救全国人民的赤子之心。
此诗语言通俗浅显, 新颖生动,亦庄亦谐,鲜活风趣。
而且毛泽东运用比兴手法,意味深长,言简意赅,平中见奇,使读者读完之后过目不忘,愤激之情跃然纸上。
这首诗虽然只是一首打油诗,可是当时就在重庆广为传抄,引起读者的共鸣。
毛泽东在重庆
03、流传和发表
毛泽东写下此诗后,并没有公开发表。
直到1947年4月22日,著名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时任上海《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在《大公报》第八版“世象杂话”栏目下, 发表了一篇名为《金城延安》的短文。
王芸生在文中写道:
“前年和谈初启, 毛泽东氏于填罢‘沁园春’一词后, 尚有七律打油诗一首, 诗云:‘有田有地皆吾主, 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 延安无屎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 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地血, 无非一念救苍生。’”
1949年3月13日,上海《立报》创始人成舍我,在《立报》第四版发表了《毛泽东的诗》。
文中, 刊载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七律·长征》还有这首七律诗。
成舍我在文中写道:
“在重庆时,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民主?要炸桥破路!他写过一首七律作为答复云:‘有田有地吾为主, 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 延安无屎不黄金。炸桥破路谈团结, 毁屋攻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 无非一念救苍生。’”
成舍我在这篇文章解释了毛泽东写这首诗的初衷, 是为了答复有人关于解放军“炸桥破路”的指责。
此后,这首诗很少见于报刊发表,这首在当时影响很大的诗长期以来不为人所熟知。
直到1983年,《文教资料简报》第12期发表了著名历史学家、作家盛巽昌的《毛泽东诗词二首》一文。
盛巽昌先生在文中就解析了这首诗。
从此,这首诗引起了一些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的兴趣和重视。
此后,《毛泽东诗词史诗论》、《毛泽东诗词全编》、《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全》等毛泽东诗词注释本、解读本、鉴赏本都收录了这首诗。
1985年8月23日,民革中央主席王昆仑病逝,民革中央机关报《团结报》的总编辑王奇写下一篇名为《重庆, 一道冲破浓雾的闪电——论四十年前中国政坛的一件往事, 并以悼念王昆仑同志》的文章悼念王昆仑。
王奇在这篇文章首次将毛泽东原句“延安无屎不黄金”改为“延安无土不黄金”。
王奇先生之所以这么改,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延安位于黄土高原,土字明显可以喻指黄土高原。
第二,屎字入诗有些不够庄重,文雅,毛泽东诗中本意就是“粪土”的意思。
将“屎”改为“土”,既不违背毛泽东本意,又显得更加文雅,一举多得。
此后,很多人在转载毛泽东这首诗时,都改为了“延安无土不黄金”。
毛泽东和延安群众交谈
04、个人愚见
当然,专家学者的做法也有他们的道理。
只不过,在食堂看来,大可不必因为觉得“屎”不够文雅就对其进行修改。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却不是高高在上、附庸文雅的文人。
他向来主张贴近群众,和群众心连心,屎屁尿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太寻常不过了,很多时候并不存在文人的贬低意思。
1942年5月28日,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说:
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
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我逐渐熟悉他们,他们也逐渐熟悉了我……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
毛泽东在延安
你看,毛泽东从来都没有介意这点。
抛开“屎”字有失文雅一点来看,在原诗“延安无屎不黄金”一句,本身就包含延安地区虽然条件艰辛,可老百姓人人有田种,人人有地耕,都可以凭努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意思,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
“无屎不黄金”比“无土不黄金”反差更大,更符合毛泽东本意。
因此,食堂读这首诗时,一直都读作“延安无屎不黄金”,不仅没有觉得有丝毫不妥,反而觉得无比贴切,接地气。
不知大家怎么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