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起名

起名

邵姓100分男孩名字(邵姓男孩寓意好的名字大全)

2023-04-21起名
南市街道紫溪村,紫溪村位于东阳城南16公里处,东永二线穿境而过。紫溪村为东阳市名村,一代报人邵飘萍为紫溪村人。目前,村有木线,家俱,箱包,磁性等行业。村里实现村

南市街道紫溪村,紫溪村位于东阳城南16公里处,东永二线穿境而过。紫溪村为东阳市名村,一代报人邵飘萍为紫溪村人。目前,村有木线,家俱,箱包,磁性等行业。

村里实现村务,党务及时公开,设立村务公开栏,并设立了村务监督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对村经济等情况进行了监督。

紫溪村是街道有名的席草种植基地,现种植500多亩。现已对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建有村民活动场所,村民健身设施和配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各村配有专职的清洁工,每天进行垃圾处理。村内的池塘都进行改造,改变了卫生状况。

村里建有老人的活动场所,设有棋牌室,活动室,电视室。

紫溪村与陈宅村、山联村、五一村、廿里牌村、西雅村、沧江村、后赵村、岘峰村、南溪村、安儒村、梨枫村、石盆村、横城村、西坞村相邻。

现属南市街道,下辖3个自然村:紫溪、美陂下,乐业。紫溪村前有眠牛坡,东有伏虎山,西有飞凤山,北面山峦起伏,绵亘4公里,紫溪坑水库、泽塘水库、麦塘水库、古塘水库、岩屋水库散处其间。紫溪坑水蜿蜒穿过村庄,溪水旁有两棵500多年树龄的古樟树。2011年底,全村有户数753户,常住人口2029人。1997年7月14日,东阳市人民政府公布紫溪村为第二批东阳历史文化名村(东政发〔1997〕120号)。

紫溪村邵氏始祖邵亢,曾任朝廷制诰,后升礼部侍郎兼枢密副使,谥“安简”。建炎二年,河南为寇所陷,邵亢随驾南渡,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定居于此,子孙散居于黄毛塔、竹园头、坑塔、朱店山、枣树塔等村。明正德九年(1514)黄毛塔村出了位进士,名邵豳,号紫溪。正德十一年任福建建阳县知县,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嘉靖五年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当时,紫溪附近有一座西山寺,寺中和尚仗着地方恶势力,无恶不作,欺男霸女。邵豳得知,申报官府,带领军队查抄西山寺。并将附近几个邵姓的小村庄并为一个,建造祠堂庙宇,修建民居街巷,深得乡亲爱戴,族人就以邵豳的号“紫溪”命名村庄。

紫溪村尊师重教之风蔚然。明永乐庚子年(1420),邵皓率先捐田4亩4分作为赞助紫溪邵氏子弟求学的“养贤田”,此乃紫溪养贤制度之发端,族人因此尊称邵皓为“养贤太公”。此后族人不断捐赠山或田给宗族祠堂,到清乾隆三十年(1765)已有养贤田48亩,还有大量养贤山。村人制订养贤制度,确定施行细则。紫溪祠堂明清时开始设立蒙馆,授村童《三字经》、《四书》、《五经》。光绪三十四年(1908),紫溪宗族宗长邵作辛等人,受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影响,拨出族田400亩,把紫溪私塾改为紫溪两级小学,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新型人才。聘请邵坦模担任首任校长,以优厚的待遇聘请名师任教,当时著名学者吴义陶、邵咏等都曾在紫溪小学教过书。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开支,将800亩租田分设紫溪、南山、西塔3个庄户,租谷收入划归学校,充实办学基金。1915年,邵作辛又与马成骥等人筹建长山小学(南马高中的前身)。

紫溪村邵氏家族提倡男女平等,女孩与男孩都能在紫溪小学免费就读。紫溪村的女儿嫁到外村,她们的子女回到紫溪小学读书,也同样享受免费教育的待遇。因此,紫溪出过不少女性人才,如著名花鸟女画家邵一萍、台湾著名女画家邵幼轩等。

▲由邵氏宗祠改建的飘萍小学

古建筑

唐代古刹——云峰寺

云峰寺在紫溪村西1华里处,始为灵岩教院,柳塘陈氏八世运府君始建于唐景福元年(892)。宋治平二年(1065)陈姓嫡孙万十七府君(号云峰居士)重建,改称云峰寺。宋开庆元年(1259)毁于火,又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与清崇祯十三年(1640)两度重建并扩大规模。民国12年(1923)重修时,邵飘萍曾捐款215元,并题写“大雄宝殿”之匾牌,题写《云峰寺碑——重修大殿并西厢记》,紫溪人将它刻成石碑放在寺庙前。20世纪前半叶,因国家动乱,疏于维修,原建筑群毁于1955年4月13日的大风冰雹。1993年复建大殿三间,同时修建了天门、放生池、莲经塔、牌坊、观日亭、观月亭等。被确定为宗教活动场所。因为环境优雅,在寺庙东西两侧修建了南市街道养老院。1996年4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紫溪又在三间大雄宝殿的后面新建五间大殿,双重屋檐,四周走廊,显得尤为庄严。

▲云峰寺大门

▲2013年新建的云峰寺大雄宝殿

▲据邵飘萍撰而刻的《云峰寺碑》

御史厅与邵飘萍故居

御史厅建于嘉靖八年(1529);1851年重建时,改用石柱;2013年政府拨款28万重新修缮。御史厅原由门楼、正厅、后堂以及两侧厢房组成。正中有圈堂,作为议事、审判的地方;阶沿宽3米多,比厅堂低一级,形状似纱帽,故村人习惯称之为“纱帽厅”。厅前门楼两侧各有厢房三间,东为伙房,西为捕办及随从值班休息的处所。现在西厢与后堂已不存。御史厅前面有御史街,中间一段宽6米,东西两头宽3米,两头向北弯曲呈弧形,状似一条官带。纱帽加官带,其意不言而喻。据传,御史街只许男人行走,故紫溪人称为“男街”;在御史街南面,挖了一条由西向东流淌的小溪,隔溪还有一条专给女人走的街,叫做“女街”。御史厅的栋柱上有一副对联:

开帐绛而谈经,教授北裔,俨霑化雨;

驾单骢以问俗,恩深东粤,宛载光天。

上联称赞邵豳能文能武,善于化干戈为玉帛之功,下联称赞邵豳能深入边境地区安抚百姓。据说御史厅的其他对联可以任凭发挥,自由撰写,但这副对联每年必挂,而且不得更改一字。

▲御史厅大门

御史厅东厢房为清末重建,邵飘萍就出生在这里,1997年7 月由东阳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5月,市文物管理办公室联合当地镇政府,对故居的东厢房,进行了落架大维修,对院内天井和周边环境进行整理与美化,保留旧时环境风貌。邵飘萍14岁考中秀才后,曾随父母回紫溪庆贺,请亲朋好友喝喜酒,并住了些日子。情系故乡的邵飘萍,多次为建设家乡捐款,并为家乡寺庙题字、写碑文。

紫溪宗祠

◆紫溪邵氏宗祠

紫溪邵氏宗祠位于南市街道紫溪村,199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嘉靖八年(1529),任山西道监察御史的邵豳将散居在周围小村中的邵氏子孙集中到紫溪筑房而居,其父邵英发起建造宗祠。当年十二月动工,翌年十二月建成。原为前后三进。清道光四年(1824)在庙门内建造朝北雨台一座,两边又建厢屋,分上下层,楼上朝戏台,可坐着看戏,楼下作走廊,既可看戏,又方便走动。祠前两边,立四根旗杆。

咸丰年间重修,后堂升高。光绪十七年(1891)秋,又商议重修,改木柱为石柱,抬升基础,历时3年告竣。至甲辰(1904)又由景芳等7人将中座北面做起胡门,后座东西两厢又修换了门面,修造好门楼,并上油绘画。画栋雕桁,大多为明代风格。

现仅存一进正厅,面宽五间,明间、次间抬梁式,前后单步廊,稍间抬梁式、穿斗式混合,园形石柱粗硕,周长约1.3米,前后檐狮鹿牛腿,后檐饰S型锁壳人物牛腿,雕刻精緻,鼓型泡钉柱础,三合土地面。柱梁用油漆刷过,檩枋有彩画。现在祠堂正厅为紫溪小学会堂,前厅改为教室,后寝改建为“邵飘萍纪念馆”。

◆景溪公祠

景溪公祠最早建于清朝道光二十七年。2000年作了全面维修。2012年被列为东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前面三间厅,后面三间堂,中间有穿堂相连。前厅正中掛金字匾,“成德堂”三个大字居中,左边书写年份“民国十三年”,右边署名“国务总理、内外部长颜惠庆”,由当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的颜惠庆亲笔题写。正因为北洋政府要员题款,原匾在“文革”中被毁,现在的匾是仿制的。公祠左边墙壁上嵌着民国二十一年(1932)重建景溪公祠的记念碑文,重点记述振青(即飘萍)先后捐款、助乡亲重建景溪公祠的经过。堂上挂着邵飘萍及其夫人的画像。

逸轩艺圃

邵逸轩,民国时期与齐白石、张大千等合为古都五大国画名家。紫溪现在还留有他的故居——逸轩艺圃。1997年被列为东阳市文物保护单位。逸轩艺圃是邵逸轩出生、读书、学画的地方,在这里受邵逸轩艺术熏陶的有其堂妹邵一萍、儿子邵小逸、女儿邵幼轩等,后来都成为中国画坛著名画家。

紫荆井与紫荆桥

◆紫荆井

紫荆井,据说是由御史公邵豳的太婆贾氏带头挖掘的,井口十八级石阶的下面,有磨磐石一块,作站脚打水用;为防天旱,磨磐石下面还有二级石阶。井内是泉水,水质清甜,烧粥呈黄色。因为整座井形状像畚斗,故紫溪人通常称之为“畚斗井”。

◆紫荆桥

紫荆桥,跨度7米,高4米,桥面宽3.2米,当时此桥东通东阳、嵊县,西达永康、金华。整座桥由乱石砌拱而成,建桥至今已有500多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