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风水

风水

怎么形容风水宝地(为什么邙山是历代帝王钦选的风水宝地)

2023-03-26风水
·北邙山·一座山,厚重在历史里,鲜活在文字上,扎根在乡愁中;横亘在黄河南岸,矗立在洛阳城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北邙山平均海拔只有二三百米,却是中原腹地的文

· 北邙山 ·

一座山,厚重在历史里,鲜活在文字上,扎根在乡愁中;横亘在黄河南岸,矗立在洛阳城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北邙山平均海拔只有二三百米,却是中原腹地的文化名山,道教典籍中被列为七十二福地之一。更有6代24帝长眠于此,分布之密、数量之多、延续年代之久,堪称中国之最。

为什么那么多王朝定都洛阳?为什么邙山是历代帝王钦选的风水宝地?

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市北的广武山,长度100多公里。邙山为黄土丘陵地,是洛阳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

背山面河、地势开阔、土层深厚,被认为是死后长眠的理想之地,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一说。故而,邙山之上古墓众多,“无卧牛之地”。

2002年5月,国家文物局批准“洛阳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项目立项。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承担了此项任务,该文物队队长史家珍说,经过文物工作人员五年的艰苦工作,已初步确定“洛阳邙山陵墓群”埋葬着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六代共计24座帝王的陵墓及其陪葬墓群。史家珍说,陵墓群包括东周时期的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东汉帝陵分别是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灵帝文陵;曹魏帝陵为文帝首阳陵;西晋帝陵分别是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惠帝太阳陵;北魏帝陵分别是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后唐帝陵为明宗徽陵。

这24位帝王有的在历史上曾叱咤风云,其中有大名鼎鼎的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以迁都促进民族大融合而青史留名的北魏孝文帝;也有的一闪而过,仅在历史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如汉冲帝刘炳,他2岁即位,3岁即崩,在位还不到一年。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研究室主任严辉介绍说,整个陵墓群占地面积750余平方公里,所在区域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20公里,包括了孟津和偃师以及洛阳市的西工区、老城区、洛龙区等5个区,涵盖了20多个乡镇,360多个自然村。陵墓群西至孟津县常袋乡酒流凹村—洛阳市郊红山乡杨冢村一线,东至偃师山化乡南游殿村—山化乡忠义村一线,大致呈东西向长条形分布。

那么,为啥这么多名人和帝王喜欢埋在邙山呢?主要是因为洛阳地理位置重要。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曾临洛水之滨,他向南可以看到伊阙、木谷、轩辕,向北望见太行,认为此地是极佳的建都位置。周公则亲自勘测其地,绘制了详细的城市规划图,营建洛邑作为陪都,到周平王时则正式迁都,开创了洛阳作为都城的历史。此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后)、后梁、后唐各朝以此为都,是为九朝故都,历时达1300多年。

简单点说,洛阳南有洛河,北依巍巍邙山,易守难攻,所以有很多王朝把这里当做了首都,成为政治中心。这样,很多优秀的人才就会聚集到这里。生老病死是正常的轮回,死后就需要寻找下葬地。中国人的观念中,山是最后的葬地,而距离洛阳最近的山就是邙山。此外,洛阳被描述为“四山紧拱,河洛悠扬”的“大聚会”之所,而洛阳北面的邙山不仅是“中龙”主脉的聚结处,且有伊、洛、瀍、涧四水乃至黄河环抱穴地,是葬地的上上之选。所以,久而久之,帝王及达官贵人等等都埋在了邙山。

除了帝王外,老百姓也葬在这里。唐人王建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旧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 说明,唐朝的时候,山上几乎都埋人了,就是花钱也找不到可以做墓穴的地方,火爆程度可想而知。

北邙山,是洛阳的脊梁,是洛阳的圣山。站在远方,用崇敬的目光打量着它的每一寸肌肤,它活跃在我的感情里;在历史的长河里凝视着北邙山朝气蓬勃的面容,它扎根在我的记忆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