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梦见自己梳头发掉好多头发

2023-07-04知识百科
暖春时节,走进水城县营盘乡红德村,红心柚、猕猴桃、刺梨等特色产业,随山势和海拔变化遍布田间地头,焕发勃勃生机。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通村通组公路,蜿蜒伸展直通农家

暖春时节,走进水城县营盘乡红德村,红心柚、猕猴桃、刺梨等特色产业,随山势和海拔变化遍布田间地头,焕发勃勃生机。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通村通组公路,蜿蜒伸展直通农家院落,错落有致的民居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显得格外闲适宁静,勤劳、淳朴的村民,一边劳作一边不时发出欢声笑语,幸福感泉涌而出。

谁也想不到,这个如今产业兴旺、基础设施完善、百姓幸福的村寨,之前曾被列为深度贫困村,村民出行只能靠竹竿桥、溜索......

过去几十年

梦想能有一座桥

对许多人来说

“溜索”这个词或许有些陌生

但对贵州省水城县营盘乡红德村的村民来说

“溜索”曾是他们通往外界的捷径

这是一条悬在空中的路

视频拍摄于2012年8月(@跨云星工作室)

“贵州水城县红德村

娃娃上学要用溜索穿过大峡谷”

这个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

西部营盘乡的小村庄

没有客车到达

最近的火车站是“茅草坪站”

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

但就是这2公里路

却被峡谷生生隔开

横亘在村庄和火车站之间的

是一个有着140米深

被称为“乌蒙大裂缝”的峡谷

村民们也把峡谷称为“断头路”

因为村里的路到这里就断了

走不通了

如果出村

必须花3个小时

走进140米深的峡谷再走出来

上个世纪90年代初

村民在峡谷底部建了一座竹竿桥

要过桥

得先从村子下到谷底

再过竹竿桥爬上对岸

因为两边的陡坡几乎呈90度

村民们几乎是在悬崖上开辟的道路

一下一上至少要2个小时

红德村的村民杨树林

每次提起他的两个女儿

年过五旬的他就格外难受

泪水忍不住打转

2000年7月的一天

杨树林的两个女儿和儿子

一起来火车站看他

返回村子时

儿子因为被狗咬到

留在车站养伤

两个女儿结伴回村

在路过竹竿桥时

不幸遇上洪水上涨

两人同时被冲走

出事的那年

杨树林的大女儿才19岁

小女儿也只有11岁

5天后

村民自发成立打捞队

找到了大女儿的尸体

杨树林和妻子抱头痛哭

而他的小女儿

至今未找到

血一般的教训

让村民们觉得

一定要有一个更加安全的通行方式

2002年

村民惠德方在峡谷上

架起长百余米的溜索

此后10年

溜索成为红德村主要的出山通道

无论是小孩还是学生

年长的还是残疾的

出门全部靠简易的溜索

一根钢筋、一个滑轮、一个铁笼子

就成了村民出行的交通工具

出村赶集、上学、办事

甚至到乡里、县里看病

村民都会选择从峡谷间“溜索”而过

红德村所在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峡谷沟渠众多

“出行难”长期困扰着当地老百姓

能有一座桥

是他们几十年来最大的期盼

多年来

村民们经历过

竹竿桥、溜索、铁索桥等等

各式各样的出行方式

但这些都算不上安全

2012年

水城县政府筹资160万元

在这个峡谷之上修建了一座

长38米、宽9米的望龙桥

2013年初

望龙桥竣工通行

视频拍摄于2019年(@跨云星工作室)

这座桥的到来

也让红德村悄然发生改变

......

摘掉“穷帽子”

过上好日子

“以前车路不通

赶一趟乡场

来回两头黑

农产品拉不出去

生产生活物资运不进来

日子过得很艰辛”

谈起红德村以前的交通状况

岩江水组的村民郭富情历历在目

郭富情家用上了自来水

岩江水组是红德村

海拔最高的一个村民小组

这里山高坡陡

不仅交通不便

吃水问题也给村民们的生产生活

带来很大限制

“以前吃水要到很远的山下去背

来回一趟要二三个小时”

谈起曾经的吃水难

年过七旬的村民董二英感慨万千

“每到下雨季节

有平房的人家用房顶房盖储水

吃‘房盖水’

没有平房的人家

则在附近选取一处

四面都是石头的低洼地

经过简单处理后

用来当作临时储水池

吃‘石盆水’

董二英一家彻底告别了“石盆水”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

红德村抢抓机遇

以水、电、路、讯为重点

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新建、扩建通村通组公路34.75公里

过境旅游公路6.2公里

修建小水窖415个

大小水池23个

依托出水沟水库、大摊子水库

集中供水管网覆盖全村各户

全村全部实施农村电网低压改造项目

建成16个变压器

保障了全村用电

新建通讯网络基站3个

3G/4G网络已覆盖全村

建成广电云“户户通”机房一个

安装“户户通”630户

……

红德村的基础设施悄然发生了巨变

“现在国家政策太好了

马路修到家门口

出门就坐车

水管铺到家家户户

拧开水龙头就有水

再也不遭罪了”

提起现在的红德村

村民赵国良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基础设施好了

要想办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2019年以来

红德村紧紧围绕

产业发展“八要素”的具体要求

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

因地制宜沿着北盘江沿线

种植红心柚

图片来源:贵州日报

“现在正是红心柚挂果前管护的关键时期

每天浇水才能保证果实水分充足”

基地负责人马荣会

正在指导工人给果树浇水

2016年

他毅然辞掉了福建的工作

在拖倮戛组流转农户土地

种植了224亩红心柚

如今

在村委会及上级有关政策的支持下

马荣会的红心柚基地带动了多人致富

马荣会(前)正在给红心柚梳花

同样在拖倮戛组

44岁的村民罗素兰

每天都要精心照料100箱中蜂

“这些‘小家伙’小气得很

照顾不好

它们就会另安新家”

罗素兰一边查看蜂群的长势情况

一边乐呵呵地说

“现在政策好

在家乡发展产业

不仅自己赚钱

还能带领乡亲们致富

比外出务工划算多了”

罗素兰说

如今,罗素兰不仅养殖中蜂

还发展了20多箱意蜂养殖

每年收入上万元

罗素兰正在查看她的蜜蜂长势

如今的红德村

路宽了、水通了、灯亮了

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直线攀升

特色种养业

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群众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红德村甩掉了多年的贫困标签

但勤劳的村民们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新生活

来源:[email protected]��市人民政府网、六盘水日报社

来源:共青团中央微信公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