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风水

风水

风水古代文人考试时(古代人考试的地方叫什么)

2023-05-13风水
我国古代有国人到异国他乡去求学的故事,像玄奘,像清朝末年的留美幼童,但在古代来中国留学求学的外国人更多,那么他们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如果参加了科举考试,有没有一

我国古代有国人到异国他乡去求学的故事,像玄奘,像清朝末年的留美幼童,但在古代来中国留学求学的外国人更多,那么他们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如果参加了科举考试,有没有一些取得优异成绩的留学生呢?让我们以唐朝为例,在唐朝是允许外国的学生参加科举考试的,只不过在这之前,你要取得相应的资格。其实说起来,即使是大唐人士想参加科举考试,也要取得相应的考试资格,只不过他们的考试资格的取得,通常是因为他们是属于六学二馆的生徒。

六学二馆分别是什么呢?馆是崇文馆和弘文馆;六学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归属于国子监,这是一种取得科举考试资格的方式。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获得州县的推荐,这种叫做乡贡,这是国人考试。而外国人假如要考试的话,先要取得一种叫做宾贡的资格。

我们在学习中国历史的时候能有这样的认知,就是科举考试为古代社会的阶级流动创造了一种可能性,然而科举并不容易,所以民间有各式各样的俗语去形容这种事,说它难到什么程度呢?叫“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对于国人都如此艰难的科举考试,那些外国人要是再来考的话当然是难如登天。

首先资格问题,外国到中国来学习的这些学生,必须得是由某国派来的人,才有资格获得宾贡这个待遇,也就是说不管你的学习有多么好,只要你不是通过国家保送或派遣而来,你自己慢慢自费来学习来的是得不到这种资格的。当然也并不是各国派来多少学生都能能够通过宾贡进而能够获得参加省试这个中央级考试的资格的,对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看不同的选手的成绩,会给出不同的人数。此时千万不要以为获得了宾贡,也就是获得了参加中央级考试的资格,你就大功告成了,那仅仅是一个资格而已,用现代的话来说,就像是给了一个外国人这么一个考取中国公务员的机会,给了你一张准考证,你可以考,但是你能不能考上这是另外一回事,因为考试的时候并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就给你出一道外国语的试卷,也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就不考中国的国情了。这是相当难的,因为这要求这些考生具备和中国文人同样的文学水平,才有可能通过这个考试。那么说一点都不放水,一点都没有优待吗?

也不是这样的,清代徐松在《登科记考》中就记录了唐代的一些考试的状况,里边有这么一段,说公元930年,唐明宗天成五年,在进士考试结束之后,经过中书门下省的核查,结果就发现新科进士们的诗,有一些是不是很合格的,这事报到明宗皇帝那,皇帝看完之后也很生气,觉得确实并不合格,于是就下诏取消那些诗赋不合格的人的进士资格,然而在这其中,他对那些宾贡则有了一些适当的放宽,而这个放宽也不是说就减分,或者是争一只眼闭一眼,他是针对这个题目来考量的,说在作赋的时候高丽的考生,他们普遍用错了一个韵,经过调查之后,皇上认为这是源于外国人在传中国汉字的这个读音的传播过程中,这个音有讹传,但是如果忽略这个读音,看这个文章意思还是通的,所以就没揪着读音的问题不放,但尽管如此,也并不是大批量的开放宾贡入选,而只是放了一个人,保留他进士及第的身份。从这以后就留下来一个惯例,每年宾贡只放一个人。当然在这之前,整个这一科的进士只取15个人,全国考试只招15个人,这已经就是精英当中的精英了,而在这15个人当中原来是给宾贡留两个名额,是经过这次考试之后改成了一个。

那么宾贡是怎么来的?在《新唐书·儒学列传》当中说到,贞观六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博士给玄武屯营飞骑两军士兵讲文化知识,如果学了之后在成绩上有比较突出的,还会给一个名额,这个名额就叫作贡士,拿了这个贡士的名额的人就能参加科举考试。其实这就是在军中鼓励读书,鼓励他们成为军中的知识分子,然后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这可以说是改变自己的命运了,这就是宾贡的贡字的来历。而邻国派来的大量的留学生,他们来到太学也通过学习,最终要实现在中国参加科举,而这些人就是这个贡士之前加了一个宾,也就是是客人、外人的意思。然而想成为宾贡,必须得是由某国派来的,那么真正这事情就这么教条吗?假如说真的出现了人才,是不是就会限于他的身份而不使用呢?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古人做的也是相当灵活的。唐朝文学家陈黯在《华心》中说到,唐宣宗大中初年的时候,宣武军节度使卢钧,对当时的大食人(今阿拉伯地区)李彦升很是赏识,于是就把他推荐给朝廷,皇上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就让礼部对他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还不错,第二年李彦升就参加了进士考试,并且进士及第了。李彦升既不是什么国派来的留学生,也不是什么访团当中的一个学士,他只是旅居中国的一个人,所以当时没有国家推荐的,但确实自己也有能力又有一定的机缘得到了当朝大臣的推荐的,这些人才也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到官场序列当中。由于唐朝的国际影响力在当时堪称世界一流,所以到唐朝来读书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就成为了周边那些小国的读书人的终极梦想,这个时候唐朝的科举制度也被周边的许多国家学去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朝鲜。

在公元九世纪到公元十世纪中叶的150年之间,当时的朝鲜在这150年的时间里面,在中国参加科举考试及第的大概有90人,其中以宾贡资格举进士和诸科及第的达58人,再对比我们前面所讲到的说这些参加科举考试的外国人,他需要和中国的文人有同样的文学水平,才能够进士及第,我们不得不去感叹,当年这帮人是真认学呀。当然在唐朝以后到中国来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也仍然是有的,因为北宋前期的科举考试制度也有仿照唐代旧历的意思。虽然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但是唐代创建的宾贡制度让外国留学生有机会在中国参加科举考试,这种制度在中晚唐的时候最为繁盛,但是到了宋太宗后期的时候,就慢慢的衰落了下来。

而我们再回头去看这个宾贡制度,通过了考试进士及第的人可以在中国当官,那些没通过考试的人怎么办呢?虽然他们并不能够在大唐做官,但是他们回到自己的本国国内仍然是十分有知识的学者或知识分子,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完全可以支撑他们在本国身居要职,而也正是源于他们在求学期间对中华文化的一些学习,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让他们在回国之后就把学习所带来的这些心得和知识传播到了古代中国周边的那些小国当中,也就是古代历史上的儒家文化圈或者叫东亚文化圈,大唐的影响为什么会大呢?其实就是这种文化的传播力量,而这些文化的传播过程当中,那些宾贡和那些没有考上宾贡的人都贡献出了许多力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