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仙缘梦境解析大全108

2023-07-22知识百科
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的十月十五日,新任登州知府的车驾驶进了府城所在地——蓬莱。百姓们听闻消息,纷纷走上街头,迎接他们期盼已久的父母官—赫赫有名的大学

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的十月十五日,新任登州知府的车驾驶进了府城所在地——蓬莱。百姓们听闻消息,纷纷走上街头,迎接他们期盼已久的父母官—赫赫有名的大学士苏东坡。

时隔五年了,出知登州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东山再起。不单单是当地百姓,恐怕连苏轼自己都渴望着,在这个拥有海上奇观的胶东古郡做出一番功业。

蓬莱,既是地名也是梦境。简单质朴的两个字,却深藏着两千多年来无数中国人发自内心的美好愿景。海上有仙山,山在缥缈间,仙山上住着长生不老的仙人,是一个充满祥和安宁的极乐世界。而蓬莱阁,就像是由凡间通往仙境的最后一节阶梯。

自海上瞭望丹崖山,赤红的岩壁与碧蓝的海水相映,色彩瑰奇。因这里的山石是一种含铁石英岩,呈现赭红之色,故而得名。蓬莱阁则高居峰顶,其情其景,犹如画境。

作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蓬莱阁的名气不言而喻。它或许不如湖北的黄鹤楼,有着更为久远的营建历史;它自然也不似湖南的岳阳楼,有着奇特的头盔式的琉璃瓦顶;它甚至也不像江西的滕王阁,在历经29次的重建后,变得那样恢宏雄峻。然而,作为四大名楼中唯一一座北方楼阁,踏山望海的蓬莱阁似乎带着与生俱来的壮阔与豪气,而它,又偏要将这种雄伟都藏进丹崖山的葳蕤俊秀里。

蓬莱阁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的单檐牌坊,青砖正脊,筒瓦屋面,施小点金旋子的彩绘,无不显示着建筑的精美。但这些,终究要逊色于装饰着海浪纹的蓝底金字的牌匾,那“人间蓬莱”四个大字,正是从苏轼“人间饮酒未须嫌,归去蓬莱却无吃”的诗句中缀辑得来。

想黄鹤楼有唐代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美谈,岳阳楼有宋代大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慨叹,滕王阁单凭王勃《滕王阁序》中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足以名留史册,而为蓬莱阁增添一抹瑰丽的传奇人物,非苏轼莫属。

遥想当年,一代文豪登上丹崖山顶,蓬莱阁前负手而立。眼前的汪洋是黄海与渤海的清浊相击,这令苏轼想起曾经的朝堂纷争,想起新旧两党的争权夺利。于是,苏轼抖抖衣袖,吟出了“蓬莱海上峰,玉立色不改”的诗句。是的,在苏轼的眼中,玉立海上的丹崖山恰似他的一颗“碧海丹心”。只不过,他曾经见到的蓬莱阁肯定不如今日之规模繁盛。

蓬莱阁始建于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苏轼登临之时只有几间亭台阁榭。此后历朝修缮扩建,传到如今,其间景致已是别样风情。

蓬莱阁中第一处热闹景致当数天后宫了。显灵门内整整齐齐的三进院落,比别处都显得阔朗。前院里有一个倒座的小戏台,花岗岩石砌成一人来高的台基,上面则是木雕栏杆、飞檐斗拱,既朴实凝重又透着些灵巧。院落的四角各立着一方石块,并没有任何雕琢造型。原来这石头竟不是人工安置的,乃是生长在丹崖山上的原石,只因辟建天后宫时特意保留下这原始古朴的形态,藤萝缠绕间,但见石色果然透着淡淡的红色,已然历经千年的风蚀雪侵。

天后宫正殿所在的院落却是小小的一间,一株千年古槐撑开了蓬蓬的树冠,几乎遮蔽了头顶上的半边天空,故此也显得院中格外幽谧。那古槐的主干早已枯老成一个可以容人的大洞,但却枝繁叶茂,婆娑有声。许多蓬莱人都相信,这棵树乃是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和吕洞宾山巅对弈,为了遮阴而特意种下的。

离开了天后宫,随着脚下路径一转,便来到了蓬莱阁。走进阁中,随处可见八仙的身影:墙壁上装饰着八仙的壁画,梁檩处描画的是八仙的彩绘,而正中设立的八仙塑像,则是八仙过海之前,在蓬莱阁上开怀畅饮的情境。

若论建筑形制与装饰,蓬莱阁固然是素朴的,且不说和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媲美,就算是同烟台市内的闽式的天后行宫(烟台福建会馆)相比,也要逊色许多。然而,偏偏蓬莱阁在千百年的海上风涛里熏染了些仙气:在黄海、渤海交汇处,浪托云涌,云色层叠,如此风景,本已恍若仙境。但是,上天似乎还要将更华丽的梦交给蓬莱阁,把虚无缥缈、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赐予它,那神妙幻景足以震撼人心。

当代的科学早为海市蜃楼做出了解释,那本是一种光学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不独在大海上,雪原、沙漠或是戈壁,都可能出现海市蜃楼。但即便放眼全世界,这样的奇景都极其罕见,而蓬莱的海市蜃楼的出现频率却极高,实为奇观。

想古时候的人并不了解海市蜃楼的科学依据,认为这种景观是海中大蜃吐气而成的楼台城郭,故此称之为海市蜃楼。而如今的人,虽然了解了其中的科学道理,却因为割舍不下心中对美好神话的向往、对人间奇景的渴望,便也为之心迷神醉。

当年,苏轼刚刚入府履职,谁知朝廷时隔四个月圣旨又下,命他还朝出任礼部郎中。就这样,去掉往返时间,仅做了五天登州知府的苏轼,无奈地收拾了行囊,安排好工作交接,准备赴阙。可此时,他的心里始终放不下一件事:他想看看神往已久的蓬莱仙境,海市蜃楼。

蓬莱的海市蜃楼往往出现在春夏之交,苏轼到蓬莱时却是深冬气候,想见到如此幻境本是毫无希望。然而,大约是上天不愿意让这位伟大的文人心生惆怅,又或者是海上众神想为这片沧海留下最美的华章,就在苏轼即将离开的时候,浩浩烟涛之上,升起了一座座琼楼。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苏轼的《海市诗》碑刻至今仍保存在蓬莱阁的苏公祠内,面朝着海市蜃楼显现的大海,而苏轼留给蓬莱的远远不止这些。尽管他正式任职只有五日,却在走马访查中迅速了解了登州、蓬莱的民情,向朝廷呈上了《乞罢登莱榷盐状》的奏章,解决了登州食盐贵、贩盐难的问题,以实绩恩泽百姓,留下“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的美谈。

那一日,我站在蓬莱阁宾日楼上远望时,忽见海上阴云骤起,那大海随即变换成苍黑之色,浪涛滚滚,直拍山崖。蓬莱阁一周城墙雄踞峻岭,依势蜿蜒,比之一路走来的清幽闲散,顿觉海沸山摇的惊心动魄之感。至于蓬莱阁丹崖山下铺满了层层珠玑一般圆润晶莹的五彩石,都是海浪击碎淘洒而成的山崖石壁。

想古往今来,登上蓬莱阁的文人才子不计其数。苏轼之前,鲜有诗词名句传诵;苏轼去后,更无后人可以比肩。记得苏轼自蓬莱归朝,曾将丹崖山下带回的石头送了一些给好友了元禅师,长吟一声:“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块。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

蓬莱的一颗小小石头都藏着浩瀚沧海,令苏轼难忘至此。而我这样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执笔写文的后辈,真不知今日这些文字,能否留住我在蓬莱的那一段梦境仙缘。

(未完待续)

眉凌文化出品 武眉凌、李卓曦/著

责任编辑:杨云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