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用品店主要卖什么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为了不频繁出门购物,或是因为降价促销,常会储备一些日常用品,以备不时之需。
李步庄:有备无患
我生在农村,从小就常常听人们说:“家中存粮,心中不慌。”当我独立生活以后,就有了储备生活日用品的习惯。平时,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样都够一两个月用的,常用药、备用药也不缺。这样的生活习惯,让我感到有备无患,应对自如。
我的一个外甥女,只身在美国休斯敦生活了20年。前些日子,她打来电话,诉说曾经遭遇了城市住宅区停电,超市里的食品被抢购一空,家里没水、没电,做不了饭……这让我认识到,现在城市生活完全电气化和现代化,但也存在一些弊病。
近些年,我家储备的生活必需品有米面油盐等,通常是米面各30公斤,食用油两桶,盐半公斤,鸡蛋两盘,牛奶两箱。今年春天,我意识到需要储备一些必要的应急物品,完善应急措施,于是又储备了一些饮用水,还有打火机、蜡烛、手电筒、外用药等。
适量储备生活必需物品,能帮助我们积极应对特殊情况;但是,没必要盲目储存,更不必囤积。过量储存,就可能导致物品过期变质,造成浪费。
杨凤鸣:家中有粮,遇事不慌
我家有储备日常用品的习惯,既有经验,也有教训。以前在平房住时,我每年会在厢房储备一大缸晒干的麦子。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震后许多人家没吃的,而我家却有馒头吃。以前冬季取暖都是烧煤,但是买煤很困难,买点好煤更难。记得那时候,买煤要起个大早,穿着棉大衣去排队,工作人员在人们的大衣袄袖上写号。等到早上8点,才知道当天卖什么样的煤,要是赶上难烧的沫煤,只得回家,等第二天再来排队。为此,我每年托人买一些大块煤,到冬天烧炉子,屋里才暖和。有一年冬天,我在院子里挖了个地窖,储备了400公斤白菜,但是由于通风不好,到过年时,白菜烂了不少。
根据以往的经历,我总结出以下经验:1.必须储备的有米、面、油、盐、调料,但要分批买,标上保质期。2.不能储备太多,因为现在商店、超市较多,物资供应很充足。应根据家里人口所需,适当储存。3.经常检查,用的时候,先用最早买的。4.尽量不储存肉,更不能多储存鸡蛋,因为时间一长就不新鲜了。
孙华:满足需求不过度
我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受环境的影响,往年每到秋冬之际,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会晾晒、冷冻和储存各种蔬菜及柴米油盐。这样既保障了过冬,吃起来也方便。如今,大家住进了楼房,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购物方式的多样化,除了每天必须的生活日用品,不会储存过多的东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居住环境“寸土寸金”,存放不了太多的东西,也不方便储存容易变质的东西。所以,没有必要储存太多东西。
不过话又说回来,像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必需品,没有它们,生活就会十分不便。那么,应该储存多少生活必需品呢?首先要看家庭需要和存储空间;其次要看居住区的商业情况和交通环境;再就是看身体状况是否允许。比如,有的老年人行动不方便,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就十分必要了。把握的原则,就是满足需求而不过度。这样,才能安安稳稳地过好每一天,即便遇到突发情况,也能从容应对。
薛玉荣:未雨绸缪
“丰年要当歉年过,有粮常想无粮时……”在我小时候,妈妈就用民歌教育我节约粮食,储备物资。这首民歌,我一直记在心里,也以此为指导并付诸行动。
现在,生活物资极为丰富,市场供给充足。我们手里的钱也比过去多了,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家里有冰箱、冰柜,储存食品更加方便了。可人们常说,要未雨绸缪。身为家庭主妇的我,会在日常生活中采购一定数量的生活用品储存起来。即使没有特殊情况,也可以满足家人日常生活的需求。有时,赶上我忙于写作无暇采购,家里有储备,心里就不会着急。
当然,储存的生活用品要适量,过犹不及。比如面、米、油,我习惯储存1到3个月的,冬天多买点,夏天少买点,怕生虫子。还有,就是根据东西的保质期时间长短来购买,如杂粮、干货、粉条等,比较耐储存,不易变质,储存半年的用量也可以;肉、蛋、奶容易变质,保存时间短,尽量少储存。
储存生活必需品,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需要,列出一个清单,做到心中有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