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是什么生肖(山水二宝常德市)
常德头枕长江(常德和湖北接壤,在长江流域范围内)、腰缠二水(沅水、澧水),东靠洞庭湖,西连张家界(慈利县)。地貌大体构成是“三分丘岗、两分半山、四分半平原和水面”。西北部属武陵山系,多为中低山区;中部多见红岩丘陵区;东部为沅、澧水下游及洞庭湖平原区;西南部为雪峰山余脉。由此构成区内南、北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凹的基本地貌轮廓。
常德是湖南建城最早的城市之一。战国时,屈原涉江,“朝发枉渚(德山)”;白起破郢,秦蜀郡守张若在此筑城,史称张若城,迄今2200多年。秦、汉置临沅县,东汉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武陵郡治迁移至此。常德城历为县治及郡、州、府、路、行署驻所,先后有临沅、监沅、武陵、嵩州、朗州、鼎州、常德等名称。其下属的各区县,名称的由来及演变也十分有趣。
汉寿县汉寿 东汉阳嘉三年(134),改索县为汉寿县,取“汉朝江山,万寿无疆”之意,治所今鼎城区断港头。吴寿 三国时期属吴国,汉寿县改为吴寿县。龙阳 赤乌(孙权年号)十一年(公元248年),析吴寿县置龙阳县,设治所于今县城,属武陵郡。辰阳 宋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改为辰阳县。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复名龙阳。不妨简单分析一下这几个名字,或许能跨越千年时光感受古代当权者的心路历程。三国鼎立,孙吴占据了荆州,改“汉寿”为“吴寿”,自然也是希望“吴国江山,万寿无疆”。至于“龙阳”为何改“辰阳”,战国时期有个著名的龙阳君,他有一种特殊的癖好,叫“龙阳之癖”,也许到了宋朝,那些士大夫突然觉得“龙阳县”实在有辱国体,便发挥聪明才智,巧改一字,毕竟在十二生肖中“辰”即是龙。
不过兜兜转转一千多年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龙阳更名为汉寿,又用回了最初的名字。
鼎城区临沅县 秦始皇年间(公元前221~210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常德属黔中郡。在黔中郡内置临沅县,为置县之始。索县 汉高祖五年(前202),在临沅县东分置索县。监沅县 新莽元年(公元9年),临沅县改称监沅县。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监沅县复称临沅县。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在临沅县南分置沅南县。阳嘉三年(公元134年),索县改称汉寿县。武陵县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并临沅、沅南、汉寿三县为武陵县。此为武陵名县之始。常德县 清宣统三年(1911年),裁县留府,县境由常德府直辖。民国2年(1913年)裁府复县,原武陵县改称常德县。常德县名自此而始。鼎城区 1988年4月18日,常德县改称常德市鼎城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撤销常德地区和常德县,常德市升格为地级市。常德市设立武陵、鼎城两区。武陵区的范围包括原县级常德市和常德县的武陵、斗母湖、河洑、石门桥四个镇和丹洲、康家吉、南坪岗、河洑、芦获山五个乡;原常德县其余的三十六个乡镇为鼎城区的行政区域。①
地图上鼎城区被武陵区拦腰分为南北两截,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说一说鼎城区取名的由来。北宋初年,常德仍沿隋唐之旧称“朗州”,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朗州为鼎州。《武陵县志》记:“渐水(在今常德北,东南流入沅水。《汉水·地理志》武陵郡索县:‘渐水东入沅’)亦曰鼎水,实鼎州所由名”。由此看出,是以境内有鼎水得名;而鼎水又因“有神鼎出于水中”而得名。这就是当时将朗州改为鼎州的依据,并非另有一条鼎水。现在城区的上南门,曾亦名“神鼎门”(复原的河街可以找到此门),来源在此。
安乡县孱陵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为武陵郡属孱陵县地。孱陆 新朝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武陵郡改名建平郡,县改名孱陆。东汉建武六年(30年),复名武陵郡,孱陵县。(疑似为穿越者的王莽是个改名狂魔,常德也难逃其毒手)作唐 东汉建武十六年(40年)析孱陵县置作唐县,境内始设县治,仍隶于荆州武陵郡。安乡 南北朝时期,陈天嘉二年(561年),析作唐西南部置安乡县,因“左挹洞庭,右接兰澧”,“洞庭兰澧诸水各安其流”而名“安乡”,时为南义阳郡治,与作唐同隶于南荆州。上世纪八十年代,安乡县城向郊区扩张,采用历史上的县名命名了两条新的道路,分别是“作唐路”和“潺陵路”。“作唐路”现已改为“深柳大道”,而“孱陵”何以误为“潺陵”,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孱”字有“瘦弱、软弱”的意思,词义不佳,当时讨论的时候,决定改为同音的“潺”字,寓意西汉低岗矮丘地貌的孱陵,现在已变成流水潺潺的冲积平原了。
临澧县临澧县 西晋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立临澧县,属天门郡,隋唐(公元581年后)并入澧州澧阳县。②安福县 雍正七年(1729),裁九溪卫、永定卫和澧州地一部分,始设县,取安福旧所名曰安福县,县城设裴家河(今城关镇地)。民国3年(1914)1月,因与江西省安福县同名,乃取壤联澧水之意,改称临澧县。石门县石门自南北朝置石门郡开始,已有1400多年历史。秦隶黔中郡慈姑县;汉属武陵郡零阳县;三国吴永安六年,改隶天门郡;晋属天门郡澧阳县;南北朝时天门郡治由今大庸县境下迁石门;陈武帝永安二年,后梁肖察罢天门郡,更置石门郡,隋文帝开皇九年,废石门郡,置石门县,划归澧州管辖,此后虽隶属有变,而县名未易。
注①:中国政府网《一九八八年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注②:这个时期的临澧县区域很大,还包括现在的桑植县、永定区、慈利县的一部分,在今桑植县城澧源镇,有“充县及临澧县城遗址”。
配图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