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守夏节之佛教靠榜沙
泰国的守夏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佛教传统节日 ,它源于古印度佛陀时期:话说处于亚热带的早期印度,气候炎热多雨,每年夏天的雨季,会不停地下雨长达三个月。多雨的天气,致使多处土地遭受洪水淹没,也使到地上许多虫蚁爬出来,躲在繁茂的草木上。僧侣们难免每日要踩踏在草地上,涉水托钵,难免会踩伤虫蚁与草木的新芽;佛陀见聚僧无意间犯了杀生之戒律,于心不忍。於是佛陀为了免伤害宇宙众生命,就禁止僧尼们在雨季期间四处出游,而必须定居在一处,致力修行 ,让信众们到来怫寺布施供养,因此守夏节就像小说中的武林高手一样,闭关修炼几个月后才出关。而“出关”后,“功力是否有所增进,那就得要看各僧侣的慧根与造化了,其实经过三个月的苦修,或多或少都会对僧侣们的修行有所帮助的。
每逢泰历八月初十六日 ,全国放假一天,让佛教徒们都可参加庆祝守夏节的种种活动。进入守夏节的前几日 ,所有寺庙的僧侣会大肆清理寺院及僧舍。守夏节当日清早,众善信会到来寺庙聆听僧侣诵经,开示佛理及授五戒;至午时,善信布施饭食菜肴舆众僧侣。傍晚时分,众善信分持鲜花及点燃小蜡烛,有些信众则购买了特大支的蜡烛,随着敲锣打鼓的队伍。举行隆重的巡烛仪式。这是守夏节的最高潮时刻。当队伍们循着大雄宝殿绕转了三圈后,就踏进大雄宝殿里,供奉巨大的蜡烛与僧团。而全寺的僧人必须集合于大雄宝殿,以进行守夏安居仪式。不过沙弥舆尼姑 ,则不必授此仪式。
凡佛寺授此仪式 ,必定得有五位僧侣以上 ,才能符合成为一个僧团的条件 。如少于四位僧侣 ,当解夏节后,就不可接受信供奉袈裟 。这是泰国寺庙的古训,不可违背。所以一般寺庙都必定凑够一个僧团,以致使守夏节后可举办奉袈裟的仪式。
根据戒律,僧侣何在守夏节期间 ,只能在佛寺或深山中静修与禅坐,不得任意离开指定的范围。但当接受信徒的邀请外出做法事或家里有突发的急事,则另当别论。不过出发之前,必须到大雄宝殿诵辞别经文,方可动身。根据律法,僧侣外出弘法或办事,不可超过六个夜晚;而第七个夜晚,他必定要回到佛寺向大雄宝殿的佛祖念安居经文,方可算没有触犯守夏节的戒律。反之超过了七天,就算自动断了守夏节的戒律,意即这一年的守夏节,不能算进此僧的腊戒里。腊戒泰语为榜沙(Phra sa ),每位僧侣都是以腊戒来计算出家了多少年。
有时我们可以看到 ,一些老憎竟向年青的僧侣下跪行僧羯摩;其中原因是该年青僧侣的腊戒比下跪的老僧为多。在泰国皇帝以及家庭成员的岁龄;都是以此“榜沙”来计算的。譬如泰皇今年的圣寿是八十一柏村榜沙(Phra Chon Phan Sa),这就是靠傍沙的来源了。
守夏节期是泰厝八月初十六日起至泰历十一月初十五日止,为期三个月 。泰国的守夏节有多个称呼,诸如雨安居,守夏节,入夏节,入雨节,安居节等等,泰语叫作“考榜沙”。“考”(Kao) 意译进人、依靠;“榜沙”(Phan sa) 意译为雨季或雨期。守夏节之前一天,称为佛宝节。即在七月的月圆日。佛宝节是为了纪念佛陀成道之后,第一次向五百罗汉开示,即初转法轮大开示,让众佛弟子们忆起佛陀的教法开示,令世人体会到佛法的弘传与住世。佛,法 ,僧三宝是不可缺一。从而鼓励佛弟子认识现实中僧伽律制戒行 ,进而以实际的行动一起来学习护僧并持戒。
守夏节日期间 ,信众们都往佛寺捐款、建庙及供僧,有的人更是天天前往佛寺听僧侣诵经开示,并在家受持五戒或八戒律。有些好酒或好烟的信徒,特在此佛教守夏节期间,向僧侣跪诵宣誓,戒酒戒烟及忏悔三个月,以表示对佛陀的虔诚。这样的功德行为,也将成为他们学佛路上的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