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敦煌莫高窟17灵异事件

2023-03-29知识百科
中国乐器文化丰富且悠远,中国诞生了许多的乐器,其中的一部分经受了时代的考验,一代代传承了下来,而还有一部分却随着时间长流消失了。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来感受中

  中国乐器文化丰富且悠远,中国诞生了许多的乐器,其中的一部分经受了时代的考验,一代代传承了下来,而还有一部分却随着时间长流消失了。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来感受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失传的乐器。


  1、五弦琵琶
  就是敦煌飞天反弹的那种琵琶。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简称五弦。历史久远、造型别致,盛唐时期曾流行于我国广大中原地区,并东传日本。到了宋代,便不见教坊使用,而被四弦琵琶所取代。已失传。
  五弦琵琶制如琵琶,稍小。外型式样较多,颈项有直项、曲项的,音箱有半长梨形、半圆梨形、扁梅花形和扁圆形的等等。

  2、小箜篌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角形箜篌。是竖箜篌之一种,属于竖箜篌中的较小者。
  唐代乐舞就有它,像《霓裳羽衣舞》。历史久远,结构简单,造型美观,使用方便。长期流传于宫廷和民间,清代失传。20世纪30年代得以复兴,80年代推陈出新,造型各异的小箜篌登上我国和世界音乐舞台,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之中。

  3、凤首箜篌
  箜篌的一种,在东晋时自印度传入中原,明代后失传。
  凤首箜篌形制与竖箜篌相近,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呈船形,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曲颈项端雕有凤头。

  4、花边阮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有一飞天合奏图,其中一飞天手抱花边阮。

  5、筑
  形制如同现在的筝,用竹片敲击发音,所以古文中常有“击筑”之说。从战国至隋唐期间,广泛流行于民间,汉魏南北朝时,曾用于伴奏相和歌,隋唐用于伴奏清乐,广泛流行,宋代以后消声匿迹。

  6、篪(音chi,第二声)
  是一种似笛而又非笛的乐器,竹管制成,有吹孔、出音孔,另加五指孔共八孔。
  篪原是一种民间乐器。早在周代,它常与埙一起演奏。战国之世,它作为大型宫廷乐队中的一员,与编钟、编磬、建鼓、箫(排箫)、笙、瑟等,在祀神或宴享时演奏。汉魏的相和歌乐队,有时也用它。六朝时,随着清商乐的兴起,它又成为吴声的主要伴奏乐器。隋唐时,它是当时艺术性最高的清乐乐队的一员。宋以后,因主要用于宫廷雅乐而逐渐失传。

  7、管
  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有六孔,长一尺。已失传。

  8、竹相
  现已失传的中国古乐器,根据文献所载“相乃乐器,谓送舂声”之意研制而成。每根相就是一根粗粗的竹筒,最低的亦高达2.3米,发单音,舂地演奏。

  9、排箫
  又称龠、籁、云箫、凤箫、比竹等,相传在虞舜时就已存在,是一种编管乐器。
  排箫在古代用于宫廷、教坊,也有的用于军队,在民间曾广泛流传。但由于排箫表现力较差,演奏又很费力,到宋代排箫在民间失传了。近年来,我国已对失传的排箫进行研制,并改革成双排加键式排箫,共50管,按12平均律排列。
  排箫的管一般多为竹管制成,用绳或竹篾缠梆在一起,或用木框镶之;也有的排箫管用石头制成。23管的大排箫,称作“言”;16管的小排箫称作“筊”;不封底的称作“洞箫”;封底的称作“底箫”。此外,还有10管、13管、17管、18管、21管、24管的排箫。

  10、羯鼓
  是一种出自于外夷的乐器,据说来源于羯族。以羊皮做鼓面,用鼓槌两面敲击的乐器。现在很多地方使用的鼓,都可视之为是它的演变。这种乐器在唐代曾红极一时。声音急促、激烈、响亮,尤其适用于演奏急快节奏的曲目。

  11、鞉牢
  又名鞉鼓。常见形制为一根柄上穿2个小鼓,鼓腹两侧用绳系两上小珠,将柄来回转动.小珠便可击鼓面而发声。《乐书》云:“鞉牢,龟兹部乐也。形如路鼗,而一柄三枚焉。”有8面(1柄4鼓)、6面(1柄3鼓)、4面(1柄2鼓)等形制。日本严岛神社所藏鞉牢为1柄2鼓,相传系唐代实物。

  12、轧筝
  这种由多弦组成的弓弦乐器,历史十分久远,可追溯至先秦。据《旧唐书·音乐志》载:“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宋陈《乐书》有其所绘图像,形制与筝、瑟相似,为长方形共鸣箱,面板上张弦数根,用细长竹片擦弦拉奏。

  此外,还有鸡篓鼓、扁鼓、答腊鼓、毛员鼓等等的中国乐器经不起历史的摧残,步入了时间的长流,只剩下曾经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