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本地姜留题风水宝地(风水名师本地姜传奇)
本地姜国师传奇
本地姜原名叫梁凿贵,广东信宜水口人,是清中闻名于广东粤西一带的民间风水大师,与当时任高州府的戴锡伦知府齐名。据传他与戴府各有千秋,戴府擅理气,本地姜专形峦,其寻龙点穴之技出神入化,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但其留存于世的书籍却少。
一、 求科甲,读破诗书也枉然。拜庸师,踏尽千山亦无功
乾隆年间,窦州古城不远的水口镇大垌村有个名叫梁景星(梁凿贵)的年轻人,早年饱读诗书,但家境贫寒,只能靠祖上几亩田维持生计。闲暇之余埋头苦读无味的八股文章,期望有朝一日,能中个科举功名的,也好光宗耀祖。但每年乡试均落第,而其他才疏学浅的同窗学友却中举扬名。不免感叹自己学富五车满腹经论,却怀才不遇愧对祖先,因而心情十分郁闷。祖辈老爷们安慰他说:“咱祖上历无登科之名,因祖坟无科甲风水,你虽有鸿鹄冲天之志,却命如纸薄,难免几经风雨,名落孙山。哪能比你同窗的李氏,林家,历代科名不绝,乃是他们宗族风水所至。祖坟不冒青烟,我们没有这等福份,祖辈都是耕种农田的薄命,咱就认命吧,用心作田,或作小贩,还可养家活口,平平安安过日子。”梁景星沉默了。古人云:扬名科场,出鼎发甲的老爷们都是天上的文曲星。正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要有好命必须有先天好风水。对于一个有志人士,几经承受封建科举制度落第的失败打击,必有一番复杂的思想较量,却又无可奈何。
俗话说:“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明”。一天,梁景星对族辈们说:“用族中的祭钱请高明地师为本族改造好风水。”老人们叹气说:在你们小时侯,宗族已经高请了几个本地有名的地师,改造了几回,却都无小考科名秀士之福。地师们都叫我们多积德,上天自然会赐福,也许命该如此吧。梁景星看到族辈们摇头苦笑,无可奈何的模样,心里犹如打翻的五味瓶,不知是何滋味。茫然之中,志高胆大的梁景星忽然有个大胆的设想浮现于脑海.干脆投明师学风水,改祖宅,修祖坟,让后代子子孙孙产英杰,育天才,金榜题名,世代书香,光耀门楣。年轻人胆大志高,想做就做。却不知道,登天难,求人更难,求人如吞三尺剑的道理。他经地方士绅引见拜在一位本地地师足下,开始三年苦献物力、财力,殷勤出入老师家门。虽得峦头之妙,分金来去水法之吉凶,颠倒五行,而道理未精。断而无实,反而弄巧成拙。因而被本乡人士冷嘲热讽,嗤之以鼻。後受一师,又得六十龙之行度,七十二之穿山,九星之化曜等。凡所传之艺衰旺各居其半,人生不得志,命如草芥之贱。谓此本地人讥讽梁景星为“本地姜”不辣,学艺不精,虚度光阴,延误年华。人到中年,学儒不为儒,习道亦无道,正是进退维谷之时。他坐卧如棘,心烦意乱,只觉得这风水学术吉凶存之,福祸相夹,沉浮不定,不可捉摸,真使人望而生畏。
梁景星由此被高州人士背地里给他一个颇具特色的雅号——“本地姜”。但他不辞劳苦,独自爬山涉水,访明山,研豪宅,探古坟,誓要寻找一个真理。却事与愿违。与自己所学知识三三为分。时吉时凶,时福时祸,尺度不验,断事不应。复问老师,老师也是断事模棱两可,不了了之。
二、 求名师,千里迢迢不辞苦得真诀,喜气洋洋马蹄直
财力有限,志向高远的“本地姜”为了出人头地不被人们耻笑,吸取以前投错庸师教训,决定再访明师,使自己成为一个:洞穿天地理数、预知人命福祸。堪舆断事如神,造之添丁发福,葬之催科出甲真名师。寒来暑往,后来听一州官的幕僚师爷说:江西有一堪与学馆,专传授真风水学术,教出学徒成千上万,终年有百十弟子在学堂拜读。此师所点葬之处,豪富无数,催科出甲之人不计其数,其断法如若神见,祸福全在其一掌之中,决无虚言。“本地姜”听闻有如黑暗中看见一盏明灯,欣喜若狂,恨不得立刻进入梦寐以求的堪舆殿堂。
“本地姜”心急如焚,辞别父老乡亲们,一路披星戴月,跋山涉水,一个月才走过福建境界,刚接壤江西地域,就打听到不少关于堪与授徒的故事,学徒多是三江近邻弟子,其他地方人士依稀少见。福建中稍有爱好者亦有不少到学馆拜读,学业圆满者,亦有几手真工夫。有特长作催丁发族的,也有专长推财救贫的业师,更有催科发甲之明师云云。听到这些,“本地姜”郁积多年的闷气一扫而光,心里渐渐踏实了。
来到学庙,报名贴,交业银,拜杨曾廖赖四代尊师之像,敬过香茶给老师,顺理成章也成为了“堪与庙”的弟子。当时,所有学子的钱银都由老师保管,尊师发给弟子五六部堪与学石印本资料,任南自己噬读,琢磨领会。大家都如背八股文章一样,埋头苦读,理论大篇,时论为吉,时论为凶,莫衷一是,百思不得其解。如书中救贫黄泉法,吉之又吉;而杀人黄泉法,凶之又凶。直觉得变化无常,无所适从,搞不明白是定为吉还是断为凶。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一年有余。眼看学业即将结束,学友们就要各自回乡。秋高气爽的秋天,老师又象往常一样带着弟子登山游水,指点古迹名山之气势,颂扬一遍风水理论的效应。懵懂的学徒们欣喜若狂,暗暗自豪以为得到老师的真传,日后定为一代堪与明师,作事定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效应。只有身处异乡的“本地姜”茫然不解,没想到千辛万苦投师学艺都是些陈年旧事,并无所获,千头万绪涌上心头。他很快明白这次又将是瞎子点灯白费劲了,不禁黯然神伤。
最后的一天,“本地姜”再也没有平时的好心情同师生们外出登名山,谈天说地,断论人间祸福,定世间兴衰,而是闭门自守学庙里郁郁寡欢,想起家中父母年高而没能尽孝,妻子日夜操劳而没有分担,儿女成长也没有尽责,还为了学堪与而卖去几分薄田,到头来财物散尽,一波三折,却虚度年华,一事无成,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悲伤,泪落而嚎。机缘巧合正值中午时分,师母正在厢房中午休,被凄切的嚎哭声惊醒。带着丫头循声来到学庙,只见“本地姜”一个人正伤心的伏案痛哭,见其泫然流涕,目光无神,甚为可怜,急问何故落泪。
“本地姜”见是师母,更是泪如泉涌泣不成声。师母再三追问,“本地姜”慢慢从读儒学屡次落弟之无颜,立志学堪与改祖宅,修好祖坟,先错投庸师,再次投师亦无全功,作事吉凶参半,至使家乡人背地里耻笑是不辣的 “本地姜”。这次弃家业远道来学艺,原以为会学有所成,无奈老师亦不例外.只授此经书理论,堪与真谛无从学起。想到荒废光阴,却学业不精.食古不化,痛恨命苦,故而悲哭矣。师母心慈,听后也陪同落泪,然亦无助。
此时,师母想起卧床的枕箱内有一小手抄字本,是丈夫不给人观看的字本,不知与堪与学是否有关,回房拿来给“本地姜’’观看。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废工夫”。“本地姜”一看欣喜若狂,正是堪与学中天机不传的玄诀:天地大交媾,太极之玄微,两仪之阴阳,三元大五行之气运,河图之定法,洛书之方隅,先天之体,后天之用,乾坤配合些子之法,加之天地生成体态喝形天机秘.天根可探,月窟可摄,八卦之翻排,五鬼之妙用,三七之正公孙父子财官,穿山坐穴之论,山龙之飞龙在天,星宿之图诀,平阳之潜龙在渊之秘,还有合禄合马合官星图诀,及为世人不闻的堪与龙骨髓法直诀全在此书。正是暮鼓晨钟之醒,今古堪与之学集于一身之秘全在此书矣,假书如汗牛充栋,理论连篇,断章取义,有书无诀,百无一验。
“本地姜”得到龙骨髓图诀等秘籍后,连言拜谢师母。时晚,师母将当天发生见闻讲与夫知。老师顿足言道:“妇人之心,不知创业之艰难,一泄真诀,明年‘本地姜’不复学庙读书矣”。师母感叹日:“孔子有弟子三千,亦有:七十二贤人”。老师曰:“罢了,罢了,本师也合该有真弟子相乘,此乃天意。天授之才,有生知性情相佐之人矣。君子有成人之美,我不如将琐龙,封龙,冲天牛火龙阵等秘笈传授给他,也算大功一件吧。
是日,众学子回乡,每人都得到老师分发回家路宿费用,惟独“本地姜”只分一块大洋,“本地姜”日:“老师,我为岭南信邑之人,回家之路千里之遥,一块大洋何以归家乎?”老师笑日:“我历年设学,得真传秘诀弟子”惟独你一人。回家路上必机缘巧合遇馈赠银两与你之事,你何须再多讨钱粮。不过切记,山川之灵气乃千万年自然之结晶,切不可授与品德不良之徒。”一番言词他即时茅塞顿开,欢天喜地谢过老师,再向师母恩谢。自此“本地姜”开启了一段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