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梦见棺材生男生女(孕妇梦见自己拉着棺材)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今天要讲的电影,可能会有很大争议。
鉴于各大平台都已经吵炸了,咱们就不绕弯子,直接进主题。
我要聊的这部电影是《我的姐姐》。
正式开讲之前,为看过电影或者宣发的小伙伴们稍微科普一下。
按照中国的法律规定:
如果在没有父母且哥哥/姐姐成年有收入的情况下。
姐姐/哥哥会被作为第一监护人,抚养弟弟妹妹是公民的义务。
同样是按照中国的法律规定:
如果在证实自己没有抚养能力的前提下。
通过合法途径把弟弟妹妹送养他人,则是公民的权力。
换句话说,这个电影里姐姐为弟弟选择任意归宿。
都可以笼统的归类到“价值观”层面的争论。
讲完提要进正片。
先说第一感受吧:
《我的姐姐》可以被称之为“治愈系电影”。
刚看到一半,我的血压就蹭蹭往上升。
在治疗低血压这块,一部俩小时的电影,真胜过一切升压药。
堪称医学奇迹,建议《我的姐姐》电影票纳入医保。
之所以我做这么一段不积口德的评价。
并不是说它是一部烂片。
反而,我个人非常喜欢张子枫塑造的姐姐,和肖央饰演的舅舅,这些人设本身都还挺丰满的。
加上《我的姐姐》前半段较高的剧情完成度,让我能够沉浸到故事里。
但也就是因为它讲故事的素质不差,等剧情展开之后,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真的太压抑也太憋屈了。
一对父母双亡的姐弟,姐姐正在积极准备考研,准备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年幼的弟弟却成了姐姐考研路上的拦路虎。
姐姐到底要不要抚养这个弟弟,作为主线贯穿了整部电影。
假如姐弟感情很好。
是“背着弟弟去读研”,还是“含泪送弟弟去更好的家庭”。
两条道路二选一,兴许都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谅解。
然而,现实却是姐弟关系并不好……
不对,是姐弟之间毫无感情基础。
姐姐上大学之后父母生下了弟弟,姐姐刚毕业,父母就突然车祸身亡了。
别说情感互动,如果没有寒暑假,恐怕两个人之间都够呛能见面。
往下看,几乎所有的长辈都强求姐姐停止考研抚养弟弟。
甚至父母葬礼刚结束,就要求把姐姐名下的学区房划给话都说不利索的弟弟。
再往下看,在这个家庭里,姐姐的存在更像是一次“生产事故”。
父母为了二胎生儿子,不惜假造女儿是残疾人的证明。
而被计生办工作人员识破后,第一件事就是揍了姐姐一顿。
一心想学临床的姐姐,被父母私下修改志愿成了护士。
理由仅仅是“女孩子早点挣钱多好”。
父母去世时,手机里只有跟弟弟的合照和姐姐那个没有标注的手机号。
以至于交警在父母车祸现场看到赶来的姐姐时要先问一句:你是谁?
“扶弟魔”、原生家庭、道德绑架、重男轻女、两性对立……
一个个揭互联网逆鳞的政治不正确,毫无预兆的砸了观众一脸。
只看营销,《我的姐姐》这片子相当成功,它成功刺激到了观众最敏感的神经。
让人下意识就想骂脏话。
但骂完之后,我开始反思一个问题:我到底为什么要骂它!
我并不喜欢“重男轻女”这种封建余孽思想。
大家都是生而为人,凭什么“生男就比生女好”呢?
难道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王位,等着册封太子去登基?
这很不合理,该骂!
而等我看完整部电影之后,一个细节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姐姐供职的医院,有一个病危的孕妇。
面对“保大保小”问题的时候,孕妇的丈夫毫不迟疑的选择了保小。
理由是“好不容易怀上”,转头就让老婆听天由命。
更糟糕的是,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的孕妇,居然也认可这种做法。
而且这个时候,没人知道孕妇怀的是男是女,只是大家形成了一个“生下来”的共识。
结合姐姐“被逼当妈”的处境,一个更大的问题出现了:
我们的命运,究竟是在什么时候,被谁敲定的?
《我的姐姐》的主视角是一个家族,拆分开是三个家庭。
分别是姐姐家、舅舅家和姑姑家。
三个家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姐姐+弟弟,为了弟弟的“未来”,姐姐都是牺牲品。
也许,在这个家族里,每一个姐姐的诞生都是“事故”吧。
姑姑为了主角爸爸先是放弃了上大学深造,又为了给主角爸爸看孩子放弃了去俄罗斯做生意。
在她的精神世界里选择了“认命”,放弃了也许是光明的未来。
于是变成了剧中的惨相担当。
舅舅呢,二混子一个,日常活动是玩麻将和觊觎主角继承的那点遗产。
而在姑姑的家里,又生了一对年龄相差很大的姐弟。
姐姐强势却在外面租房住,弟弟住家但没什么存在感。
加上自强不息的主角姐姐,和她的熊孩子弟弟。
这个家族变成了代代相传的“套娃家庭”。
弟弟唯唯诺诺却永远被众星捧月,姐姐天赋异禀但被边缘化成牺牲品。
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套娃里左右横跳,按照一种特定的“命运”循规蹈矩。
有人恃宠而骄,有人敢怒不敢言。
但等到出现了主角姐姐这个“反抗者”,打破了原本的“和谐”。
所有习惯于把灵魂交给命运的人,全部变成了施暴者。
他们用了一万个理由:家庭、责任、爱……
想用这些东西,把姐姐的命运框定在某个他们认为合理的框架里。
唯独没有任何一个人曾经试图站在姐姐的角度思考问题。
哪怕姑姑对于主角姐姐正在遭遇的这一切,有那么多感同身受。
她究竟想干什么?她如何定义她自己?她又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总不能因为她是小辈和女性,所以就要接受这种牺牲自己的“认命”吧。
我不完全否定姐姐去抚养自己弟弟这件事。
但不把话说死的前提是“一切基于当事人自觉自愿”。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把一段看似和本电影无关的法律知识,放在文章开头的原因。
要不要放弃考研养弟弟,不在于“血浓于水”的亲情羁绊。
同样不在于“当不当扶弟魔”的道德包袱,更和法律无关。
只在于姐姐本人想不想养和能不能养。
养了,或许就可以用“无私奉献是一种天赋”概括。
不养,那就是基于现状,自己还想不想坚持梦想、有没有能力抚养自己的弟弟,跟着姐姐和去一个条件更好的家庭,哪个更适合自己和弟弟……
这些以姐姐的视角去分析的东西,才是处理姐弟关系的关键。
在《我的姐姐》这部电影的前一个半小时,虽然中间有些车轱辘话拖了节奏。
姐姐在“是否抚养弟弟”的问题上,也是来回烙烧饼。
但始终还能贴着我前面说的这些“反宿命论”去讲故事。
如果一部电影商业能在自圆其说的基础上,真的去让大家引发一些真实的社会思考。
至少主创团队用心了,我可以给他一个7.5以上的评分。
作为一个有姐姐的弟弟,它的有些观点,确实让我很受用。
但剧情来到收尾环节,一切好感戛然而止,剧情突然就变成了一碗白水。
没错,最后半个小时,在我眼中其实是垮掉的。
一方面,和我个人希望姐姐能不受羁绊安心追梦有关。
另一方面,也确实是电影为了一个happy ending强行拔高了角色的三观。
前一秒还是熊孩子的弟弟,后一秒就决定把自己送出去。
而为坚持梦想不惜和世界为敌的姐姐,却一夜之间就接受了弟弟。
甚至还特别加戏的让姐姐来了段坟头独白。
一个从小不受重视、长大脱离家庭、差点被全世界当工具人的姐姐。
突然就“感谢苦难”去了。
最后再来一个有点拉偏架的所谓“开放式结局”。
不是不能这么演,可一切都太突兀了,人物和故事的割裂感过于强烈。
明明只要在前面任意一个准备送走弟弟的情节留白刹车上片尾。
就有可能突破“探索人性上限”的大气层,变成神作。
几个硬续的转折,让电影又摔到了拿“重男轻女”和“性别对立”引战撕x。
顺便让观众压抑到呼吸困难的地下十八层。
害,反正我是搞不懂编剧这么做的意图是什么。
也许,大团圆的结局更好过审,或者编剧想强调亲情无价吧。
看到这里,血压又上来了。
电影看完,剩下的篇幅上点私货
情感上我是非常反感“重男轻女”思想的。
这种封建老棺材瓤子观念,就应该在历史的垃圾堆里冒臭气。
可话说回来,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天下大同的世界。
但有些沉淀上千年的积弊,也确实没法一蹴而就。
无论对女性或者男性,歧视、对立、冲突、误解很难马上消除。
那么在一个有些瑕疵的世界,我们能做的就是首先端正自己。
我们可能是一个丈夫或者妻子、父亲或者母亲、学生或者职工……
我们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扮演任意一个角色。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我首先是“我”。
是一个除了法律之外,别人不应该过份干涉的自由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力,在法律的框架里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一切。
就像《我的姐姐》中的姐姐一样,只要愿意承担选择带来的结果。
那么,这种不受干涉去选择的权力,就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真理。
这个问题,我觉得值得每一个男孩、女孩、父母、姐弟、对了还有那些准备生娃要二胎的准爸妈们去好好琢磨琢磨。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还有点意思,或者也希望能够早日摆脱那些无聊的束缚,那就点个赞,让更多的人给你更多的力量。
那今天就先聊到这里,我们明天再见。
拜了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