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统一名字前缀唯美
在上篇中华文明之祠堂文化中,我们讲到国有国史家有家谱,二者相似,有谱就有族,通过族谱我们能够追根溯源,知道自己从何处。
另外族谱详细记录了家族在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训等方面,形成整个历史文化进程,快速了解每个姓氏在各地的人口分布状况。
也能从先人们的事迹中探究家族兴衰史,激励后人奋发图强。中华民族三大文献(国史、地方志、族谱)为研究人口学、考古学、教育学、民俗学等提供了大量参考。
在三皇五帝时期,虽然已有姓,但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且姓氏并非延承先祖,如黄帝众多儿子中,姓各有异同,并非全部姓姬。
据史书记载,黄帝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得到姓者只有十四人。
“字”起源于商朝,在周公旦建立《周礼》后,“字”逐渐盛行,并形成一种礼仪。姓是家族的符号,表示血脉传承渊源,名和字则是个人的称谓。
华夏文明,在人的称谓上,大有深意,有姓,有名、有字。如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字是对名的修饰与延伸,如:孔明,是对亮的延伸,关羽字云长,云长是对羽的承载。张飞,字翼德,羽翼的翼是对飞的延伸,岳飞,字鹏举,鹏举正是对飞的延伸。
名和字的用处是有区别的,不能乱。长辈、上级、主公可以叫晚辈、下级、臣属的名,同辈和下级则不能乱叫。
除了字的确定外,字辈也开始流行开来。
在古代,受农耕文化的影响,一个家族大多聚集于一个地方,人口流动不大,如果宗族很大,可能有几百号上千人,则无法区分长幼,称呼出错坏了规矩会闹出笑话。
于是老祖宗们想到用字辈来区分,排字辈,对宗族内便于管理,根据字辈,就知道是应该称呼对方为什么,
在宗祠仪式上,按辈分排序,还可确定遗产继承顺序,避免近亲结婚。这一整套
体系保护宗族内部稳定,便于管理,在以宗族为单元的时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朱元璋为26子各自定下的,如长子朱标一脉和燕王朱棣一脉。
1、懿文太子(朱标)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2、燕王(朱棣)家: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朱高炽,朱瞻基、朱祁玉、朱见深,朱佑樘等)
有姓有名有字定辈分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直到清末民初乃至建国后的一段时期都很流行,如毛主席毛泽东,字润之。
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方文化入侵,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
为了摒弃旧思想,发展新思想,摒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结果把自己的这个传统给丢掉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了新的户籍制度,由于登记户口的时候是不用字和号的,取字的越来越少。
加上如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同宗之人各地分散,同家族的人由于长期不在一起交往,渐渐也缺失了宗族观念,导致亲情观念也逐渐淡化,对按照字辈起名的规矩也就不上心了。
当前几乎所有国人都是只有名,没有字,取名按字辈来取的也越来越少,
导致相同姓名之人一大堆,如子轩,浩然等。如果加上字,则容易区分很多。
对于字辈文化的没落,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