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充满仙气的道号

2023-07-21知识百科
作者/来源:小朱品国学作为中国人,一提起“八仙”,再没文化都会侃上两句。虽然有时候可能叫不出姓名,至少“八仙过海”这个词基本都听过。但对于“八仙”的具体情况,很

作者/来源:小朱品国学

作为中国人,一提起“八仙”,再没文化都会侃上两句。虽然有时候可能叫不出姓名,至少“八仙过海”这个词基本都听过。但对于“八仙”的具体情况,很多人要么一知半解,要么混为一谈。

这下好了,无论您曾经对八仙的事迹了解多少,都不重要。此篇文章,或许能够帮您轻轻松松地豁然贯通焉。

01

摩登八仙

其实,从汉、唐、宋、元、明历朝的记载中,八仙曾有过多种版本,直到明朝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简称《东游记》),才确定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八仙过海”的主人公。勉强按人物所处的朝代顺序排列为:铁拐李(可能春秋)、钟离权(可能东汉)、张果老(唐)、韩湘子(唐)、吕洞宾(唐)、何仙姑(唐)、蓝采和(唐)、曹国舅(宋)。

在开讲这八位“正牌八仙”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前期的“杂牌八仙”到底咋回事?

最早有“淮南八仙”之说,这八位实际上是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帮助其著成《淮南子》一书,被称为“八公”。“八公”分别是: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伍被、毛被和晋昌(确实不太有名)。

《淮南子》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一般被认为是一部修道的著作。而淮南王刘安平生素好神仙方术,常与“八公”论道、炼丹、著述于今天安徽的“八公山”。据说他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了豆腐,刘安也是我国豆腐和豆浆的创始人。

后来,刘安被告谋反,畏罪自杀。八公中除雷被一人逃脱,其余均被牵连受害。后人传说刘安与八公服了丹药,飘然升仙。剩下的丹药撒在庭院里,被鸡和狗吃掉,也都白日飞升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就来源于此,八公山也因此得名。

到了唐朝,诗圣杜甫写了一首《饮中八仙歌》,诗中将贺知章、李适之、李琎、李白、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这八位嗜酒如命的文人称为“酒中八仙”。这就好比,一个人嗜睡,别人便送他外号“睡神”一样。我当年也很荣幸获得这个封号,但我好像也没因此成“神”。

到了五代时期,又流传出“蜀中八仙”。源自当时一位叫张素卿的道士画了幅《蜀八仙图》,图中的八位神仙分别是:容成公、李耳、张道陵、李八百、严君平、董仲舒、范长生、尔朱洞。这八位还确实有点仙气,值得粗略介绍一下。

02

蜀中八仙

首先,对于李耳(老子)和张道陵(天师道创始人),大家已经再熟悉不过了。

容成公据传是黄帝的臣子,又说是老子的师父。曾经在太姥山(福建)炼丹,后又隐居崆峒山(应该指四川平武县那个,毕竟是“蜀”仙嘛)修炼。据说其修到白发返黑,齿落更生,活了两百多岁。

李八百比容成公更能活,生平十分不详,有说其从夏朝活到周朝,有说是东汉时人,有说是晋朝人。总之,常常在成都乞讨,并把所得用来拯救穷人。蜀地人代代都见到他,却依旧容颜不老,据说活了大概八百多岁,故送外号“李八百”。

严君平本姓庄,因避汉明帝刘庄的讳而改姓严,又名严遵。严君平是西汉时人,居四川绵竹,精通术数,占卜预测,相当灵验。常在街头摆摊儿给人算命,只为赚点基本的生活费,仅供自己关起门来,潜心钻研《道德经》。

严君平一生无意于仕途,心思都在治学求道上,代表作有《老子指归》,《道德指归论》等。西汉大儒扬雄也曾拜其为师。在他九十多岁仙逝后,人们于武都山(成都)修建“严仙观”,并凿“君平池”以纪念他。

董仲舒乃西汉时期赫赫有名的经学大师,使其名垂千古的事迹,便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还搞出了一套“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理论。但董仲舒是河北人,也不曾在四川任过职,更别谈修炼了,把他称为“蜀”仙很大程度上源自“名人效应”。

不过,与董仲舒同时代的,还有个叫董仲君的人,倒是个名副其实的道士,八成是把两者搞混淆了。据说董仲君曾为汉武帝时的一个官员,虽博学多识,刚正不阿,却死活不信道术,且经常耻笑修道之人愚昧无知。

一次,董仲君忽得重病,数月不愈。无奈之下,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勉为其难地把一位道士送来的丹药服食。才服一半,便大病全无,再服一半,气力超前。始悔前日之愚见,遂弃官从道,隐居在青城山(四川)潜心修炼,这个“蜀”仙应该比较靠谱。可惜名气不够,被大名鼎鼎的董仲舒抢了风头。

第七位“蜀仙”叫范长生,听这名字就晓得,肯定又是一个巨能活的(道教前期主要追求长生不老,寿命短的连海选资格都没有)。可惜只活了一百来岁,相比容成公、李八百的“好几百岁”,确实逊色许多。不过普通人还是会羡慕不已,故而送个雅号“范长生”(原名范延久)。

范长生本是三国时成都一带天师道首领,刘备曾请他去做官,执意不去,只好封他个“逍遥公”,并在青城山为其修建“长生宫”(今之鹤翔山庄),供其潜心修炼。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氐族人李特、李雄率领流民起义,正当危急存亡之秋,范长生以天师道首领身份慷慨资助其粮草。后李雄于成都称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念及范老大恩大德,遂拜其为相。

范长生辅佐李雄,奉行道家“清净无为,休养生息”的政策,使蜀地一度出现民生富足,安居乐业的局面。如此功绩,加之本来的道士身份,不封“神”也不行了。

最后一位“蜀仙”叫尔朱洞,是五代时期后蜀小国的一名道士。尔朱是契丹族的姓,其先祖即是契丹胡人。传其曾遇异人传授秘法,经常拣白石头往水里扔,弄得市民莫名其妙(自古高人多“作怪”)。后又在街上大卖“仙丹”,每粒售价十二万。当地太守很有兴趣,尔朱洞却说:“太守钱多,非百二十万不卖。”

这下激怒了太守,命人将他装进竹笼,投进岷江,随之流入长江,完成了史无前例的“长江第一漂”。后在绵州河边被一位姓石的渔人打捞起来,他却正蜷伏在竹笼里打呼噜。这要没一定道行,估计尸体早就浮肿了,可谓是当之无愧的“仙人”。

03

刘海的故事

自“蜀中八仙”以后,在元朝的杂剧中,逐渐演化出我们现在所谓的八仙,但其成员经常变动不定。比如,有时候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张四郎或玄虚子(大概是重男轻女的缘故)。还有用风僧寿取代张果老的,总之再怎么折腾,都挡不住原班人马的赫赫威名(那四个“僭位”的基本名不见经传)。

不过有一位曾经也被誉为“八仙”之一的大人物叫刘海,在江西某些地区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刘海替代钟离权的,台湾亦有用刘海替代蓝采和的。别说你不认识,理发店去的还少?像我这种土包子不知道“刘海”是个什么发型还说的过去,你会不知道?

没错,“刘海”这个发型就是跟此人有关。他就是被王重阳追奉为全真教北五祖之一的“刘海蟾”。

实际上,“海蟾”是其道号,他的本名叫刘操,也被习惯叫成刘海。因其道号刘海蟾有个“蟾”字,不知道哪个好事者编出了一个刘海跟癞蛤蟆的故事,雅名为“刘海戏蟾”。随之还引申出刘海跟一个狐狸精胡秀英的爱情故事,就是后来有名的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

可以说,此处的刘海跟全真北五祖的刘海蟾已经没有丝毫关系了。由于在画家笔下,刘海的前额总是垂下一列整齐的短发,显得童稚可爱,所以后世把这种发型称作“刘海”。

即使没听过《刘海砍樵》这个名字,但你肯定听过那段“走啰、行啰”的歌词。那么,“刘海戏蟾”和“刘海砍樵”到底咋回事?实际上用一个故事就能讲明白。

相传刘海从小家境贫寒,靠打柴养活双目失明的老母,一般孝子都会有“天助”。这不机会来了,刘海打柴回来,在一个小石桥下偶遇一只金蟾(黄色的癞蛤蟆),只有三只脚,背黄腹白,见老刘来了一点都不躲闪。刘海甚感惊奇,每次路过这里,都要和这只金蟾戏耍一番,才肯离去。

又有一次,刘海担柴下山,被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拦住。那女子说自己叫胡秀英,对老刘爱慕已久,非要与他下山结为夫妻。刘海也不是随便的人,虽然胡秀英确实长的闭月羞花,但最起码也得回家和母亲商量一下吧。

一回到家,母亲听闻此事,乐得合不拢嘴,一百个同意,唯恐久则生变。二话不说,赶紧让刘海和胡秀英把“生米煮成熟饭”,俩人就此结为夫妻。胡秀英确实也秀外慧中,对婆婆十分孝敬。不久,母亲去世,他们依然相亲相爱,经常一起“走啰、行啰”,小日子过的挺滋润。

一天,刘海又从小石桥边经过,还想逗逗那只金蟾,顺便把自己的美事分享一下。谁知朝桥下一看,金蟾却不见了。

正疑虑当中,有一跛足道人朝他走来,开门见山就是一句:“刘海呀!你娶的媳妇虽好,却不是人,是个狐狸精。”

刘海大怒:“你老婆才是狐狸精呢!你全家都是!”

那道人嘿嘿一笑说:“你若不信,今日回家就装肚子疼,这狐狸精会给你一颗宝珠,你把那颗宝珠吞下肚子里,真相就大白了。”说罢,道人即凭空消失了。

刘海怀着不安的心情回到家中,放下担子便称肚子疼。胡秀英百般伺候,吃什么药都不顶用。无奈之下,她便转过身去,从嘴里吐出一颗宝珠,交给刘海,让他噙在嘴里。

刘海得到宝珠,连忙欣喜若狂地爬起身,就要把宝珠往嘴里放。胡秀英看出破绽,迅速从刘海手中夺过宝珠。经过再三盘问,刘海才把遇见跛足道人的事告诉了胡秀英。

事已至此,胡秀英也只好对刘海讲出了实话:“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千年修行千年孤独。夜深人静时,可有人听见我在哭。灯火阑珊处,可有人看见我跳舞……”

“唉,说就说,你整歌词儿干啥?”刘海一脸蒙圈的说。

“不好意思,相公,说顺口了。我确实是一只狐狸变得,那跛足道人,也正是是桥下的金蟾脱化。它与我同样修炼了五百年,都有一颗宝珠,这宝珠就是修炼的仙丹。多年来,那只癞蛤蟆急欲成仙,想夺取我的仙丹,凑成千年,总未得逞。这次,他是想借你之手,达到目的。”

刘海这才恍然大悟:“唉,差点害了娘子!待我去一斧子结果了那家伙!”说完,提起斧子,就要去找金蟾算账。

胡秀英连忙拦住他说:“人家可是妖怪,相公切勿鲁莽行事。我这里有“赐福驱魔大法”传授于你,见到金蟾后,你就当作什么都不知道,和往常一样跟它戏耍,借机按我说的做就行。”

刘海来到石桥边,照着胡秀英的嘱咐,逗着金蟾左转十八圈,右转十八圈,口里还默念着“赐福驱魔大法”。不一会儿,金蟾果然像发了羊癫疯似的,吐出了自己的仙丹。

刘海连忙将仙丹捡起吞进肚子,金蟾失去仙丹,没有了法力,只得依附于刘海。刘海就让它吐出金灿灿的钱来,洒遍人间,接济苦难。

这下你就知道,有的人家里摆着一只瘆人的金色癞蛤蟆,嘴里衔着一块金币,是干什么用的了。据说那只金蟾可以吐出无数金钱,有了这玩意儿放在家里,不就“财源滚滚”了吗?

04

正宗八仙

讲完这些“杂牌八仙”,终于开始步入正题了。直到明朝吴元泰所作的《八仙出处东游记》(也就是《东游记》),“八仙”的人物才正式被确定下来,即是我们已经耳濡目染的:铁拐李、钟离权(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由于以下内容皆是“神仙”故事,难免有离奇之处,大家要么“崇拜”一下,要么当小说看,别太较真就好。

1.铁拐李

铁拐李是八仙中年代最久,资历最深的一位。最早的传说是在春秋时期,说其本名李玄,遇太上老君点化而得道。一天,太上老君邀请李玄去华山论道,他为赴约而元神出窍,并嘱咐徒儿,倘若七日不返,便可火化其身。中途,徒儿因母亲病重急欲回家,六天没到就提前放火了。

第七天,李玄兴致勃勃的赶回,看到自己已被烧焦的骨架,只得哀叹一声离去。突然发现旁边有一跛脚乞丐的尸体,凑合着用吧,遂附身于此。这下李玄就从一个威武的帅小伙子,一下子变成了蓬头垢面,袒腹跛足的乞丐形象,整天拄着个拐杖,提着个酒葫芦东游西荡,故被称为“铁拐李”。

一说铁拐李是隋朝人,本名叫李洪水,小名为铁拐。后来出家修道,常常在大街上托钵行丐。突然有一天,李洪水将铁杖扔在空中,化成了一条青龙,并乘龙而去。

还有一种说法,称铁拐李是唐朝人,原名李颜二。李颜二生性至孝,一天,母亲患了重病,他在给母亲煎药时,突然没有干柴了。恰逢这几天阴雨连绵,无处拾取干柴。李颜二为了给母亲治病,情急之下就将左腿伸入灶中当柴烧。

等药煎好,他的左腿也完了。李颜二站起身来,顺手从灶中抽出火热的铁棍当成拐杖。后来,李颜二出家作了道士,人送外号“铁拐李”(这个故事完全可以上“二十四孝”了)。

2.钟离权

钟离权在八仙中是一个袒胸露乳,挥着芭蕉扇的大汉形象。一般都认为是东汉人,所以又叫汉钟离。说其本为汉朝大将,在征讨吐蕃中,被上司粱翼妒嫉,只配给他老弱残兵三万人,还没开战就被敌军劫营,士兵皆落荒而逃。

钟离权也逃至一山谷,中途还迷路了。后巧遇一胡僧,将他带到一个小村庄说:“这是东华先生的住处。”然后转身离去。

钟离权正不知所措的时候,屋子里突然传来一个老人的声音:“这个吐蕃和尚真是多嘴,今天晚上我又有得忙啰!”

话音刚落,老人推门走了出来,钟离权恭敬地向老人行了个礼。一番畅谈过后,方知此人便是得道高人王玄甫(东华帝君)。钟离权早就有离世修行的想法,遂立马叩头拜师。

钟离权也算是个大根器的人,否则也不会遇到“仙人”点化。只花了十天时间,就悟得长生秘诀。学成之后,依依不舍地向师父道别。当他跨出大门,再回头一看,只见遍地野草,刚才所见皆化为乌有。

回到中原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又遇到了东华帝君,这次就不走了。东华帝君又传授其更高深的道法,最后,他终于在崆峒山修练成仙。东华帝君和钟离权都被追奉为全真教北五祖,也有说钟离权是唐朝人,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3.张果老

张果老在八仙中是一个骑着毛驴,拿着鱼鼓(一种竹筒做的敲打乐器)的老头形象。张果老是唐朝人,本来单名一个果,因年岁最大,故称张果老。那他年龄究竟有多大呢?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算下来两千多岁应该有了。

据说张果老常居山西“中条山”修炼,唐太宗,唐高宗接连征召过他,都被婉言拒绝。轮到武则天出马,就不好惹了,软的不行,来硬的,抬也得把这老头给我搬过来。张果老便装死,大夏天的,很快他的身体就腐烂发臭。武则天听后,只好悻悻作罢。但不久,就有人在恒山再次见到他。

到了唐玄宗在位时期,竟有幸邀请到张果老。可一见到老张那副老态龙钟的样子,本欲求长生不老的唐玄宗有点失望地问:“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何这般发疏齿落?”

张果老回答:“这有何难?将此疏发残齿拔去,不就可以长出新的了?”说完便当着唐玄宗的面,一顿猛烈的敲齿拔发。

唐玄宗被眼前如此自虐的行为吓坏了,赶忙叫人扶张果老去休息。一会儿功夫,张果老又回来了,突然变得一头秀发,满嘴白牙,容光焕发。一时间,达官贵族们皆争相拜谒,求教其返老还童的秘诀,但都被拒绝了。

有一次,唐玄宗出去打猎,捕获了一头超大的鹿。厨师刚要拿它开刀,张果老连忙上前阻止:“这可是仙鹿,已经有一千多岁了。当年汉武帝狩猎时,我曾跟随其后。汉武帝虽然捕获了此鹿,但后来也把它放生了。”

唐玄宗惊讶的问到:“天下之大,鹿多的是,时过境迁,你怎么知道它就是你说的那头鹿呢?”

张果老回答:“武帝当年放生时,用铜牌在它肚子下方做了标志。”

唐玄宗命人检查,果然在鹿身上搜到一个小小的铜牌,只是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唐玄宗又问:“汉武帝狩猎是哪年?到现在已经有多少年了?”

张果老回答:“至今约有八百五十二年了。”唐玄宗命人核对,果然准确无误。

张果老回山后不久就仙逝了,唐玄宗为他修建了“栖霞观”(河北邢台)。张果老有一个怪癖,就是大家都熟知的“倒骑毛驴”。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驴,用的时候可以骑着走,不用的时候就折叠起来放进皮囊里,好不自在。

4.韩湘子

韩湘子在八仙中的形象是一个喜欢吹笛子的帅哥。据说韩湘子是唐朝韩愈的侄孙,生性放荡不羁,不好读书,只喜饮酒,二十岁时去洛阳探亲,至此一去不复返,二十多年杳无音讯。再次回到长安,衣衫破旧,行为怪异,韩愈对这个“不务正业”的侄孙颇为恼火。

有一次,韩愈过生日,亲朋好友皆登门致贺,韩湘子不期而至。韩愈见到他是又喜又怒,生气地说:“你长久游历在外,如此狼狈不堪,到底都学了哪些本事?”

韩湘子不紧不慢地回答:“没有啦,今天是叔叔的寿诞,我给您老变个花样,让您高兴高兴。”

当时正值冬季,只见韩湘子聚土成堆,不一会儿,一株牡丹花便从土里冒了出来,那个季节是不可能有牡丹花的。韩愈一下子愣住了,盯着牡丹花看了半天,发现上面还写了两句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宪宗时,韩愈因上谏佛骨表,惹得龙颜大怒,遂被贬至广东潮州。韩愈从长安起程,一路上,大雪纷纷。走到陕西蓝关(蓝田)这个地方时,雪已数尺之深,马难以前行,附近又不见一户人家。风刮得紧,雪飘得急,韩愈全身湿透,饥寒交迫,万般愁苦无处诉说。

正在绝望之时,忽见一人冒着严寒赶来,瞪眼一看,竟然是韩湘子。韩湘子问韩愈:“您还记得牡丹花上的对联吗?”

韩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侄孙早就料到有此一劫了。韩愈感慨良久,遂作诗一首: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翻译过来即是: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今广东潮州)。就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何惜我这一把老骨头。看着秦岭的云彩,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了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是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给我收尸吧。

后来,据说韩湘子想尽千方百计地度化韩愈,终于将叔叔引入道门,最终也羽化而登仙了。

5.吕洞宾

吕洞宾在八仙中是一个身佩宝剑,风流潇洒的美男子。而在《东游记》中,吕洞宾却显得比较“俗气”,可能这种“接地气”的形象更受普通大众欢迎吧。

比如吕洞宾时常出现于酒楼、茶馆、饭铺等胡吃海喝。他放荡形骸,不拘小节,嗜酒、能诗、好色,所谓“酒色财气吕洞宾”。“吕洞宾三戏牡丹”的故事也常被人们津津乐道,所谓“只羡鸳鸯不羡仙”嘛。

实际上,吕洞宾六十四岁才开始修道,怎么说也没那么“轻佻”吧。按照吕祖自己的诗集描述,他的日常生活应该是:闲来无事玩青山,闷即街头货丹药。或者是: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这种清虚高雅的形象应该更加靠谱点。

《东游记》毕竟是小说,跟电影一样,要的是“票房”。夹杂一些“俗套”的东西,为的是使吕洞宾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更能赢得普通大众的青睐。

6.何仙姑

何仙姑在八仙中是一个手持荷花,楚楚动人的女子形象。当然,何仙姑也是八仙中唯一的女同志。何仙姑是唐朝人,相传其十四五岁那年,忽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可身轻不死。于是,她照仙人的指示,海吃云母粉,发誓终生不嫁,经常往来山谷之中,健步如飞。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入京途中忽然失踪,后白日飞升。

友情提示:云母是一种非金属矿物质,有点像冰糖、石块,由于其良好的弹性、韧性、绝缘性、又能耐高温、耐酸碱、耐腐蚀、附着力强,常广泛应用于工业方面。云母也确实有一定药用价值,至于能否有何仙姑那般奇效未知。毕竟是传说,非“专业人士”,切勿盲目模仿,后果自负。

还有一种说法是:何仙姑原名何秀姑,父亲是个做豆腐的,她自幼做父亲的帮手。十三四岁时到野外游玩,巧遇正在云游的铁拐李、吕洞宾和张果老。三位神仙给她吃了仙桃、仙枣和云母片,从此她再也不觉饥饿,并能预测未来,知人祸福。乡亲们专门为她盖了一座小楼,为的是常来这里请她算命,何秀姑由此被称为“何仙姑”。

7.蓝采和

蓝采和在八仙中的形象是一个手提花篮的翩翩少年,八仙里就数他最年轻了。他的名字比较“柔美”,形象也整的有点娘,常被误解为女性,但却是个血气方刚的纯爷们儿。

蓝采和也是唐朝人,其道行之高主要体现在能够永葆青春(爱美的女性可以多拜拜他)。据说其经常穿着破烂的衣服在大街上东游西逛,一只脚穿靴,一只脚赤足,夏天穿棉袄,冬天躺雪地(不是一般人,不走寻常路)。

蓝采和常在大街小巷边走边唱,歌词也是随意来,无非有醒世之意。他把乞讨的钱穿在绳子上拖着走,即使掉了也不顾。或者施舍给穷人,要么花在酒肆中。有人在孩童时就见过他,到老了以后再见着他,小蓝容颜依旧不减当年。后来,有人见他在酒楼饮酒,忽然驾鹤飞升。

8.曹国舅

曹国舅在八仙中是一个身着官服,手持玉板(古代官员拿的手板)的官员形象。原名叫曹佾,相传其为宋仁宗时期的一位国舅,故又称“曹国舅”。由于家世相当显赫,曹国舅的弟弟便整天只图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甚至强抢民女,横行霸道。

曹国舅对弟弟屡教不改后,非常失望。他深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觉得弟弟再这样下去,可能会牵连到自己。遂决定遁迹山林,矢志修道学仙。

有一天,曹国舅正在山洞里闭目养神,钟离权和吕洞宾突然造访,问他:“你所养的是什么? ”

曹国舅说:“我所养的是道。”

吕洞宾笑着再问:“道在哪儿呢?”

曹国舅指着天说:“道在天。”

“天在那儿? ”

曹国舅遂指着自己的心说:“在这儿。”

钟离权和吕洞宾满意地说:“心即天,天即道,你已经洞悟道之真义了。”遂授以《还真秘旨》,令他潜心修练,没多久,曹国舅也成仙了。

05

八仙过海

关于八仙的故事,最有名的莫过于“八仙过海”,这个可就真的是小说演义了。不过八仙过海也确实有真实原型,待我为大家对照分析一下。

北宋开国第三年起,沙门岛(今山东庙岛群岛)便被设为朝廷囚禁要犯的地方,凡军人犯了法,都要发配到沙门岛。这样的监狱真是“保险”,即使逃得了监狱,也难逃出这茫茫大海。

如此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而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 无奈之下,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的办法:当犯人超过三百时,随便挑出些多余的倒霉蛋,绑住手脚,一并扔进海里淹死。

如此被杀害的罪犯,两年内就达七百多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试图逃跑,但绝大部分都被激流吞没。

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将被杀的消息,便鼓起勇气,偷偷避开看守。有的抱着葫芦,有的抱着木头等等,总之各自拿着具有一定浮性的工具跳入海中,往蓬莱(今山东蓬莱市)方向拼命游去。

从沙门岛到蓬莱约十五公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皆因体力不支而淹死海中。只剩下八名武艺高强、体格健壮的,凭着一定要活下去的坚定信念,终于游到了蓬莱。这八位幸存者,在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

第二天,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是从沙门岛游过来的,无不惊奇万分,叹为“神人”(不服的可以去体验一下)。此事随后便在民间传开,并且以讹化讹,越传越神,逐渐演变成今天“八仙过海”的故事。

我们再来看看“八仙过海”的演义版本(版本之一)。相传白云仙长(总之就是一个神仙)于蓬莱仙岛(今浙江省舟山群岛的岱山县)牡丹花盛开时,邀请八仙来庆贺一番。回程时,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起源。

于是乎,铁拐李抛下自己的法器葫芦(或铁拐),汉钟离扔下芭蕉扇,张果老放下坐骑“纸驴”。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则分别把自己的法器宝剑、笛子、荷花、花篮、玉板纷纷抛向海里(八仙的法器又称作“暗八仙”)。

八位神仙皆坐上自己的法器,逍遥自在地漂流海上。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前来理论,不料竟发生冲突,蓝采和被抓进龙宫。

八仙愤怒之下,大开杀戒,怒斩龙子。东海龙王则与北海、南海及西海三位龙王联合起来对抗八仙,一时之间,惊涛骇浪。最后由观音菩萨(或太上老君、如来等)出面劝解,要求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之后,双方才停战。

像这种故事,当作神话听听就可以了。倘若相信,反而对“八仙”是一种侮辱。先不说八位神仙有无蓬莱一聚,就凭跟东海龙王干起架来这点,已经很不靠谱了。如果成“仙”以后还会争来抢去的,这种“仙”其实也没多少“优势”。

修行的根本是“去除贪嗔痴,勤修戒定慧”。不管是成“仙”,还是成“佛”,都要以“清心寡欲,淡泊不争”为原则,否则即使成了“道”,也是“魔道”。八仙的故事,有真事,也有传说,更有不少虚构的成分。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想只要有心,也能从中感悟到一些深刻哲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