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长夜短从什么时候开始
1、春夏秋冬四季,日夜长短各分别是那个长那个短?进来看看就明白了! ...
一年中的昼夜长短变化有4个点。春分(2月22日—23日),白天和晚上时间一样长。过了这一天,就往昼长夜短发展。夏至(6月23日)这一天是一年当中白天最长晚上最短的,过了这一天,日夜长短又往昼夜时间等长发展,一直发展到秋分(9月22日—23日),秋分之后,昼夜又发展成昼短夜长,一直到冬至(12月23日)这一天是一年中晚上最长的一天,过了这一天昼夜又往时间等长发展,直到春分,昼夜等长,接着就是上面那样·· 春分(白天和晚上时间都是12个小时) 夏至(白天16小时,晚上8小时) 秋分(白天和晚上时间都是12个小时) 冬至(白天8小时,晚上16小时) 春困现象是由于,本来春天的气候比较怡人,另一个原因就是人在冬天睡眠时间比较长而春天睡眠时间相对较少,令人发困。夏天是由于夜长8个小时左右,使得睡眠时间不足,人也容易感觉疲劳,从而发困。
2、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规律
春分时昼夜一样长,春分过后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直到夏至昼最长夜最短,过了夏至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到了秋分时昼夜一样长,秋分过后依然是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直到冬至昼最短夜最长,过了冬至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直到春分时昼夜又一样长了。
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从春分到夏至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此阶段昼长夜短,夏至这天昼最长夜最短
从夏至到秋分夜逐渐变长昼逐渐变短,此阶段昼长夜短,秋分这天昼夜等长
从秋分到冬至夜逐渐变长昼逐渐变短,此阶段昼短夜长,冬至这天昼最长夜最短
从冬至到春分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此阶段昼短夜长,春分这天昼夜等长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3、24个节气昼夜长短划分
二十四节气昼夜长短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二十四节气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春分 3月20-22日交节(一般在3-21 ) 直射赤道 昼夜等长;夏至 6月21-22日交节(6-21)直射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北半球);秋分 9月23-24日交节(9-23)直射赤道 昼夜等长;冬至 12月21-23日交节(12-22) 直射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北半球)。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春分 3月20-22日交节(一般在3-21 ) 直射赤道 昼夜等长
夏至 6月21-22日交节(6-21)直射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北半球)
秋分 9月23-24日交节(9-23)直射赤道 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1-23日交节(12-22) 直射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北半球)
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名称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是一年四个季节的开始将一年划分为春、夏 图解二十四节气
、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雨连连,冬至雪纷纷.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 节气
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另有清淡明智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芒种火烧天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 节气
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星★座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