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术命理 > 风水

风水

广西陆川县平乐风水(陆川县风水宝地)

2023-05-11风水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

广西的古镇古村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建筑种类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它们体现一个地方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民俗,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保留了很完整的古代历史遗迹和旧时候的传统习惯,是不可再生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值得大家去保护的地方。

宾阳县古辣镇蔡村

蔡村位于宾阳县古辣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蔡村有农户110户620人,分老村和新村,村民集中居住在新村。老村保存下来的住宅全部为明清建筑,现在已被开发为蔡氏古宅群景区,2008年该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蔡村历史文化悠久,特别是位于村内的蔡氏古宅,始建于明代,后历经数百年不断修缮,逐渐形成规模。古宅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189间,规模庞大,气势恢弘,堪称中国岭南古建筑的瑰宝,有南方“乔家大院”之称。

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 ——邕江畔古村

扬美村位于南宁市的西南部,地处左江下游,距离南宁市区仅36公里。扬美古镇三面环江风景优美、民风民俗淳朴,完好地保存青代石板街和明青古宅等古建筑群,是南宁市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江南区江西镇同江村三江坡

同江村三江坡处于左江、右江和邕江的汇合处,它依水而建,因水而兴,三江汇流景观壮阔,因此同江村拥有得天独厚的沿江风光。

江南区江西镇锦江村麻子畲坡

麻子畲坡是位于南昆铁路零公里处、东靠邕江的小村庄。村庄里绿树掩映,环境幽静,村前是一大片竹林,房前屋后种有许多龙眼、黄皮、乌榄等果树,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分外迷人。

麻子畲坡是江南区江西镇锦江村的自然坡,广西省土改工作团第二团团部驻地旧址,文化名人居住过的岭南风格建筑基本都保持完好。麻子畲坡是首批公布的南宁市文物点之一,同时也是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中的1处。田汉、胡绳、艾青、唐明照、陆地等中国文化名人曾集中在此工作、生活达半年之久,这在广西、乃至全国实为罕见。

西乡塘区石埠街道老口村那告坡

那告坡是古代左右江汇合邕江后的第一个沿江古镇村落,在邕江水路运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年代最早的为始建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1780年前后)的覃氏老宅,是覃氏三兄弟考取功名后所建。此后200多年里,后人不断建设修缮,遂形成现今建筑规模。

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丹洲村——水上古城

丹洲村是一个四面环水的“水上之洲”,岛上空气清新,安逸恬静,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洲上有大草坪、竹林、百年古榕树、百年山茶花、杜鹃花,鹅卵石河滩、荷塘;两岸及沿岸上游有半边脸、姑娘房、白老鼠、狮子岩、蒋军石、清水泠等景点。山环水抱、玉带缠腰的丹洲岛四季如春,是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的好地方。

灵川县青狮潭镇江头村(现九屋镇)

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村是年代久远、拥有文化积淀深厚的古村落。已有800多年建村历史的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村,现有180余座620多间砖瓦结构民居,其中60%以上属明清时代建筑。该村至今仍保存有门第匾额和皇帝诰封挂匾200多块,在这里可以看到清代奇特的“闺女楼”、“公子床”、“秀才街”、“举人巷”,以及明代村民为防御敌人进攻而有意构造的“迷宫”巷道。

灵山县新圩镇萍塘村

萍塘村位于灵山县新圩西南面,距离镇上1.5公里,是著名的革命老村庄,曾为灵山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这里除了是革命村庄,还是一个清朝古建筑村落,主要有东大门古建筑群、邓冠山祠、抗日活动旧址、邓政洽故居、榨油屋小洋房等。

灵川县大圩镇熊村

建于宋代的湘桂古道作为一条千年陆运古商道,连接桂北至湖南南部,解决了当时湖南通往桂北的交通问题,直接带动了沿线的经济繁荣。其中,灵川县大圩镇熊村就是这条湘桂古道上的重要集散中心,灵川县灵田镇三月岭古道是目前桂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另一条古商道。这些古商道即使是在现在水陆空交通已经好便捷的环境下,仍然有它存在的意义。

灵川县灵田镇长岗岭村

长岗岭村位于灵川县灵田镇东北部,具有丰富的访古探源、名胜博览、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等资源。该村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现村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60余座,村周围保留有完整豪华的明清石雕圈古墓群,另有明清时期用于南北通商的三月岭盐马古道。

兴安县漠川乡榜上村

榜上村位于兴安县漠川乡榜上村委,是政府所在地,距兴安县城33公里。以陈氏家族为主,另有袁、李、彭、蒋等诸姓。大多汉族,有少量瑶族。其北可通往全州蕉江,东可到灌阳西山,西达灵川海洋,南通恭城栗木,是通往兴安、全州、灌阳、灵川、恭城五县的交通枢纽,湘江之源的漠川河从村前流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该村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为世人所瞩目。如今,村落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榜上村古民居群大多建于清咸丰至同治年间,历时二十多年,现存大小古宅共60余座,占地一百多亩。陈氏第十三代后裔陈克昌,利用古道繁荣的经济活动弃农经商,发家致富成为湘桂古道线上的首富之一。为解决家族住房和统领古道商贸,陈克昌在榜上村精心规划兴建了家族住宅群和楼堂会馆。

村里还保留着一棵巨大的古樟树和数百棵古银杏树,彰显着榜上历史生态的优美与沧桑。如今,榜上村是漠川冬季“扫黄”的最佳风景点之一。

兴安县白石乡水源头村

水源头村是鳌头村的一个村民小组,由于村前有一条长流不息的小溪从田峒中淌过,成为湘江的主源,故名“水源头”,它距桂林90公里,离兴安28公里,至今仍保留着27座完整的明末清初古居民宅,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水源头村有着六百余年历史,它有着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秦家大院”,有着独有的韵味和历史沉淀。

永福县罗锦镇崇山村

崇山村,位于永福县罗锦乡崇山头村东面,距桂林市50公里。数百年来,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有“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美誉。村内李氏一门,为国内知名的画家群体,世称“画笔如林”,清代著名画家李吉寿墨梅独树一帜,被誉为“梅花圣手”。

崇山头古民居由李氏家庭旧居,李氏宗族祠堂,及其它古民居20余座组成。

阳朔县白沙镇旧县村

阳朔县白沙镇旧县村始建于1400多年前,北面群山环抱,山势连绵起伏。村庄在凤冠山下,面向素有“小漓江”之称的遇龙河,村前沃野平畴,稻田逐浪。阡陌之间,立着44座传统古民居,它们彼此院院相通、户户相连,院中有院、门中有门,占地面积约5400多平方米。远远看去,这一大片古老宅院气势恢宏。

阳朔县高田镇朗梓村

朗梓村始建于清朝顺治时期,至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历史。其始祖覃正尧,系广西宜山庆远人,原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部下一名战将,驻守北平。因在一次清兵入关大败北平的战役中落荒而逃,路经朗梓,见土地肥沃,水秀山清,于是便择地久居下来。而后,育有一子两孙,由于祖祖孙孙居家俭朴,勤奋劳作,至咸丰年间,覃龙生辈已人丁兴旺,家财富有。于是,请匠购料,扩建居所。

阳朔县兴坪镇渔村灌阳县文市镇月岭村

灌阳县位于广西最东北角,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因此这拥有目前广西保存最好的石牌坊的月岭古村在广西的知名度也并不高。然而到过月岭村的人,无一不被她的古韵和沧桑所征服。

月岭古民居始建于明末清初,至今保存完善,建筑群颇具中原楚国风貌和格调。最显著的标志物是建于村口田野一组古建筑,最醒目的是建于清道光十四至十九年"孝义可风"贞孝牌坊。

平乐县张家镇榕津村——千年古村

张家镇榕津古村始建于唐末宋初,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村内千年古街保存完好,古榕成群相拥,塘泽星罗棋布,古街、古榕和明珠般的塘泽相映相辉,构成了岭南古圩特有的景致,因此而得“榕津”美名。

榕津座落在榕津河及沙江河的交汇处,榕津四水归檐,犹如敛财聚富的宝盆,所以在宋朝初年,就吸引了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等地商人前来经商。故榕津成为省内外的盐业经销大市,继而发展成岭南地区颇具规模的商品集散地。鼎盛时期,有各类店铺 200 余家,榕津人也由此富甲一方,名噪一时。

临桂区茶洞乡花岭村委褚村

褚村,以姓命名,全村褚姓,共祖同宗,一脉相承。据宗谱,千年前北宋后期,河南青州黄河决口,褚姓的老祖宗率子孙往南迁徙。至茶洞乡狮子山脚,见此地虽为荒野,但地广土肥,适宜生存。于此歇息,开垦田地,建房修屋,繁衍生息。至大明嘉靖(距今500余年),发展成为桂林地域远近闻名的大族大村。

褚村位于临桂区茶洞镇东南3公里,两江镇西北4公里处,是茶洞乡境内少数几个宋代立村的古村落。

苍梧县大坡镇料神村

位于距梧州市区30多公里的苍梧县大坡镇料神村,就是原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先生的故乡。

岑溪市筋竹镇云龙村

云龙村位于筋竹镇区东北面约8公里处,地处两广交界的罗云大山脉中,旧时素有“小北京”与“布达拉宫”之称。

云龙村最出名的,就是建于清末民初的莫家大屋了,典型的清末民初岭南地区宅第民居建筑风格,屋檐与门窗雕龙画凤堪称豪华,现是岑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海城区涠洲镇盛塘村

涠洲镇盛塘村形成较早,始于清代。原名圣堂村,源自村中一西洋式的天主教堂(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清末,清政府对涠洲“重开岛禁”,法籍神父上岛传教,并与涠洲客家人选址修建天主教堂。期间信徒们逐渐围绕着教堂定居,与本地原居民聚落共同形成盛塘村最初的村落雏形,并延续发展至今。

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 ——楹联第一村

大芦村位于广西钦州灵山县东郊8公里处,号称“荔枝村”,以古建筑、古文化、古树(俗称“三古”)名列广西三个古村镇之首,具有民宅建筑古老、文化内容丰富、古树参天、生态环境良好这四个特点。

这里最值得一游的是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文化住宅群,大芦村劳氏古宅共有九个群落,分别建于明清两代,建筑面积达22万多平方米。

玉林市玉州区城北街道办事处高山村——古居民宗祠

高山村坐落于广西玉林市北面5公里处的大容山西南余脉的山坡上,全村占地9.1平方公里。村北有大容山为北靠,东有金马山,文笔岭围绕,西面有寒山圣境遮拦,南有清湾江蜿蜒而过。 高山村的海拔及相对高度虽不高,但因周边经常发生洪灾而此村从未被水淹,故称高山。高山村始建于明朝天顺年间,到2008年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玉林市玉林市玉州区南江街道岭塘村(硃砂垌)

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古建筑群,是客家先民第四次大迁徙在广西的历史见证,整座围龙屋占地1.8万㎡,是广西现存的客家围龙屋中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客家标志性建筑。

其建筑布局、院落结构、装饰风格、功能设置等,体现出客家民居的独特风貌与特质,对研究客家人迁居玉林的历史及其文化、民俗、建筑艺术、家法礼教等极具价值,2016年被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流市民乐镇萝村

萝村是中国首批传统村落、广西历史文化名村和玉林市特色岭南文化名村。萝村古村落建筑最早建于明代中期,面积达14万平方米。村内宅院府第成片连建,有云山寺、古戏台、陈锡门祠、古城堡、知足庄、无锡国专旧址、国学大师陈柱故居等,众多很有欣赏价值的明清至民国古建筑。

陆川县平乐镇长旺村

典型的聚群而居、具有防御性质的城堡式组群民居建筑群,格局称“七星伴月”,意寓团圆、相助辉映等,建筑多座南北向,背靠山坡依势而建,民间亦称“负阴抱阳、金带环绕”,是玉林现存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群古村落,也是玉林市乃至广西客家古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村落。

博白县松旺镇松茂村

松茂村为博白县革命老区松旺镇所辖行政村,位于博白县南部,距县城54公里。从古至今,该村一直都是客家人的聚集区,在传统客家建筑与客家文化精髓交相辉映下,从清朝、民国到新中国时期,松茂村一直都是人才辈出。

兴业县石南镇庞村

始建于北宋,今村内保留有整体风貌完整、集中成片的明、清古建筑群,其中明代7幢、清代28幢、总面积350000㎡。

村落具有独特岭南风水格局,建筑群整体布局按照风水易理排布,纵横有序、恢弘壮观,建筑朝向统一,排列整齐。建筑以岭南派风格为主,少量徽派构造;格局从传统一进三开间、三进五开间到三进七开间不等。

兴业县石南镇谭良村

千年成村史,建筑布局科学,明、清南方建筑风格古宅、古民居群,建筑大多属硬山搁檀式结构,一底一搁,翘脊、重檐、歇山顶,屋内及大门门楣上有彩色壁画,题材多样,笔法精美、颜色保持良好。

村落沿袭历史悠久,现有历史名人故居、古宗祠、古文物共30多处。彰显鲜明“忠君爱国,勤政为民,尚文从武,耕读传家”的文化内涵。这里传统的舞狮子、舞麒麟唱山歌、手工麻绳、兴珠庙会、泰安社社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值得保护和承传。

兴业县葵阳镇榜山村

榜山村位处兴业城西8公里处,玉林北面最高峰葵山脚下,村落形如太师椅,村前一马平川,村庄古树参天。清咸丰年间,曾修建了古村城墙,设置16座炮楼,古建筑群蔚为壮观,完全与现今的玉州城北高山村、兴业石南庞村的古建筑群相媲美。

兴业县龙安镇龙安村

龙安村坐落在寒山山脉,村的西南方有一小山丘,名叫“龙珠山”,村前有一大片肥沃的耕作地。龙安村村域面积4.53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500亩,户籍人口2135人,全村落原曾有过十三个姓氏,各姓氏的祖先都是由全国各地先后迁居而来,人聚居在一起,后因反复迁徙,目前尚有九个姓氏,全村以龚姓、陈姓居多。

兴业县城隍镇大西村

兴业县往西约21公里,位于东鹿峰山、北锦屏山、西羊驼顶、南黄岭顶之间,大陂江蜿蜒而过,村中有塘堰与城隍圩相隔,整村地形犹如自南而来至北而转回龙顾祖的大犀牛……这里就是大西村。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40多年历史。

据记载,古村由大里、西村两屯组成。大里原名龙池村,因境内塘堰有泉一穴谓之龙池,以为村名。建于元末的钟氏祖祠,祠前池塘的石头貌似犀牛,意取吉利,遂改名犀村,后谐音称今名。改设行政村时以大里、西村二村首字命名,大西村名便由此而来。

兴业县石南镇东山村

东山村是一个古村落,坐落在玉林市兴业县城东高峰松岭山脚下,始建于宋代,是一条千年古村。

在这里有一座明代建筑,它的主体分前后两进,中间有天井,两边有廊庑,厅上内房两间,外面还有一个大院子,曾经住着一位有名古代官员,被后世所传颂,这个就是何以尚故居!

玉林市福绵区新桥镇大楼村

福绵区新桥镇大楼村传统村落形成较早,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自然资源。古村落里围墙高耸、炮楼林立,防卫体系严密,巷道泾渭分明,规划科学合理,建筑横直有序,坐向统一、秩序井然。

300年前,先祖自福建迁居于此,以客家文化为载体,建成以郑氏、黄氏和姚氏三大宗祠为核心的清代古建筑群。其中,郑氏宗祠拥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建筑艺术结构美观,为一组古代风水殿堂。这里人才辈出,历史遗存丰富,具有独特的忠孝文化、宗祠文化与书香文化。

西林县那劳乡那劳村

西林县宫保府在西林县那劳乡那劳村,是清云贵总督岑琉英受清皇朝封为太子太保,受旨赐建而得名。这是一组包括宫保府、南阴书院、荣禄第、岑氏宗祠、增寿亭、思子楼、孝子孝女坊等,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古建筑群。

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

贺州客家围屋位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323国道可达。距贺州市区10公里。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客家古建筑之一。它是广西客家民居围屋的典型代表,与福建的客家土楼一齐驰名,并称为中国客家民居的传统建筑。

平桂区沙田镇龙井村

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龙井村建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目前仍保留初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的龙井门,以及大量古民居建筑群。古民居建筑物雕龙画凤,青石板古道厚重雄浑,参天古榕分布寨中,龙井泉水清澈甘甜,欢腾的小凉河流经村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围屋里的女人》在龙井古民居多处设置了拍摄点。2016年12年,该村被自治区列为第三批传统古村落保护村。

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秀水村 ——千年状元村

距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2.5公里处,有一座山峰,状如鲤鱼出水,挺拔突兀,此山名叫秀峰山。山下有个村庄,名叫秀水村。唐开元十三年,浙江人毛衷在贺州做刺史时,无意中发现了这片风水宝地,便有落户之意。毛衷卒官后携子来此居住,从此开宗散枝,子孙繁衍,日渐兴盛。

秀水村不仅有岭南秀美的山水村风光,还有毛氏宗祠、状元楼、进士门楼、古戏台、石板街巷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建筑和明清风格的民居村落,更有延绵千载不衰的文脉风水,秀水村保留着上至皇帝下到知县赐封、贺赠的匾额,匾款花式各异、琳琅满目,堪称是一个天然的中国文教史博物馆。既是广西名扬遐迩的旅游胜地,也是富川瑶乡盛名独具的状元村。随着对海上丝绸之路--秦时岭南“新道”潇贺古道的考察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秀水状元村作为秦古道上的一个亮点,已加倍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秀水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状元楼、进士屋、雕花石鼓、石门槛、古门楼、古戏台及宗族祠堂、花街石路等古建筑古物古迹,有“宋元明清古民居露天博物馆”之称;历史曾设有商贸交易区、四所书院,曾出过一个宋代状元、历代26个进士和27个举人,是名副其实的“状元村”。

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福溪村

福溪村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有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讲学堂及其后裔居住的民居。有雕梁画栋的宗族门楼十三座,有古香古色的及古代民古宅一批。在门楼祠宇,民居庙堂之中,分别陈设有以莲、菊、梅、兰等清新高洁之雅的字画装饰;有以福禄金元,佛祖神公为木雕图案的花窗门楣;有以云鹊、竹松、龙凤为彩绘的梁檐斗拱;有以"功德石"、"焚纸炉"、"风雨桥"、"百柱庙"为彰显文明的建筑石雕。同时还有古戏台、古书堂、青石街、古碑刻等古代遗物一批。

富川瑶族自治县古城镇秀山村

富川瑶乡东南角的秀山村,山青水秀,景色靓丽,美名远播。特别是村里出了个民国将军胡天乐,更是令人永志不忘。将军府威仪大方,宽敞明亮,令人神往。村东又有个远近闻名的水川庙,有棵功效神奇的怀胎树,这一切,都使秀山村的美景报刊登载,名扬遐迩,客来如云。

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深坡村

深坡村位于秦新道潇贺古道旁,始建于宋绍定年,系蒋士弘(宋嘉定年间进士)任桂林府通判致仕回湘路过此地定居,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昭平县樟木林镇新华村

新华村于2014年入选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是客家人的居住地,在新华村的田垌中心有一座封闭式的清代古建筑群—石城寨,其造型具有广东客家围屋特点。石城寨的围屋总计面积10余亩,建筑面积不少于10亩,共有20个厅,200多个房间,屋内有宗祠、牲畜棚、柴房、门楼和菜园,呈日字形结构,最繁盛时曾经居住过几百人。此屋至今已有200余年,仍完整无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石城寨的居民大部分已独家建房,分散而居,因此,这座古老又独特的石墙围屋成了历史变迁的见证。

钟山县回龙镇龙道村

龙道村位于贺州市钟山县回龙镇,初建于元朝中叶,受广府文化、岭南文化、中原文化、教育文化和农耕稻作文化的影响较为深刻,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建筑群、石刻对联和代表浓郁教育文化的书院,是现今保存下来的最能反映古老文化的物质载体。

龙道村是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陶氏独姓的传统古村落,全村姓陶。龙,常用来象征祥瑞,取名“龙道”,大概是这里的居民们向往美好,祈求安康的美好寄托。

钟山县公安镇荷塘村

荷塘村坐落在钟山县公安镇的群山之间,面积数百亩,据史料记载,明朝末年钟氏先祖因躲避匪乱而迁居此地,钟氏族人看中此地依山傍水,于是在此开辟山路建造房屋创家立业。

钟山县公安镇大田村

大田村,位于广西钟山县公安镇镜内,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文化底蕴丰厚。

村内保存着较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83座,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光绪年间扩建的古戏台,整体保留着“前拥护村河,后靠风水林,北倚龙珠岭,南有唱戏台”的建筑格局。

钟山县清塘镇英家村

英家街位于贺州市钟山县清塘镇,在历史上是有名的一座村庄,村中田地远极恭城、荔浦,近者方圆数十里,且入士出道人多,外出为官人多,为方圆有名的富贵村。之后随着著名的英家起义的成功,宣告了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在地方农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英家随之成为革命老区,赋予了深厚的红色文化。

英家村目前有两个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二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共登录文物点十一个,一个更新纪(5-10万年)遗址,一个新石器(约5000年)时期遗址,一个汉代墓群,一个古民居群,一座石拱桥,一座古戏台,二个崖刻,三个碑刻,一座三界庙门楼。

钟山县燕塘镇玉坡村

玉坡村地处钟山县城25公里的燕塘镇,座落于喀斯特地貌的群山之中,该村依山傍水,村前小溪环绕,村后绿翠欲滴,周围的笔架山、龙头山、三台山维妙维肖,景致十分可人,历史上因进士、举人多,做官人多,有钱人更多,为方圆百里有名的富贵窝和官宦之乡,且该村院深楼高,村固如堡,而被誉以“小南京”之美称。

玉坡村始建于宋,为其祖廖正一(宋元丰进士,江西抚州府金鸡县人),因官于昭之旧县龙平而选胜山之秀,水之媚,玉蕴坡岗,冬温夏凉的坡麓——玉坡坊为其子孙世代安居之所。到了元末,由于瑶壮民起义所扰,而迁居桂阳,明朝中,而重回故疆。

天峨县三堡乡三堡村

三堡村位于三堡乡东南部,属三堡乡政府辖区所在地,处云贵高原边麓,平均海拔近1000米,属高寒山区,西与罗甸县隔河相望,东与南丹县山水相连。辖12个自然屯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18人,总面积47平方公里。该村为广西区壮族之系的蓝衣壮民族,其穿戴的服饰为自织自染的蓝色土布的衣衫,并以“蓝”为美,故称蓝衣壮族。

三堡村拉汪屯已经由天峨县人民政府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共保存有民居52间。

武宣县东乡镇下莲塘村

下莲塘村距武宣县城27公里,距东乡集镇约3公里,经武平二级公路,沿百崖大峡谷景区方向柏路可通达。下莲塘自然风光秀美。该村东南可见连绵山脉,北依全县最高峰“尾地福”山(海拔1300.1米),东靠“双髻山”(附近有千亩茶园、明代古庙一座);百崖五峡谷溪水自北向西南分两侧绕村而过,村内散布大小池塘10多处,最大的莲塘湖约40亩;周边林木茂盛,有老龙眼林近百亩,百年以上古树20余株。

下莲塘村地灵人杰,崇文尚武,名人辈出,自清代至民国就生息了8位将军:刘季三,清武举,直隶通永镇总兵,振威将军,记名提督,授一品官衔;刘炳宇,民国6年任孙中山的广西讨龙军司令,开赴广东作战,会同友军,消灭龙济光后,任高雷善后督办,补授田南道尹、授粤桂军第一军中将军长,为武宣县历史名人。

注:文字和图片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评论